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教育史导论
21149900000070

第70章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导入及其本土化历程(7)

3.使其愿为民众利益努力

民众的情状,既然了解了,就应该想法子,为民众帮忙。现在一般有钱的人,以为读书是为自己找饭吃,出洋回来,做大学教授,可以多赚几个钱,多有些名声,一般小学教师,也是这样想。所以他们以教育为谋生的职业,或为某家的孩子教书,目光不注在全民众的身上,以致平日的生涯,觉得枯燥乏味,好像做人家的奴隶一般。其实,这种观念,是大谬特谬的。做学生读书,是为民众,当教员教书,也是为民众,决不是为自己赚钱,也不是为某个孩子。譬如宝山的教师,他的事业,就是为宝山的民众,宝山的全社会,决不是为宝山某家的孩子,也决不是为自己赚钱,所赚的钱,不过为民众的酬报罢了。又有一般人,他们也知道为民众办事,但一经责骂,就生消极,这种观念,也是大错而特错的。因为做了事情,总有毁誉两面,在这时候,倘使自问良心,觉得并没有惭愧,而且所做的事情,实在是于民众有利的,那就誉我不足为荣,毁我更不应消极。因为做事本来是我们的本分,并不算热心,倘使一经挫折,就消极不做,岂不是忘了自己的本分么。这也不是共和国家的民众应有的观念,但是现在的读书人,都这样想法,都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心里总情愿读书,不情愿做事。现在的中华民国,弄得这样糟,就是大多数的民众,不尽了本分所致,倘使不然,一个督军,一个师长,哪里敢弄权呢!一个吴佩孚,哪里敢****蛮横呢!欧洲的福煦、海格,他们都立过很大的功,打过数次的胜仗,他们为什么不敢在欧洲横行无忌呢?这完全是民众强弱的关系,完全是民众有势力的关系。倘使欧洲的民众也像中国一样,恐怕他们也要专横呢!所以现在的教育界,除了使读书人尊敬了解民众外,还要教他们愿为民众利益努力,这也是我们应当注意的一点!

总之,中国十几年来,各种事情,一点没有进步,一点没有弄好,完全是这许多错观念弄坏了的,他们时常说“学生不应该干涉政治,不应该为民众办事”,所以造就出来的人才,都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置国家政治于不闻不问,以致大权旁落,为督军省长辈所播弄,所压抑。这种情形,实在遗害不少,所以我们万万不可再将这种教育,传给现在的一班读书人,以致遗害将来的主人翁。所以我们应当提倡“民治的教育”,以救济从前人贻下的祸根,开辟将来的幸福。

(选自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编:《中国现代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版)

《教育史ABC》绪论(节选)

杨贤江

(1928年)

一、何谓教育史

谁不知道教育史是教育的历史?更详细些说:教育史便是以叙述教育的事实及思想(即所谓实际及理论)之变迁发达为目的者。故凡称为详尽的教育史书,必要对于教育事实之变迁发达分为教育的事实,教育者的活动与教育制度法规等等详为记载,再要对于教育的思想学说即所谓理论者,广为记录,或更加以评论。为此,更有偏重前者,而即以教育史命名的;也有偏重后者,则以教育学史或教育学说史,教育思想史命名。一般编教育史乃至读教育史的,无论其为广义或狭义,都不外乎本此种见解以下笔或着眼。

说教育史“叙述”或“阐明”所谓教育事实及教育理论的发达变迁,固然不算错误。然而我们要知道教育史决不单是留下教育事实的形迹者,教育史决不单是追溯教育上诸英雄诸伟人的行状者,教育史也决不单是记录教育思想的派别者。除这种种要素以外,教育史实尚有更根本更重大的任务。

二、教育史的任务教育史所具更根本更重大的任务,可以说有以下几点:

(甲)教育之意义与目的怎样变迁?

(乙)教育思想变迁的真义与教育制度变迁的根据何在?

(丙)支配阶级与被支配阶级在教育上之关系何如?

