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新闻历史足迹:项孔言新闻作品选
21145400000010

第10章 新时代的缩影(《浙江日报》等作品)(1)

献给杭州市首届学生代表大会:

杭州工读互助运动的检视

—、工读互助运动的产生

由于去年九、十月间,浙江农村中展开了民主反霸和减租运动,农村经济情况发生巨大变化,部分地主阶级的子弟就学发生困难。在国家当前财经困难的阶段,若干公教人员子弟的就学问题,也暂时受到困难。这问题是严重的。就目前说,学校不能维持现状,造成教育上的严重困难;就将来说,更会形成建国人才的脱节。针对这个情况,省教育厅经过反复研讨,在去年十一月中提出了工读互助办法,号召全省各大中学积极开展工读互助运动;以团结互助的力量来减少当前失学现象。

二、运动是怎样展开的

工读问题是一个新的问题。因此,当此运动提出之初,一方面由于各级领导上缺乏经验,对生产对象、资金、工具、技术、成品销路等问题未能很好解决;另一方面又由于一般在思想上对工读认识不足,就产生了以下几种主要的偏向:(一)依赖思想。部分公立学校对工读抱有较大希望,但自己不主动去组织与计划,只是等待或向上级要办法;私立学校则寄解决困难的希望于校董会。(二)盲目麻痹。如若干公立学校认为学费既不高,又有助学金,似乎无大问题,因之不重视工读;部分公立学校教师,以为反正政府给薪,学生少了与他无关;而学生中的家境宽裕,对求学无问题者,对工读也不够关心。(三)企图不劳而获。如有些学校对工读缺乏信心,强调困难,由学校里的文工团出外公演筹款,甚至单纯希望教师降低薪津以为济助。(四)领导上代替包办。部分学校行政领导上缺乏深入调查研究,凭主观拟订计划,致使运动停留在计划上。对于所有这些困难与偏向,当时省教育厅需连续召开了一系列的全省性的教育会议,反复进行动员教育,打通思想与纠正偏差,并对几个实际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如生产对象以不与民争利,不违背政府法命和社会习惯为原则;工具可租借或由学生自备;尽量避免搞技术高、成本大的工作,并须与各方取得联系,以解决资金、技术、成品销路等问题。同时联系青年团工委会深入安定、宗文两校作重点调查,掌握确实情况与数字,然后深入具体领导。

寒假一开始,安定、宗文二校就承包拆除候潮门墙的土方工程,开工读运动的先声。接着树范、安徽等九校也相继承包南星桥铁路土方工程,因而鼓舞了其他各校在寒假中都先后进行各种方式的生产,至此,杭市的工读运动,渐渐由点及面地展开了。

当工读运动初步展开的过程中,由于各校领导上一般宣教工作做得不够,又普遍产生下列三种偏向:(一)单纯经济观点。许多同学认为工读就是为了赚钱,当计算经济收入不能满足需要时,就以为工读不能解决问题。如候潮门工程开始时,工作效率低,且因连日下雨停工,膳费、工具的开支甚大,因而产生“怕蚀本”,“得不偿失”的思想。(二)与单纯经济观点相对的另一偏向,就是在某些进步分子里面,强调劳动改造的一面,客观上忽略了如何去研究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对工作也有一定的损失。(三)对劳动的长期性、艰苦性认识不足。一般在劳动过程中,遇到困难即产生犹豫动摇,特别是几个较大的工程,在春节期中,就有不少同学热情一过,感到工程艰巨,就不坚持下去。后经领导上大力加强思想领导,通过各种会议方式,强调指出工读的经济意义与教育意义是并重的,不能偏废的,并且肯定开工以来已有的收获,使大家树立起对工读的信心;同时,各方面的支援与慰问,特别是全市各校寒假留杭同学、警备部队同志及教育厅、青年团工委会的同志、店员职工等,先后不断进行支援,给予大家很大的教育与鼓励,加上青年团员与积极份子在工作中起了带头作用,逐步克服以上偏向,使工读运动逐渐走上了正轨。

