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引领思想 共话成长: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指导手册
21148500000012

第12章 大学生思想引导的有效路径(4)

(二)广播、电视

广播、电视等形式在大学校园中十分常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们拥有校园覆盖面广、信息传达效用高等特点,使身处大学校园中的学生们能在潜移默化间受到影响。很多高校在大学生经常活动的宿舍、教室、饭堂等场所都安置了电视机,使学生们在空闲时间能够观看校园电视台制作的时事新闻和专题节目,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了解世界最新动态的需要。此外,很多高校在校园内也都安装了广播,广播台的节目丰富多彩,有新闻、娱乐、体育、英语等多个栏目,满足了各种学生的需求。

时事新闻

时事新闻旨在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最新最及时的信息咨询,使大学生更快捷地了解到时事动向。除了简单的新闻播报外,对时事进行评论成为时事新闻栏目的又一吸引点。例如,浙江大学广播电视台设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新闻评论栏目,以大学生的独特视角阐释新闻。栏目开播以来,受到了广大学生的一致好评。因此,时事新闻栏目应当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并对其进行积极引导,以达到思想引导的积极效果。

专题节目

专题节目是一种特殊的节目表现形式,其内容相对集中,涉及面广,在题材的选择和报道的深入程度方面需要深刻挖掘。专题节目进入校园媒体,大多体现于校园人物访谈的形式。校园人物访谈通过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台这两个媒介,报道先进的大学生事迹和感人故事,采访有影响力的校园人物,通过他们独特的魅力影响在校大学生,树立榜样作用。确定访谈人物和讨论主题后,工作人员通过网络问卷面向全校征集问题,以此把握学生的生活疑问和思想动态。这样,既增强了访谈内容的针对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关注度。

校园广播、电视作为传统媒体,对大学生思想引导发挥了重要作用。

正是由于校园广播的覆盖面广、接受性好等特点,这些对校园广播台及电视台的工作流程及工作人员的个人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部门老师应当对广播台及电视台的节目稿件进行严格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这样才能保证校园广播及电视的正确性及有效性。此外,有关部门应选取具有不同学科特点的同学作为校园广播台的成员,使广大学生能够听到不同的声音,对特定事件形成辩证性思考。

爱国主义题材电影

爱国主义题材电影能够使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党的章程和理论,是一块极好的爱国主义宣传阵地,十分适合广大青年集体观看,以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例如,在祖国六十华诞期间,浙江大学组织许多学生观看了《建国大业》、《天安门》、《风声》等电影,这些电影本身已获得了一定的票房佳绩,比较能吸引学生的关注。由于电影的观赏性比较强,因此播放电影等活动在形式上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也更利于大学生接受电影中所传达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

为了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题材电影在思想引导工作中的有效性,电影放映前应进行有效的宣传,这样就会使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影讯,获知电影的主题和特点。电影观看后,为了增强大学生对电影的理解,组织者可以邀请相关专业的专家、教授对电影进行点评,并组织大学生共同探讨。

探讨过程中,组织者可以抓住触动人们心灵的细节部分展开讨论,使大学生获得更深刻的体验。这样,大学生会对电影所传达的精神和理念有更好的理解。

(三)杂志

杂志较报纸具有更强的连续性和统一性,是读者思维碰撞的阵地。

由于杂志封面制作精致、时尚,很容易获得大学生的青睐。然而,当代大学生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对杂志的阅读,而是开始探索创办杂志。

校园杂志

校园杂志的主要特点是以大学校园为背景,内容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诸多方面。目前,既有学校部门组织学生创办的杂志,也有学生团体自行创办的杂志。这些杂志选取热点话题,提高广大学子对此类事件的敏感度和关注度,并通过专栏讨论的方式,使大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时代特征和社会现状。

