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0(第四辑)
21148900000009

第9章 SNS网站用户线上社会资本的获得——以大学生使用者为例(4)

其中对于用户在线下结构位置的测量包括以下题项:(1)在过去的一个月中,你参加的社团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有几个?(0=无;1=1~3个;2=4~8个;3=9个及其以上)(M=0.88;S.D.=0.738);(2)在过去的一年中,你是否在学校担任过职务(如班长、部长等)?(0=否,没有任何职务;1=是,在班级或社团担任职务;2=是,在社团和班级都担任职务)(M=0.68;S.D.=0.693)。

4.主要研究发现

接下来我们将对上一节中提出的一系列假设进行验证,并给出SNS网站使用者的可获得性社会资本的多元回归方程。

假设1预测了用户使用动机(归属需要、排斥恐惧)与SNS网站使用行为(使用偏好、使用强度、使用预期)之间存在相关性。通过对使用动机与SNS使用行为的相关分析,研究结果支持以下假设:

(1)归属需要与

SNS网站的使用强度存在正相关关系(r=0.185,p=0.00<0.01);

(2)排斥恐惧与

SNS网站的使用偏好存在负相关关系(r=-0.198,p=0.00<0.01)。假设2预测了SNS网站的使用行为与用户线上社会资本的获得之间存在相关性。

首先,通过对SNS网站使用行为与用户线上社会资本的获得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支持以下结论:

(1)SNS网站的使用偏好与用户的(a)跨越型社会资本、(b)紧密型社会资本的获得存在正相关关系(ra=0.185,pa=0.00<0.01,rb=0.260,pb=0.00<0.01);

(2)SNS网站的使用强度与用户的跨越型社会资本的获得存在正相关关系(r=0.122,p=0.014<0.05)。

其次,考察使用者在线好友的数目、日均在线时长与社会资本获得的关系,可得如下结论:

(1)SNS网站使用者好友的数目与其跨越型社会资本的获得成正相关(r=0.186,p=0.000<0.1);

(2)SNS网站使用者每天在SNS网站上的时间与(a)跨越型社会资本、(b)紧密型社会资本的获得存在正相关关系(ra=0.144,pa=0.002<0.01,rb=0.112,pb=0.017<0.05)。

再次,考察使用者SNS网站中好友成分与社会资本获得的关系,可得如下结论:SNS网站中好友的组成情况与社会资本的获得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此外,老朋友比例高的人跨越型社会资本得分(30.93)与新朋友比例高的人(29.84)之间的差异性未达到显著(p=0.176>0.05),老朋友比例高的人的紧密型社会资本的得分(27.24)与新朋友比例高的人(27.87)之间的差异性未达到显著(p=0.564>0.05)。由此,原假设中的H2.6未得到证实。

假设3预测了结构位置带来的社会资本与线上社会资本的获得之间存在相关性。

通过分析SNS网站使用者的线下结构位置所带来的社会资本与其线上社会资本的获得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支持以下结论:

(1)人际沟通的同理心与(a)跨越型社会资本、(b)紧密型社会资本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a=0.199,pa=0.000<0.01,rb=0.313,pb=0.000<0.01);

(2)人际沟通的主导力与(a)跨越型社会资本、(b)紧密型社会资本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a=0.159,pa=0.001<0.01,rb=0.143,pb=0.003<0.01)。

此外,可得如下结论:

(1)在学校参加社会实践的程度与跨越型社会资本存在正相关关系(r=0.102,pb=0.029<0.05);

(2)在学校中担任职务(无论是在班级或社团中)与跨越型社会资本、紧密型社会资本的相关性都不显著。

假设4预测了部分控制变量与线上社会资本的获得存在相关关系。

首先,考察使用者的性别与社会资本获得的关系,可得如下结论:SNS网站使用者的性别与紧密型社会资本的获得成正相关关系(r=0.132,pa=0.005<0.01),女性在紧密型社会资本的获得方面与男性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06<0.01),即女性在获得紧密型社会资本方面有显著优势。

其次,考察使用者所就读的年级与社会资本获得的关系,可得如下结论:SNS网站的使用者所就读的年级与紧密型社会资本的获得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115,p=0.014<0.05)。对本科三年级和本科一年级的学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可得,高年级的可获得性跨越型社会资本得分(30.17)与低年级的跨越型社会资本的得分(30.88)之间的差异性未达到显著(p=0.143>0.05),高年级的紧密型社会资本的得分(27.10)与低年级的紧密型社会资本的得分(28.48)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22<0.05),即低年级的学生更容易获得紧密型社会资本。原假设命题H4.2被证伪。

假设5预测了个体网络媒体的接触偏好与SNS网站使用行为之间存在相关性。

分析个体网络媒体的接触偏好与SNS网站使用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支持以下结论:(a)交流沟通类、(b)信息获取类网络工具的使用行为与SNS网站的使用强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a=0.125,pa=0.000<0.01,rb=0.251,pb=0.000<0.01)。这两类网络工具的使用与SNS使用偏好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因此原假设中H5.2未得到证实。