三、目前工读进展情况

开学以来,全市四十四个大、中学校,都依照各校的实际情况,成立了专门负责工读的机构。据青年团杭市工委会不完全的统计,本学期杭市三十五个大中学校中(另有九个小型私立学校未统计在内),参加工读的学生有七千余人,占本学期全市学生总人数(一二○一二人)的百分之五十八强;参加工读劳动的教师也有三三四人。各校的工读方式不一,归纳起来,不外下列三种:(一)工与读能密切结合并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的生产方式。如艺专绘制图表、绘印年画,省医制药品,高商办会计补习班,高蚕养蚕及制作蚕农所需的蚕具,浙大医学院制疫苗、机械系制机件等是。职业学校及专门业务技能的学校较有条件进行这种生产方式。(二)工与读适当配合,仅把体育、劳作、美术及音乐等课程改为机动教学,并能抓紧时间补习正课的生产方式。如各校进行农垦与各种有益于民生的轻便手工业生产,既有教育意义且得经济利益。目前杭市绝大多数学校者都采用这种生产方式来开展工读。(三)违反工读原则的生产方式。如有些学校在推销商品工作,把“工读”变成“商读”;有些学校不顾学生体力、学习来进行生产劳动;有些学校把演戏也作为工读方向。这些方式会造成不良后果,是应该纠正的。

从寒假的实践中证明,除进行与学校业务技术相结合的生产外,证明农垦为工读中比较能配合学习,经济上收获也大,并能作工读长期打算的方式。而且学生直接参加农垦劳动,对于农村的生产渡荒运动也有推动和配合作用。因此,在三月初,政府提出了[工读向农垦方面发展]的号召。四月份内,杭高、安徽、君毅、东瓯、安定、蕙兰、树范等七校师生七百余人,先后分赴杭县各乡进行较大规模的春耕生产。另外,师生不离校而从事较大规模的农垦工读的有浙大、高商、浙大附中等校。到目前为止,杭州从事农垦工读的已有二十六校,参加同学四三二九人,教员二一六人,估全市各校参加工读师生中的绝大多数。

四、工读能够解决部份失学问题

由于运动的不断开展,使工作效力逐渐提高,证明工读方式确能解决部份失学问题。如寒假中,省立蚕校三十八位同学参加结蚕网、结蚕簇等工作,一月间劳动生产,除成本伙食外,每人尚可分得四斗米;浙大碎石工程,除一百八十余人十五天的伙食及制工具与其他开支外,也净获食米廿五石,可以解决廿五个同学的全部学杂费用;浙医参加环境卫生调查及制药工作,收获除伙食外,结余尚可供三十余人三个月月的膳费;其他各校工读的收入,都至少解决了参加劳动同学的寒假伙食而有余。

寒假前据各校统计结果,可能失学的占学生总数百分之二十二·****。但据青年团市工委会就杭市三十五个大中学校统计(另有九个小型私立学校未计入),上学期学生人数共计一二九四四人,基本学期学生人数共计一二〇一二人,减少九三二人;加上本学期新生(一五〇六人)与上学期毕业生(七五六人)及本学期转学他校的(六八〇人)的差额七十人,本学期实际减少旧生人数为一〇〇二人,只占上学期总人数的百分之七·九强,远较寒假前统计的百分比为小。从这数字上看,证明工读互助对于解决失学问题,安定学习情绪,是起着一定作用的。

五、工读劳动改造了知识分子

工读运动,除了解决失学问题而外,同时还给从未或很少参加劳动的知识分子以相当大的教育和改造。

首先是广大的师生们在实际劳动中,深刻地体味到劳动的伟大和剥削者的可耻,从而认识到自己应该积极劳动解决困难,不应该把负担推卸加重到人民身上,克服了单纯依赖政府帮助或不劳而获的思想偏向。如安定、安徽等私立学校,很多是大地主的儿女,过去从未操作过,现在也穿草鞋,挑泥土,愉快地和大家一起劳动。又如浙大郑茜茜同学说,过去看钱江大桥只欣赏它的壮丽伟大,今天才更深刻的体会到这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功绩。更显著的是体力上与技术上的进步,如缝制麻袋的同学,由平均每人每小时缝制一只增为五只,杭高同学四月初下乡农垦,起初平均每人每月只能垦荒地七平方公尺左右,现在每人每日最高记录竟达七〇·六平方公尺,工作效率增加了十倍以上。

