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智能移动终端支撑下的非现场经济
21149100000016

第16章 非现场经济新特征探讨(3)

横的渗透影响:是指非现场经济对非信息产品生产(普通产品的生产)的劳动消耗影响。因为普通生产的产品还是可以利用智慧共享体系而被部分地智慧劳动所替代,也可借助智慧共享体系而被推广应用。

这时实际的边际成本里有两个在同时影响着单位使用价值的劳动消耗。

即普通产品生产的自身边际成本(MC)和智慧技术应用带来了非现场边际成本(EMC)。

普通生产环节的MC还是保持其特有的递减到递增的U形特征,而EMC则是下降的直线特征,这两个边际效应叠加,共同影响着我们的产品生产,从而实现了ΔCe成倍减小,最终导致了单位劳动消耗提供了成倍的使用价值量。

我们可以看出:非现场经济的研究成果,不是单一鼓励新信息产品的增量,更不是鼓励新信息产品或高科技产品或高新企业统统去替代普通产品的生产。

而是鼓励各行各业(包括传统的普通产品生产)尽可能地去运用非现场经济现象里EMC的特性原理,快速地提升各行各业的各自综合经济效益。

非现场经济影响各行各业的效益是通过其中的智慧劳动的渗透力来实现的,这种新劳动的效益则是通过其共享型的低成本作用而表现出来,我们可以表述为:

P=Ae1-Ae

式中,P为非现场经济效益;Ae1为影响后的劳动经济效益,A为影响前的劳动经济效益。

非现场经济评价也可直接用单位使用价值中与劳动消耗差的比值来表示,即信息经济效果来反映:

R=Be/(Ce-Ce1)

式中,R为非现场经济效果。

这里的R值系贡献值,也是非现场经济对整个经济体的纵横渗透的新边际成本(EMC)的实际量化值。

智慧时代的到来,非现场经济通过上述各方面因素的一起联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三位一体地共同作用于C快速转向C1,成为社会整体经济效益高涨的核心推动力,使得智慧劳动逐步替代了资本,成为市场经济的新主导者。

此时,传统的劳动力价格规律几乎起不到作用,也就是劳动力价格由供需决定的规律不再灵验了,传统的就业理论也受到新经济现象的无情冲击。这也不仅仅是因为搜寻成本的问题所导致的,而是智慧经济时代里,实际的综合劳动经济效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智慧劳动本身的价值体现不再是单靠原始的市场供需来调节。

也就是智慧的综合劳动经济效能和作用,不再单单地受资本主导的市场制约了,而是智慧劳动正与资本一起,开始反过来主导这个新时代下的市场经济。(参见后续章节的专题分析)

第三节 非现场经济指数

前面我们提出了“非现场经济学”的概念,开展了“非现场经济学”的基本概说、部分特性分析,现在我们为非现场经济的实际应用作些研究。

为了推进非现场经济研究的实际作用,推动智慧劳动快速成为经济的主导地位,引起全社会对非现场经济现象研究的重视,也为了营造智慧共享体系氛围和国家在新时代下的经济决策提供一个新的参考数据,我们提出和尝试设计了一个反映社会非现场经济进程指标——“非现场经济指数”概念。

现在就让我们阐述一下我们所设计的“非现场经济指数”这个概念。

我们通过前面内容的分析与讨论,知道了智慧劳动在非现场经济的生产环节与服务环节上,通过非现场经济的三要素联动平衡,共同创造了非现场经济的发展环境和应用内容。

生产环节服务环节

传统产品生产信息产品生产文化产品生产数字形态产品生产低成本的便捷性服务安全的增值性服务

这种非现场经济活动所反映出来的“支撑与应用”,需要通过一个可量化的指标来反映“智慧劳动”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作用程度,从而进一步反映“智慧劳动”主导社会经济的程度。

因为它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了资本主导经济弱化的程度,也决定了我们社会经济结构转变的实际进程,它是我们平民新的幸福希望所在。

非现场经济指数是指非现场经济的综合指数,是劳动自由度和智慧劳动贡献值的反映性指标。它通过人们实际劳动时间与生活时间的融合程度分析,即劳动者在固定场所的固定劳动时间解放程度,反映了智慧劳动主导经济作用大小的综合指数。我们简称它为FXC指数。

FXC是非现场经济(off-site economy)的汉语拼音(feiXianchang)的缩写。为什么不用英文缩写呢?

为的是向大家传输一个信息:这是在中国东方智慧指引下的中国人提出的经济指数。

FXC指数设想,计划由下列主要采集内容组成:

(1)非现场交易在整个社会交易总额中的占比。

我们可以通过采集中国银联、超级网银和主要的第三方支付等信息发布来组合比对分析而得出。

(2)非固定场所劳动者占总人口的比例。

①政府机关和事业型工作直接从业人数下降。

我们可以通过非现场工作使得部分原政府机关或事业型单位的工作可以放权于行业协会或委托或外包于社会服务的统计数变化值来得之。

②非生产型产业劳动者固定场所劳动时间平均减少。

我们可以采取定期网络调查的方式获取相关统计数据。

③生产型产业劳动者实际固定场所劳动时间平均减少。

我们可以选取部分大中型企业跟踪统计其绝对缩短工作时间和管理、辅助人员非现场劳动量的摊销的途径来实现。

(3)实际失业人数统计。

这个环节比较困难,是反映固定劳动场所的丧失人群向非现场劳动转变的转化率,即:统计性的失业人数失业-被转化人数,这其中我们也应考虑到退休人员的收入中非政府退休金在整个收入中的占比已经超过50%的那部分人群。

