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文集
21147200000100

第100章 高等职业院校文化建设内涵分析及对策研究(1)

董刚

摘要: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要素包括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制度改革、人才培养评价多元四个维度,其以培养技术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内涵的人才培养规格体系建设;以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系统化”为内涵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建设;以法规政策、招生制度、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经费投入保障为内涵的高职人才培养制度体系建设;以评价主体多元性与评价方式多样化为内涵的高职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建设则是推进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构成要素;途径分析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向内涵质量提升转型的关键时期,2006年财政部、教育部启动的100所国家高职示范校项目建设是这一转型时期的重要标志,其中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是其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理解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如何建设充分体现企业文化、区域文化和社会文化特点的高职院校文化,是目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重要现实问题。

一、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相关概念与特征分析

与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相关的概念主要有:高职职业文化、企业文化、区域文化、社会文化。这些概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都具有文化的共性,但也具有自身的特性。从与院校文化内涵外延的联系紧密度上看,首先是企业文化,其次是区域文化和社会文化,而职业文化则是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的一种文化。

(一)高职院校文化及其相关的概念

1.职业文化。高职职业文化其内涵和外延有别于从属于企业组织管理的企业文化,也有别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校园文化,它是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不断磨合与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具有企业管理和学校教育双层文化背景的高职文化。

2.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共同遵守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其价值观是企业文化中相对稳定的要素,如企业提倡“诚信、团队、合作、创新”等;其信念是支撑企业价值观的各种信条、观念,如人才观、发展观、竞争观、营销观等,企业文化必须结合企业的行业特点、市场状况、竞争对手等来进行动态调整;其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式是企业文化中最真实、最直接和最重要的部分,这是实现理念与行为一致的关键。

3.区域文化。区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处于一定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经过一段时间逐步形成、发育和积淀的一种有自身鲜明特色的区域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区域精神等,并以此为核心形成区域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生活信念、传统习惯等。它是一种包括观念形态、物质形态、制度形式以及心理形态等多种文化形态构成的复合体。

4.社会文化。社会文化是指具有社会普遍性的文化,它的特征在于文化的社会属性,是文化在人类共同社会生活中的体现,包括哲学、宗教、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社会成员积累而成的习惯。

(二)高职院校文化的相关特征分析

高职院校文化不仅含有普通院校文化的一般属性,也包括高职院校与普通院校不同的文化特征,如企业文化在高职院校内的渗透和体现,职业教育方向的文化理念等等。

1.物质文化层面。学校的物质文化是由学校师生员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各种物质标志、物质环境、物质设施、着装服饰和人力资源。它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化的组织活动将学校精神显现于各种标记物中。高职院校的物质文化既具备这些物质文化的特性,也处处会显示着高职院校的特性,如,学校的建筑会有类似企业的实习工厂、实习车间、实训基地等特征,学校雕塑会有行业、企业的模范人物,学校的环境设施会有企业的标志性造型和特点,这样从物质的方面将教育方向指向职业。

2.制度文化层面。学校制度文化是指学校在教育实践中设工的学校组织结构和建立的学校管理制度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进行文化活动的准则,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发挥着“以规育人”的作用。它包括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规范、工作守则等。制度文化是院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规范校园内的各项活动、规范师生的言行起到必要的导向和约束作用,成为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生活、工作秩序,进而健康稳定发展的保证。高职院校的制度文化因为与企业融通,在“以规育人”时会把行业的要求、企业的规章、工艺的流程、操作规范等作为对学生职业训练的要求;会把行业企业的管理方式融进学校的管理之中,让学生在学校内就熟悉和遵循行业企业的规定。

3.行为文化层面。学校的行为(活动)文化是指学校师生员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学校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它涵盖学校内的一切活动,如教学活动、科技活动、纪念活动、社团活动等,内容丰富、方式灵活,是学校文化中沟通各个层次的关键环节。高职院校其教育目的是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的目的,会在培养模式、教学过程中融入许多企业元素,如订单培养、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等,学生的实践活动更是带有明显的职业性。这些行为自然在高职院校的行为文化方面留下企业的烙印,使学校的活动处处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性。

4.精神文化层面。学校精神文化是院校文化的深层表现形式,是指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形成的为全体教职员工所认同和遵循的精神成果与文化观念,是学校整体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具体说它包括学校价值观、学校精神、学校校风等几个方面的内容。高职院校的定位决定了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学校整体的价值观是使学生成为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种教育目标和价值观会在精神文化中集中体现出来,教师职业教育观念的确定、学生职业意识的确立和学生就业质量的高低,都会影响学校的发展,成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从校训、校风到价值观念都将体现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特点。

二、高职院校文化体系建设的内涵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已成为高职教育领域研究和实践的重点,“建什么”和“怎么建”的问题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体系建设问题,不能期望就其一点实现整体突破,而应与企业文化、区域文化、社会文化三个层面实现动态的融合与互补,在一定的结构框架内实现系统的、深层次的文化体系建设。

1.高职院校文化概念。通过对以上与高职院校文化相关的概念的分析,可以看出,职业文化、企业文化、区域文化、社会文化与高职院校文化的紧密度和相关性由紧到松、由近及远,它们之间既有其共同的交集元素,也有各自特点之别。基于此,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文化是高职院校全体师生员工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自主生成的、被全体员工所共同接受的、可发展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学校群体共同创造和形成的校园精神风貌和文化气氛,是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价值取向、精神追求、行为模范的综合反映。

高职院校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有别于从属于企业组织管理的企业文化,也有别于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它是与企业文化、地域文化、社会文化不断磨合与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具有企业管理、区域发展、社会文化和学校教育多层文化背景的高职文化。其特点,有体现物质标志、物质环境、物质设施、着装服饰和人力资源的物质特质;有体现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规范、工作守则等的制度特质;有体现学校作风、精神风貌、人际关系的行为特质;有体现学校价值观、学校精神、学校校风等的精神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