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应用写作教程新编
21148100000064

第64章 经济报告(3)

因而,投资率又存在明显上升的倾向。总的看来,从1998年始到“十五”中期,投资率仍将呈上升趋势,之后,投资率将有所回降。“六五”以来,我国的投资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八五”时期平均达到33.9%,1996-1997年平均为33.8%。预计投资率将从1998年的36%左右上升到2002年的36.5%,之后下降到“十五”期末的36.4%,“十五”时期平均为36%左右。“十五”期末平均投资率较高与历史经验不符,原因在于“九五”后期开始的经济回升是在较高增长水平上开始起步的,在此之前投资增长基本超前于经济增长,投资率已接近34%,在此基础上要保持经济一定的增速,在短期内投资效果系数不可能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投资增长必须有一定速度,使“十五”时期投资率有可能达到较高水平。

3.投资规模预测结果:首先需要确定1998-2000年三年的投资和经济增长情况。这三年是经济重新启动时期,经济增长平均增幅可能达到8%左右。投资增速平均超过11%,投资率也趋于上升,到2000年,GDP将达到95000亿元左右,投资为35000亿元左右。以此为基础,根据已确定的经济增长率和投资率预测,2001-2005年,GDP将达到610000亿元左右,全社会投资完成220000亿元左右,投资率逐年有所下降,平均为36%左右。

投资资金来源预测

这里运用比例法预测主要的资金来源情况。从历史数据看,改革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趋势变化也很明显。

首先,预算内投资比重大幅下降,到1996年仅占全部投资的2.69%,近年来预算内投资大体保持在500-600亿元之间。考虑到政府在基础设施投入上的任务较重,“十五”时期预计年均预算内投资将达到800亿元。

第二,银行贷款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有重要位置。改革以来,国内贷款占全部资金来源的比重逐年上升,到1992年已达27.4%,但随后又逐年下降,到1996年比重已不足20%。由于国家银行逐步实施商业化运作,贷款业务的风险意识及责任约束逐渐增强,以及银行主要从事中短期信贷业务,长期资本的融通将更多依靠资本市场的金融发展趋势,未来贷款在投资中比重还会有所下降。但银行在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实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具有一定优势,因此,“十五”期间银行融资比重下降幅度将是和缓的。从历史资料看,1994-1997年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年均增长23%,未来随着其他金融方式的发展,存款增长将下降,以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贷款增长也将下降。“十五”时期贷款余额预计年增长13%。另外,中长期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以及投资中的国内贷款占长期贷款比重从1994年开始逐年下降,预计未来仍保持下降趋势,1998-2005年分别从21%下降到15%,从35%下降到33.6%。根据上述增长及比例变化,国内贷款在“十五”时期合计将达到43000亿元,占全部资金来源的比重平均为20%,比“八五”时期下降了2.4个百分点。

第三,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深入,以及国外大型跨国公司看好中国市场,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迅速扩大,利用外资在投资中的比重持续上升。预计“十五”时期实际利用外资额年均增长8%,五年共计4600亿美元。“八五”期间投资中利用外资额占实际利用外资额的54%左右,依此比例推算“十五”时期投资中的利用外资额共计2500亿美元。按照未来人民币合理汇率水平计算,“十五”时期投资中利用外资额21000亿元,占全部投资资金来源的9.6%,比重逐年下降,但平均比重仍高于“八五”时期近2个百分点。

第四,自80年代(指20世纪)以来,自筹投资增长很快,“六五”、“七五”和“八五”时期自筹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58.4%上升到63.2%,继而又上升为64.4%。未来自筹投资比例的变化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即投资者的自我积累能力及其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以及资本市场的规模扩张程度。从发展趋势看,融资方式的拓展、金融工具的创新、金融组织的完善、市场机制的健全以及监管体系的建立,都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发育,有利于投资者融资能力的提高。所以自筹投资比重仍有提高的潜力和可能性。由于自筹投资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当年GDP总量及增长情况决定了自筹投资的发展,所以我们利用自筹投资占GDP的比重估算“十五”时期的自筹投资。90年代以来,自筹投资占GDP的比重年均约为20%,预计这一比重在1998-2005年将逐步上升,预计到2005年比例达到24.6%,依此计算“十五”自筹投资共计148000亿元,占投资资金来源的68.3%,比重比“八五”时期上升4个百分点。

这是一份全局性的投资专题预测报告。标题中包括预测范围(全国)、时限(“十五”时期)、对象(投资),但省略了报告两字。正文略去一般预测报告中的前言和结尾部分,直截了当地写出了“预测”。全文分列“投资规模预测”和“投资资金来源预测”两个部分表述,每一部分把情况、预测、建议都糅合在一起写。整篇报告只有近3000字,却把我国“十五”时期投资预测这么一个重大课题有根有据地表述清楚,真可谓言简意赅,文约事丰。这是第一个特点。另一特点是合理地使用表格,把一组复杂的数据(多达432个)分别列在三份表格之中,既节省了篇幅,也提高了文字表述效果。

第四节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含义、作用和分类

一、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含义

经济活动分析是运用科学的经济理论,以历史和现实上的供产销计划、进程、统计、会计等实际资料,以及有关原始记录和调查材料为依据,对某一地域、行业、部门,某一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进行系统和客观地分析和总结,反映这种分析内容和结果的书面报告就是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分析报告的分析一定应作出科学可信的结论。

