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路上走弯路是一种财富
跟所有初创公司一样,问卷星的创立初期也遇到了很多困难,资金匮乏、市场推广遇阻等等。而这些困难在胡啸看来,都是经验不足引发的连锁问题。“问卷星发展到现在,领先于竞争对手,不是因为我们更聪明,或是有什么捷径,恰恰相反,是因为我们走了比别人更多的弯路,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胡啸感谢他们曾经走过的弯路,正是那些弯路让问卷星成为这个领域中最了解客户需求的参与者和引导者。而团队在走过弯路后依然还能保持激情,是令胡啸最为欣慰的事,“仍然有一个优秀的团队专注于我们所做的事情,这也是创业以来我认为最大的快乐和收获。”
胡啸坦言,在问卷星创办最初的三四年里,他的团队工作到凌晨两三点几乎是常态化,激励和推动他们不断前行的是每天增长的用户,和用户提供的反馈。
专注产品注重团队与自我
胡啸生长在一个宽松的家庭教育环境里,这培养了他勇于追求自我的个性。他回忆起初中时的一次经历,他们的物理老师喜欢布置一些重复的家庭作业,把课堂已经讲解过的题目作为作业让学生再做。有一次他直接在作业本上写上“这些题我都会了,可以不做吗”。老师非常气愤,把他的母亲叫来学校。一般的家长在这个时候肯定都会把孩子打一顿或者骂一顿,但胡啸的母亲没有。胡啸说父母在很小的时候就让他自己做主选择,他也很早就懂得了选择和承担。
谈及问卷星未来的市场规划,胡啸还是没有像许多企业家那样,从市场或竞争角度去分析,而仍然是把言辞集中在他的团队上,“有一个好的团队做我们有激情愿意百分百投入的事情,而且做得也不错,大家都能从中收获到快乐,这样就很不错了。”
对于市场价值,胡啸也很诚恳地谈道:“问卷调查毕竟不是一个每个人每天都要用到的应用,我不会期望短期内把问卷星做成巨头级的企业。”他对问卷星的计划,在可预见的未来,仍然专注于产品本身,提供专业的自助式在线问卷调查、测评、投票服务,进而深入发展数据采集业务。而更远的未来,以及会不会转型和进入其他行业等问题,胡啸说他从不做太远的计划,未来与其太过详细规划,不如大家一起期待。
云通讯平台孙昌勋:让技术转变成一种能力
文:速途网编辑部
速途网小西访谈室第85期小西的话:移动互联网热潮滚滚而来,成千上万的开发者投入到这个浪潮,希望从中掘出一桶金。而移动互联网创业中,有些人走在台前,有些人则选择了站在应用开发者背后,他就是云通讯平台孙昌勋。
伴随着春天花开的季节,小编来到云通讯平台总部,在办公大厦的18层休闲会客室内,透过明亮的窗户,可以看得到密集的灰白建筑,初春飘落的柳絮,以及马路上的车流人流。
放弃留校机会南下广州
在会客室内,小编和孙昌勋一起畅聊他的职业生涯。他出生在武汉郊区的一个小村庄,和其他人一样,1994年他开始了大学学习生涯。因为喜欢,他选择了数学专业。又因为数学所涉及算法和计算机的程序相通性,他又接触了通讯技术。1998年毕业之时,本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留校当老师,但不安分的性格催促他南下广州寻找自己第一份工作,踏上了他职业生涯的启蒙期。“性格不安分,不太安逸去教书,也怕误导学生。当时家里负担比较重,没有选择创业,首先考虑的事先找份工作,先把自己的生计问题解决了。”孙昌勋说。
作为应届毕业生,南下广州选择了一家服务于固网运营商提供声讯服务的公司,他觉得生活充满机会,而这个机会让他从中对通讯技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工作还比较顺畅。“那时候工作比较容易,相比现在没那么激烈。工资待遇也不错,在广州工作1个月可以买两平米的房子,跟现在的环境完全不一样,至少在那个年代,觉得生活充满机会,能选择工作是一个蛮好的事情。”孙昌勋说。
职业生涯稳定期打开局面
两年之后,又是不安分的性格在内心涌动,他离开这个给他职业生涯第一份工作的公司。他觉得在一个公司没有发展空间,于是选择了高阳科技,这家专门服务于电信行业从事增值业务运营服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的科技公司。
