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纪之初少先队工作新探索
21149800000012

第12章 利用区域文化资源,提高少先队道德实践活动实效(1)

杭州市萧山区湘湖小学 蔡筱文

【内容摘要】儿童生活是道德实践的基础,道德教育必须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要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努力让儿童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因此,要提高少先队道德实践的有效性,必须充分尊重、关注、不断丰富队员的生活经验,从而帮助队员参与社会、学习做人。区域文化与队员的生活密切相关,选择、整理、利用区域文化为教育资源,开展少先队道德实践活动是少先队道德教育的一个很好的载体。

【关键词】区域文化 道德实践 活动实效

我国历史悠久,区域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的地域差异明显。区域文化一般具有千百年的深厚沉淀,具有丰富的内涵。萧山地处经济发达的吴越文化区域,吴越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瑰丽篇章。它丰富的内容包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队员的吃穿住行等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队员来说都是形象、生动的活教材。它不仅为队员学习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而且能为队员体验社会生活提供各种素材。《****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参与、讨论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区域文化不仅可以作为少先队教育资源加以利用,而且在队员的学习和活动中最终使文化得到传承以至延续和发展,以促进队员各方面的成长。

一、选择、整理区域文化为教育资源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区域文化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文化。区域文化的内容博大精深,几乎无所不包,包容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如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风俗习惯、休闲文化、乡土文学、杰出人物、陶瓷文化、丝绸文化、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影视文化、网络文化、民间艺术等,都是存在于社会环境、社会生活中有文化价值的资源。但在少先队活动中的文化资源须经过选择与整理,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一)选择区域文化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在众多区域文化的内容中,选择最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在一项内容中,选取富有教育意义的角度进行教育。

2.情感体验性原则。“懂得少,爱也少”(达·芬奇)。队员知识有限,人生经验还不丰富,因此,教育内容必须与队员的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符合队员认知发展水平,尽量选取队员能够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实、现象。在有效的刺激中,不断强化积极的情感反应。

3.科学性原则。即所使用的教育材料必须是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或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事实、真理,不能凭空想象,胡编乱造。

4.时代性原则。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文化也发生变化,在选择教育内容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时代的变迁,文化的变异。在利用资源的时候,尽量从社会现实和队员实际出发。

(二)选择区域文化的途径

1.搜集典型实例。社会是纷繁复杂的,区域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在选择过程中,可以根据教育的需要,选择现实中的典型实例作为教育的内容,提供给队员学习。例如萧山人多地少,自然资源并不丰富,但经济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如何让队员感受家乡人民的艰苦创业,善于开拓的精神,可以通过搜集鲁冠球、尚舒兰等典型的实例加以学习。

2.寻找活动主题。根据队员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在区域文化中寻找活动主题。通过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队员之间存在攀比现象时,引导队员开展“如何看待贫富现象”主题活动,通过搜集民间谚语、传说,调查了解人们的“取财之道”、“用财之处”,让队员用理性的眼光看待这一现象。

3.展示实物、场景、作品。充分利用博物馆、纪念馆、烈士墓、敬老院等教育基地,为队员提供学习的素材,使队员在真实的实物、场景、作品面前感受、理解、接纳、欣赏区域文化。如带领队员到博物馆参观“萧山跨湖桥遗址发掘成果展”,队员一边听专家学者介绍遗址发现的价值,一边仔细观赏从跨湖桥遗址发掘出来的具有7千年历史的骨器、陶器及其他古老的文物,让队员感受古老的历史文化。

4.筛选文献、传播信息。让队员掌握恰当的技能,利用书报杂志、电视广播、电脑网络等传播工具,学会选择、整理、分析各种信息,并应用信息。

二、导入、融合区域文化,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区域文化资源的利用是学校少先队教育借助社会教育资源,让队员进行学习实践的过程。

(一)积累整理活动实例

把区域文化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根据队员实际需要设计出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但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教育内容的选择,方法的实施等诸多的问题,因此,需要对教育活动进行精心设计和组织,提高教育的实效。经过整理的活动实例既能够运用于实践,而且还为新的实例诞生提供肥沃的土壤。

1.从以往的实践中继承。作为学校,只要有一段历史,必然有不少教育的积累。对以往的教育活动进行整理,从中选取实效显著的活动进行修正,形成活动实例。

2.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把一些受队员喜爱,得到队员认同的教育活动记录下来,总结整理成实例,以文字、图片、影视等表现形态呈现发挥实例的辐射作用。

3.在队员活动中提炼。每当节假日,学校都会提供“小课题”供队员参考探究,鼓励队员体验生活,搜集资料,研究问题。搜集队员活动中的成果,提升队员的活动经验,使之成为新的活动实例。

(二)指导队员掌握多种活动方法

区域文化教育的空间涵盖了队员活动的全部时间和空间,文化资源的多样性,队员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队员可以掌握多种活动方法。

1.学会搜集。能够根据自己生活和学习需要,运用观察、调查、访问、上网、阅读书报、欣赏作品等途径搜集各种信息,还要学会运用录音机、照相机、电脑等工具搜集信息。

2.学会体验。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寻找合适的角色、岗位等去体验区域文化。例如,体验礼仪文化,可以到福利院去当一天服务员照顾生病的老人,乘公交车体验做一回文明乘客等。体验饮食文化,可以亲自动手制作一道家乡风味菜孝敬父母等。

3.学会选择。对于与自己相关的信息进行调查了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生活方式。例如,选择影视节目,选择要访问的网络,选择课外读物,选择着装方式,选择休闲方式等,在选择中提高自主意识。

4.学会批判。传统教育基本上奉行的是一种“教会顺从”的理念,这种“顺从”是全方位的,绝对化的,队员面对多元化的文化信息所产生的迷惘只有通过批判才能得到解决,才能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做出正确的选择。引导队员运用体验、比较、反思、辩论等方式去学会批判是很有必要的。

5.学会交流。队员作为学习的主体不能也不可能成为信息的接受者和消费者,因此,必须要学会信息的交流,以实现信息的传播与共享。引导队员运用语言文字、文艺作品、个人网页等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眼中的文化。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去感受交往的快乐。

6.学会合作。在活动的过程中,队员可能会与各种各样的人合作,要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在合作中不仅能体会到团队的力量,同时感受到来自同伴的友谊。

(三)开辟多种活动途径

少先队组织的优势是它能够把在校的每一个孩子都组织起来进行教育,少先队教育也必然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活动的途径也必然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

1.与学校教育活动相融合。

(1)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陶冶队员情操,构建队员健康人格,全面提高队员素质。建设好校园文化对于队员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充分利用区域文化资源,让教师、队员、家长都来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

(2)开展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把利用区域文化资源,培养人文素养作为少先队活动的主要内容,通过大、中、小队系列活动,社区假日小队活动等对区域文化进行探究、体验、评价。每个学期进行一个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形成大队活动、中队活动、小队活动、社区假日小队活动系列,使各项活动围绕主题,有序落实。例如进行“民族精神代代传”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开展“我是小导游”、“我是小小美食家”、“我是小小设计师”、“我是网络小雏鹰”活动,召开成果展示会,举办“文化艺术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