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验方大全
21151500000018

第18章 内科(17)

〔组成〕潞党参20克清炙黄芪150克焦白术300克生熟地各120克西砂仁50克净萸肉90克甘枸杞90克池菊花90克明天麻90克制半夏90克紫丹参150克破麦冬90克淮山药120克淡苁蓉90克菟丝子120克金樱子120克上川连24克淡竹叶90克生炙甘草各50克炙龟板240克远志肉50克鹿角片50克云苓、神各120克上沉香15克莲子肉125克胡桃肉125克驴皮胶300克(陈酒烊化,冲入收膏)

〔功效〕补肾育阴,健脾助阳,理气化淤,养血安神。

〔主治〕脾肾两亏,阴阳并损,气血互淤,湿淤内阻,心脉通畅不利,虚中夹实之候。

〔用法〕精选道地药材,严格校对,放入大紫铜锅内,水浸一宿,浓煎2~3次,滤取清汁去渣,再煎浓缩到一定药汁,将烊化驴皮胶倒入锅内,最后冲入参汤、沉香末收膏,以滴水为度。煎膏在冬至前,服膏在冬至后、立春前为宜。每天早晚各服一大食匙,开水冲服。如遇伤风停食勿服,待病愈后继服。

〔方解〕本方由诸方加减而成,其中香砂六君丸健脾益气和中,杞菊地黄丸、三才封髓丹、水陆二仙丹等补肾育阴:丹参饮等理气活血;清心莲子饮养心安神。诸药合用,共有补心肾、健脾胃、化水湿、理气血、宁心、神之效。

〔按语〕本膏方取香砂六君丸(《和剂局方》)、杞菊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语》)、丹参饮(《医宗金鉴》)、龟鹿二仙胶(《医方集解》)、三才封髓丹(《拔萃》)、水陆二仙丹(《医方集集》)、茯菟丸(《局方》)、莲子清心饮(《局方》)诸方加减而成。

服膏期内忌食虾、蟹、海味、萝卜、红茶、牛肉、羊肉及一切酸辣食物。

〔典型病例〕吴某,男,59岁,干部。

1989年12月就诊。(附病案,略)肾为先天,主贮藏精髓;脾为后天,主生化气血。肾虚则阴精亏损、肝阳偏胜;脾虚则阳气不充,健运失职。近年来迭进膏方,疗效较为满意。今诊形体日丰,精神振作,阳举有力,性生活正常,惟面颧绯红,形寒烘热,口干咽燥,咳喘少见,发音不扬,口腔溃疡时起,时胸闷心悸,心前区隐痛,头晕肢麻,夜寐欠酣,脱发健忘,纳可便溏,日有多次,舌红苔薄黄,脉形细弦,左手濡滑,一派脾肾两亏、阴阳并虚之象。阴虚则肝阳易升,气火内盛;阳虚则健运不力,痰湿内生。复加心血不足,气滞血淤,虚中夹实之候,似补肾阴以清心肝,健脾阳以运化痰湿,佐以养血宁心安神,理气化淤通络,冬令调理,缓图疗效,处方如上,后获显效。

14.病窦综合症

14.1温阳益气复脉汤

〔组成〕人参15克黄芪20克北细辛6~15克制附片10克炙麻黄6克麦冬12克丹参18克五味子12克桂枝10克甘草10克

〔功效〕温阳益气,和络复脉。

〔主治〕心肾阳虚,心阳不运所致脉象迟滞结代、心悸怔忡、胸憋气短等症。包括现代医学的病窦综合症以缓慢为主者,及窦性心动过缓(单纯性)。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早晚各服1煎。

〔方解〕本病多生于年老体弱、久病过劳者,其心肾阳气亏损,心阳不运,胸中阴霾不散,则脉络受阻,心血失养,即可出现心悸怔忡、脉迟结代之诸症。故制方时,人参、黄芪、附子益气壮阳以为君;细辛、麻黄、桂枝通阳以为臣:甘草益气兼和诸药;丹参活血通脉兼以养心;麦冬、五味子滋阴敛气,是遵景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之训,辅阳气之生,制阳药之燥。各药配伍,共有温阳益气、活血复脉之效。

〔加减〕有房颤者加珍珠母、百合、琥珀末安神敛气,去附子麻黄、桂枝、减细辛用量;心痛者加元胡、生蒲黄、檀香活血行气:胸憋者加瓜蒌、薤白宣痹通阳,或用菖蒲、郁金解郁理气:头晕者加菖蒲、磁石开窍通阳;气喘者加重人参用量,补元固脱。

