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水浒黑白绰号谭
21140000000159

第159章 没面目焦挺

焦挺绰号没面目,关于“没面目”,据《水浒》焦挺自我介绍是:“平生最无面目,到处投人不着。”故曲家源认为,“焦挺相扑的技巧高超,却到处不着,最无面目,是一个很倒霉的人”(《松辽学刊》1984年第1—2期),杨芷华解说是“不讲情面叫做没面目。焦挺平生最不讲情面,劣性发作起来如山倒,所以到处投靠不着人。李逵却与他脾气投合,招他上梁山”(《水浒语词词典》)。面目,本当作面孔、脸面,此处又作情面、面子解,就是说焦挺此人不讲面子,直来直往,缺乏公关手腕。

“没面目”的另种解说,就是“厚脸皮”、“不要脸”;即上海俗语所说“勿要面孔”。

《朝野佥载》称,武则天执政时代,“周御史彭先觉无面目”。如意年间,有禁止屠宰的告示。当时彭先觉主管监察事宜。某天,定鼎门前有一辆草车翻倒在地,车中却有两腔羊,守门人将此事告到御史衙门。彭先觉于是上章弹劾专管禁屠的合宫尉刘缅监管不力,要武则天下令把刘缅“决一顿杖”,而羊肉交付南衙官人做食物。刘缅惶恐非常,准备待罪受杖。第二天,武则天在彭先觉的奏章上批示道:“御史彭先觉奏决刘缅,不须。其肉乞缅吃却。”诏令下,举朝称快。彭先觉颇感惭愧(事见《太平广记》卷二六三)。

“没面目”,也有认为是没有面孔。

楚汉相争,垓下失败的项羽逃到乌江畔,他拒绝东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史记·项羽本纪》)!

看来,同样是“没面目”,可有多种不同解说,如不讲情面(无人情);不要脸面(厚面皮)和没有脸面(难为情)等等。因此焦挺的绰号只能从《水浒》说,如果从字义上解,只会扑朔迷离,莫衷一是。

按,“没面目”绰号溯源,也有认为是从《庄子》里找来的。“中央之帝浑沌,无七窍以视听食。南海之帝倏,北海之帝忽,为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应帝王》)。清程穆衡据此说称,“没面目者,一窍未凿之浑沌也。依《庄子》义,当取天质未漓意,不止是不徇情面。视有面目,皆所谓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水浒传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