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纪之初少先队工作新探索
21149800000080

第80章 当好自己的家 作好自己的主——少先队员自主管理初探(2)

(4)班长自轮。从前年开始,我班实行轮值班长制度,每位同学都有任班长的机会,每一任轮值班长为期两天,每任轮值的班长卸任之前,都要在队会上认真总结自己的工作情况,谈体会,并向下一位交接工作,也要接受同学的评议。这样,每个同学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通过这一形式,也使同学们增强了责任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有助于团结、和谐的班集体氛围的形成。

(5)问题自解。对于中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我会把它摊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各抒己见,共同商量对策。如:有人总忘记带课本怎么办?值日班长遇到不服管的怎么做?劳动很认真和不认真的人该如何区别对待?……许多类似的问题都是队员在讨论中找到方法并得到解决。辅导员适当放低自己的智商是一种明智的做法,给儿童更多参与思考的机会,增强其主人翁意识,改被动接受任务为主动选择任务,提供儿童自我教育的契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中队管理对儿童的内化作用,最大限度发挥管理对儿童的约束、激励、引导作用,才能最终实现中队管理自主化。

(6)活动自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例如:中队的文体活动、队会比赛等。首先,应根据少先队总部和学校的活动安排,制订严密的活动计划。其次,在队员讨论的基础上,自主确定主题,自主设计过程,充分调动队员活动的积极性,而辅导员只给予队员一定指导,并非一手包办整个活动,而且还尽量使每一位队员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最后,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让队员自己总结评比,强调其活动的深远意义。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引导自我教育的方法

1.撰写自我认识日记。在自我教育的指导过程中,我要求每个队员能反思自我,针对一天的一时一事,记下关于自我的日记,有什么收获或感受。自我认识日记,写自我,思考自我,可以加深队员对自我的认识,明确自我发展目标。

2.召开自我评价小组会。每隔一定时间,中队干部组织全班同学开展评价自我小组会,引导队员在同学面前讲自己的成绩,找自身的不足,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同学之间的交流,可以使每个同学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同时也加深了同学之间的了解,增进了友谊。

(四)开发自然群体的优势

当一个新中队形成运行半学期左右,队员中便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些“自然群体”,包括那些老师感到棘手的“小团体”。其实,如果深入到队员中,我们就会发现,这些群体往往是根据兴趣爱好、学习成绩、性格脾气或社会关系等因素自然形成的,如果能够加强对这些“自然群体”的引导,无疑是进行好“自我管理”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把握每一个“自然群体”的“首领”,并交给他们适合的工作。有些“自然群体”的“首领”学习、纪律等表现不佳,但却有不少人听从他,这些“自然群体”的“首领”在客观上都有一定的管理潜力。这类队员应予以合理引导,让他当小组长、小管理员,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进步。“每一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引导好“自然群体”的“首领”,也就达到了队员自我教育的目的。

其次,要把握“自然群体”中有交叉的同学,让他们成为“桥梁”。自然群体中的成员必然会产生交叉。比如,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形成一群体,体育爱好者又形成一群体。但其中必然有一部分同学在学习成绩优秀的同时,也爱好体育。于是,我让这些队员成为“桥梁”,使两群体的队员互相影响,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比辅导员强制规定的“一帮一”更具优势。

“只有激发队员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充分把握每一位队员,承认并合理利用队员中“自然群体”的有利因素,才能使队员的自我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五)发挥辅导员的激励作用

实现自我管理,并不等于撒手不管,一切由队员作主。相反辅导员一定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让自己既成为中队管理的组织者、领导者,又成为班集体中的普通一员,与全体队员融为一体,同喜怒,共荣辱。

1.定几条不是奖励的“奖励”。中队管理不可能永远风和日丽,有奖必有罚,可以尝试着换一种形式,如某同学忘记打扫卫生,就“奖励他打扫卫生一次”。若违反纪律,就“奖励他做一件好事”,将功补过。于是,有的让其校园跑一圈,捡捡垃圾;有的让其帮助同学解决问题;有的让其帮助老师做做事……这是一种充满温情的处罚,是奖给他一个机会改正错误,赢得大家的谅解。若说成“罚他打扫卫生一次”、“罚他做……”的话,则带有明显的强制性,易形成对立情绪。这样的做法队员易于接受,效果明显。

2.谈几次不是谈话的“谈话”。经常会听到“小传话员”在教室里喊:“某某,老师找你‘谈话’!”接着你就会看到某某低着脑袋走进办公室,随后一群小脑袋挤在办公室的窗口“看好戏”……效果可想而知,不是紧张、伤心地一句话也没听进去,就是倔强地一句话也不愿接受,“谈话”的效果可想而知。与其用这种惩戒的方式去指正他的过失,还不如不谈。因为谁都知道,老师要批评他了。于是,我给自己下了禁令:禁止指名队员到办公室“谈话”。但谈还是要谈的,只是改变了“谈话”的方式。我会挑选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在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谈心,交换想法。

可以是直接谈心。辅导员不是居高临下,而是与队员置于同等的地位上促膝而谈。直接谈心有多种方式,但我特别注意的是,在谈心过程中对队员提出的要求,从最低最容易做到的开始,然后一步步提高,就如登山一样,不盼望一步登天。

也可以是间接谈心。如若直接谈心,队员无动于衷,仍我行我素,就可以通过生活日记、书信等与队员间接谈心,从而也多给队员一些思考的余地,从容地作出正确的选择。一篇好的催人奋进的话语不仅能增进师生间情谊,使队员更信任辅导员,而且它能给队员以信心,给队员指明前进的道路,加快他们前进的步伐。

三、喜见队员自主管理成效

队员的自主管理,为队员提供民主、宽松、愉快的环境,促进了队员个性的自主、和谐发展。

(一)打破了传统的中队管理模式

少先队员自主管理,打破了传统的中队管理模式。把“集权型管理”改变成了“民主型管理”;把“单一教条的管理”改变成了“多元灵活的管理”;把“教师和少数人为主体的管理”改变为“每个队员成为主体的管理”;把“被动的管理”改变成了“自动的管理”。

(二)促进了辅导员的管理角色行为的转变

少先队员自主管理,促进了辅导员的管理角色行为的转变。辅导员工作的要求更高,着眼点从“作主”转到了“依靠”,从“管”转到了“放”,并必须科学地处理好“作主与依靠”,“管与放”的辩证关系。

(三)改变了中队干部的固定制

少先队员自主管理,改变了中队干部的固定制。这样有利于发挥全体同学的主人翁精神,提高管理工作的教育效能,促进每个队员的全面、和谐发展。

(四)构建了少先队员活动的主体化模式

少先队员自主管理,构建了少先队员活动的主体化模式。从中队活动计划的制定到活动方案的实施,都是全体同学和队员的意志体现;各种活动的落实,都是靠全体队员和队员的自身努力和行动。各种活动中队员成为主体,对教师和辅导员来讲,主要是研究如何调动队员的主动性;对队员而言,它们成为活动的“主人”,不再是被动地随大流,跟着走,而是把落实活动任务当成自己的“自觉行动”。

实现自主管理营造出了一个自律和谐、有凝聚力的“家”——中队。体现了魏书生所说的:“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阔。”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陈孝彬.教育管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宇飞.千万别管孩子.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4]陈孝彬,张来.小学管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注:该论文获2005-2006年度浙江省少先队工作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责任编辑:杨坚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