由于校园杂志种类丰富,风格主题多变,所以相关部门和指导老师要及时对杂志的创办给予支持和指导,使校园杂志保持大学生特有的朝气和时尚,提升大学生人文修养和思想素质。

特刊

特刊是为纪念某一特定节日、事件、人物等而编辑出版的杂志,如五四特刊、元旦特刊等。与定期的杂志相比,特刊的内容主题更加突出,更具针对性。例如,浙江大学在纪念竺可桢老校长诞辰120周年时,通过发行学习竺可桢精神特刊,介绍老校长的生平,增强浙大学子对求是精神的理解,鼓励大家在生活和学习中弘扬求是精神,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六 仪式教育

仪式教育即通过组织、吸引大学生参与一定规模的、有特定程序的、有明确目标的集体活动,以达到创造秩序、处理差异、达成共识、情感强化等目的的教育方式。仪式之所以能够发挥教育作用,是因为仪式所塑造或唤起的情感体验能够长期凝结在群体和个体的内心深处,能让参加者反复回味和再体验,并作为一种源动力固定下来。将仪式作为大学生思想引导的重要途径,旨在将传统的德育说教转化为学生的一种亲身体验,通过仪式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强化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庄严仪式

庄严仪式主要指一些重要历史时刻、重大活动期间举行的仪式,如入党入团仪式、开学典礼、团内表彰、毕业典礼、军训誓师等。这些仪式受众面广,参与度高,意义重大,受到组织单位的高度重视。一般须经周密的策划并有具体的行动方案或活动流程,仪式前期多要经过彩排。

开学典礼

开学典礼是大学新生步入学校后接触的第一个庄严仪式,它可以激发青年的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引导青年了解时代赋予的责任,树立远大理想,明确自身定位和奋斗目标,合理规划大学生活。例如,浙江大学每年会将所有大一新生聚集在一起召开隆重盛大的开学典礼,校长致辞、院系领导讲话、学生代表发言、留学生代表发言、合唱校歌、领导为学生代表佩戴校徽、台上台下师生互动……这些激动人心的环节让整个开学典礼高潮迭起,为师生送上了一场丰富的视听盛宴。“我们追寻历史而来,我们向着辉煌而来,我们为了光荣和梦想而来。今天在这里,我们郑重承诺,我们一定牢记嘱托,选择浙大,就是选择责任。”在激昂的朗诵声中,新同学们用青春庄严地许下刻苦拼搏的誓言。

表彰活动

表彰活动是通过嘉奖先进、树立典型的方式对某项工作进行总结,并营造共同向典型学习的氛围。此类仪式一方面可以给受表彰者以极大的肯定,从而促进他们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另一方面可以宣扬和倡导先进,给其他人树立正面学习的典型。例如,浙江大学每年于五月举行盛大隆重的共青团系统表彰大会,弘扬和传承五四精神,鼓励先进、表彰优秀,引导和激励团员青年勤奋学习、奋发向上。团省委领导、学校主要领导以及全校团干部都会出席会议,所有到场团员青年、团干部都佩戴着闪亮的团徽,共同见证学校共青团一年来取得的光辉成绩。这一刻,所有在场的大学生都会被浓厚的共青团气息所感染,团员意识被先进个人和集体的事迹所强化。

庄严仪式重在隆重肃穆的氛围营造,氛围越浓厚,给人的冲击越强烈,越易形成大多数人的共鸣,从而影响更多的人,形成氛围的协调一致和对仪式内涵的认同。庄严仪式要避免影响气氛的事故发生,保证仪式的一气呵成,否则,参与者会过分关注仪式流程而忽略对仪式内涵的领悟。因此,仪式组织者要对仪式策划周密,对进程把握准确,并能充分预见可能发生的意外,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

(二)纪念仪式

纪念仪式主要指在一些重要事件纪念日、重要人物诞辰期间举行的仪式,如浙江大学举行的校庆院庆仪式、竺可桢校长诞辰纪念仪式、文军长征纪念活动、于子三烈士纪念仪式等。这些仪式旨在唤起大学生对重大事件的回忆以及对这些事件所带来的重要意义的肯定,从而让大学生心灵受到洗礼,感恩过去,珍惜现在,促使其以高昂的姿态,顽强的精神投入到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重要人物纪念仪式