一本教育史,为对于上述几个问题没有答复,那么不管它是如何详尽地“叙述”甚或“阐明”,所谓教育理论与事实,终不能说是公平,合理。这样的书就常不免为曲解,偏颇,且带有欺蒙的作用。质言之,即不成真正之教育史。

三、教育的意义与教育学者试就对教育之意义这个大问题,看一般教育学者如何对付,作为例子来说明一下。

在教育史上来讲教育的意义及其变迁,本来也出乎一般编教育史乃至读教育史者的“常识”之外;他们以为这是教育学的任务,惟教育学家才需也才配处置这个问题。但这是已经被矫揉造作过的“常识”,在教育史上不讲它,而让教育学来承受这项任务:这便有点学者之“御用”在内。

且看教育学家是怎样处置这一问题。原来教育学是由号称教育理论家或教育哲学家的人所“编制”的。因为他们具有“高深的理论”,懂得玄妙的哲学,所以在教育学上的命意措词,也必求其高洁玄妙,凡平凡通俗的见解字样,自该避去。

他们先把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从一般生物区别出来;再把教育事实限制在学校门墙之内,而学校是“重地,闲人莫入”的;然后他们安住在这一“无风带”中,来吟味教育的哲学,推敲教育的理论;更令人可佩的,还热望把教育学“化成”科学,务必把教育学的学术地位抬高。独对于有许多儿童进不得“学校重地”;有许多穷人永尝不到“教育妙味”;更有许多人虽已领得毕业执照,被送往劳动市场,然而如何落局,可都和他们不生干系。——其实,教育之不普及,自人类历史走入文明时期以来,即已如此。如孟子要“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孔子虽说“有教无类”,但既主张“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可见他的“教”着实有“类”。

所以他们讲教育的意义,只有什么“引出”“导出”或“示范”“助长”等字义的敷衍,和“完全人格”“调和发达”等观念的解释;从没有对人类教育之本义及有史以来教育意义之变迁下明瞭切实的答复的。

实则只要从生物界之教育事实一看,便可见出教育之根本意义及其目的,原不外于生活之维持与种族之保存。在人类社会之长期的氏族制度时代,也复如此。但自氏族制度破坏,国家制度出现以后,教育之意义与作用,就跟着变动,自有学者会有意或无意地把教育装成“合式”的门面,叫人看起来很是冠冕堂皇似的。试翻阅现在通行的教育史书,大都从所谓文明期开始——从希腊、罗马开始;而这时期是上述教育之根本原则已经变更的时期。在人类长期的进化历程上,这一根本原则是如何被维持与受变革,本是教育史所该发见的一个重大任务;但是一般所谓学者似是盲了眼,不是把它们置之不论,便是另外“编造”理由。为什么要这样“讳言”或“编造”呢?只为了彻底论述之后,会与当代的支配者便有不利之故。

(选自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编:《中国现代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版)

在教师节谈新民主主义教育

徐特立

(1949年)

今天是教师节,教师是在教育工作者中占主要地位者。今天我写这篇文章,是为着来庆祝教师节的,并聊作赠给教师的礼物。因为我们的教师是新民主主义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如果说他是教育家的话,那么他应是没有脱离实际的教育家。

因此,我今天所写的关于教育的文章,就是针对着今天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实际情况来说的。

今天纪念这个教师节,正当着中国历史崭新的全面性的有世界意义的转变关头。这一时代,和过去中国历史上任何时代不同,是独立的、统一的、民主的、富强的新中国之革命即将全面胜利的结束,新的经济建设和新的文化建设以及新的国防建设,其可能性的条件已经全部具备,现在正在要有计划地有系统地开始这些工作。这些新的建设任务,一方面摆在科学技术人员(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工作者)的面前;一方面摆在文化教育工作者的面前,特别是教师的面前(因为教师是直接进行教育的,又有广大数量的)。所以今天的教师节,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

我们的教育任务和教育宗旨,早在1945年毛主席的《论联合政府》中已经提出来了。

甲、教育任务

(一)关于干部教育:中国是一个被民族压迫与封建压迫所造成的文化落后的国家。中国人民解放斗争,迫切需要知识分子,因而知识分子特别显得重要。因此,今后政府应有计划地从广大人民中培养多种知识分子干部,并注意团结与教育现有一切有用的知识分子。

(二)关于群众教育:从80%的人口中扫除文盲,是新民主主义必要的条件。

(“现代的科学,现代的技术,依赖于电气化。不识字的人是不适宜于解决电气化的。而且仅仅识字也还是不够的。必须要知道在技术上怎样把电气应用于工业和农业,应用于工业和农业的各个部门。要自己来学习这一点。并且要教全体的青年劳动大众来学习这一点。”[列宁:《青年团底任务》])

(三)关于旧知识分子之改造:对于旧文化工作者、旧教育工作者的态度,是采取适当办法教育他们,使他们获得新观点、新方法(这是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在下面就要说的),为中国人民服务。