〔按语〕本方系仲景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变改君臣佐使加味而成,临床应用多获良效。

〔典型病例〕栗某,男,57岁,住院病人。

病史:患者9年前出现胸憋,心悸,届时心率变慢,且眩晕欲仆日益加重,于1982年9月14日入院。入院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1°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40次/分。阿托品试验阳性,西医诊断:病窦综合症。1982年9月20日初诊,胸憋时痛气短怔忡,头晕阵作,面色光白,精神倦怠,舌质胖淡暗,苔薄白,脉沉迟间结。经用温阳益气复脉汤治疗1个月后,平时心率均在55次/分。阿托品试验阳性,自觉无明显不适,故带方出院。

注:本方细辛用量较大,最大量可达30克,据观察,通常服药一个半小时即可见心率增加,4小时后逐渐下降,服用大剂量细辛只要用法得当,除少数人有一过性面红潮热外,未见有不良反应。

15.高血压病

15.1八味降压汤

〔组成〕何首乌15克白芍12克当归9克川芎5克炒杜仲18克黄芪30克黄柏6克钩藤30克

〔功效〕益气养血,滋阴泻火。

〔主治〕凡表现为阴血亏虚,头痛、眩晕、神疲乏力,耳鸣心悸等症的原发性高血压病,肾性高血压以及更年期综合征、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均可用本方治疗。

〔用法〕先将药物用适量水浸泡1小时左右,煎两次,首煎10~一刻钟,以只留药物的易挥发成分:二煎30~50分钟文火。煎好后将两煎混合,总量约250~300毫升,每天1剂,每剂分2~3次服用,饭后两小时左右温服。

〔方解〕高血压病的病因不一,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基本病机是阴阳失调,营血亏虚,血行不畅。因而疗用首乌、白芍、杜仲养其阴血:芎、归行其血滞:阴血的滋润有赖于阳气的温煦,故用黄芪益气配阳以助阴:“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而后泻其阳以和之”,黄柏、钩藤之用意就在于此。全方合伍,使肾有所滋,脑有所养,肝有所平,从而达到肝养风熄,血压得降的目的。

〔加减〕伴失眠、烦躁者,加炒枣仁30克、夜交藤30克、栀子9克;便稀苔腻、手足肿胀者,加半夏9克、白术12克、泽泻30克;大便干燥加生地30克、仙灵脾18克;上热下寒,舌红口干、面热、足冷,加黄连5克、肉桂5克。

〔按语〕本方系根据日人大敬节之经验方“八物降下汤”化裁而来。

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变化,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不外肝的气血失和,牌的升降失司,肾的阴阳失调。就通常情况而言,高血压病初期大多始于肝,进而影响脾,最后归结于肾,形成肾阴不足,肝阳上亢的高血压痛。本病之头痛、眩晕、心悸、脉弦等阳亢的实证为标象,而阴血亏虚为本质。血压增高的实质,是由器官供血不足而造成的,动脉血压的维持,原是为了“血主濡之,以奉生身”,保证体内各个器官正常血液的供求平衡,尤其心、脑、肾最为重要。治疗高血压病不能单纯求之降压药物,用时则降,停药则升,首先要供给重要器官所需的气血,才能达到降压的目的,即所谓“欲夺之,先予之”。身气血“升已而降,降已而升”,有规律地运行不息,达到“阴平阳秘”的动态平衡,血压才能稳定于正常范围。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八味降压汤就能起到这种作用,从而取得显著的疗效。

15.2黄精四草汤

〔组成〕黄精20克夏枯草15克益母草15克车前草15克豕希莶草15克

〔功效〕平肝补脾,通络降压。

〔主治〕眩晕,手麻,肿胀兼有高血压者。

〔用法〕日一剂,水煎服。

〔方解〕高血压属中医眩晕病症,多由脾肾不足,肝阳偏亢所致,为虚实挟杂之症。本方以黄精益脾肾,润心肺;夏枯草清肝火、平肝阳;益母草活血、车前草利水,豕希莶草通络。诸药相配,能补脾,平肝,通络以降血压,宜于脑血管硬化、肾病水肿兼有高血压者。

〔按语〕本方药少功著,验之临床多获良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方中黄精、夏枯草、益母草均有良好的降压作用;益母草、车前草又有良好的利尿作用,故又可通过利尿而降压。

