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纪之初少先队工作新探索
21149800000032

第32章 辅导员如何正确对待队员的批评意见(2)

(三)队员对辅导员提出批评意见,辅导员要宽容

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必备条件。作为辅导员,应该以宽容的态度对待队员。不能接受批评的辅导员往往在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方面存在着问题。要宽容地对待来自队员的批评,辅导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认识正确。辅导员要认识到队员给辅导员提批评意见是一种十分可贵的行为,能这样去做的孩子是非常不容易的。作为教育者,都会意识到,虽说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教育还是束缚在“强调孩子要听话、要懂事、要学习好”。在这种教育环境中,孩子能向辅导员所提意见,充分显示出孩子天真的本性,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辅导员应该为此感到高兴。所以,不管孩子的意见是否合理,辅导员都应该给予肯定。

2.态度端正。辅导员不应该太计较队员所提意见的准确性、合理性。

队员毕竟还是孩子,他们的世界观尚未成熟,他们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片面性,我们应该谅解。现在的队员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受家庭和社会影响,他们中的一些人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他们只想到自己个性发展的需要,而忽视了他人的要求;许多队员顾及的只是个人的感受或利益,只知道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挑剔别人,甚至采取一些过激的言行。这时辅导员应该表现出师者的风范,不妨找他们谈谈,用真诚去化解他们心中的疙瘩,用言行去感化他们,用事理去引导他们。对于那些性格执拗的队员,也可以采取间接感化的方式,对待他们不恰当的批评,好像没有发生似的。尽可能在生活上多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多帮助他们,再抓住时机对他们进行教育或引导。

孩子们敢于向辅导员提批评意见是一种十分可贵的行为,哪怕他们的意见只有一点点可取的地方,辅导员也要虚心接受。其实,孩子提的批评意见越直接、越片面,说明孩子越真诚、越纯洁,因为,这是由于孩子观察问题的角度和能力所造成的。

3.要有爱心。辅导员要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对待每一个队员,把爱洒向每一个队员。辅导员要特别注意来自那些发展不平衡的队员的批评,切忌以先入为主的态度去看待队员,不能用语言去侮辱给自己提出批评意见的队员,更不能打击、报复队员。

4.以身示范。辅导员能真诚地对待队员的批评意见,这本身对队员是一种示范,一种教育。辅导员经常教育队员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改正自己的错误,这些道理的阐述在一些队员的头脑中始终是一种教条化的认识,没有真正领悟其含义。当队员提出批评意见后,辅导员能真诚地倾听,正确地对待,这种诚实的态度对孩子来说是最具说服力的示范教育,辅导员这样做,就是实实在在地用自己的行动影响队员、教育队员。这种示范教育真正体现出辅导员的人格魅力,而且这种人格魅力的作用远远超过空洞的说理教育。

总之,辅导员要宽容地对待队员提出批评意见,说到底是辅导员要有一个正确的队员观。一方面,队员是受教育者,未成年人的行为和对待事物的看法都还欠成熟,辅导员有义务和责任去引导、教育;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信息渠道的多样化,队员的知识面在某些方面可能比辅导员宽,接受新生事物比辅导员快。因此,辅导员应把队员看成是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伙伴,把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看成是与队员进行交流、对话的行为。也就是说,无论何时何地,辅导员始终要把自己和队员放在平等的位置上。

四、问题的解决

(一)实事求是地自省自己的不足

来自队员的批评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但也绝不是没有一点道理,因此,辅导员在倾听队员的批评意见后,要针对队员所指出的问题进行自我反省,检查一下自己是怎样做的,队员反映的情况是否属实。在自我反省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因为一个人一旦以自我为中心,就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辅导员既要思“过”,又要进行调查了解,深入到队员中去,也可以通过与家长和其他辅导员交流来检查自己工作中的过失。如果队员所批评的是事实,辅导员要敢于在自我反省的基础上与队员坦诚交换意见或主动致歉,并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