二、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作用

在某种意义上,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相当于行政工作和事务工作的总结;只是经济活动分析是专门研究经济领域的事务,涉及经济规模、质和量的指标和标准,通常涉及数字概念,比较起来它要求更加具有科学性。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历来使用的范围较广,而且随着我国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年代,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从某种意义上说,凡是涉及经济工作的一切行政领导机关和具体业务单位等都经常应用经济活动分析报告这个工具,因为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作用是研究和评价某一经济系统、部门和单位的特定经济活动,总结其状况,评估其成绩,认识其运作规律的重要手段,是国家加强宏观调控,部门加强专业管理,企业加强生产经营水平的有效方法。

但是,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并不等同于经济预测报告。第一,经济预测报告重点在预测未来;并不必须建立在经济活动分析的基础上,就像一个经济项目计划可以从零开始一样。而经济活动分析报告集中分析过去,它尤似事务文书中的总结。第二,经济预测报告重点对未来经济活动的环境、条件、投资和规模进行分析,可以从适度发展的水平上来预测可能的发展变化;而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对未来的建议往往从既有的环境、条件上进行分析。第三,经济预测报告是为决策层把握未来经济发展的变化趋势和走向作参考;而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重点是总结过去的成绩和经验教训。当然,它们都是为了调整方针、政策和计划,共同为经济发展服务。

三、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分类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多种多样,它们是:

1.按报告内容涉及的范围分 有涉及一个地区、一个系统、乃至全国范围内某项宏观经济活动分析报告;也有仅涉及一个基层单位、一项产品等涉及面较窄,影响较小的微观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2.按报告分析的时间分 有定期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和不定期的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定期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又分为年度分析、季度分析和月度分析报告;不定期经济活动分析可分为临时性的分析报告、紧急性的分析报告和问题性的分析报告等。

3.按报告内容涉及的部门、行业分 有工业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农牧业和食品工业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商业和服务业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等。

4.按报告内容涉及的对象分 有生产方面、供应方面、销售方面、财务方面等的分析报告。

5.按报告的内容广度和特点分 有综合分析报告和专题分析报告两大类。

第五节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写作要领

一、全面地掌握并核实材料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分析的质量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资料不全不真不准是无法对经济活动作出正确判断和深入分析的。为此除了充分利用平时积累的各种资料以外,还应对问题进行专门的调查以定向搜集必要的资料。同时还要注意对资料的鉴定和核实,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掌握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

像对任何社会活动进行分析一样,经济活动分析也需要掌握一套具体的科学方法。经济活动分析应根据分析研究的具体目的和具体对象的不同,而采用相应的分析方法。根据当前通常的做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

1.比较分析法 又称对比分析法。它是把同一基础上可比的数据资料进行对比,集中反映事物之间的差距和因果关系,反映生产或经营的成绩或差距,以总结经验和教训,启发人们寻找改进生产和经营管理的措施与办法。比较分析法通常有:

(1)与本期经济计划指标对比。可以将本期经济活动所完成的经济指标与计划指标比较,找出两者间的差距,从而说明本期计划是否适当,以及本期计划的执行情况是否得力等。

(2)与以往经济计划指标对比。即以本期完成的指标与上期的实际完成的指标相比较,或与本单位历史上实际完成的最高水平相比较,用以研究经济活动中各种因素的发展变化,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

(3)与效益显著单位的经济指标比。即以本期完成的指标与主客观条件大致相同而效益显著的先进单位的实际指标相比较,找出本单位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运用比较分析法,必须注意经济现象或经济指标的可比性,即被比较的现象或指标必须在性质上原则同类、范围上基本相等、时间上大致相同,才宜于比较。

2.因素分析法 也叫因果分析法,即通过分析影响经济活动的各种因素,探索该项经济活动取得成果或出现差异的各种原因。这种分析方法一般应用于比较分析法之后。使用比较分析法说明了该项经济活动的现状、找出了差距、揭露了矛盾之后,进而再借助于因素分析法来分析研究其原因所在。

运用因素分析法时,要注意突出对重点因素和带萌芽性、倾向性因素的分析,并兼顾主客观因素。所谓重点因素,是指在该项经济活动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关键作用的那些因素。

所谓带萌芽性、倾向性的因素,是指那些现时并不突出,但从发展趋势看可能上升为重要因素的成分。所谓主客观因素兼顾是指:任何经济活动的结果出现了差异,都会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进行因素分析既要看到客观原因,又要看到主观原因。不能以客观原因掩盖主观原因,也不能以主观原因代替客观原因。以上是把分析中的重点因素和次要因素,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都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这才叫做全面的、科学的、有重点的分析。

三、坚持正确使用分析方法

以上介绍了两种科学分析方法。对于这两种经济活动分析的具体方法——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关键是要按照实际情况的不同而正确地使用。比如关于比较分析法,有的经济计划指标和实际完成情况相距甚远,这或者是当初的指标根本不周到,或者是实际经济运行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如果不加分析、硬来比较,就可能毫无结果。又比如拿本论所及的实际完成情况硬跟本单位以前或历史上完成的最高经济指标比较,也是十分危险的。

因为不同的历史时期一定有不同的条件;不顾这些条件、不分析这些条件便拿来硬比,肯定比不出正确的结论。还有和其他单位比较,——严格地说,很难有两个各种情况完全相同的单位;如果抹杀它们之间的区别拿来硬比较,也比不出正确结论。总之,比较的方法是好的,但也是有需要注意的地方。至于因素分析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也应当引起注意。

四、讲究时效

此外,还要讲求时效,及时完成报告。撰写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明确今后经济活动的方向,适时调整方针政策。因而,它的时效性很强,如不及时完成,就会失去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