书城文化水浒黑白绰号谭
21140000000120

第120章 两头蛇解珍

两头蛇解珍,最先出现在龚圣与的《宋江三十六赞》。赞曰:“左啮右噬,其毒可畏,逢阴德人,杖之亦毙。”

《水浒》把他和解宝定为猎户职业,是个体劳动者。

“两头蛇”出自贾谊《新书·春秋》。相传孙叔敖幼时,有一次出游还,满面忧愁,数餐不食。母亲问为什么。“泣曰:‘今旦见两头蛇’。母曰:‘蛇安在?’曰:‘闻见两头蛇者死。恐后人复见之,已杀而埋之矣。’母曰:‘无忧,汝不死矣。吾闻有阴德必有阳报。’后为楚相。”此后再无有两头蛇,“世言有见两头蛇者必死,自叔敖后,不闻有见之者”(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十七)。两头蛇,即两头一身之蛇。《白泽图》说,“故泽之精,名曰冕,其状蛇身两头”。

元人杂剧多次提及“两头蛇”,与“双尾蝎”并提。如杨景贤杂剧《刘行首》第三折:“他母亲狠似那双□蝎,心毒似两头蛇”;佚名杂剧《百花亭》第一折:“他狠毒呵似两头蛇,乖劣呵浑如双尾蝎”。《水浒》若干绰号与元人杂剧密切,可以认为它就是龚圣与发明解珍解宝兄弟绰号的****。

又,中原虽无“两头蛇”,但岭南地区却有,通称“枳首蛇”,系无毒蛇,因其尾部圆钝,有与颈部相似的黄色斑纹,且能头尾同时行进,所以俗称“两头蛇”,但非两头一身之“两头蛇”。近年,由于若干地区生态失衡,偶而也出现两头一身的畸形蛇,但它与解珍绰号含义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