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文集
21147200000144

第144章 借鉴.反思.重构:探索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之路——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博士生论坛论文综述(1)

伍醒 刘德贵

摘要:以“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为主题的“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博士生论坛的论文主要涉及西方高等教育强国的建设经验、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政策选择,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视域下高校面临的现实问题三个方面的内容,本文从借鉴、反思、重构三个维度对博士生论坛做了综述。

关键词: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博士生论文;论文综述

2009年10月26至27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教育厅承办的“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在杭州召开,同时举办了博士生论坛。此次论坛的主题是“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本次博士生论坛由浙江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协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17所大学的近60名博士生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共收到与会论文59篇,有24位博士生作了发言。在此,对博士生论坛论文做一综述。

我们认为,采取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实践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高等教育选择问题。研究这一问题,既要在较为宏观的层面上,选择确定我国高等教育强国的建设路径,又要在相对微观的层面上,反思我国高校探索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所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既要立足当代中国历史方位,从自主探索的视角来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又要放眼世界,从比较借鉴的视角来研究西方高等教育强国的建设历程,吸取有益经验,尤其是现代高等教育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以此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建设和发展的参照系。根据这一思路,我们根据借鉴、反思、重构三个维度,从西方高等教育强国的建设经验、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政策选择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视域下高校面临的现实问题等三个方面对此次博士生论坛的研究论文进行综述。

一、西方高等教育强国的建设经验

高等教育作为文化的象征因素,在西方大国崛起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西方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经验对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由于美国高等教育在20世纪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因此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受到了博士生们更多的关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曹淼孙对美国高教强国战略进行了历史分析,认为美国联邦政府长期坚持以“国家危机学说”来指导高等教育发展,是美国成长为世界强国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姜朝晖认为政府的重视及主导作用、社会力量的参与与推动、施行大学治理的分权管理、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重视国际化和学习创新是美国高等教育崛起的重要经验。同样是对美国经验的总结,北京大学博士生韩萌则侧重于认为美国在加强高等教育法制建设、提升高校社会服务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体系、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等方面的经验,对于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具有借鉴意义。另外,浙江大学博士生邵明峰对19世纪德国高等教育的崛起进行了分析,认为研究型大学发展需要继续强调基础研究的地位和作用,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发挥好研究的教育性意义和作用,并平衡好专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关系。

建设高水平大学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途径。博士生们重点分析了世界高水平大学为何能够培养出高素质创新人才、走在科学技术前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等三个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刘军仪认为美国研究型大学要求本科生通过探究和调查进行创新性研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研究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在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苏州大学博士生李金航分析了培养出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剑桥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认为注重学生科学精神和创造意识的培养、浓郁的人文环境和文理并重的通才教育理念、学院制和导师制的管理模式,是剑桥大学进行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法宝。南京大学博士生丁建洋对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大学教授的研究环境进行了分析,认为崇尚自由的学术氛围、积极参与国际交流、重视应用课题研究、注重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以及宽容特立独行的个性等是促成重大科学发现的主要因素。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赵峻岩对威斯康星大学“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进行了解读,认为应当确立“大学服务社会的学术性原则”,即强调大学应通过教学、科研等学术活动来实现服务社会的职能。另外,清华大学博士生常文磊对英国的科研评估制度进行了研究,认为由于评估制度具有过程公开性、成员广泛性、指标合理性、方法科学性、结果竞争性等特征,对于提高英国大学的科研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政策选择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音。从高等教育扩招十年的历史进程来看,“大跨越、大发展”的成绩足以令人兴奋,但强大的高等教育不但蕴含了数量和规模的扩展,而且渗透着结构优化和功能藕合的深意。因此,对高等教育强国内涵和本质特征的认识,需要我们结合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不断进行深化。华中师范大学的博士生陈新忠认为高等教育强国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比较的概念,是指一国高等教育与世界其他国家高等教育相比,基本条件建设良好,培育人才能力突出,社会服务成效显著,能够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并推动国家成为世界强国的状态。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杨卫安则提出了一套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指标体系,涉及高等教育发展的保障、产出和贡献程度等三个方面。

作为发展高等教育发展的宏伟目标,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首先是国家层面的政策设计。在宏观层面,博士生们以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政策选择为核心,重点探讨了创新教育理念、推进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布局、科学分类定位、加强质量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等热点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周进对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理念的变迁规律进行了总结,认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以史为鉴,遵循科学发展,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基于本土性、合乎目的性、富于创造性,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理念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