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心灵解密:走进典型初中生的心灵花园
21147500000053

第53章 责任缺失类(3)

(5)以点带面,形成文化。责任感若只停留在思想意识和情感体验上或少数学生身上,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大多数学生在实践中表现出来,并形成一种稳定的行为方式与特征,才是比较成功的。在责任感的培养过程中要重视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最终让它成为班级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只要在学生身上一有闪光点,我们老师就要不失时机地在班里多次大力地给予表扬。如有的住校生小件衣服做到自己洗,不带回家给父母。得到同学证明和家长签名后,宋老师就会表扬学生。经过长期地营造,到初三时,全班同学基本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良好班级文化氛围。

3.全社会共同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个人对责任感的坚持,依赖于社会对其行为的评价。外界对个人富有责任感的行为是赞扬还是讥笑、是肯定还是否定都会严重影响个人的责任情意,其中社会对不负责任行为的宽容甚至赞赏就是对责任感的否定。

整个社会尤其是各级政府应该树立一个正确的符合社会实际情况的价值导向,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一个积极向上、遵纪守法、富有正义和责任感的社会风气。如对生产毒奶粉和建设的豆腐渣工程的责任人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罚,才能起到良好社会教育效应。

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将直接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如加强青少年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理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责任意识教育等;加大对黑网吧的打击力度,加强对中小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积极开设校园网;图书馆、博物馆等场所对中小学生优惠或免费开放;加强交通秩序的管理。在2008年抗震救灾和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这一悲一喜中,从中央到地方,全国各族人民为社会、为祖国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对学生的责任感的体验应该说是深刻的、成功的。

理论拓展

一、学生责任感不强的特征分析

责任感不强有以下几种表现类型:

1.对集体责任感不强。它主要表现在一些学生不能认真对待寝室、教室的值日工作;把破坏公物视为儿戏;“长流水、长明灯”现象时有发生;“厕所文学”、“课桌文学”等文化垃圾屡禁不止。

2.对自己责任感不强。主要表现在对自己的身体不负责任,挑食、偏食,一天的两操(眼操和早操)不能认真完成,近视率普遍较高,不能按时就寝等;对生活不负责任,把追求时尚作为生活目标,有攀比心,虚荣心强;对学习不负责任,不能认真听课和独立完成作业,拖欠作业,甚至抄作业、考试作弊,厌学现象较严重等;对情感不负责任,男女同学交往过密,甚至有早恋现象。

3.对家庭责任感淡薄。其主要表现在一些学生只知道从亲人那儿接受无尽的爱意和关怀,并不懂得还要向亲人付出爱。据我了解,许多学生能把影视明星的生日倒背如流却不知父母的生日,周末回家也很少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只有当没有生活费时才会想起给父母打电话,外出不与父母打招呼,不孝敬父母等。

二、解决学生责任感不强的策略分析

那么,怎样解决学生的责任感不强的问题呢?

1.任务分配法。自我责任心的培养也要以实践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的公益活动、社会服务、班团活动,鼓励学生承担任务,找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在活动中锻炼成长,培养自我的责任心。譬如,让每个学生有事可做,有责可负,体会“承担责任”的酸甜苦辣,从而激发“积极配合,团结一致,刻苦顽强”的良好情感,在平时细小的班级工作中培养自我责任心。为此,我在班级管理中常采用任务分配法。

(1)班干部包干制。班干部是班级的特殊个体,这些特殊个体的责任心增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他个体的团结和谐,奋发向上。为了充分调动班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激起他们的高度责任感,进而带领全班同学为班级荣誉而奋斗,我们完善了管理制度,制定了岗位责任制条例。在方法上,主要采用值周班长轮流制,每位班干部管理一周。

(2)非干部成员的责任分配。为了真正落实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同时也为了更好地配合班干部的工作,进而培养并巩固他们的自我责任心,我们将非班干部学生分成10组(每组5人左右),固定地安排在每个值周班长名下,对他们的班级工作(包括卫生、纪律等)进行明确分工,班级荣辱得失直接责任到人,以便于责任追查,从而使全班学生工作不敢稍有懈怠。通过一学年的实验,成效非常显著,和入学初的责任状况相比有很大提高。

