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病毒性疾病中成药的药理与临床
21153700000049

第49章 皮肤科疾病用药(1)

一、皮肤糜烂

黄柏胶囊

主要成分:黄柏。

功能主治: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之功效,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盗汗、遗精、骨蒸痨热、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等症。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3~4粒,3~4/d。

临床应用:

1.治疗Ⅱ度、Ⅲ度宫颈糜烂用黄鯢胶囊加卡巴克洛(安络血)配合波姆及单用波姆对两组宫颈糜烂患者(轻度宫颈糜烂Ⅰ度6例、中度宫颈糜烂Ⅱ度110例、重度宫颈糜烂Ⅲ度51例)进行治疗,(宫颈糜烂根据糜烂面积大小可将宫颈糜烂分为三度:轻度(Ⅰ度)指糜烂面积小于整个宫颈面积的1/3;中度(Ⅱ度)指糜烂面积占整个宫颈面积的1/3~2/3;重度(Ⅲ度)指糜烂面积占整个宫颈面积的2/3以上)。用药组用波姆红外治疗后将已调配好药粉喷入创口面,待2周后脱痂时再喷入1次。观察组创面涂上1%甲紫,用药期间及波姆治疗后1个月内禁止盆浴,****冲洗2个月内禁性生活,术后2个月复查。结果显示,用药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用波姆治疗组,说明黄柏胶囊加安络血配合波姆治疗可以提高Ⅱ度、Ⅲ度宫颈糜烂的治愈率,减少术后渗液期渗液量及脱痂期****出血量。

2.治疗细菌性前列腺炎把136例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4例,对照组72例。治疗组采用前列腺体内注射,同时用100ml生理盐水含10g希尔安黄柏胶囊(粉)的比例配制的理疗液离子导入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前列腺体内注射加口服大环内酯类药物。2组均隔日注射1次,治疗组平均注射9次,对照组平均注射11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06%,两组治疗率差异明显,但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

3.治疗痤疮用黄柏胶囊与维胺脂膏联合治疗96例痤疮患者,其中寻常痤疮84例,囊肿型痤疮8例,脓疱型4例,4周为1个疗程,观察皮损变化情况,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用药期间停用其他任何药物。

结果黄柏胶囊与维胺脂膏联合治疗痤疮总有效率为95.8%。

4.治疗急性和亚急性咽炎给100例急性及亚急性咽炎患者口服黄柏胶囊,每次3粒,4/d,不用其他抗生素及抗炎药物,4D后复诊,如果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可给予对症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服用黄柏胶囊4d后,大部分病人(86例)均取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仅有14例因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因患者要求改用其他药物治疗。统计总有效率为85%。

5.治疗孕妇慢性荨麻疹入选标准,皮肤风团、瘙痒反复发作6周以上,消退后不留痕迹;治疗前1月内未用过长效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药,前1周内未用过内服药;经尿检测和超检查,证实为受孕妇女。

共入选59例,平均年龄26.5岁(23~39岁);平均病程10.8个月(1.5月至6年),其中受孕前已患病18例,受孕后患病41例;平均孕期26.6周(4~37周)。治疗方法,将5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的年龄和病程均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口服黄柏胶囊3粒,维生素C片0.1g、葡萄糖酸钙片1.0g,均每天3次;外搽炉甘石洗剂。

对照组只口服维生素C片和葡萄糖酸钙片,外擦炉甘石洗剂,用法同上。

两组均连续服药4周,停药后立即观察和记录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有效率为65.0%。

6.其他临床应用本药治疗急性湿疹、疮疡肿毒多获良效。

皮肤病血毒丸

主要成分:茜草、桃仁、荆芥穗、赤芍、生地黄、茯苓。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痒。用于风疹、湿疹、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0粒,2/d。

药理作用:本药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临床应用:

1.治疗痤疮口服阿奇霉素胶囊(0.25g/粒),1/d,每次2粒,连服3d。3D后1/d,每次1粒,连服6D停药。停服阿奇霉素后服用皮肤病血毒丸,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20粒。4周为1个疗程,观察6个疗程,感冒期间停服此药。脓疱及炎性损害患者外用红霉素眼膏,早晚各1次,嘱患者忌食油炸、辛辣、甜食。用此方法治疗女性痤疮患者49例,男性51例,结果显示,治愈率为53%,好转率为42%,无效率为5%,100例患者除少数病人服用阿奇霉素出现腹泻外,均无不良反应。

