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新闻历史足迹:项孔言新闻作品选
21145400000032

第32章 访台观感(《浙江工商》作品)(1)

神奇的阿里山

——台湾纪游之一

“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这首优美动人的台湾民歌,激起了多少人对阿里山的向往!今年我借赴台探亲的机会,终于能一睹阿里山的风采。欲问印象如何,简括地说就是:神奇、富饶、清丽。

一月十九日上午九时,一列电汽火车从台北新火车站开出,沿着纵贯铁路南下,在一马平川的台湾西部平原上飞驰,中午十二时我们到达嘉义市。嘉义市是台中市与台南市之间的一个大城市,地处西部平原和阿里山脉连接地带,是上阿里山的必经之地。

原来台湾东部地势多山,高山和丘陵占全岛面积的三分之二,只有西部面临台湾海峡的狭长部分是平原。台湾的山脉有规律地按东北——西南方向与海岸平行排列,从东到西依次是海岸山脉、中央山脉、玉山山脉、阿里山脉。其中中央山脉有“台湾屋脊”之称,是东西各河流的分水岭。我们现在要去的阿里山,就是阿里山脉中央群峰如大武峦山、尖山、祝山、塔山等十六座山峰的总称。阿里山的主峰塔山高达2600多公尺,比“五岳独尊”的泰山要高出一千多公尺,比驰名世界的黄山也要高出七百多公尺。

火车在林海云中蜿蜒攀登

从嘉义上阿里山,有火车,也有汽车。我们乘的是“阿里山号”特快火车。森林铁路的轨道窄,火车也小一些,一列只拖四、五节车厢。车身漆成火红,非常醒目。车厢设计很有特色:每节车厢只有21个座位,每排三个座位,中间空出走道。座位像一把转椅,旅客可以前后左右转动,面对面地围坐一圈聊天、玩扑克,也便于左顾右盼,观赏两旁的景色。

小火车一出嘉义市,很快进入连绵的阿里山,在林海云海中蜿蜒攀登。从车窗外望去,只见云雾填满了山谷,汹涌起伏,瞬息万变。有时云雾罩住山峦的上部,似乎翠峦直插云霄;有时翠绿的山峰浮在茫茫的云海之上,犹如海上仙岛,有时云雾把山谷和森林遮得若隐若现,仿佛是浪涛翻滚的海洋,使人感到云生足下,飘飘欲仙。随着火车的奔驰,这一幅幅清丽的山水画卷不断映入眼帘,使人目不暇接。这种奇景,可以说是阿里山所特有的。难怪人们早就把阿里山云海列为台湾八景之一。

一路上我们还见到阿里山另一个奇妙的景象:火车经过之处,两边一律是茂密的森林,而且在不同的高度,出现不同的森林带。从阿里山麓到海拔七百多公尺的独立山一带,到处可见椰树、榕树、香蕉树、龙眼树等热带林木;从独立山到海拔一千七百公尺的平遮那一带,则是满目的樟木、杉木、竹林等温带林木;过了海拔二千公尺以上近山顶的地方,则有红桧、柳杉,甚至寒带的唐桧、冷杉等林木。为什么阿里山能把整个地球各个气候带的林木都浓缩在同一个山里呢?这是因为阿里山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它座落在热带地方,这样山脚才可能有热带林木;二是它有2600公尺的高度,这样山顶才可能有寒带林木。世界上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山峰不多,阿里山可谓是得天独厚,因此便成为林木研究者的乐土了。望着那扑面而来的无尽的森林宝藏,不禁从心底发出赞叹:台湾可真是祖国的一个宝岛!

辘辘长车,足足攀登了三个小时,才走完七十多公里的路程,到达终点阿里山车站。我们买了门票,进入阿里山森林游乐区。在暮色苍茫中,只见那旅客服务中心广场四周,摆满各种油煎食品摊子,油烟呛人,空气污浊,给我的第一印象实在不佳。直到旅馆安顿好了之后,泡在卫生间浴池里洗了热水澡,又在餐厅里吃上了丰盛的晚餐,领受了阿里山人的热情招待,才感到在这个海拔2200公尺的高山上,能有如此设备齐全、服务周到的旅馆,确实也不简单。

太阳在高山顶上作出色表演

第二天早上四时半,就被床头“电话晨呼”的铃声惊醒,连忙起床漱洗,吃过早点,搭上旅社的面包车,上祝山观日出。上祝山本有小火车可通,也有各种野鸡巴士可搭,但火车班次少,等候费时;乘小巴士价钱贵又拥挤。旅馆就来一个一条龙服务,从电话晨呼、供应早点到搭车上祝山,都由旅馆直接提供服务,价钱公道,旅客既方便又放心。还有,台湾是个无冬无寒的地方,虽是隆冬季节,昨天中午我们在嘉义,仍热得只能穿一件衬衫。不过,清晨上祝山这样的高山顶看日出,温度只有摄氏四五度,未带寒衣的旅客就会冷得受不了。这里的旅馆老板也想得周到,早备有夹克衫、大衣,出租给这些旅客御寒。可谓经营有方,赚钱有术。

