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文集
21147200000097

第97章 略论高职教育在建设高教强国中的地位作用(2)

二、高职教育存在的几个问题

1.对高职教育的社会地位作用认同度偏低。有的地方政府受传统观念影响,片面认为只有学术性、研究型大学才能出人才、出成果,高职教育是“低层次教育”,没有把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统筹协调不够。社会行业、企业招工、招干强调高学历,高职教育毕业生被打入另册。广大学生及其家长把读高职看成“无奈的选择”。

2.高职教育办学特色不够鲜明,教育质量亟待进一步提高。我国高职教育规模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数量需求,但高职教育的办学条件未能及时跟上规模超常扩张的需要,高职院校也未能及时抓好内涵建设,加快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科学定位,突出质量特色,也引发了高职院校的生存竞争压力。

3.高职教育投入机制不完善,缺乏稳定投入。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办学投入严重不足,基本上没有新的财政投入,主要靠收取高额的学费运转,资金来源单一,数量有限,缺口较大,特别是工科类院校培养成本较高,经费紧张,严重制约人才培养的质量,减弱了高职教育的吸引力。

4.“双师型”教师缺口大,支持政策不配套。尽管“双师型”队伍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但与教育部有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要达到50%”的合格要求对照差距大。教师学历、职称普遍偏低。国家对于“双师型”教师内涵、培养、制度、认定标准还没有统一规范的规定,落后于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

5.高职教育的功能单一,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不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三大职能。现在高职教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上。

三、做强做优高职教育的对策措施

1.要充分认识高职教育在建设高教强国中的地位作用。面向未来,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建设高教强国,要求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种新兴的教育类型,高职教育肩负着大批量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和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使命,在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很强的创新力,有可能成为整个教育发展战略的突破口,应当把高职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我们要努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化改革,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举办高职教育的制度,完善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技能性人才培养的质量,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的水平。有为才能有位,只有做强做优高职教育,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建设高教强国才大有希望。

2.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转型,又好又快发展高职教育。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必须服从于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转型,应强化质量特色。一是科学定位,理清职业院校发展思路,包括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专业结构的定位、创建特色的定位等。二是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教给学生知识,教会学生技能,教会学生自己推销自己,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和发展能力。建议将实施“双证书”制度作为高职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三是产学研结合,工学合作是高职教育的基石,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地方政府应建立产学研结合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统筹协调,吸纳社会资源建设实训基地,企业和学校互动,真正做到厂中有校,校中有厂,校企合作,共建双赢。四是突出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不仅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而且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精神,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3.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高职专兼职师资队伍。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好高职教育的关键。高职教师既要满足高教对教师的共性要求,又要强调其职业性特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核心。一要建立科学的高职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爱岗敬业,行为世范,学为人师,开拓创新,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水平。二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宽教师来源,积极从行业、企业引进兼职专业教师,充分发挥兼职教师队伍的作用。三是深化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改革职称评聘制度,建立“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侧重培养高技能教师。四是大力培养专业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建设好教学团队。五是加强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对口支援合作,发挥示范院校的带动辐射作用,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4.大幅度增加高职投入,不断改善高职办学条件。抓高职就是抓经济,抓人力第一资源,各级政府应积极学习借鉴国际发展高职经验,舍得投入。我国高职院校大多是“三改一补”建成的,时间短、基础差,一诞生就承担起高校扩招的艰巨任务,使高职教育资源更加短缺。在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新起点上,建议中央和地方政府大幅度增加高职投入,制定高职生均经费标准,缩小同普通本科院校的差距、尽快形成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多渠道筹资的运行机制,改善高职办学条件,在建设高教强国中增强核心竞争实力。

5.尽快完善政策法律机制,为建立中国特色高职教育体系提供保障。一是完善高职教育投入政策机制,实施生均经费标准,增加财政拨款,适当降低学费标准,启动多元投资机制,增加高职吸引力,保障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积极落实高职学生奖学金、助学金资助政策体系,提高高职毕业生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二是建议国家制定《高等职业教育法》,修订《职业教育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在办学方向、管理体制、教学与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政策积累,高职立法工作条件成熟。特别是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参与高职办学应当鼓励,国家给予企业税费优惠或减免,对不承担培训任务的企业应交纳一定的培训费用。三是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为高职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保障环境。《民办教育促进法》是国家支持民办教育的好法律,但落实不够。国家应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保障民办高等职教和中外合作办学健康持续发展,我国今后高职教育增量部分的宝应主要押在社会力量办学上。

6.加强高职内涵建设,进一步拓宽社会服务能力。一是强化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不动摇,加快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强化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特色,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二是科研强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应用性科技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工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较强的技术优势,努力成为区域性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三是主动参与职工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社会服务工作,发挥主力军作用。四是高职院校应成为首善之区,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之源,成为全民学习的终身教育基地,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为建设高教强国增辉添彩!

参考文献

[1]刘延东.国家发展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希望在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9-9-10.

[2]马树超,郭扬.高等职业教育跨越、转型、提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吴岩,孙毅颖.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经验专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0.

[4]张尧学.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职要做的功课还很多[N].中国教育报,2009-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