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文集
21147200000107

第107章 做强高等职业教育,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实现(3)

(二)以政府为主,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

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30多年中,国家给予了一定的投入,但这种投入与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是很不相称的。在2006年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推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之前,中央财政从未对高等职业教育安排专项资金。一些地方政府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很少,有的甚至是零投入。许多中部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外延扩展,内涵发展关注较少,办不出特色,其根本原因是办学经费不足限制了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发展,而且积累了相当的财务风险,所以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仍然是以生存战略为主。

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属于准公共产品。高等职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除了受教育者个人和接受毕业生就业的企业外,社会是最大的受益者。按照“受益者投入”的原则,应该实行学生受益学生缴费,企业受益企业出资,社会受益政府投入的政策。社会(国家)是职业教育的主要受益者。因此,政府应当是职教经费的主要投入方,企业的投入和学生的学费只能是作为必要的补充。

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要求国家和高职院校所在地政府共同作为职教经费的主要投入方。我国中部地区经济不够发达,能够吸纳的高职毕业生还有限,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快速发展又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中部地区高职院校大量的毕业生到东部沿海的发达地区就业。因此,要求高职院校所在地政府独自承担经费投入的主体义务是不合理的,应该由国家和高职院校所在地政府来共同分担。

政府作为职教经费的主要投入方是职教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国家要建立一种有效的政府投入机制,加大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完善国家、省和市三级投入体制,使高等职业院校同普通大学一样,能获得稳定的政府投入资金。国家要督促地方政府、高职学院举办者给高职院校核定生均拨付经费标准,并足额拨付;要加大对高职院校举办者经费投入的监督,建立经费拨付定期公布制度。

在授权地方制定生均经费标准的同时,应该设定全国统一的最低标准,保障高职院校获得必要的办学经费,保证基本的办学质量,防止进一步加剧我国各地高职教育发展不平衡。目前,国家没有制定全国统一的生均经费最低标准。只是将制定高职学生人均经费标准的义务分配给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而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高职院校生均经费标准的差距非常大,长期以来,这将进一步加剧我国各地高职院校的发展不平衡,不利于我国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鼓励社会资本进入高等职业教育领域,鼓励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社会力量办学是对政府办学的补充,是解决国家教育经费不足的有效措施,也是引导民间资本合理投资,形成有益补充的有效方式。

(三)完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严格劳动力市场准入

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能够保证社会生产和各项工作在应有的水平上进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鼓励劳动者个人提高技术水平;用人单位也可以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教育部门有了依据,职业教育与培训更加规范化。但是,当前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有三个,一是职业资格证书种类不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我国职业划分共有1838个细类,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79种,而现在劳动及社会保障部公布必须持证上岗的技术工种是95个;二是“证”出多门,劳动部、人事部各自都有自己的标准和证书,甚至还有信息产业部等其他部门的职业资格证书;三是一些行业或企业的资格证书没有明确的国家认定。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国家对我国的职业划分进行梳理,明确那些职业需要进行职业资格认定,尽快组织力量建立统一的国家职业资格体系,保证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在建立职业资格体系时,可以参考或引进国外权威的职业资格认证;也可以参考和引用行业、或行业领先企业、或技术标准制定企业的职业资格认证,必要时可以直接授权,或委托他们进行职业资格认证。

建立规范的就业准入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当前调整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需要。现在的就业准入政策和行政法规绝大部分都比较原则、抽象、不具体,缺乏操作性,也缺乏强制性、权威性,执行的力度和范围远远不够。当务之急是建立一个推行就业准入的总体规划,与职业资格证书体系整体联动,还要形成就业准入法律;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

(四)完善职教体系,为高职教育内涵发展提供成长空间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和“类型”曾经是一个长期争论的话题。2006年,教高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终结了这个话题。但是,仍然有许多人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是低层次的高等教育,这里既有认识问题,还有传统观念和高等职业教育入学的选拔方式问题。从现代高等教育和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的关联分析,我们可以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这个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水平,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多少及水平高低,决定了这些国家工业化能走多远。

高等职业教育是伴随着国家工业化进程不断发展的。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对更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应改变现行高职教育体系只有大专层次的落后状况,建立高职教育“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完整体系,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要。从根本上说,我们必须以完整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来应对我国广大而发展不平衡的社会生产体系,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属性和市场导向。

过去职业教育体系本身路径太短,只有中职—高职,层次太少;而且,一旦进入了这个通道,基本上没有其他选择。这种设计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职业教育自身发展。一个可行的办法是建立高职教育“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完整体系,并与普通高等教育体系整合,在各个层次建立衔接与出口。这时教育路径将变得很长,而且有很多的路口可供选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动态的、发展的,学生的自身需求和职业取向是变化的,学生可以在这个体系中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

高职教育体系,除学历教育外,还应该有非学历的在职培训、转岗培训和继续教育。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学习型社会的建立,这部分需求会越来越大,高等职业教育要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