其次表现在团结互助上。参加工读后,一般师生与同学间,均建立起较经常的与正确的关系,打破了过去互不关心、闹小圈子、闹派系等偏向。如寒假工读中,高商全体教师每天与同学一起排队出发参加农垦,老教师楼仪还领了自己的子女一起参加工作;宗文的女同学怕老师太累,时常暗暗地把老师畚箕里的泥挖一些出来等。此外,同学间的互助也更加密切:大同学照顾女同学和小同学,女同学替男同学洗衣服等事例,都很普遍。不但在劳动中进行互助,而且也加强了学习上的互助。

再次,增强了对工读的认识。特别认识到“工”是为了“读”。认识到用自己艰苦劳动换得的学习机会是宝贵的,因之,自发的学习要求增强,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补偿了学习时间减少的损失。如杭高、安徽等校下乡农垦同学,由于能抓紧时间学习,功课的进度较诸留校同学并未减低。

此外,在集体劳动中加强了组织性与纪律性,大部分同学能够服从整体利益,随时检查与克服自由主义的散漫作风。各校并以集体讨论方式订出各种制度,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来纠正错误,初步学会了具体运用**********。同学们在不断地克服困难中,又大大地发挥了创造性,如在工作方式方面,杭师的分层负责制,浙大碎石工程的中队负责制;农垦方面各校普遍采用集体经营分队负责制,高商更展开红旗竞赛。这些创造,大大地改进了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率。

六、目前工读互助中几个主要问题

今后工读互助运动必须在照顾体力,照顾学习,并在打通学生与其家长的思想的基础上进行。在展开时,各个学校须注意本身具体情况:凡学生中经济困难较多者,必须加重劳动生产,以工读互助办法,减少失学现象;学生中经济困难较少而仅以互助方式即可解决问题者,则可以限在二小时内的生产劳动。但任何中等以上学校,每个学生每天都应有二小时的劳动生产时间,以锻炼劳动观点,提高认识。欲达以上的要求,则须解决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第一,大力展开农垦。目前农垦已成为整个工读互助运动中的主流。但开展农垦首先必须解决土地、房屋、资金等具体问题。解决的办法,必须发动全体师生,并与各方面取得密切联系。如君毅中学由于得到学生家长的帮助,找到了土地和房屋,安徽中学这次下乡农垦,取得校董会的大力补助等。并且在农垦中如从事一些副业生产,可以补救农垦收入的缓不济急。

第二,做到“以工养读”。政府在开始提出工读互助时就明确提出“以工养读”的原则,强调说明“工”是为了“读”,但当时面临寒假,领导上要抓紧这段空隙时间,权利着重于创造生产条件和经验,为今后工读打下基础,客观上造成各校对“工”与“读”的结合都未重视或做得不够,同学中的积极分子也大都因重视劳动,放松正课学习;因此开学以后,个别学校仍未重视这个问题,使“工”大大地影响了“读”(如宗文中学),以致就普遍存在怕工妨碍了读的思想偏向。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反复说明“以工养读”的真义,使同学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光明前途,发挥同学对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要一方面发动支援,开展劳动互助,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以求尽量减少劳动时间,争取学习机会;另方面要有领导地发动师生深入讨论研究,使课程能适合于工读实际情况,使教材教法能适当的就地取材,进行活的教育,合理地精简课程。并发动同学展开学习互助,以求更好地配合劳动,提高学习效果。此外,对工读方式方法上也须有所考虑,如有的学校半夜起来磨豆腐,清晨送豆浆,使同学体力损耗,必然妨碍学习,这种生产方式应避免采用;有的生产方式与学校业务技术相结合,不但不妨碍学习,而且学用结合,学习得更好,这种方式就应尽量采用。

第三,合理分配劳动果实。这是“工读”与“互助”相结合的具体表现,处理的好坏,对整个运动影响很大。目前杭市各校分配劳动果实主要有四种方式:最普遍的是申请核准式。这是因为领导上认为工读条件有限,怕很多同学参加工读,没有工作做,或是怕不能动员同学互助,从而影响学校收费,因此采用这种方式。第二种方式是按劳取值,如宗文、冯氏等校,参加工读同学,将个人应得收获分去。第三种平均分配,即不问同学困难程度与工作勤惰,一律平均分配。第四种方式,原则上每个参加劳动同学,都能得到一份,但对自愿放弃者应予表扬,主要照顾经济困难的同学,也就是将大部果实,分配给实际穷困的同学,用自报公议民主评定方式决定,同时还要拨出一定数量作为工读基金及奖励之用。第四种办法较为合理恰当,有助于推动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