2.目标训练法。在班级管理中,运用目标管理,围绕确立目标、实施目标及考核目标,来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目标管理最大的功能在于它的方向性和鼓励性,通过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当然目标的制订要适中,要具体,是经过努力能实现的目标。

3.榜样感染法。初中生的可塑性很强,模仿仍是他们的天性。他们认识客观世界主要借助具体的形象思维。对学生进行自我责任感的培养,不能光靠口号或抽象的结论,应该为他们树立起形象、生动的榜样,宣传他们的积极面、闪光点,特别是他们的先进思想和行动,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鼓舞,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如:美国总统里根小时候因为打破商店老板的玻璃而利用假期的时间打工,自己赚钱赔偿,承担责任。

华盛顿因为误砍了父亲果园的樱桃树,经过思想斗争后勇敢向父亲承认错误,得到父亲的赞许。2009年11月,******总理通过新华社总编向读者致歉,其原因是******发现,他在新华社播发的《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文中,对岩石学的分类并不科学。人非圣贤,孰能无错。错了怎么办?上述伟大人物做出了榜样。

4.习惯训练法。初中学生在12~16岁之间,开始进入青春期,即第二个自我形成期。这时期他们中断了对父母的依恋,需要独立、自信,有自我价值的感受,但情绪上又紧张不安,需要被承认和感情交流。我们抓住初中生这一关键时期,进行爱的教育,引导学生矫正不良习惯,培养良好习惯和自我责任感。如:有时故意在教室门口放置一些垃圾和翻倒一些桌椅,然后,故意叫相关同学到班级有事,考验学生是否自觉捡地上垃圾或扶起地上的课桌椅,事后进行宣讲。有时让某同学表演如何擦黑板如何拖地,既要看过程,也要看结果。这样做,不仅会引起学生的重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5.游戏激趣法。组织学生参加自己喜爱的各种兴趣活动,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表现自我的心理需求,增强学生的责任心。譬如,为了赞扬勇于站出来承认错误的人,我曾经让学生玩一个游戏:学员相隔一臂站成几排(视人数而定),我喊一时,向右转;喊二时,向左转;喊三时,向后转;喊四时,向前跨一步;喊五时,不动。如果有人做错,做错的人要走出队列,站到大家面前先鞠一躬,举起右手高声说:“对不起,我错了!”然后再试。学生经过鼓励,越来越多人敢于承认错误,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6.情境创设法。情境创设的主渠道应在各科教学之中,各科实验老师是情境创设者。该班各科实验老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引导学生在感知、感受、感动的全过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领悟自我感知、自我责任心在自我发展中的价值作用和重要意义。同时借用多媒体教育教学手段,创设生动形象、声情并茂的教育教学情境,通过直观的画面,和谐的音律刺激学生感官,使学生产生情绪体验,从而形成自我责任心的良性循环。

思想品德教材中,有些理论或道理的表述过于简单而笼统,这就需要教师提供案例并注意细节的展示,巧设提问,化简单为具体,化枯燥为趣味,增加可信度。如八年级粤教版《思想品德》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自我负责”中讲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时,仅是寥寥数语——“人必须依赖社会而生活,从社会中取得物质、精神和情感的满足。在获得这一切的同时,人对社会就有了相应的责任。”

对此,我就选取了如下图片:网状分布的乡村康庄大道,宽阔整洁的街道,优美清新的公园,书籍丰富、整齐洁净的图书馆、新华书店,丰富多彩的群众性表演,忠于职守的巡警队员等,特别当一方有难时,会得到多方的积极支援。当“甲流”在我们身边出现时,党和政府各级部门对我们防控和医治非常重视。然后对学生说,这些都是社会提供给我们的成长环境和帮助,我们理应感激,承担报效社会之责。尽管社会还有不如意的地方,但这也是我们应该为之共同努力加以不断解决的。