2000到2006年,在高阳科技中摸索学习,达到职业生涯的稳定期。在他的带领下,高阳圣思园为国内主要运营商和国际领先电信产品成功地提供了相关解决方案,与华为等500强企业深入合作运营并在国外市场落地。2006年,孙昌勋出任高阳圣思园副总裁,负责公司IMS融合通讯产品、视频产品、游戏等移动互联网产品。
在和运营商合作的几年之后,孙昌勋发现和运营商做服务不再有挑战,而且也会存在一些政策问题。他希望通过10年通讯方面的技术积累,将技术运用到其他领域,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结合,于是他创办了云通讯平台。“在通讯技术上,我们往往第一想法就是和运营商合作。但是我那时的想法简单了,而且和运营商合作会有很多因素。”孙昌勋说。
事业转型站在开发者背后
谈及云通讯平台和企业移动互联网创业产品有何不同之处时,孙昌勋表示:“云通讯平台提供的是一个能力,不是一个真正产品。希望站在开发者背后,把这些能力提供给中小型应用开发者,为他们提供服务。比如一些应用开发者,他需要应用这个能力,但耗费成本比较大,而选择云通讯平台,可以节省成本。”
“人的基本需求就是沟通,通讯技术改变沟通方式,未来应用需要通讯能力会越来越多。中小电子商务没有像淘宝阿里旺旺即时通讯,但买家和卖家需要沟通议价,而云通讯平台可以提供这种能力,匿名通话交流,并可以录音作为凭证。同时还有云对讲、云客服、云视频交流等等。”孙昌勋说。
跟其他创业者一样,云通讯平台也会面临被人复制的局面,同时当一些应用开发者在不清楚自己最终的盈利模式而弃用云通信平台提供的服务时,孙昌勋对此坦然淡定。他表示:“现在的云通讯平台的能力基本上已经做全了,包括电商、O2O、视频、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等。在国内我们走在前列,做好服务,降低成本,企业最终还是会选择我们平台。”
“而且云通讯将是做一个大平台,不局限在某个领域,应用场景会有很多。
各个层面进行差异化功能能力。就算100家用了这个能力,最后留下30家,我们的业务也足够了。而在流失用户的同时,我们还会涌现更多企业客户。”孙昌勋说。
而最大的困难对孙昌勋来说,是国内企业相互合作的观念很难转变,他说道:“国内的企业往往会害怕合作泄露了他们的商业机密,相比国外提供云计算平台的亚马逊,通过互联网网络带宽也不存在问题,有数据有存储,如果你信任亚马逊,把一些能力交给亚马逊,那成本将大幅度降低。中国企业缺的是企业合作共享信任感,建立信任成本的周期会比较大。未来国内企业有合作理念,这样才能共赢。”竞争永远存在,云通讯平台正努力把能力标准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未来越来越多企业将愿意与之合作,加上孙昌勋10年云通讯技术的积累,以及运营商的资源,相信通讯技术能改变人们沟通方式。
打车小秘杨芸:刺刀见红我们没有后路
文:速途网编辑部
速途网小西访谈室第86期小西的话:在没见到她之前我有很多预想,得知打车小秘出租车源超过13000辆,小编在心里描绘的领导者是一个雷厉风行、冷酷严肃的女强人形象。眼前的她和小编的想象不太一样,清爽的短发和爽朗的笑容,相比那些看惯市场厮杀、满脸倦容的创业者,她的从容显得太耀眼。一番长谈下来才明白,淡定是因为看的通透,而令人印象最深的是她的决绝。她是易到用车网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打车小秘事业部总经理杨芸。
打车小秘的身世
要说打车小秘,不得不先从先从易到用车说起。易到用车创立于2010年5月,总部设立于中国北京,是中国第一家专业提供专乘约租车服务的电子商务网站。而打车小秘正是植根易到用车这棵大树茁壮成长的新苗,事实上打车小秘团队成员是由杨芸亲自把关从易到各个部门选拔出精兵强将。在正式组建之前,杨芸专门召集成员,明确告诉他们可以选择留在易到,“我告诉团队的人,如果你想给自己留后路,你可以留在易到。”就是这样谨慎而勇敢的双向选择,造就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打车小秘团队。从目前的业绩来看,她的苦心没有白费。