(4)科技性企业上市数目增减幅度。

科技性企业数目变化通常会在一个侧面反映了非现场经济的技术支撑基础面。我们可以通过上市公司中科技公司占比的变化来得到该数据。

(5)非现场经济综合影响力。

由陀螺现象分析工具动力贡献值得出,参加下一章节的内容。

即:2008FXC=假设前提+加权+动力贡献值,假设2008年下半年情况。

实际加权加权后

(1)非现场交易在整个社会交易总额中的占比:5%15.00%

(2)非固定场所劳动者占总人口的比例:5.33%

①政府机关和事业型工作直接从业人数下降:2%48.00%

②非生产型产业劳动者固定场所劳动时间平均减少:4%14.00%

③生产型产业劳动者实际固定场所劳动时间平均减少:2%24.00%

(3)实际失业人数统计:5%15.00%

(4)科技性企业上市数目增减幅度:3%26.00%

(5)RFGX:42.4%10%4.24%

(6)FCD:71.5%10%7.15%

合计:32.72%

FXC合计/65.45%

注:RFGX和FCD参数由我们设想的陀螺现象分析工具导出,详细过程参见下一章节内容。

2008年下半年FXC指数为5.45%。

FXC指数作用不是数值本身的意义,而是通过不同时段的FXC的变化值(ΔFXC)来反映非现场经济的发展走势,以及非现场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渗透程度。

我们再假设2010年上半年的情况,如果2010年数据中的(1)~(4)项比2008下半年各上涨了1%,那么2010年上半年的FXC是:2010FXC=假设前提+加权+动力贡献值

实际加权加权后

(1)非现场交易在整个社会交易总额中的占比:6%16.00%

(2)完全非固定场所劳动者占总人口的比例:7.67%

①政府机关和事业型工作直接从业人数下降:3%412.00%

②非生产型产业劳动者固定场所劳动时间平均减少:5%15.00%

③生产型产业劳动者实际固定场所劳动时间平均减少:3%26.00%

(3)实际失业人数统计:6%16.00%

(4)科技性企业上市数目增减幅度:4%28.00%

(5)RFGX:66.0%10%6.65%

(6)FCD:84.5%10%8.45%

合计:42.77%

FXC合计/57.13%

2010年上半年FXC指数为7.13%。

也就是说,从2008年上半年的非现场指数至2010年上半年的这两年里,非现场指数上涨了1.68%(ΔFXC)。

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各项数据并不真实准确的,仅只为了阐述FXC的设计构思。

在现实的实际应用时,需要重新完善内容和对大量真实的社会数据调查统计,这不是某个人或某个小组可以完成的,需要公权力的介入。

非现场经济指数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某个时段、某个环境下的智慧经济的发展程度,非现场经济的变化值也反映了智慧劳动主导经济的程度。

FXC指数是智慧经济发展的指标,是衡量劳动者再解放程度的一个指标,从而更真实地反映出了特定时代环境下的就业形态(参见后续章节的非现场经济环境下的新就业思考一节)。

由于劳动者的解放程度最终均将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或呈现在我们的各种经济现象里,因此FXC将成为我们今后经济分析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新指标和新工具。 首先,它直接反映了非现场经济的占比贡献力。这种贡献量是以非现场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来体现,占比越大说明单位时间的产出率越高,劳动者再解放的程度越大。

第二,FXC是“幸福生活”的可量化指标。特别是幸福指数中的自由度指数,“我的生活我做主”。这种劳动者的再解放,使得劳动者自由主张程度增大,从而导致了劳动者整体品质生活指数也随之提升。

第三,反映了经济结构的变化。通过FXC的变化,我们可以知道智慧经济在GDP中的贡献变化,不仅能反映新GDP的增长原因(创造财富的总量越快),也能反映经济结构的良性转变的程度,从而弥补单GDP指标对经济结构的合理性程度反映的不足,以及提高对CPI结构和通货澎胀等经济指标的重新认识。

第四,FXC能比较真实反映出失业率。失业率统计不再是仅停留在以固定劳动场所的丧失为唯一标准,FXC指标更能正确反映“充分就业”理论的所需,从而修正传统的就业理论,崔生出新时代的新就业理论体系。

最后,FXC指标还能揭示智慧时代里各种新经济现象、新社会矛盾的产生原因。这个指标既是品质生活的晴雨表,也是我们数字鸿沟放大的时刻表。也就是在智慧时代里,我们不仅享受到了科技给人们带来的品质生活内容,我们也将承担起相应的苦难。也许几十年、也许上百年后,当这种平民的新希望和新苦难的平衡再次被打破时,社会形态和社会经济的变革也将再次到来。

从FXC指数组成项目和数据变化可能,我们可以看出:如今我们的社会力量应该朝什么方向推动,我们的相关政策制定也应朝什么方向倾斜。

这个总方向就是:推动“智慧共享体系”的建立,加速智慧劳动主导经济的进程,实现我国经济结构的成功转变。

结合当今全球经济的运行环境和发展趋势,我国经济结构转变是否成功的标志是:“智慧劳动”与“资本”共同主导这个社会经济的分配比。

因此,非现场经济的系列指标也是新时代我们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投资政策决策的重要依据,也应该成为中国政府实现三个转变程度的测试性指标,建议政府部门有偿性地委托某个民间机构来设计完善和实施这个具有新时代意义的指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