(二)加强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

为人师表是师德的重要特征。辅导员不仅要用自己的学识教人,而且更要用自己的品德育人。我国古语说得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证明人格感化是教育的重要因素。因此,每位辅导员都应该加强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作为师德的重要特征,是一定社会对辅导员行为所提出的要求,是教师职业生活中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外教育史上无数教育家、思想家一再论证和概括出来的教师行为规范。队员是辅导员人格的最严格的评论家。队员密切地注视着辅导员的一举一动,把辅导员的言与行对照着。有人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辅导员每天就仿佛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敏感的、善于窥视出辅导员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着。因此,作为辅导员,更应该严格地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共产主义道德的典范。

2.不断进取。辅导员要做好少先队工作,必须掌握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尤其在“知识爆炸”的现代社会,辅导员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而且要不断地开拓和更新。辅导员一方面要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工作和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队员。

3.充满师爱。辅导员要充满师爱,这是教育的灵魂,教育的前提。师爱是激励辅导员做好教育工作的精神力量。辅导员对队员的情感越深,责任心就越强,办法也就越多。辅导员与队员之间的爱具有双向性。师爱能激起队员对辅导员的仰慕和爱戴,反过来,辅导员从队员的爱戴中,得到深刻的职业情感体验,更加深刻认识到教育工作的意义,更加热爱教育工作,热爱队员。因此,辅导员要充满师爱,用这把开启队员心灵的钥匙,开启通往队员内心世界的大门。

(三)要与队员建立朋友关系

在少先队活动中,辅导员与队员交往,各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造成队员对辅导员有意见是难免的。只要辅导员知己知彼,了解这些情况,正确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采取合理的态度和方法,真心实意地成为队员的好朋友,接受来自队员的批评意见,不仅可以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而且还能使辅导员更深入地了解人,更好地教育人,提高教育质量,做好少先队的工作。辅导员与队员要建立朋友关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由大变小,根据年龄差异有的放矢。年龄差异是交友的首要障碍。由于队员们年龄上的差异,总喜欢与自己的同龄人交往、相处,下意识会排斥异体——成年人。在同龄人中,他们才有道不尽的秘密,做不完的游戏,说不完的悄悄话。因此,在与队员交朋友时,辅导员应有意识地使自己“返老还童”,置身于孩童群体之中,保持爱凑热闹、淘气、好奇的心态,热情地参与到他们的各种活动中,去发现他们内心的秘密。甚至还应模仿儿童的口吻和他们谈话,同他们说些“悄悄话”,泄露自己的一些秘密,使队员感到可亲,以取得他们的信任。这样方能消除隔阂,结忘年交。

2.要降高为低,按照地位差异正确处事。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权威,他们对老师言听计从,“俯首帖耳”。但这种权威往往只是表面,只是因为老师是上级,带着一股威严。而辅导员既是他们的老师,又是他们的引路人和朋友。假如大多数队员对辅导员“敬而远之”,就会形成一种明显的上下地位的差异,造成交往中的又一大隔阂。如果这一隔阂不消除,“小朋友”就永远处于被动地位,“大朋友”就永远处于绝对领导优势,不能达到心贴心的程度。因此辅导员应放下架子,把自己放在与队员平等的位置上,少发“指令”,多倾听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意愿,真心诚意地以朋友相待,做他们的好参谋,同喜乐,共分忧。

3.要扶弱变强,针对能力差异加以培养。少年儿童由于阅历不深、学识不广,辅导员和老师往往不相信他们,限制他们。孩子们处处受限制后凡事都很被动,表现出极大的依赖性。一方不敢放手,一方不敢动手,造成辅导员与队员之间的又一隔阂。其实队员的能力培养通常取决于辅导员,因此,消除这一隔阂的关键在于辅导员。在交往中,辅导员一不能以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二不能事事包办,要有意识地给队员一些锻炼的机会,提出一些适当的要求,根据他们的实际状况加以引导,使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后达到目的要求,从而增长才干,逐渐由弱变强,逐步完善起来。

【参考文献】

[1]曹恩迪.魏书生教育经验研究.沈阳:沈阳出版社,1994.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

[3]戚长福.心理学教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注:此文获2002年度浙江省少先队工作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责任编辑:吴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