面包车把我们载到了海拔2500公尺的祝山。大家下了车,摸着黎明前的黑暗,拾级登上山顶的大平台。平台上建有观日楼,是一座两层高楼的现代化建筑,大楼的东西两侧镶着整大片玻璃,好像一座透明的水晶房。观日楼向东对着玉山山脉的最高峰玉山,是阿里山看日出的最佳点。我们一进观日楼大楼就觉得暖融融的,与室外山风凛冽成了鲜明的对照,原来楼内有暖气设备。只见大厅内几十张餐桌边已坐满了人,大家一面吃着餐厅供应的点心和牛奶、咖啡,一面聊天,等待着太阳从东山升起。再向楼外的大平台上一望,更是人头攒动,黑压压的一片,投宿在阿里山各个角落的游客,大概都汇集到这里来了。这时,观日楼的服务员手拿扩音器向大家介绍说,从阿里山看日出,一年四季日出的位置不同,日出的时间也不同。今天是1月20日,日出时间是七点零七分,日出位置恰恰在玉山顶上。玉山海拔3950公尺,是台湾的最高山,也是中国东部的最高山。今天天气晴好,看高山日出,更为壮观。这一番介绍,把游客的兴致提得更高了。

七时许,从玉山后射出的阳光已把东山两侧的云海抹上一片金光。观日楼内外一片沸腾,人们踮起脚跟,目不转睛地盯着东山,各种各样的摄影机都打开了镜头,瞄准东山日出的地方。说时迟,那时快,一颗金光夺目的火球从高高的玉山顶上升起,先是一角,继而半圆、全圆,很快放大为圆圆的太阳,把万道金光投向大地,把接天的云海染上了一片金色,气势磅礴,煞是壮观。

下山时,陪游的小侄女告诉我,阿里山上是多雨的,有时山下天晴,山顶却下着雨。他们曾几次来阿里山看日出,不是下雨,就是阴天,没能看到一次真正的日出。她俏皮地说:“这次七叔从大陆来到阿里山,这里的太阳也得笑脸相迎,好棒啊!”是的,我在初中里背诵过《泰山观日出》的课文,但一直未登过泰山;前几次我上过黄山,却没能看到日出。这次能在海峡彼岸、举世闻名的阿里山上,亲眼看到了太阳的出色表演,缘份真不浅呢!

“阿里山神木”和“三代木”

带着看日出后的满足,回到旅馆,吃过早饭,我们就跋涉山间,踏遍了阿里山游乐区的著名景点。听听这一连串的名字也够美的了:姊妹潭、四姊妹树、龙凤配木、永结同心树、福得万古树、阿里山神木、三代木、象鼻木……最令人称奇的是“阿里山神木”和“三代木”。

阿里山神木屹立在海拔2200公尺的“神木火车站”旁边,它是台湾最大的一株红桧树,高达53公尺,相当于二十层大厦那么高。它的干围有17公尺,要十多个壮汉手牵着手,才能围抱它一周。有人估计,此树积材约有500立方公尺。由于树身高,树顶已被雷电烧毁,差不多秃了,但从折裂处却长出一丛丛绿叶,桩干古苍老朴,却光亮油润,充满生机,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之功。据考证,这株神木的树龄已超过三千年。历经三千年的岁月沧桑,未毁于雷火斧斤,仍然傲然挺立,与天地同寿,的确是绝世所稀的了。为了保护这株神木,在神木四周,围上坚固的木栅,禁止砍伐和破坏。旁边还立了一个木亭,亭里竖了一块叫“神木碑”的大石碑,上面刻着一篇长达四十句的七言诗,对神木的历劫长存,作了高度的赞美。如今,阿里山神木那粗壮斜矗的树干和刺向天空的秃枝的画面,几乎已成为阿里山的标志。

“三代木”也是阿里山有名的奇树。我们走到“三代木”跟前,只见一株老桧树横卧地上,枯树干上生出另一树,此树也仅剩下空壳残根,横跨在上述横卧地上的枯干上。就在这株空壳残根的树上,又生出一株绿叶满枝的新桧树。很显然,横卧地上的枯树为第一代,据测定,树龄已有1500多年。这第一代老桧枯死后,隔了250多年生出第二代。第二代经过一千年后又枯死,剩下了空壳残根,隔了300多年又生出第三代新桧树。这三株树,树上生树,祖孙三代,纠缠在一起,实为奇观。我赞赏“阿里山神木”历劫长存、坚毅不拔的精神,更赞赏“三代木”这种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

