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验方大全
21151500000022

第22章 内科(21)

降糖方的六味药通过药理研究证明均为降糖药物。生黄芪配生地降尿糖,是取生黄芪的补中、益气、升阳、固腠理与生地滋阴、固肾精之效,防止饮食精微的漏泄,使尿糖转为阴性。据药理研究,黄芪、生她有降血糖作用。苍术配元参降血糖。许多人认为治糖尿病不宜用干燥的苍术,而旖今墨先生云:用苍术治糖尿病以其有“敛脾精”之效,苍术虽燥,但伍元参之润,可制其短而用其长。药理研究证明,苍术和元参都有延长降低血糖时间之效。上述两个对药的黄芪益气,生地滋阴;黄芪、苍术补脾健脾,生地、元参滋阴养肾:从先后两天扶正培本,降血糖、尿糖确有卓效。自古以来,有关消渴病或糖尿病诸文献中,未见有活血化淤法治疗糖尿病的报道。但在临床中遇到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者不少。通过血流变学研究,糠尿病患者血液粘稠度多有增高。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者常见舌质暗,舌上有淤点或淤斑,舌下静脉怒张等血淤征象。故而加用葛根、丹参两味药通活血脉。实践表明,加用活血药后,疗效增强了。药理研究也证明,葛根、丹参都有降血糖之效。

〔加减〕尿糖不降,重用花粉30克,或加乌梅10克:血糖不降加人参白虎汤,人参可用党参代替,用10克,知母用10克,生石膏重用30克~60克;血糖较高而又饥饿感明显者,加玉竹10克~15克、熟地30克:尿中出现酮体,加黄芩10克、黄连5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皮肤瘙痒,加白蒺藜10克、地肤子15克、自藓皮15克;下身瘙痒,加黄柏10克、知母10克、苦参15~20克;失眠,加首乌10克、女贞子10克、白蒺藜10克;心悸,加菖蒲10克、远志1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大便溏薄,加薏苡仁20克、芡实米10克;自觉燥热殊甚,且有腰痛者,加肉桂3克引火归元:腰痛、下肢萎软无力者,加桑寄生20克~30克、狗脊15克~30克。

〔按语〕本方为祝老创造的新方,应用临床多年,疗效肯定。基层医生采用本方治疗糖尿病也多获良效。说明本方乃治消渴之专方,经得起重复验证。

17.2生津止渴汤

〔组成〕山药50克生地50克玉竹15克石斛25克沙苑蒺藜25克知母20克附子5克肉挂5克红花10克

〔功效〕滋阴清热,生津解渴。

〔主治〕适用于多饮、多尿、多食、形体消瘦、咽干舌燥、手足心热,舌质红绛、苔微黄,脉沉细而消渴症者。

〔用法〕水煎服,一天2次,早饭前、晚饭后半小时温服,猪胰子切成小块生吞。服药期间,停服一切与本病有关的中西药物。

〔方解〕生地、玉竹、石斛、山药、知母滋阴清热;红花养血活血;沙苑蒺藜滋阴平肝;猪胰子以脏补脏:附子、肉桂微微生火,使“阴得阳助,而生化无穷”。诸药合用,共凑滋肾生津之效。

〔按语〕消渴病多责之肾阴虚,内热灼津,治宗滋阴降火之法,有效有不效。任氏之方,一反常规,在大队滋阴药中伍以小量桂附,生发肾气,使阴精生化无穷,故收效显著。

〔典型病例〕韩某,女,48岁,1988年9月初诊。

近6个月来,多饮、多尿、多食、形体消瘦,腰酸臁软,咽干舌燥,手足心热,时有乏力气短,畏寒肢冷,舌质红绛,苔黄干,脉沉弦而数。诊断:消渴病,气阴两虚症候。查:尿糖(卅),空腹血糖190毫克%。治宜滋阴清热,生津止渴,益气养阴。投生津止渴汤6剂,水煎服,并用猪胰一具分3次生吞。共服20剂,症状、体征消失,查尿阴性,空腹血糖100毫克%,舌脉均正常。嘱其服用六味地黄丸1个月,以巩固疗效。追访至今未见复发。

17.3消渴方

〔组成〕石膏20克知母10克甘草3克沙参12克麦冬10克石斛12克地黄12克山药12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花粉15克内金6克

〔功效〕清热养阴,滋肾生津。

〔主治〕糖尿病,干燥综合症,尿崩症。

〔用法〕日一剂,水煎服。

〔方解〕本方用于“消渴”症之治疗,尤适于阴虚燥热型者。经云:“二阳结为之消”,“胃热则消谷,谷消则善饥。”《临证指南》则曰:“三消一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虚阳亢,津涸热鸱而已”,由此阐明了该病之主要病机为“阴虚阳亢”。从而形成“阴虚燥热”的病理基础。本方即是针对于此,以寒制热,育阴润燥,滋肾生津,达清热滋阴之目的。其中石膏、知母、甘草乃白虎汤之意,清阳明胃热,若景岳所云:“果为实火者,但去其火,则津液自生,而消渴自止”;地黄、山药、茯苓、丹皮、泽泻,为六味地黄汤去萸肉,舍其偏温之性,可滋肾育阴,即所谓“治消之法,以治肾为主”:沙参、麦冬、花粉,养肺胃之阴而生津,滋上源以生水是也:鸡内金为治糖尿病之单验方,临床证明有降糖作用,系辨病用药。全方共13味,清热与滋阴并用,补中有泻,清而兼润,各司其职又配合默契。