然而,优秀的业绩不仅仅需要团队的奋斗,还需要决策层的长期规划。在易到用车成立之初,就已经制定了进军出租车领域的计划。据杨芸介绍,易到用车一开始是从商务用车入手。“之所以当初先从商务用车入手,是考虑到出租车行业面临政策层面的干扰更多。”对于创业之初的易到用车而言,成熟的商业模式是立足根本。毫无疑问这种发展战略,为易到用车及打车小秘的发展奠定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如果说打车小秘的基础是来源于前期的精心筹谋,那么杨芸的在组建打车小秘团队时的底气则是建立在多年的一线经验之上。现在的我们很难想象那时的杨芸是怎样开着车行驶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和司机们谈天说地,从他们口中了解易到用车的产品能否满足他们的需求。
“那时候天天和司机打交道,我就是司机,只有这样我的需求才是他们的需求。”杨芸笑着说。
正是由于这些深入一线的宝贵经验,使得杨芸顺理成章地成为打车小秘的负责人。正如她所说,她是司机,所以她的需求代表司机。同时,也正是因为了解,所以在面对这个激烈竞争的市场,杨芸才能显得既轻松又决绝。轻松的是她不要求员工上班时间,也不介意员工用何种方式达成目标;决绝在于如果想尽办法也做不到就要有推荐别人来做到的勇气。“我是一个不喜欢给自己留后路的人,因为只有不留后路才能在刺刀见红的市场拼出一条血路来”,这是杨芸自己的说法。
打车小秘的节奏
在与杨芸的交谈中很容易感受到打车小秘对于用户体验的重视,不仅是乘客端的使用效果,司机们的使用体验也是重要的一部分。为了减少对司机驾驶产生的干扰,打车小秘的订单全部转化为语音播报;同时,打车小秘派发给司机的订单都确保在3公里之内。
不仅如此,为了让司机们能够享有更舒适的社交空间,打车小秘建立了司机社区。除了这些新颖的功能之外,打车小秘还尝试改善司机对外界信息的接受模式,APP当中增设手台功能帮助司机辐射周边的出租车。目前在众多打车软件当中,人性化的设计成为打车小秘避免同质化的关键。
同时,杨芸还是一个“吝啬”的人。相比同行们的一掷千金,杨芸和她的团队精打细算。“我们一定不做烧钱的事情,打车小秘目前对APP的推广只为CPA付费,即下载多少付费多少。无线端团队有时抱怨,流量都被CPC推广抢了。我认为没关系。”杨芸如是说。
杨芸坦言,目前打车行业确实处在花钱阶段,但她也明确的给笔者算了一笔账:获取一个出租车的成本大概是50块钱,北京6万出租车,拿下4万,可能只需要花费200万元;至于用户方面微信端注册用户成本是两块多,也算不得昂贵。但勤俭可不等于吝啬,在采访中杨芸也表现出豪爽的一面,她认为,如果有需要,打车小秘会实施单独融资计划。
当然任何事物都不见得会一帆风顺,打车小秘也不例外,偶尔也会存在一些同行们的恶意竞争和司机们的误解。对此,杨芸却表现得格外坦然,她说“给我们一些时间磨合,用户会知道我们究竟在做什么。我们不介意外界的环境如何,只要跟随自己的脚步就可以了。”
打车小秘的野心
对于未来,打车小秘的规划很明确。“未来一年打车小秘将覆盖出租车保有量在1万辆以上的18个城市。”杨芸相信,只要未来出租车市场数量管控依旧存在,随着消费趋势的升级,打车在其他城市而言都将是刚性需求。
“这之后,出租车业务会尽快地在城市布局上追赶易到,那时,打车小秘将会把持流量入口,与易到用车的平台打通,共同嵌入到OTA市场。”杨芸告诉速途网,易到用车的最终设想是通过云端大数据挖掘,实现用户在不同用车需求之间的平滑切换。总而言之,打车小秘意不在出租,而在整个中国出行用车市场。虽然打车软件市场仍在烧钱阶段,谈盈利为时尚早,但是对于打车小秘的未来,杨芸早已经有了一些想法,“赢家通吃,作为平台可以适当收取服务费;如果政府默许了市场价格调节供需,那么商户通过平台获得的额外收入可以分成;平台可以提供增值服务,将资源向付费用户倾斜;广告也不是不可以,基于大数据挖掘的精准营销是可以推行的,但是没有技术含量的弹出广告,没有必要。”对杨芸来说,事业从来不会只停留在当下。
虽然在杨芸放眼未来,在心中早已经为打车小秘的未来描绘出一张广阔的蓝图。但这绝不代表杨芸好高骛远,因为杨芸是一个经历过磨难的人,当谈及对于打车小秘在前路上的种种坎坷时,杨芸总结出3个字“挺难的”。
“出租车是非常本地化的东西,有很强的区域性。正是因为这种本地化,所以需要大量的线下运营的投入。看着很好的市场,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本和足够的运营经验,做起来真的挺难的。”杨芸对笔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