完成了预定的游程后,下午三时我们搭上嘉义县交通公司的汽车,从阿里山的丛山峻岭中盘旋飞驰而下,不到二小时就抵达嘉义市,比坐小火车上山快了一个多小时。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我国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的评论。意思是说,游览过五岳,其他的山不用看了;而游览过黄山,连五岳也可以不看了。我想,如果徐老先生当年能到阿里山游览考察一番,也许就不会下这个结论了。(项孔言)

《浙江工商》,1991年第12期

日月潭掠影

——台湾纪游之二

日月潭和阿里山一样,也是台湾素负盛名的观光胜地。日月潭就在阿里山的东北麓,相隔只有几十公里路,也许是我久住杭州的缘故,一到台湾,就急于想看看和杭州西湖齐名的日月潭。因此,在去阿里山探奇之前,我就匆匆去领略了日月潭的风光。

日月潭比西湖又大又深

日月潭位于台湾省唯一的内陆县南投县的中部,正居全岛的中心。它卧伏在玉山和阿里山之间海拔740公尺的山地上,是全岛最大的天然湖泊。它的面积有7.7平方公里,周围35公里,平时水深三十多公尺,比之杭州西湖,面积要大三分之一,水深要超过好几倍。

是日天气晴好,我们驱车环绕日月潭而行。只见潭的四周山峦起伏重叠,山上林木郁郁葱葱,还有不少色彩鲜艳的山庄、寺庙和亭台楼阁点缀其间。日月潭的堤岸高出水面约二、三公尺,齐刷刷的露出一圈白色堤身,整个日月潭好像一面缠着白玉框的大镜子,把四周的山林建筑的倒影尽收其中。潭中央有一个叫光华岛的小岛,林木茂盛,兀立于碧水之中,远远望去,像碧玉盘中的一颗翡翠珠子。一艘艘白色小游艇在宁静的水面上游弋,再加蓝天、白云的衬托,更显得日月潭的简洁明净,俏丽动人。难怪清代一位叫蓝鼎元的,从福建来到了日月潭,情不自禁的发出惊叹:“万山之内,有如此水,大水之中,有此胜景,武陵人误入桃花源也!”

日月潭古称龙湖。潭中原来有许多小岛,把潭分割成两部分。岛群的东北面,水域形似圆日,称日潭;岛群的南面,水域形如弯月,称月潭,合起来统称日月潭。后来在日月潭下游建造了水电站,蓄水量增大,湖中小岛已淹没水中,只剩下一个光华岛,日、月的形态也就无从寻觅了。不过,一个古老而动人的传说至今仍在流传:日潭、月潭所象征的太阳和月亮,一天被潭中恶龙吞食了,世界变成了一片黑暗,青年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舍己为人,依靠群众,用金斧和金剪除掉恶龙,放出太阳和月亮。后来两人变成两座人形大山,分立潭边,保护光明,让日月潭永远享有日月的光辉。据说,至今每当中秋圆月之夜,高山族的青年男女,仍来到日月潭边,跳起古老的民间歌舞,演绎着这个体现他们祖先勇于抗争、追求美好生活的民间传说。

日月潭能治思乡病

土生土长的台湾同胞都喜爱日月潭,他们把日月潭看成是自己的骄傲。从大陆来台湾的人也都喜爱日月潭,很多人还把它看成是寄托亲情乡思的地方。在那海峡两岸往来隔绝的年代里,在台湾的六哥多次来信托我替他查找“西湖十景歌”的词曲,信中说:“久客天涯,乡思倍炽。记得年少时曾唱过一首《西湖十景歌》,歌词优美,曲调动人,只以时日过久,歌词已不复记忆,深以为憾。烦查找抄寄为盼!”我非常理解他这种思乡忆旧的情怀。可我到图书馆反复查找,苦无所得,交了白卷。这次在日月潭边,老哥重提此事,他说:“当年这边许多人思念家乡,想念西湖,真的几乎要发狂。有时想一想或哼一哼有关西湖的诗词歌曲,也会起消解乡愁的作用。再不,就常常来到日月潭边。我们把日月潭当成西湖。日月潭就是西湖。日月潭竟成了医师,能医治人们的思乡病,你说怪不怪!”听得出来,他对目前海峡两岸开放往来是相当满意的。

其实,日月潭和杭州西湖是有许多不同之处的。且不说日月潭是山中湖、深水湖,一年四季温暖如春,在自然地理环境上与西湖有明显的区别,就是在神韵上也是各有特色。日月潭好比是个淳朴纯真、艳丽热情的高山族少女;而西湖是个富有文化内涵、秀丽文静的江南水乡姑娘。不过,西湖从唐、宋到现在,经过一千二百多年的经营建设,又经过乾隆皇帝的御笔题碑和无数诗人墨客的吟咏点染,怎能不比开发不到三百年的日月潭更旖丽迷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