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现代服务业:特征、趋势和策略
21145200000044

第44章 我国数字内容产业战略研究(4)

(3)无纸化创作。“无纸动漫”,是指动漫创作不单是着色、渲染等后期工作在电脑中完成,前期的设计稿、原画以及中期的动画等都可以通过专业软件直接在电脑中绘制,实现了整个动画制作流程的计算机化、网络化,流水线作业和无纸化制作。我国长沙大部分动漫创作公司都采用无纸化创作方式。北京建立了一个无纸化动漫公共服务平台,使数百家企业可以实现无纸化生产。

(4)渲染引擎技术。渲染引擎是影响渲染速度和画面质量的关键技术之一,已经成为数字内容关键技术之一。渲染引擎可以分为Off‐line的动画渲染引擎、On‐line的游戏渲染引擎和终端设备的渲染引擎。Off‐line的动画渲染引擎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不同的商业渲染引擎各有特点,应用于不同领域。On‐line的游戏渲染引擎是游戏引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网络游戏引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几个大公司,如3DRealms、Valve等,这些厂商生产的引擎包括图形图像处理、人工智能、网络等功能,并推动了网络游戏引擎的发展。科技部近年来也通过“863”项目对网络游戏引擎技术进行了布局和支持。目前,成都完成了网络游戏公共技术平台,主要包括“通用游戏引擎”和“游戏测试系统”。盛大和金山两大游戏公司也自主开发了网络游戏引擎支持原创的网络游戏。手机游戏渲染引擎技术的趋势是研究“自适应的渲染引擎框架”,以解决移动终端平台的差异性问题,并有效利用手机的有限计算和存储资源。目前,浙江大学CAD & CG 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手机游戏渲染引擎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部分成果。

(5)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是在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智能接口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多传感技术、语音处理与音响技术、网络技术、并行处理技术和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等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国外研究注重技术和实用相结合,已出现了一些较为成功的应用系统,如日本松下公司的虚拟厨房设计系统,VIVA、美国NASA的虚拟风洞系统。美军的SIMNET训练系统以及英国的Virtuality 游戏系统等。虚拟现实技术一直是我国数字内容技术领域发展的重点,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家重点图形实验室致力于研究虚拟环境的真实感知与自然交互理论与方法。目前我国在虚拟制造、虚拟排演、虚拟海洋、虚拟建筑等应用上已初具雏形。

2.数字内容管理技术

数字内容管理主要是指将各类不同的数字内容以数字化的方式妥善保存起来,利用足够高效的信息查询手段对所保存的数字内容进行查询和检索,并运用智能分析技术对其进行数据挖掘,最终使这些数字内容能够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价值不断地提升,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字内容本身的潜在作用。

内容编目技术、内容聚合技术、内容转码技术和内容版权管理技术是具有代表性的数字内容管理技术。其中,需要突破内容编目技术和分类体系、数字内容离线在线聚合与跨媒体内容高效搜索技术,建立面向个性化交互服务等内容综合管理技术类的支撑平台。

(1)内容编目技术。数字内容编目技术是为了实现数字内容信息的结构化,为数字内容管理提供结构化的可查询检索和浏览服务。根据处理对象和处理方式的不同,数字内容条目编排将在交互式人工条目标注编辑的基础上,结合基于统计建模的条目模式自动分类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海量数字内容条目的自动编排与分类。交互式人工条目编排标注以现有的编目体系为基础,通过人工方式对数字内容条目进行编目标注,需要重点解决的是编目体系的构建问题。自动编目将以基于元数据信息描述的人工编目体系作为先验知识,采用基于统计建模的自适应条目模式学习与分类判别技术。