2.治疗银屑病将60例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寻常性银屑病门诊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

60例患者既往均无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其他治疗银屑病药物史,并排除育龄期和哺乳期妇女、血常规和有肝、肾功能异常者。给予对照组口服迪银片(主要成分为氨肽素、氨茶碱、马来酸氯苯那敏)5片,2/d(饭后)。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皮肤病血毒丸(主要成分为当归、赤芍、连翘、金银花、蝉蜕、紫草等39味中药组成),18g,2/d(饭后),口服,给予治疗组。两组均连续服用1个月,每10D复诊1次,详细记录皮损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8例,显效4例,进步7例,无效1例,临床治愈率60.0%,总有效率73.3%;对照组临床治愈7例,显效9例,进步10例,无效4例,临床治愈率23.3%,总有效率5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临床治愈率具有显著性;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

3.治疗黄褐斑将8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对照组38例,两组间病程、年龄及分型无统计学上的差异。治疗组用皮肤病血毒丸20粒,2/d;对照组用维生素C片200mg,3/d。两组同时外搽维甲酸霜剂,每晚1次。2个月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肉眼视色斑面积,颜色比对照组轻,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4.其他临床应用本药治疗实热血燥引起的风疹、湿疹、皮肤瘙痒、雀斑粉刺、面赤鼻衄、疮疡肿毒、脚气疥癣、头晕脑胀、大便秘结等,多获良效。

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患者女,23岁,因患颜面部湿疹自行在药店购买皮肤病血毒丸(水丸)口服治疗,20粒/d,连服3d。服药后病情好转,但患者自感全身乏力、轻微头晕未引起注意。1个月后,患者颜面部再次出现湿疹,又到药店购买该药服下20粒,约2h出现眩晕、口唇麻木、腹痛等症状,当即被送往我院急诊科,查体,体温36℃,脉搏50/min,呼吸23/min,血压70/40mmHg,神志不清,失语,颜面青紫肿胀。诊为过敏性休克,即刻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500ml、肾上腺素lmg、呋塞米20mg,口服氯苯那敏10mg,同时给予吸氧等治疗。20min后患者逐渐清醒,1h后症状缓解。

注意事项:感冒期间停服,孕妇忌服。

九圣散

主要成分:苍术、黄柏、紫苏叶、苦杏仁、薄荷、乳香、没药、轻粉、红粉。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除湿止痒。用于湿疹、臁疮、黄水疮、足癣等症。

用法用量:散剂,每袋装6g,9g,12g。外用,用花椒油调敷或撒布患处;也可用凉白开水或茶水将适量的药粉调成糊状,敷于患处。

1/d。

药理作用:本药有抑菌,解热,镇痛,止痒等作用。

临床应用:临床用于脓疱疮、天疱疮、带状疱疹、急性湿疹、接触性皮炎、下肢溃疡等症的治疗。临床应用本药治疗湿热风毒引起的皮肤溃疡久不愈合的各种皮肤化脓性炎症及脉管炎如脓疱疮、天疱疮、带状疱疹、急性湿疹、接触性皮炎、下肢溃疡等,疗效确切。治疗湿疮急性或亚急性发作,皮疹多形、分布对称、湿烂流津、瘙痒无度,疗效较好。治疗臁疮,见破津流水、红肿成片、日久疮色紫黑,疗效肯定。

治疗黄水疮,夏秋好发、身起脓包、破溃流津、自觉瘙痒,疗效确定。

治疗足癣,适合于浸渍糜烂型足癣,只见糜烂发白,破后湿烂流浸,疗效确切。

本品辨证用药是湿热引起的有渗出倾向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症见皮肤潮红肿胀、渗液流津等,疗效确切。

注意事项:外用药,不可口服;不宜长期或大面积使用,以防汞过敏或中毒。

二、腰部疱疹

新癀片

主要成分:肿节风、三七、牛黄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热度淤血所致的咽喉肿痛、牙痛、痹痛(如风湿性关节炎等)、胁痛(如胆囊炎等),黄疸(如急性肝炎等),无名肿等症。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4片,3/d,小儿酌减。外用,用冷开水调化,敷患处。

药理作用:现代研究表明新癀片有明显的抗炎、退热作用,此外尚有一定的保肝作用。

临床应用:

1.用于退热将65例发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男性24例,女性14例;上呼吸道感染19例,下呼吸道感染5例,胆系感染9例,其他感染5例(其中支原体感染3例)。对照组27例,男性16例,女性11例;上呼吸道感染13例,下呼吸道感染5例,胆系感染6例,其他感染3例(其中支原体感染1例)。以上两组资料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予相应的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新癀片2~4片口服,3/d,饭后服。对照组予柴胡注射液4ml肌内注射,2/d。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退热时间明显缩短,症状明显减轻,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外敷佐治流行性腮腺炎选取病人66例,均符合诸福堂《实用儿科学》第6版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4例,对照组32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体温、腮腺肿大程度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患儿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mg/(kg·d)静脉滴注,酌情使用抗生素。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将新癀片研碎凉开水调和,以覆盖肿大范围为限,持续保留12h后更换,1个疗程7d。经1个疗程治疗,治疗组34例中,退热时间,消肿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3.治疗压疮将新癀片研末调和,用无菌棉签蘸其调和液于用生理盐水处理好的床面上,并用气圈或其他方法将创面离开床面,治疗66例股骨颈骨折或股骨粗隆间骨折后需长期卧床不能活动患者住院病人,临床表现为受压处皮肤呈紫色,皮下产生硬结,有水疱形成。重者皮肤破溃,形成溃疡,有脓液渗出,重者深达骨质。创面干燥者,每日涂抹1~2次,渗出较多者,每日涂抹4~5次。治疗时间最短3d,最长11d,平均7d。所有病例均随访1月。

4.治疗老年带状疱疹选择病例7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阿昔洛韦加新癀片组)38例,对照组(阿昔洛韦组)38例治疗组男2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疱疹发生部位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口服阿昔洛韦片200mg,5/d;新癀片4片,饭后即服,3/d。同时将新癀片研细末与2%阿昔洛韦霜混合调成糊状,根据皮损,取适量敷于患处,1/d。对照组口服阿昔洛韦片200mg,每日5次;外涂2%阿昔洛韦霜,2/d。两组疗程均为10d。全部患者治疗观察期间均不使用其他抗病毒药及止痛药物。结果显示,治疗组脱痂时间,疼痛等症状及后遗神经痛等症状均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5.治疗癌症疼痛给予确诊的49例癌痛患者每6~8h口服新癀片1次,每次3~4片。其中男性34例,女性15例,肝癌18例、肺癌18例、胰腺癌8例、乳腺癌5例;病情轻度疼痛6例,中度疼痛21例,重度疼痛22例。以服用新癀片3~7d,疼痛消失者为完全缓解;疼痛明显减轻但有轻微疼痛者为中度缓解;疼痛未减轻者为无效。完全缓解35例,中度缓解10例,无效4例。临床总有效率90%。在初次剂量即有效者中,平均显效为15~30min,维持时间为6~8h。

6.治疗痤疮选取门诊患者73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皮损部位主要分布在颜面部,少数在背部。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有可比性。治疗组用新癀片,每次2~4片,3/d,口服;同时在清洁皮肤后用新癀片4~6片用冷开水调化后涂抹患处,0.5小时后洗净,2/d。对照组用四环素片每次0.25g,3/d,口服,或用甲硝唑片每次0.2g,3/d,口服;外涂0.5%红霉素软膏,2/d。组均治疗4周评定疗效。治疗组42例,治愈16例,显效13例,好转8例,无效5例(其中脓疱型2例,结节型3例),总有效率为88.1%。

对照组31例,治愈5例,显效8例,好转8例。无效10例(其中丘疹型2例,脓疱型3例,结节型5例),总有效率为67.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例(女性)患者有胃部嘈杂不适感,并有轻度腹泻,减量或停药后自行消失。

7.治疗急性扁桃体炎选择门诊急性扁桃体炎,无并发症及其他疾病的患者61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29例。 治疗组给予新癀片,口服,每次4片,3/d。对照组给予琥乙红霉素口服,每次250mg,4/d。两组在服药第4天症状不能控制者加用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组32例中29例服用5~9d症状消失(咽痛、发热消失,扁桃体充血消失或明显减轻),3例患者在服药第4天时症状不能控制,加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抗生素。其中2例需加用解热镇痛药物。3例出现胃部不适、腹泻症状,加用维生素B6。对照组29例中26例服用4~8D症状消失,3例患者服药4D症状不能控制,加用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抗生素。9例加用解热镇痛药物。7例出现胃部不适,加用维生素B6。两组患者均未因不良反应停药,急性扁桃体炎痊愈停药后不良反应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