乙、教育宗旨

(一)中国国民文化与国民教育的宗旨,应当是新民主主义的。就是说,中国应当建立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新文化与新教育。

(二)对于外国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的方针:1.对于外国文化,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文化,以为中国文化运动的借镜(有计划地翻译苏联及资本主义国家关于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及课本等等,以作参考)。

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

2.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服从,而是批判地接受它,以利推进中国的新民主主义文化。

(三)团结知识分子的方针:在为着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斗争的总方针下,共产党人应当不分阶级、信仰与党派,和一切知识分子很好地团结起来。

以上所述的教育任务和教育宗旨,是根据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材料,加以分析,得出的结论,而不是从教育书上摘抄下来,凭脑子空想出来的。下面就要谈及教育方法,也是要根据历史条件来说,以免脱离实际,不能完成上面所提出的任务及达到上面所规定的宗旨。

在没有谈教育方法以前,已经在上面提出了教育的任务,那么我们这一个方法就不是一般的方法,而是要完成一定教育任务的方法。我们的任务既是新的任务,那么这个方法也必须是新的方法。在完成任务上来说,我们是学以致用,不是无的放矢;在方法上来说,我们是从用中去学,不使它脱离实践专念书本(理论与实践结合)。我们并不是轻视书本的阅读,并且要经过书本吸收古今中外(学习的古今中外法,见《******选集》)人类的一切文化遗产。

我们为着完成建设新民主主义新中国的任务而教育后代,就不能用旧民主主义及封建残余的旧方法,据列宁所说:“旧的资本主义社会遗留给我们的最大祸害之一,就是书本与生活实践的完全分离……没有工作,没有斗争,而只是从共产主义小册子和著作里面所得的关于共产主义书本上的知识,是一文钱也不值的,因为这一知识,仍继续了旧的理论与实践的分离,这种旧的分离乃是旧的资产阶级社会底一个最令人厌恶的特色……旧学校里,采取那青年人死记十分之九无用而十分之一歪曲的一大堆知识的办法……这种知识困累了人的头脑。

我们所需要的是基本事业的知识,现代不可少的知识,不拿无用的材料困累自己。

“如果由此得出一个结论说:不摄取人类知识所积蓄下来的东西,那就犯了很大的错误。如果这样想,以为学习共产主义的口号,共产主义科学的结论就够了,而不需摄取人类知识的总和,那就错了。马克思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如何从人类知识的总和中产生出来的榜样。马克思懂得资本主义发展必然走向共产主义,是根据对资本主义最深刻的研究并完全摄取了从前的科学所造成的一切东西,都批判的加以改造,未加注意的没有留下一项……并根据工人运动,加以检查,而得出了人们所不能得出的结论。”(所有以上引用,皆引自列宁的言论——《青年团底任务》)

概括的说,它的基本内容是:吸收人类一切文化遗产作为学习的材料,用新的方法加以批判,去掉十分之九无用的,改正十分之一歪曲的,所剩下来的东西就是基本事业的知识及现代人类所不可少的一切事实的知识。这就是有目的、有立场进行由博反约的方法。

青年是有知识的,同时又是能劳动的。前面所讲的是青年吸收知识的方法,下面就要讲青年劳动的方法。关于青年劳动的方法,列宁说:“一切青年男女参加礼拜六劳动,利用每个近郊的菜园以帮助人民;在乡村和自己的弄堂里,帮助清洁事宜和分配食物。这一劳动要成为有组织的劳动,从旧的学校中赶走旧的强迫制度,而代以自觉的纪律……旧的社会里面,人人都是单单为自己而工作,没有一个人会留意到这里有没有老者和病人,是不是一切家庭工作都压在妇女肩上。共产主义青年团应当说要把这些加以改变……现在50岁左右的一代人,没有希望看到共产主义社会;而现在15岁的一代人就可看到,并且他们自己将来要建设这一个社会,他们一生的整个任务,就是要建设这个社会。

从12岁起,就应当以自觉的和纪律化的劳动来训练群众。应当这样的来布置自己的学习任务,即在每个乡村、每个城市里,每天都应当在实践上来解决共同劳动的某一个任务,不论任务如何细小,如何简单(简单细小的劳动工作,并不妨碍学习,并且是一个经常性的群众性的工作,可以集小成大——作者注)。”

总之,我们的方法不外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上面所谈的方法仅是一般的原则问题,至于干部教育、群众教育、旧知识分子的改造诸问题,无法在这里具体提出,非另列专题不能解决。

(选自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编:《中国现代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