六、结论与讨论

1.关于SNS网站的使用行为

已有的研究显示,青少年是SNS网站的主要使用者,但真正的使用者却是那些具有高教育背景和社会地位的成年人(Eszter Hargit-

tai,2007)。基于这一观点,本文考察了样本中SNS网站的使用行为与使用的年龄和社会实践参与情况之间的关联性。研究数据显示,用户的年龄与SNS网站的使用偏好呈负相关(r=-0.19,p<0.01),与SNS网站的使用强度呈正相关(r=0.346,p<0.01)。社会实践的参与数与SNS网站的使用偏好呈正相关(r=-0.12,p<0.05),但是否在班级/社团担任领导职务对于SNS网站的使用行为的相关性并不显著。而在对SNS网站的日均在线时间和登录频次控制之后,对个体的社会参与情况(是否担任领导职务,参与社会实践的数目)与好友数目之间做偏相关分析发现,以上变量无显著的相关性。以上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SNS网站中,个体在传统社会中的社会地位还是被削弱了;网络的“去中心化”影响依旧存在,并没有因为SNS网站的真实性(实名制)而消失。虽然在传统社会中拥有高社会地位的人群,其拥有的社会资源(可转换为社会资本的部分)多于社会地位较低的人群,但就目前而言我们还无法判断传统意义上的精英人群在SNS网站中是否更容易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此外,按资源分配的一般规律,传统社会中的精英(高端用户)会集中和掌握越来越多的资源,非精英(一般用户)有可能达不到资源的有效聚集,从而形成断层,这一现象在SNS网站中是否同样存在还需要后续研究的进一步考证。

在新关系的建立方面,已有的研究显示,在一个网络中,人们是通过你所拥有的朋友来认识你的,SNS网站中朋友在留言板上对你的评价、朋友们的照片的吸引力将会影响其他浏览者对你的认知,从而影响其是否选择与该用户建立新的社会关系(Walther,Van Der Heide,Kim,&;Westerman,2007)。但在本次研究中,数据显示,影响SNS网站使用者选择是否与对方建立关系考虑的因素主要是(1)是否有共同好友(28.5%)、(2)学校(24.1%)、(3)家乡(17.9%)这三个。性别、年龄、头像、兴趣爱好等因素并不是决定关系建立与否的首要因素。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就本次调查的人群而言,他们在SNS网站中的社交模式更多地侧重于已有人际网络的拓展,倾向于去认识朋友的朋友,而很少去结识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群,这一点与国外对于Facebook中用户交际模式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

王楠(2009)的研究认为,用户对校内网的使用时间与他们线上的人际互动程度是不相关的,而登录频率与互动程度呈显著相关。这一观点在本次研究中未得到完全的印证,研究数据显示,用户对SNS网站的使用时间与他们线上人际互动的偏好是正相关的(r=0.505,p<0.01),而登录频率与互动程度之间确实存在相关性,但相关系数相对较低(r=0.161,p<0.01)。

2.SNS网站的使用动机与使用行为

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假设前提,人们接触使用媒介的目的在于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这种需要与个人的心理因素有关。本文中,笔者着重考察了用户心理层面的使用动机与SNS网站使用行为直接的关联性。数据显示,归属需要与SNS网站的使用强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排斥恐惧与SNS网站的使用偏好存在负相关关系。上述结论意味着,归属需要感强的人会更多地使用SNS网站,而使用者会因为害怕被排斥而减少SNS网站中交互性的使用行为。在SNS网站的使用目的方面,已有的研究显示,SNS网站中的人际交往是以实现自我的表达、保持与他人的联系(寻找新的朋友、拓展现有的人际关系网络)为主要使用动机的(Kim&;Yun,2007)。本次研究数据显示,样本群体的使用目的主要是用于维系现有的关系网,其次为拓展现有的人际关系网和娱乐休闲,展示自我则是相对次要的。而在拓展自我的人际关系网方面,也是较多地集中于原有生活圈内的“认识朋友的朋友”,仅7.9%的统计样本表示使用SNS网站的目的在于结识异性好友。而邓建国(2007)在研究中所提出的“社交网站的使用行为收益主要为扩展社会人际网络、获得需要的信息、增加社会活动的参与度”的结论在本次研究中得到了一定的印证,多数统计样本表示他们使用SNS网站的目的是为了维系和扩展社会人际网络以及信息获取的需要。

3.用户使用行为与社会资本的获得

研究数据显示,SNS网站的使用偏好、使用强度与社会资本的获得均存在相关关系。其中,SNS网站的使用偏好与跨越型社会资本、紧密型社会资本两种类型的社会资本的获得都存在正相关关系,即SNS网站的交互性功能的使用频率越高,在线社会资本的获得就越容易;而SNS网站的使用强度仅与跨越型社会资本存在正相关性,与紧密型社会资本的获得直接的关联性并不显著。此外,SNS网站的使用者的好友数目与其所获得的跨越型社会资本的可能性呈正相关,与好友中新老朋友的构成比例无显著相关性;而SNS网站的在线时长无论是对跨越型社会资本还是紧密型社会资本都存在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SNS网站中好友数的多少和使用强度对跨越型社会资本的获得有影响,而对SNS网站的使用偏好和日均在线时长则对跨越型社会资本和紧密型社会资本的获得均有影响。

对于个人信息的披露方面,已有的研究显示,个人在SNS上的自我表露程度和其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有关(Goldner,Kimberly,2007),但在本次研究中,分析数据显示在SNS网站上留下真实姓名的使用者,提供真实的头像、家乡/居住地、年龄、学历、电话等信息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而以上信息中除姓名以外,其他信息的披露对于社会资本的获得并无太大的助益。在SNS网站中提供真实的姓名有助于使用者获得跨越型社会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