我在上“感谢父母,承担责任”时,出示了这则情境材料:“在汶川大地震中,抢救人员在清理一座房屋的废墟中,发现一位已死去女人的身子底下有个小孩还活着,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小孩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还安静地睡着。而后,人们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然后,教师追问:“假如你是已长大的孩子,你会用怎样的行动回报早已离世的母亲?”学生们纷纷说:“我会顽强生活,努力学习”、“会全面发展,告慰母亲在天之灵”、“我会掌握本领,做社会有用之才”等。学生的良知被唤醒,心灵受到震撼。

7.心理辅导法。学生自我责任心不够理想或学生自我责任心在实践中出现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存在心理原因,诸如学习情绪问题,改正缺点缺少毅力和信心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只有采用心理辅导的方法,才能得以解决。

我曾听了一位思想品德老师对“联系生活,认识责任”内容的课,比较欣赏。可谓“循循善诱”,很有说服力,值得一读。

(1)教师给出生活情景

师:人的一生中难免犯错。一旦犯了错误,就要承认错误,承担责任,而不是推卸。

可是,要做到像廉颇那样“负荆请罪”可真不容易,下面进入我们的情景园,这些情景都是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你觉得他们做得怎么样?

展示情景:

情景一:两个孩子踢足球,不小心打烂班里窗户的玻璃。甲说:不关我事,是他把球踢到窗户上的。乙说:要不是你把球踢到窗边,我怎么会踢到这个窗呢?

情景二:孩子不小心弄破了父亲心爱的花瓶,却告诉父亲是家里的小猫弄的,结果猫被爸爸狠狠踢了几下。

情景三:班里几个孩子打了起来,班主任询问情况,他们就在班主任面前很不服气地七嘴八舌说个不停,都说是别人先打自己,自己才还手的。

(2)引导学生讨论

师:这些同学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四人小组议一议。

小结:不对,这些同学们在面对自己犯下的错误时,都没有勇气承认错误,却先将责任推给别人。

师:是啊,面对错误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语:

出示幻灯片:

“这不是我的错。”——全盘否认。

“我不是故意的。”——请求宽恕的说法。想推卸部分责任。

“没有人不让我这样做。”——企图装傻蒙混过关。

“这不是我干的。”——最直接的否认。

“本来不会这样的,都怪……”——企图扩大责任范围推卸自身责任。

这些都是为了逃避责任而为自己找的借口。

(3)引导学生认识责任,作出选择

师:这些学生采取这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你曾经也这样做过吗?

①做出选择:事先发给孩子们每人一朵小花,让学生到黑板前做出自己的选择,很少逃避责任的(一次以内)在代表笑脸的卡纸上贴上自己的小花,多次选择逃避责任的则放在代表哭脸的卡上。(要求学生无记名、真实地选择)

②教师统计结果后现场采访选择哭脸的同学,为什么选择逃避责任?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

学生1:害怕受到指责、惩罚。

学生2:怕影响自己在同学、老师心中的形象。

学生3:担心父母打骂。

③学生讨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引导学生认识到,犯了错误不应该回避,要想办法弥补过错,减少损失……)

(4)教师总结

避免或逃脱责罚是人类的一种强烈本能。我们都很清楚,犯错误要受到指责,而指责往往会引起不快和惩罚。当人们犯了错误的时候,为了避免这些不快与惩罚,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是我该如何隐瞒错误或推卸责任,而不是勇敢地承认错误并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去弥补自己的过错,将错误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但这并不是积极地解决问题的态度。长期这样,将会养成逃避谴责而撒谎的习惯,它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还会给自己和他人甚至社会带来不良后果。

一个敢于承认错误、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是值得信赖和重用的。做错了事情一定要勇敢地承认并承担责任,否则,你将永远为自己的罪行忏悔,遭受良心的谴责。只有具备强烈责任感的人,才能向世人证明自己是值得信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