15.3益心健脑汤

〔组成〕黄芪30~60克葛根15~30克丹参20~40克生山楂9~15克桑寄生15~30克

〔功效〕补气活血,益心健脑。

〔主治〕高血压痫、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脑动脉硬化以及心律失常、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

〔用法〕将药用适量水浸泡半小时左右,煎两次,取汁约300~400毫升,每天1剂,分2~3次温服。

〔方解〕心脑血管疾病的致病原理较为复杂,但患者多为老年人,其病机主要为“气虚血淤”。本方以“益气活皿”为宗旨,黄芪、葛根、桑寄生益气为主,丹参、生山楂、川芎活血为辅,取其“气不虚不阻,血得气而不滞”之意。

人体是一个气血相依、脏腑相关的有机整体,心脑血管气虚血淤之病变会影响到整体机能,同时也是整体病变在局部的反映。如“心舍脉,其主在肾”、“肝藏血,心行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精”。因此,本方在“益气活血”的宗旨下,既着眼于整体机能,又考虑到局部病变,力求达到整体与局部统筹兼顾的治疗目的,在补气药中,黄芪补心肺之气,葛根升脾胃之气,桑寄生益肾气;在活血药中,丹参活心血,生山楂消中积,川芎行肝血。诸药合伍,益诸脏之气,活一身之血,使气旺血活,心脉得通,脑以得养,从而达到益心健脑之效能。据现代药理研究,以上诸药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心脑血管、增加血流量、降血脂、降血压以及抗心律失常的功能。

〔加减〕主要根据病证的变化和兼证的多少而进行相应的加减。如出现畏寒肢冷,加桂枝6克、炮附子9克:出现口干,舌红少苔,大便干结等阴虚证,加麦冬12克、生首乌15克;体倦、神疲、气短等气虚证明显者,加党参30克、五味子6克;血淤气滞疼痛明显者,加香附12克、元胡9克;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5克、夜交藤30克。

本方在用量上可根据病情适当调整,如气虚症明显者,补气药可用大量,活血药用小量:如久病体弱或初病患者,可先从小量开始,逐渐加大剂量。总之要使药物主次分明,剂量适中,才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按语〕本方系周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而独创的经验方。经用本方治疗冠心病336例,临床取得显著疗效,其中心绞痛显效率53%,总有效率87%;心电图显效率30%,总有效率63%:同时,对高血压显效率53%,总有效率94%;高血脂显效率42%,总有效率77%。经一系列基础实验研究证明,本方具有明显的抗心肌缺血作用,并对心脑血管和血液等多方面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15.4调络饮

〔组成〕桑寄生15克生地15克丹皮15克白芍15克黄芩15克菊花15克夏枯草30克杜仲15克牛膝15克桑枝15克桂枝15克生石决明30克甘草15克

〔功效〕调和脉络,降压清眩。

〔主治〕缓进型高血压病。症见:头晕目眩,甚则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恼怒而加剧,脉象弦数有力,严重时手足麻木。

〔用法〕水煎服,早晚各1次。

〔方解〕寄生助筋骨,益血脉:生地平血逆:丹皮和血凉血而生血:白芍泻肝火,和血脉;黄芩养阴清热;菊花治头目眩晕:夏枯草补肝血除虚烦;杜仲益精气,坚筋骨,久服轻身耐老:牛膝益肝肾,强筋骨,引诸药下行:桑枝久服终身不患偏风;桂枝调和营卫:生石决明久服益精轻身:甘草通经脉,利血气,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有益血脉,平血逆,凉血生血,补肝血,益精气,调和营卫,养阴清热之效,使阴平阳秘,血脉调和,适合于缓进型高血压病。

〔加减〕手足麻木加黄芪30克、桂枝15克。

〔按语〕缓进型高血压亦称良性高血压,起病隐匿,病程进展缓慢,近半数病人可无症状,血压增高常在体格检查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才得发现,少数病人则在突然发生脑血管意外时发现,由此可见本病与血脉直接相关。王氏用“调络饮”调和脉络,使血脉协调平衡,对缓进型高血压病确有一定疗效。

16.肾炎、肾病、尿毒症

16.1益气化淤补肾汤

〔组成〕生黄芪30克仙灵脾20克石苇15克熟附子1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全当归10克川续断10克怀牛膝10克

〔功效〕益气化淤、温阳利水、补肾培本。

〔主治〕慢性肾炎日久,肾气亏虚,络脉淤滞,气化不行,水湿潴留,肾功损害,缠绵不愈者。

〔用法〕须用益母草90~120克煎汤代水煎药,日一剂,早晚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