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病毒性疾病中成药的药理与临床
21153700000010

第10章 内科疾病用药(10)

消炎利胆片

主要成分:穿心莲、溪黄草、苦木。

功能主治:清热,祛湿,利胆。用于急性胆囊炎、胆道炎。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6片,3/d。

药理作用:体外抑菌作用。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抑菌试验表明,消炎利胆片对不同种细菌呈不同程度的体外抑菌活性,对痢疾埃希菌的抑菌活性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对大肠埃希菌的抑菌活性最弱,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抑菌作用。消炎利胆浸膏溶液最低杀菌浓度MBC测定结果与抑菌试验一致,表明消炎利胆片对痢疾杆菌的抑菌作用及杀菌作用最强。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其抑菌作用也增强。

临床应用:

1.治疗肝炎后综合征16例中甲型肝炎14例,乙型肝炎2例。

一般于40d左右达临床治愈(自觉无不舒,饮食正常、睡眠良好,大小便无异常,肝功能除2例乙肝病人表面抗原阳性外,ALT均连续2次以上正常)。出院后都注意休息、营养,服用葡醛内酯片、水飞蓟宾片等。

在不改变原治疗药物的基础上给予消炎利胆片口服,成人每次6片、未成年者3~4片,均3/d,并在病症消失后继续服用3~5d。结果:服药后病症于3d消失者3例,5d消失者5例,7D消失者5例,10d消失者2例,1例服用14d后无显效。总有效率为93.75%。服药后未见不良反应。1个月后随访未再复发。

2.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对168名患者进行分组,单纯性胆囊术后综合征患者125例,胆囊术后综合征合并胆管结石患者23例,胆囊术后综合征合并脂肪肝患者20例。治疗方法:胆囊术后综合征患者口服消炎利胆片,每次6片,3/d,5D为1个疗程,每位患者需治疗1~2个疗程。结果,经消炎利胆片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患者共168例,其中痊愈53例,好转71例,无效44例,总有效率为73.80%。将168例胆囊术后综合征患者分成A、B、C3组。A组为单纯性胆囊术后综合征患者,共125例,其中痊愈41例,好转55例,无效29例,有效率为76.80%。B组为胆囊术后综合征合并胆管结石患者,共23例,其中痊愈7例,好转9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69.57%。C组为胆囊术后综合征合并脂肪肝患者,共20例,其中痊愈5例,好转7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60.00%。经统计学处理,认为消炎利胆片无论是治疗单纯性胆囊术后综合征还是合并胆管结石或脂肪肝,都有确切疗效。

3.治疗飞行员风湿寒性关节痛歼击机飞行员7例,强击机飞行员5例,确诊为风湿寒性关节痛。受累关节经X线摄片均未见骨质病变。给予消炎利胆片,于寒冷及多雨季节用药,采用较大剂量口服,每次8~10片,3/d,15d为1个疗程,视病情一般连续治疗1~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5~7d。治疗期间未用其他药物。治疗结果近期治愈3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11例。

患者,李某,41岁,歼6飞行员。双膝关节疼痛8年,平时疼痛较轻,天气寒冷、潮湿时疼痛加重,双膝及小腿发凉,膝关节酸胀、疼痛。口服消炎利胆片,每次10片,3/d,1周后症状缓解。连服2个疗程,症状完全消失。为巩固疗效,于次年6月再服1个疗程。观察1年无复发。

不良反应:

1.过敏性休克患者,女性,57岁,因右肩背部疼痛在某诊所以“胆囊炎”给“龙马牌”消炎利胆片,患者回家后口服消炎利胆片6片,此后0.5h左右出现发冷、颜面部及四肢麻木、气急、胸闷、焦虑不安、恶心、呕吐、吐少量胃内容物而急诊入院。诊断为“口服消炎利胆片致过敏性休克”,经吸氧,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激素、补液等,历时3h治疗,休克被纠正,而后观察3d痊愈出院。

2.药疹患者,女性,59岁。因胆囊炎、胆石症口服消炎利胆片每次5片,1/d。服药约2h后即见左腕背出现皮疹伴瘙痒而于下午就诊。

诊断为药疹,嘱立即停用此药,并经抗敏及对症治疗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患者,女,59岁,因患胆结石多年,常常出现疼痛等症状,服用消炎利胆片后自觉皮肤瘙痒,全身皮肤呈现粟粒样红色丘疹,高出皮肤,压之褪色,以躯体及四肢更为显著,即到皮肤科就诊,诊断为药物过敏,停药。立即按常规服用氯苯那敏片,肌内注射地塞米松5mg,症状减轻,至次日6时左右完全恢复正常。停药1D后,再次服用消炎利胆片,又出现过敏症状。换服曲匹布通(舒胆通)未出现上述反应。

