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引领思想 共话成长: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指导手册
21148500000029

第29章 附录三:浙江大学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工作提纲(2)

五 不断丰富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的形式内容

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体制机制。多年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其重要意义被全社会所认可,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必须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形成社会认知、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形式,克服资源趋向贫乏、形式趋向单一、活动趋向表面等问题,积极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机制和体制,使其在新时代下焕发更大的活力。首先,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下基层、去农村、到西部,全面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其次,要依托农村挂职锻炼、社区志愿服务、企业技术帮扶等新载体,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结合起来,通过时间的积累把效果落到实处,尽量减少表面的、肤浅的、“扯大旗式”的活动;再次,要立足校园、走向社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平台,以实践基地建设为重点,推进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建设。

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自2007年底在全国高校开展以来,对大学生思想引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要积极参考“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工作经验,在有条件的前提下逐步推广覆盖面。特别是要在高校的院、系层面建立二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院,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使其由“精英教育”模式逐渐向“大众教育”模式转变。同时,还要完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院结业学员的课后学习机制、跟踪考察机制和择优推荐机制,使更多的大学生通过接受思想教育完善自我发展。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基层就业。创新创业是时代的最强音,社会主义的正确价值观必须要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大学生由于其成长环境和发展阶段的影响,思想意识中往往充满民族精神而忽略时代精神,且对于自我成长和现实问题的关注又多集中在就业环节,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必须关注创业和就业。要通过校园创业氛围的营造、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资金和物资的扶持等手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也要通过支教计划、村官工程等项目的扎实推进以及出台一系列的后勤保障政策等手段,引导大学生眼睛向下、重心下移,选择在基层农村建功立业。

支持理论型学生社团开展活动。学生社团作为学生自组织,是依靠个人兴趣结合在一起的学生团体,因此,诸如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农问题等内容的理论型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内理论学习、实践思考的活跃力量。团组织要从各个方面支持理论型学生社团开展工作,尤其是诸如思想理论课题申报等校园思想引导类活动。在体制上要将此类社团直属领导,并通过社团建团的方式强化其组织地位;在活动上要单独划拨相应经费,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做到资源向其倾斜;在人才培养上要为该类社团的骨干成员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和交流平台,争取更好地发挥此类社团及其骨干的旗帜和辐射源作用。

加大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力度。校园文化环境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是开展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的基建工程。在实现校园美化、绿化、现代化等硬件条件基础上,要重点建设校园文化软环境,把“校情”教育纳入到大学生思想引导的范畴中来,形成“世情、国情、党情、民情、校情”为一体的“五情”教育理念。利用校园文化宣讲队,帮助大学生了解各自学校的历史和特色,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特色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同时,还要充分重视基层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力争在基层发展民主管理规则,树立优秀先进典型,形成积极健康、催人奋进的浓郁校园氛围。

六 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的组织保障

学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要成立由分管领导牵头的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领导小组,为相关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学校团委作为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的实施部门,要积极争取党委的支持,争取学生工作部门、后勤保障部门、思政课程教育部门等单位的大力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为相关活动和制度的推进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

要尽可能地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支持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通过合作共建的方式,在校内外设立“大学生思想引导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场所,探索长效机制建设。要在校内外加大对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的宣传力度,要大张旗鼓、入木三分地加强意识形态的宣传,发挥意识形态的积极功能;要充分发挥动漫社、DV社、剧社等校内学生社团的优势,寓教于乐、寓德于乐。

七 大力完善大学生思想引导的制度创新

(一)“三大工程”破解“三大难题”

以“青年研究水平提升工程”加强队伍建设,破解思想引导依靠力量难题。成立浙江大学青年工作研究中心,统筹全校青年思想引导理论工作,加强团组织队伍自身建设。聘请校内“两课”思政教师和社会科学领域知名教授担任中心业务顾问,定期为专职团干部开展培训,不定期为全校大学生开设讲座、报告等,并与学校图书信息中心合作在校网进行直播;鼓励团干部,特别是学生辅导员通过申报课题等方式开展青年问题研究,对团干部发表的青年研究论文给予奖励;发挥团干部的旗帜作用,以团干部的培训资料和学习心得为主体编写《团工作宣传手册》,使理论认知全方位覆盖大学生;与学工部、研工部、出版社等校内其他职能部门加强联系,定期开展团干部沙龙研讨活动,立项出版青年研究系列文丛。

以“思想引导基地建设工程”完善资源整合,破解思想引导长效机制难题。在浙江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院”、求是潮网站、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会、学生三农协会、浙大往事茶座、浙江湖州长兴县挂职锻炼基地和贵州遵义湄潭县实践基地等校内外条件成熟的地方建立“浙江大学青年思想引导基地”并挂牌考核,每年在全校动员千名大学生赴“思想引导基地”学习实践、勤工俭学、志愿服务,充分调动校内外资源为青年思想引导工作服务。

以“校园新型媒体培育工程”推进信息覆盖,破解思想引导有效途径难题。改版“求是青年”门户网站,适当削弱工作网站的功能,突出文化覆盖。例如,开辟“教授时评”、“青年思辨”等栏目板块,刊登校内知名教授对时事的评论和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增设“信息资源”板块,统筹发布全校团组织活动信息;整合全校团系统所辖网站,重点建设“文化素质网”等优秀网站,增加文化视频和音频的点播下载功能;与学校“校讯通”合作,开发红色手机短信媒体平台和思想性活动信息平台;改版团机关报《求是青年》,使得版式内容更符合大学生的兴趣和口味,并推出网上电子报服务;整编报社记者资源,吸收优秀人才,加强与校内外其他媒体的合作。

(二)“一项计划”推进“五件实事”

结合浙江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工作的相关成果,以此次青年思想引导试点工作为契机,发动全校团系统力量,制定《浙江大学青年思想引导八年行动计划(2009-2017)》(征求意见稿),争取到2017年,浙江大学初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之际,将浙大的青年工作,特别是青年思想引导工作提升一个层次。

结合浙江大学的改革创新实际,近期落实“五件实事”:(1)贯彻******回信精神,制定并落实《“上好不可或缺的一课”实施纲要》,指导大学生深入参与社会实践,开设《社会实践导论》公共选修课,出版《知行合一·实践报国——从大学生社会实践走向成功》系列丛书。(2)推进浙江大学第二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针对学校本科生院和大部制改革的实际情况,有步骤地建立院系二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院。(3)加大对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会和学生三农协会的扶持力度,新学年增加经费和保障活动场所,支持以社团为主在大学生中开展政治理论和社会现实的课题研究。(4)继续完善“求是强鹰”实践计划,鼓励学生创业创新,校团委增设学生创业指导中心的内设机构,统筹帮助学生自主创业活动,积极与浙大科技园合作争取场地,开辟“创业楼”,扶持创业实体。(5)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结合学校大部制改革新情况,建立纵向“联系团支部”和横向“联合团支部”,强化团支部工作手册制度,夯实基层组织覆盖和活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