重要人物是指在特定时期,为特定群体作出重要贡献、取得重要反响的个人。在青年群体中举行仪式纪念这些人物,可以引导青年了解重要人物的高尚品格,关注他们在重要时刻的重要抉择,领悟国家与集体的命运与个人紧紧相连。竺可桢校长被誉为“浙大保姆”,为学校、国家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浙江大学每年于三月至七月期间举行纪念竺可桢校长诞辰的系列纪念活动,纪念仪式是其中大学生参与度较高的一项活动。

仪式中,学生会合唱《求是之光》,以表达对竺可桢老校长的崇敬之情;观看纪录片《浙大“保姆”竺可桢》,了解竺校长生平事迹,感受老校长作为一代宗师和教育大家的风范;仪式最后,还会相互引燃白色蜡烛,用烛光传递的方式表达对老校长的缅怀,强化学生将求是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的决心和信心。

重大事件纪念仪式

重大事件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或催人奋进,或警示后人,或形成传统,或引领风尚。在大学生群体中举行重大事件的纪念仪式,可以充分发挥历史的教育作用,引导大学生学会铭记历史、解读历史。浙江大学在抗日战争期间曾经西迁办学,历时近九年,行程2600余公里,为中华民族保留和培养了一批科学文化精英,谱写了中外高等教育史上“文军长征”的辉煌篇章。这段历史成为浙大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浙大人勇敢前行,勇攀高峰。为铭记这段历史,浙江大学每年举行形式多样的活动,来纪念“文军长征”这一重大事件,引导大学生感悟西迁精神,抒发报国之志。

纪念仪式应建立定期举行的长效机制,将仪式举行的时间和模式尽量固定,并列入每年的工作计划,决不能“想起来就搞”或者“今年搞了明年没了”。纪念仪式形成传统可以体现重视程度,便于传承,避免仪式教育“儿戏化”。另外,纪念仪式要充分挖掘所纪念人物、事件的宝贵精神和重要意义,要将教育意义与仪式举行密切融合,不能走过场,避免仪式教育“形式化”。

(三)主题仪式

主题仪式是指围绕一特定主题举行的仪式,如团日活动、结合时事或者当下热门话题开展的仪式等。这些仪式旨在使参加者通过仪式得以强化某种意识,关注某项事件,认可某种观点。这些仪式可以根据主题灵活多变,易发起、易组织、参与范围可大可小,可根据需要确定主题随时发起。因其主题鲜明,目标明确,能够与参加人员最快地达成共识,形成共鸣,达到最直接的教育目的。

团日活动

团日活动就是以团支部为单位进行的一系列有益于德智发展的活动。其活动围绕一定的主题展开,由团支书带头、带领其他团干部和团员实施,从前期计划,到后期总结,通过活动锻炼队伍,形成组织的优化。活动的现实意义是团结支部成员,扩大支部影响力,加强支部与社会的联系,提升成员的整体素质。团日活动中应加强仪式教育,不仅活动要体现青年特色、立意要深刻、形式要活泼、活动更要体现共青团特色,打团旗、戴团徽、唱团歌,这样可以强化团员意识,培养团员的自豪感,明确团员的责任和义务,以团员的标准领会主题活动的内涵,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浙江大学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各基层团组织开展以“感悟西迁”、“喜迎奥运”、“践行低碳”等为主题的团日活动。通过各团支部的总结以及团日活动的实际效果,评比出优秀团日活动项目进行表彰和推广,既可以鼓励团日活动的开展,又可以树立优秀团日活动的典范,指导各支部今后团日活动的开展,强化仪式元素,促进思想与形式的更好融合。

主题仪式重在选题和总结,要让大学生学会从“规定动作”向“自选动作”的转变,知道什么样的主题是值得关注的,以及怎样在实践中检验和体现这一主题。总结是一个沉淀和梳理的过程,让大学生通过总结进行再思考。主题仪式结束并非完全终结,要让大学生以集体分享或者写个人心得体会的方式,深刻领会主题仪式的意义,发表对仪式的改进意见,进而巩固教育效果,改进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