(2)内容聚合技术。内容聚合是将各类数字内容管理系统的核心数据进行有机的整合集成,包括音视频节目在内的数字内容是实现核心数据的共享过程。

数字内容领域的内容聚合的目的是通过对各类数字内容深层主题信息的检测、挖掘与标注,并利用各类数字内容的主题语义关联链接,形成丰富的数字内容的综合摘要,通过用户行为分析与内容过滤为用户定制和推送关注和感兴趣的主题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数字内容信息服务,这是未来数字网络互动娱乐服务社区的发展趋势。目前,在文字、语音、视频内容识别与信息抽取、自动摘要等方面都有一些较为成熟的技术,但尚未完全形成数字内容聚合的具体定义和阐述,还需要深入研究数字内容聚合的理论、技术与方法,形成较为完整的数字内容聚合体系框架。以Web2.0的RSS为代表的内容聚合服务是目前的主流。

(3)内容转码技术。内容转码是指改变视音频等数字内容的格式、比特率和/或分辨率,使其能在其他数字内容终端设备上播放观赏。内容转码技术是向视音频播放设备提供数字内容的关键技术,能够解决此前诸多的格式不兼容问题。在多种格式间转码是未来所有数字内容产品获得成功的必备技术。就我国的现状而言,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IPTV、数字电视、移动多媒体三种网络将是并存的态势,如何充分利用好各部分的资源,实现有效的互通共用、资源共享是当前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

(4)内容版权管理技术。数字内容包括视频、音频、游戏、出版物等多种形态,而技术上需要收费服务、数字内容版权管理等技术的支撑。为了保护数字内容产品版权、保障数字内容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采取一套有效的数字版权管理机制。研究数字内容保护与版权管理技术DRM(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主要是为了保护着作权人权益,防止对数字作品的非法复制和使用,各类数字内容产品知识产权管理的主要技术手段。数字版权保护的主要措施分为以密码和防拷贝技术为基础的版权保护系统和数字水印两类。

3.数字内容分发与交易技术

数字内容的分发与交易技术主要指数字内容在传播和交易过程中涉及的各项技术,根据在传播和交易过程中数字内容的不同类型,需要提出相应的内容检索方法、数字内容安全合法交易的保障技术;为了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与盘活程度,需要研究相应的内容互联互换技术;由于数字内容最终消费用户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需要据此研究和发展如何使内容进行个性化获取和使用的技术。在这些传播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如何保证数字内容本身的合法性,如与此相关的符合各个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内容监督技术等。

我们简单介绍内容检索技术、内容监督技术、内容互换互联技术、内容个性化技术、内容P2P分发技术等代表性数字内容分发和交易技术。

(1)内容检索技术。多媒体数据具有非结构化的数据格式、巨大的数据量以及表现内容不透明等特点,因此基于内容的高效搜索技术成为国内外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图像和视频检索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对于图像、视频运动数据等多种媒体信息检索系统。目前,国外研究机构对音频检索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如Muscle Fish、VoiceGraph等。三维模型检索的核心是形状特征的提取问题,通常要求特征具有旋转不变性。

(2)内容监管技术。针对数字内容的监管,主要包括内容识别、内容过滤等技术。内容识别主要需要能识别数字内容的版权内容。内容过滤技术主要应用于病毒过滤、网络攻击过滤、关键信息过滤和垃圾邮件过滤等领域,也用于代理防火墙、反病毒软件以及其他网关程序中,主要是通过对应用层数据的解包还原来判断数据的合法性及安全性,并进行相应的控制。与传统的过滤方法相比,基于内容的过滤技术需要耗费更多的计算资源。如何突破内容过滤的性能瓶颈实现有效的内容监管,已经成为用户和厂商普遍关心的问题。

(3)内容互联互换技术。目前,在数字内容通过网络分发和传输的过程中,我国的现状是广电、电信和互联网网络在运营上形成条块分割和行业壁垒,需要实现由各部门有资质的运营商共同参与的层级数字内容集成网络传输,打通数字内容产品和服务在跨网络、跨平台架构下的信息共享、分发与传播通路,探索切实可行的网络融合与内容互通发展模式。目前,数字内容交易与运营服务,主要采用的是运营商提供平台与收费手段,SP提供内容和服务的商业模式。在未来的产业发展中,通过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支撑,在统一的数字内容运营、监管标准与规范制约下,通过贯穿数字内容产品制作、传播与消费全过程的版权受控,形成自主创新的数字内容交易体系与服务机制,是数字内容产业高速发展的基本保障。数字内容互联互换技术涉及网络融合与互通机制、网络分发中的内容缓存机制、网络流媒体传输技术、数字内容点播与播控技术、网络运营管理机制、跨平台版权管理(注册、审核、发布、认证、授权和交易)体系、多渠道同步发行技术、商业运营模式和服务运营监控管理技术等。