患者,女,65岁,诊断为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给予口服消炎利胆片,3/d,1次6片,用药后上腹部疼痛略有减轻,5D后患者周身出现弥漫性红斑型皮疹,自诉奇痒难忍,皮疹形如粟粒,高出皮肤,以手指压之褪色,次日症状加重。因患者近期未服用其他药物,考虑为消炎利胆片药物过敏所致。停用消炎利胆片,给予氢化可的松10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3D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6D后皮疹全部消退,1个月后复查肝功能,血清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至24U/L。

3.全身抽搐、剧烈咳嗽例1,袁某,女,58岁,为慢性胆囊炎,用5%葡萄糖液500ml,加氨苄西林3.0g静脉滴注,口服消炎利胆片3/d约30min后病人突发全身阵发性抽搐。角弓反张,四肢关节僵直,伴咳嗽,喘促气粗,烦躁不安,即在门诊抢救,好转,再次服消炎利胆片上午症状重复出现,按口述治疗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次日换用羟甲香豆素(胆通)后无不良反应,在门诊治疗3d胆囊炎症状缓解。

例2,杨某,男;48岁,以往有青霉素过敏史。因饮食不当,右上腹胀痛不适,放射右肩背部,在自服消炎利胆片6片,约半小时后突发全身阵发性抽搐,角弓反张,四肢关节僵直,伴咳嗽,喘促气粗,烦躁不安,查呼吸38/min,心率146/min,两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支气管哮鸣音,即肌内注射肾上腺素,给氧吸入,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250m1,地塞米松20mg等对症处理的症状缓解,第2天更换胆通用后无不良反应。

龙胆泻肝丸(冲剂、片、口服液)

主要成分:含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生地黄、当归、柴胡、甘草诸药。

功能主治: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肋痛口苦。

用法用量:

1.大蜜丸口服,每次1~2丸,2/d。浓缩丸:口服,每次8丸,2/d。

2.冲剂开水冲服,每次6g,2/d。糖尿病患者不宜。

3.口服液口服,每次1支,3/d。糖尿病患者不宜。

4.片剂口服,每次4~6片,3/d。

药理作用:药动学研究。

大鼠颈动脉插管术,试验结果:色谱行为,在本实验条件下马兜铃酸A的保留时间为10.8min左右,与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均>3,理论塔板数均>3000。表明马兜铃酸A峰分离良好,血浆中杂质及内源性物质均不干扰测定。大鼠血浆中马兜铃酸A的标准曲线以血浆浓度(X)为横坐标,峰面积(Y)为纵坐标,实验结果经线性回归,马兜铃酸A浓度在9.975~997.5n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72.18X+177.4,r=0.9986(n=8),最低定量限为4199ng/ml。以理论血药浓度值与实验测定值的相关系数最大和AIC最小作为判断标准,可知大鼠灌胃后,关木通及龙胆泻肝丸(水丸)中的马兜铃酸A的代谢符合一室模型。通过比较两组药动学参数发现,给予龙胆泻肝丸(水丸)后大鼠体内马兜铃酸A的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AUC)值和最大血药浓度(Cmax)明显低于给予关木通的大鼠,且均差异有极显著性。

临床应用:

1.治疗慢性中耳炎每次口服龙胆泻肝丸9g,2/d,连服15d,耳道流脓即除,头晕、耳鸣减缓,疗效确切。

2.治疗慢性肾盂肾炎取龙胆泻肝丸,每次口服9g,2/d,连续服用1周。服药后尿痛缓解,小腹坠胀亦除。继服1周,尿常规恢复正常,3次尿培养均无细菌生长,疗效确切。

3.治疗慢性胆囊炎口服龙胆泻肝丸每次9g,2/d,连服15d。服药后右胁痛即止,口干苦消除,饮食多,大便正常,疗效确切。

4.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取龙胆泻肝丸,成人每次口服6g,2/d,小儿酌减。若能配合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葡醛内酯(肝泰乐)治疗效果更好,疗效确切。

5.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属热毒闭阻者,口服龙胆泻肝丸,每次6g,2/d,2~3个月为1个疗程,疗效确切。

