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水浒黑白绰号谭
21140000000039

第39章 托塔天王晁盖

晁盖是梁山泊第二任大头领,是他为山寨兴旺发达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开拓了道路,容纳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各路人马。

晁盖绰号托塔天王。《宣和遗事》原为“铁天王”。在九天玄女娘娘编的那册天书里,他是天罡院三十六员猛将中名列最后的一员。因而龚圣与的赞也是写在压轴处:“毗沙天人,证紫金躯,顽铁铸汝,亦出洪炉。”

毗沙,即梵语毗沙门,为佛教四大天王中的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天王)。自隋唐以来,崇拜天王之风,经久不衰,且渐汉化。据俞樾《茶香室三钞》说,隋唐名画师多以绘天王为荣,如展子虔《授塔天王图》、吴道子《请塔天王图》、范琼《降塔天王图》。此间之塔天王即是汉化造像。

其中又以吴道子作品最为著名。

据宋董□《广川画跋》记述:有人将唐吴道子所绘北天王画像送来给他观赏。他一语道穿:这是假的。此人不信。董□说:我曾从皇家所藏典籍里,知道四天王所执持手器,都是有因有果的。北天王毗沙门,曾经因为战斗失败,三次躲匿在塔里,方才得以免难。北天王因塔庇护感恩不尽,为了报答,就将塔用作手器。画家也就以此为据,塑造了持塔的毗沙门天王形象。天王持塔,已成为定型,是不能随便揉作的,现在此画却绘了朵朵云彩,不见宝塔,显然不是吴道子作品。

这就是中国化的托塔天王。

两宋更加敬奉毗沙门天王,地方建天王寺,甚至兵营、牢狱设天王堂。由是晁盖绰号托塔天王(铁天王),是迎合时代风云色彩的。当时以“天王”为绰号者确有人在。“天王”满天飞。就像近年所发明的、以嫂命名的“空嫂”、“地嫂”、“商嫂”……嫂嫂满街走。

晁盖颇为得意的,也即《宣和遗事》着墨最浓的,就是智取生辰纲。只是参加晁盖为首集团的其他成员为吴加亮(吴用)、刘唐、秦明、阮进(阮小二)、阮通(阮小五)、阮小七、燕青;而护送十万金贯生辰纲的是县尉马安国,此人名不见经传;也是由北京留守梁师宝(梁世杰)为蔡太师(蔡京)上寿的。看来生辰纲确有其事,当时大小官员仰仗权势做生日,收红包,捞回扣,聚财生财发财,是大有所在的。

《宣和遗事》说晁盖是郓城石碣村人,《水浒》改为东溪村人。近年有人调查说他是郓城晁庄人,且说今晁庄有一百余户,全系晁姓,自称为晁盖后人。《晁氏宗谱》(乾隆四十年,1716)还记有九世祖“晁盍”,说即是晁盖,因其造反,砍头入谱云云。此说当属附会。《水浒》晁盖毕竟是小说人物,是很难对号入座的。

据《宣和遗事》,晁盖等人是在南洛县五花营劫了生辰纲上太行山梁山泺落草为寇的;和他们同赴的还有杨志、李进义等曾押运花石纲的十二个指使。后来宋江杀惜,也是上太行山,同书称“宋江为此,只得带领朱仝、雷横并李逵、戴宗、李海等九人,直奔梁山泺上,寻那哥哥晁盖。及到梁山泺上时分,晁盖已死”。

晁盖等人是在太行山梁山泺聚义的。

梁山泺在山西,非山东梁山。参见宋江篇。

因而,也有所谓相传,说是晁盖等人在取生辰纲后,来到附近司里山落草。司里山在梁山水泊(东平湖)西岸,梁山北,原名刺梁山。晁盖等在山上崇明寺营造山寨,建起了第一座聚义厅。至今尚存演武场、旗杆座、粮仓、码头等遗迹。凡此情事,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突然披露,说得风风火火。

晁盖开创了梁山事业,但他本人却没有被写进天降石碣,这是《宣和遗事》早已判定了的,这件事,大概同宋江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