〔按语〕本方由六味地黄汤、白虎汤化裁而成,功擅清热养阴,生津止渴,对阴虚内热者颇有卓效;脾肾气虚者则不宜之。

〔典型病例〕张某,男,45岁,农民。

初诊:患者能食善饥已2年余。半月来头昏乏力,嗜睡懒动,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尿糖(卅),血糖150mg%(空腹),肝功能:谷丙转氨酶182单位,就诊时症见形体消瘦,能食善饥,每餐可进食稀饭20碗,口渴多饮,尿多,苔中根黄。证属胃热炽盛,伤灼阴津,夹肝经湿热蕴结。治宜清热滋阴为主,佐以清利湿热:

石膏20克、知母10克、甘草4克、生地12克、丹皮6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内金6克、花粉15克、茵陈12克、苡仁12克、石打穿15克,12剂。

复诊:药后“三消”症状基本消失,复查餐后尿糖阴性,空腹血糖81.5mg%。前方既效,可不更章。原方15剂。

三诊:“三多”症状已基本消失,肝功复查谷丙转氨酶降至40单位以下,舌红少津,苔中根仍黄厚。

原方去茵陈、苡仁、石打穿,加麦冬10克、石斛12克,8剂。

经治后,消渴症状一直未发,多次检查血糖、尿糖均正常。嘱续服六味地黄丸及消渴方以巩固疗效。

17.4二地降糖饮

〔组成〕地锦草15克地骨皮15克南沙参12克麦冬10克石膏30克(先煎)知母10克生地15克僵蚕10克青黛5克(包煎)泽泻30克苦参15克

〔功效〕养阴清热,降糖除消。

〔主治〕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症见口渴欲饮,消谷善饥,小便频多,疲乏无力,形体消瘦,舌质偏红,苔薄黄,脉细数。

〔用法〕先将上药浸泡半小时,再煎煮半小时,每剂药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分2次服用。

〔方解〕糖尿病以多饮、多食、多尿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症,当属祖国医学消渴范畴。其病理变化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治疗以养阴增液、润燥清热为大法。汪氏认为养阴增液以滋养肺肾为主,润燥清热主要是润肺清胃。故以南沙参、麦冬、生地滋养肺肾;地骨皮、石膏、知母清肺热泻胃火:而地锦草、僵蚕、泽泻、苦参、青黛等药乃结合辨病用药,据药理研究及临床观察,这类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血糖作用。全方辨证结合辨病,熔润肺、清胃滋肾于一炉,实为上、中、下三消的通治方。

〔加减〕上消口渴欲饮明显者,加芦根、天花粉、石斛等清肺润燥:中消消谷善饥显著者,加黄连、玉竹等清胃泻火:下消尿频量多者,加熟地、山萸肉、淮山药等滋补肾阴。气阴两虚,神疲气短纳差便溏者,加白术、苡仁、山药、扁豆;阴虚及阳者,每见小便混浊,腰膝酸软形寒怕冷,舌淡白,脉沉细等症,加熟附子、肉桂、补骨脂、仙灵脾等。若见舌下静脉怒张,舌有淤斑、淤点,肢体麻木疼痛,妇女月经不调等血淤征象者,则宜伍以桃仁、红花、鬼箭习、赤芍、丹参等。

〔按语〕本方经临床反复使用,既能改善临床症状,又能降低血糖、尿糖。曾对20例病例作过统计,有效率为90%,降低血糖的幅度平均达36%。

〔典型病例〕吴某,女,44岁。1989年5月10日初诊。

患者起病年余,口渴欲饮,饮不解渴,日饮水量达3000毫升以上,消谷善饥,日主食量近1公斤,小便频多,体日渐消瘦,舌苔黄燥,脉象弦数。查空腹血糠为15.4mm01/1(228mg%),尿糖(卅)~(卅)。证属肺肾阴伤,胃火内炽,治拟清胃润肺为先,佐以养阴增液,再参验方降糖之品。处方:石膏30克(先煎)知母10克黄连3克天花粉20克生地黄15克地锦草15克地骨皮15克南沙参12克麦冬10克僵蚕10克青黛5克(包煎)泽泻30克苦参15克。

药进30剂,诸症有减,日饮水量降为1000毫升,进主食量控制在300~350克,小便量亦明显减少,疲乏无力,舌苔花剥,血糖降为10.2mrn0t/1(195mg%),尿糖(+)~(艹)。转以养肺益肾为主。原方去黄连、石膏、花粉,加玉竹10克、枸杞子10克、淮山药10克。再进50剂,三消症状基本消失,尿糖转阴,空腹血糖控制在7.21mm01/1,(130mg%)左右。原方再进,以资巩固。一年后随访,患者已停药半年余,病情稳定,未见反复。