6.治疗萎缩性鼻炎属湿热型者,用龙胆泻肝丸每次口服6g,2/d,疗效确切。

7.治疗眼科疾病

(1)治疗眼睑带状疱疹(火毒炽盛型):患者,男,28岁。左眼上睑及前额皮肤发红起疱,疱液浑浊化脓,疼痛剧烈,口服维生素B1、维生素B12、肌苷、ATP片和龙胆泻肝丸,患者诉说疼痛明显减轻,查左眼睑、前额皮肤疱结痂。嘱其继续服药1周,上述症状消失,未留任何后遗症。

(2)治疗角膜溃疡(实热型):患者,男,30岁。主诉右眼红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5个月余,给静点大量抗生素、能量合剂针,同时口服龙胆泻肝丸,涂红霉素眼膏包扎右眼,3D后前房积脓消失,角膜凹陷基本平复,眼部刺激症状亦明显减轻,停止输液,其他治疗不变,4d后上述所有症状消失,视力光感增至0.04。

(3)治疗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患者,男,21岁。主诉左眼痛、视物不清3d。查视力右眼1.5,左眼0.3,左眼睫状充血(+++),角膜K·P10余个,房水闪辉(++),瞳孔缩小,直径约2mm,眼球压痛。给局部点1%阿托品眼药水1/d,每次1滴,点必舒眼药水2h1次,口服龙胆泻肝丸,4d后症状明显好转,仅用点必舒眼水数日,其他药停用。

(4)治疗青-睫综合征:患者,女,42岁。主诉左眼反复胀痛、虹视已3年,经某医院检查诊为青睫-综合征,初用可的松眼药水点眼,口服醋氮酰胺有效。后每至劳累时或睡眠不好时复发,且发作频繁,近来几乎每月都发。来诊,查视力右眼1.5,左眼0.6,左眼睫状充血(++),角膜后羊脂状沉着物7~8个,瞳孔略散大,眼压右17.30mmHg,左42.12mmHg,眼底正常。给口服龙胆泻肝丸,6D后眼胀、虹视消失,羊脂状沉着物3~4个,眼压降至24.38mmHg,再服药4d,上述症状全部消失,眼压15.88mmHg,停药观察,3个月后因工作繁忙,左眼又感不适,眼压28.97mmHg,角膜后沉着物4~5个,重服龙胆泻肝丸5d,以后症状迅速消失。此后再未复发。

不良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了龙胆泻肝丸的水丸和大蜜丸2个品种。龙胆泻肝丸水丸每次口服3~6g,2/d,其中所服用的关木通量每次为0.21~0.42g,为0.42~0.84g/d。服用大蜜丸时所纳入的关木通剂量稍多一点,每次为0.36~0.72g,为0.72~1.44g/d。龙胆泻肝丸水丸比大蜜丸常用。由于药典方中的关木通剂量很小,按常用剂量短期内使用不大可能对肾功能造成损害。但有报道说,马兜铃酸可在体内积蓄而引起慢性肾损伤,即使常规剂量长期使用也可引起肾衰竭。因此,对使用龙胆泻肝丸治疗病毒性肝炎或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来说,有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因为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程往往较长,用药时间达到2~3个月者很普遍,不少病人持续用药的时间更长。龙胆泻肝丸中具有多种抗病毒和改善肝功能的有效成分,为人们所熟知。

该药价格相对低廉,为不同经济状况的患者所接受。因此,使用龙胆泻肝丸治疗肝病的用药人群庞大,用药不当引起的危害性也较为广泛。国内还有长期使用龙胆泻肝丸治疗心肌炎、卵巢囊肿等疾病引起肾间质性病变或肾衰竭的报道。这些病人的肾功能损害往往难以逆转。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脾胃虚弱者,不宜久服,久服易伤脾胃。

乙肝解毒胶囊

主要成分:贯众、草河车、黄柏、大黄、黄芩、胡黄连、土茯苓、黑矾。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肝利胆。用于乙型肝炎,辨证属于肝胆温热内蕴者。临床表现为:肝区热痛、全身乏力、口苦咽干、头晕耳鸣或面红耳赤、心烦易怒、大便干结、小便少而黄、舌苔黄腻、脉滑或弦数。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次4粒,3/d;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药理作用:本品对乙型肝炎病毒DNA的复制有抑制作用;对非特异和血细胞系统免疫功能有较好的增强作用;能抑制氧化脂质生成保护肝免受脂质的氧化物损伤作用;能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力、增强白细胞吞噬作用;对乙型肝炎抗原有抑制作用;具有抗炎及广谱抑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