(4)内容个性化技术。个性化数字内容服务技术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以满足不同的需求。个性化服务通过收集和分析用户信息来学习用户的兴趣和行为,从而实现主动推荐的目的。个性化搜索引擎在当前的思路主要有基于规则的系统和信息过滤系统两种。基于规则的系统利用预定义的规则来过滤信息,其优点是简单、直接;缺点是规则的质量难以保证,而且不能动态更新。此外,随着规则的数量增多,系统将变得越来越难以管理。信息过滤系统的关键问题是相似性计算,优点是简单、有效;缺点是难以区分资源内容的品质和风格,不能智能发现和用户已有兴趣相似的资源。

(5)内容P2P分发技术。使用P2P技术,文件共享、下载和上传文件不通过中央服务器,或者中央服务器只起辅助作用,如BT、百度下吧等。P2P技术目前研究的问题主要有:性能,建立高效的数字内容搜索机制的方法,数字内容的安全问题。P2P网络的自组性、开放性和匿名性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预防DOS攻击,控制病毒、木马不在结构分散的网络中传播,追踪恶意信息的发布者等,都是P2P网络安全有待研究的问题。

4.数字内容消费技术

在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数字内容越来越独立于传输通道和终端交互,不同的网络传输通道和数字内容消费终端都可以接受相同的内容。因此需要研究如何将数字内容处理成适合于不同传输网络、不同接收终端的多个版本,在方便统一存储与传输的同时,为最终消费用户提供最大便利,实现数字内容在不同网络环境和不同服务平台上的共享和互通共用,形成诸如数字电视网、IPTV、移动网络等多网络互通、支持各类服务平台和各类消费终端的数字内容的消费体系,其中人机交互与智能终端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技术。

人机交互是数字内容产品与用户交流与通信的基本手段。多通道交互方式是以用户为中心,采用视觉、语音、姿势、表情等多通道,实现自然的、智能的、高效的人机交互。多通道交互方式是未来人机交互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智能环境嵌入了多种感知、计算设备的物理空间能够根据上下文识别人的身体姿态、手势及语音等,进而判断出人的意图,以有效提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多通道用户界面及人类认知方面的研究,目的是让人们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更自然、高效的方式与互联网上的任何计算装置进行通信。易用性、善解人意已逐渐变成终端设备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

10.3.3 我国数字内容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1.我国数字内容技术攻关路线

近年来,国家对数字媒体产业关注加强,多项扶持政策出台,越来越多的资金向数字媒体领域汇集;在科研方面,以“863”计划课题为窗口,对数字内容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重点扶持。2006年国家扶持的数字内容技术涵盖了虚拟现实建模与表现技术、数字内容制作技术、数字内容处理与服务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等方面,同时还加大对数字内容创作环境的研究。例如,虚拟现实应用系统集成开发环境,支持数字内容创作的集成环境,支持大规模综合训练的集成环境,支持城市环境规划设计的集成环境;支持的数字产业技术课题的研究多达39项。

2007年主要侧重于大规模复杂虚拟环境、对象和行为的实时高效建模与表现技术、虚拟与真实环境无缝融合的增强现实技术;更加注重科研成果产业化,每项技术都建立了相应的示范应用。

2.我国数字内容技术的产业化布局

在产业化方向上,2005年5月,科技部批复在北京、上海、成都、长沙成立四个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在项目上,通过与地方政府联合建设面向数字内容生产的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解决产、学、研的联动问题,并在产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依托数字内容基地,逐步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数字内容国家工程中心和前瞻性、基础性技术研究的数字内容国家研究中心,为促进数字内容产业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做好组织和技术上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