18.甲亢、甲减

18.1甲亢平复汤(丸)

〔组成〕玄参30克生地30克天花粉20克夏枯草30克知母10克黄柏10克昆布10克海藻10克丹皮10克

甲亢平复丸

羊靥40个玄参100克天花粉100克麦冬60克夏枯草60克知母60克黄柏60克煅牡蛎60克浙贝150克海浮石60克石决明100克昆布120克海藻120克丹皮50克三棱60克莪术60克

共研细面,炼蜜为丸,每次10克,每天服2次。

(注:羊靥即羊的甲状腺,在羊颈部,如蚕大,切下焙干入药)。

〔功效〕养阴清火,化淤散结。

〔主治〕气瘿(类似现代医学的甲状腺机能亢进)。

〔用法〕发作期首用甲亢平复汤控制病情发展,每周服6剂。轻者通常治疗2~3周症状即可缓解,重者则需服用2~3个月左右。善后需用甲亢平复丸巩固疗效。同时要防止情志内伤,保持精神愉快,并宜多食富于营养的食品和新鲜蔬菜。

〔禁忌〕忌食辛辣、油腻食品。

〔方解〕气瘿症临床表现为颈前肿大,燥热汗出,心悸失眠,急躁易怒,多食善饥,身体消瘦,手指颤抖。严重者睛珠突起发胀,发热;女子月经前错,月经量少,甚至经闭;男子气短乏力,甚至阳痿。其脉弦数或细数,舌质红,苔薄白。其特点:颈部结块肿大,质无结节,柔软光滑,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其发病以忧思郁虑、恼怒太过等情志内伤为主要诱因,其病机与气、痰、淤、火及脏腑气虚、阴虚密切相关。初病气、痰、淤壅结于颈前,多为实症;久病则致脏腑气虚或阴虚,而成虚实夹杂之症。临诊宜根据具体病情虚实兼顾,攻补兼施。

首用玄参、生地、天花粉、麦冬之类养阴生津;伍以夏枯草、知母、黄柏在于清热泻火:佐以煅牡蛎、石决明、海浮石、浙贝等平肝潜阳、化痰散结;佐以羊靥、昆布、海藻以软坚消瘿;配用丹皮、三棱、莪术以活血化淤。诸药合用,既可养阴清热,又能化痰散结。针对气瘿为主表现之病症可起到攻补兼施、调和阴阳之效效。

〔加减〕心悸失眠者,加炒枣仁、炙甘草之类养心安神:急躁易怒、肝火偏旺者,加郁金、白芍、龙胆草、黄芩以清肝泻火、开郁除烦;手指颤抖、肝风内动者,加石决明、龙骨、白芍、钩藤、川芎之类平肝熄风;声音嘶哑者,加南沙参、北沙参、麦冬之类利咽消肿:大便溏泻者,加茯苓、泽泻、山药健脾止泻;大便秘结者,加草决明、肉苁蓉、川朴润通大便:消瘦乏力、女子经少经闭者,加何首乌、熟地、川牛膝、当归、川芎之类滋养精血;瘿肿不消、结块坚硬者,加羊靥、三棱、莪术化淤散结。

〔按语〕以上二方是吕承全教授治疗气瘿的基本方。临床应用多年,疗效可靠,病情复发者很少。

〔典型病例〕陈某,女,25岁,1981年6月23日初诊。

患者3个多月来心悸多汗,两手颤抖,颈前结块渐大,两眼微突发胀,体质渐瘦,伴有大便溏泻。某医院检查:甲状腺肿大Ⅱ,局部听诊可闻血管杂音,BMR40.1%,T22ug%。诊断为甲亢。予他巴唑、维生素c、维生素B6,服40余天。出现发热咽痛,心悸气短,查:体温38℃,心率106次/分,血常规:白血球3000/mm3,淋巴92%。多核8%,心电图示:I型传导阻滞(阵发性)。诊断为甲亢,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病毒性心肌炎。停用上药,给青霉索、ATP、利血生、鲨肝醇等治疗半月余,血白细胞上至9600/mm3再试用甲基硫氧嘧啶4天,白细胞又减少至2300/mm3,被迫停药,转我院治疗。来诊时,舌红、苔薄白、脉沉数,中医辨证为气血双亏,阴虚火旺,痰凝血淤。诊断为气瘿。予以甲亢平复汤去知母、黄柏,加黄芩等治疗2月余,心悸汗出等诸症基本缓解,月经按期来潮,颈前结块有所减小,睛珠亦不觉发胀,舌仍红,苔薄白,咏沉细微数。改用甲亢平复丸治疗4月余,局部结块消失,复查基础代谢率转为正常。追访患者,甲亢已愈8年,再未复发。

18.2抑亢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