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水浒黑白绰号谭
21140000000166

第166章 没羽箭张清

没羽箭张清,也是《宣和遗事》宋江三十六人的一员,但没有事迹。且“张清”作“张青”。

龚圣与始将“张青”改为“张清”。他在《宋江三十六赞》中写作张清,且称:“箭以羽行,破敌无颇,七札难穿,如游斜何。”此后《水浒》就据此作“没羽箭张清”,而将“张青”送给了一个绰号叫“菜园子”的人作姓名。

张清绰号没羽箭,有学者认为是“箭杆的尾端都粘有羽毛,以便箭飞平稳,这里把石子比喻为没有羽毛的箭”(曲家源说)。清程穆衡说法大致相同:据《酉阳杂俎》,荆州陟屺寺僧那照,善射,复善作风羽(即矢羽)。风羽者,其法去括三寸,钻小孔令透笴,及锼风渠深一粒,自括达于孔,则不必羽也。按此即箭之不用羽者。今以飞石之故,而取其意以制名,徵作者之博奥”(《水浒传注补》)。

我意,“没羽箭”虽可比拟为飞石。但其出典当是西汉勇将李广故事:“广居右北平,出猎,见草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羽,视之石也。他日射之,终不能人矣。”(《汉书·李广传》)唐诗人卢纶《寒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梭中。”即咏此事。盖以箭羽消失在石梭之中,真堪可称“没羽箭”也。与李广没羽箭故事相似的事例,古亦有之,据刘向《新序》,“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关弓射之,灭金饮羽,视而知其石也;复射之,矢摧无迹”。足见“没羽箭”传说之广。

张清的没羽箭(发石)故事,是写两宋冷兵器的多元。盖宋时,石头用于发射器(石炮),也用作手掷器。据施可斋《闽杂记》说:《宋史·陈文龙传》记,兴化地方有一支“石手军”,能以投石击人。当时有人认为这不合军事法则,就解散了这支军队。“石手军”遂举戈反叛。后陈文龙率师讨平了叛乱。今兴化各乡人士,多擅长投石,能“击眉中眉,击眼中眼”。传闻当地人多在正月至三月间,聚集于空旷之地,画地为圈,大的三四尺;人在十步以内,用石投去,若投中,则站得远一点,圈也画得小一些,直到远及百步,圈也小得像铜钱为止,所以他们的投石技术“独精”。有人以此认为施耐庵是兴化(今属江苏)人,他撰写《水浒》时,可能还目睹此事。其实此兴化乃福建兴化(莆田),与施耐庵本无关系。但俞樾说,“《水浒传》中有善投石者,盖亦有所本也”(《茶香室续钞》卷十六)。当是。或即由此而引申也。

龚圣与为何要改“张青”为“张清”?今人有说,“张青”名字多,易重叠。但我在宋元若干书籍中并未发现有几多“张青”,相应却发现有“张清”名字的。即南宋亡国时,元军直下闽粤,“文天祥置都督府于南剑州,守臣张清行都督府事”(《元史·乌古孙泽传》)。显然,名字易重叠一说不足为据。

张清飞石打十五将故事(据统计,应是十三员,如加上宋江未至东昌前被打伤的郝思文,也仅是十四员),被宋江比拟为五代王彦章打唐将,这正说明它即参照王彦章故事而改编。王彦章,绰号“王铁枪”,为后梁猛将,但王彦章日不移影,连打后唐三十六将,未见于《旧五代史》、《新五代史》的《王彦章传》和相关史传。此事当源出平话。罗贯中《残唐五代史演义》称王彦章和后唐军大战,第一日打死打伤唐将八人;次日枪挑唐将十六员。后来一日又枪挑唐将十六员。铺陈夸张王彦章所为并将其事转向移植成张清打将故事当系两宋说书人所为。如《东京梦华录》记有“东京盛时,有霍四究说三分,尹常卖说五分”。《古杭梦游录》称有一行戏说历史的说书人,“每遇一人一事,必极力铺张,以图悦耳,而一二好奇之士,往往演其说为谈资,遂致以讹传讹,莫可究诘”。故王开沃《水浒传注略补》说:“故知彦章打唐将事,必此等人为之,可断其妄。”由是又将说书中的王彦章写成张清打将故事,良有以也。

《水浒》得以成功,往往借助于自所比拟的历史人物故事。如此举宋江说的王彦章:一是王彦章故事被平话唱红,为人知晓熟悉;二是王彦章英武,被武人引为楷模,参见欧阳参政《王彦章画像记》(《青琐高议·前集》卷十);三是王彦章为寿张(今山东阳谷南)人,死后葬郓州(今山东郓城)莞城。系梁山好汉多人的同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