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刘永好:民营巨匠独占鳌头的成功奇智
21153800000012

第12章 解密大陆首富(6)

为大学生定位职业生涯

刘永好说:“假设我今年大学毕业,我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要去找一个基础的工作岗位,而这个工作岗位所在的公司一定要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品牌形象较好,运作相对较规范。因为这样的企业发展空间很大。我会去找一个最基础的工作来做,比如搞营销,做销售员,学习做销售。因为在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营销是最重要的工作,这是基础。从营销学起,今后有可能到生产环境里再做一做,然后争取在做得好的时候,到行政岗位学习一下,这样自己的知识就比较全面了,也就具备了一个人才的基本条件——既有较好的学习背景,也有较好的实践背景。当你这样不计报酬、努力地去做的时候,只要你做得比别人都好,就有可能脱颖而出,你成长的空间自然相对就大了。当你真正有这样的能力了,机会就会很多。”

“有一条,不要怕吃苦,不要怕吃亏,不要怕损失现在的利益,因为你现在还年轻,损失的、丢掉的只是一些时间,或者是一些经历,得到的是经验和认同。我们公司有很多这样的案例。在前几年我们招聘来的学生中,我发现有几个学生特别聪明,学习成绩也很好,但是在工作中总爱耍耍小聪明,虽然工作完成得很快,但都是草草了事,然后出去玩。我觉得他们工作不够尽心。但是有一些人,他们学习成绩虽然不是最好的,但他们非常努力,愿意在不同的岗位接受锻炼。这些脚踏实地的人成长得更快,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同。”

“有一个来应聘的一个大学毕业生很让我感动。当我问他你有什么要求时,他说我没有特别的要求,不要求工资多少,也不管工作的地点在哪里,我只要求给我机会,给我空间,给我成长的预期,要看得见今后公司在成长,我们要跟公司一起成长,而且还要公平,大家怎么样我们就怎么样。”

“还有一点我要强调的是沟通能力。要善于和同事、和朋友多沟通,要学,要问,不要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行,要虚心好学,不耻下问才行。”

刘永好的待财理念

刘永好说,财富是个过程,而不是目的,人最终都是要死的,但为什么人们明知结果,却不早去见“马克思”,因为拥有多少财富远不及自己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获得的欢乐多。

财富是个过程

谈到首富的感觉怎样时,刘永好说:“现在对我而言,再多1个亿和多几百块钱没什么区别,因为当足够满足自己生活所需后,钱已经不是你追求的最终目标。支撑一个人不断前进的是不断地追求、奋斗。我当过教师,当过农民,有了这些经历后,我想即便有一天我忽然什么钱都没有了,我也不怕。我还可以当农民。至于说,一个很富有的人忽然变得没有财富了,如果这个人是我的话,我觉得没有问题。因为不管做什么,哪怕我去扫大街,我扫得也很干净,而且还能提出一些绿化的建议。他们有可能会提升我当组长,接着,他们发现我还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有可能还会继续提升我做副经理,之后,他们说不定就会给我加工资。”

刘永好继续说道:“这样说吧,我在民生银行一年的分红就有好几千万,也就是说,我不做其他的公司,也可以活得很舒服。但是,如果一个人只把挣钱、只把活得舒服当作他追求的惟一目标,那就太悲哀了。我觉得,支撑一个人不断前进的应该是梦想和信念。”

“实际上,一个人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是很难改变的。比如说我喜欢吃麻婆豆腐、回锅肉、水煮萝卜,吃这些东西,我就高兴,我就吃得饱,即使你现在花几万块钱请我吃一顿,我也不会觉得有多好。我小时候家里穷,7口人就靠父亲的工资维持全家生计,因此,我尽可能帮助家里做一些事儿:捡煤渣,打零工。20岁之前,我只穿过草鞋,几乎没穿过新衣服。我对我妈说:要是今后能够一周吃一顿回锅肉、两天吃一次麻婆豆腐就好了。我问我妈:到了共产主义的时候,是不是能实现?我妈说:‘大概能够吧。’”

“我不知道别人如何看待财富。我说一件事情吧。去年,我去四川西昌,在一个山坡上,看见一对老夫妻,他们在挖红薯,挖出来的红薯特别大、特别多,他们特别高兴,我就给他们拍了一张照片。我觉得,那个时候他们特别幸福,因为他们种的红薯丰收了,尽管他们可能卖不了多少钱。但那种丰收的喜悦,跟拥有亿万财富的喜悦,我觉得在内心的感受上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区别。

刘永好说,财富是个过程,而不是目的,人最终都是要死的,但为什么人们明知结果,却不早去见“马克思”,因为拥有多少财富远不及自己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获得的欢乐多。

刘永好是这么看待首富称号的:“我觉得‘首富’的称号不太好,也没有什么意思。第一呢,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们将来面对的是国际的、外来的压力和挑战,我们民营企业要做的事太多,这个时候没有必要太多地去考虑其他的问题。第二,现在我们国家尽管改革开放20年,有了相当的发展,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人还比较贫穷,在这种时候过多地去讲贫富呀,或者讲谁是首富呀,我本人是觉得没有太多的意义。过多地渲染,特别是报道出来以后,很多媒体都转载、连续地报道,太多的这种报道有炒作的嫌疑。”

“什么叫‘首富’?这个概念不太准确,只从文字的角度看,就是‘最富的人’。但我自己感觉,我不是中国最富有的人,只是因为我比较透明。一直以来我们做农产业,脚踏实地一步步做过来了,而在农业方面国家鼓励及支持的政策蛮多,首先对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在税收方面有相当的优惠,包括在很多方面的一些扶持。我们从事的农业是相对弱势的群体,像我们新希望经过20年的发展从搞种植业、养鹌鹑、养鸡、养猪,现在养奶牛、做饲料,然后做食品,一步步做过来是不容易的。正因为我们这样是比较规范的,脚踏实地的一步步做过来了,所以我们就比较透明,很多人都知道。首先在基层,我们所在的地区、县、市,他们对我们都很清楚,全国不少媒体都有报道,使我们处于‘光天化日’之下,我们还有上市公司,处于比较透明的状态。”

“实际上我相信中国真正富有的人,或者说比我们有钱的人还有的是,只不过说他们可能没有浮出水面而已。所以说,我觉得我们可能不是‘首富’。第二点,我刚才讲,现在这个时候评‘首富’不是太好,因为我们有太多的事要做,还有相当的需要扶持、需要发展的相对弱势的群体和比较贫穷的地区,我有位朋友,是位律师,他跟我讲:最近媒体炒‘首富’的概念炒得很厉害,他们现阶段的这种炒法对国家不是最有利的,因为我们的国家还在发展过程中,现在讨论‘首富’不是太合时宜。现在有一些穷人,他们之所以比较穷有种种原因,在这个时候过多地宣传‘富’及‘富’的程度,特别是最近媒体反反复复地大量炒作以后,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社会的心态上形成一种不健康的趋向,在这个问题上过多地渲染实际上是会影响了社会各阶层的关系。特别是江总书记‘七一’讲话以后,他谈到了,我们的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和外资企业工作的人员、律师、会计师,以及我们个体私营企业主,他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者。江总书记这个讲话我觉得是讲得非常好的。是阐明了进入21世纪、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国家新的社会各阶层的一种分析。而这个时候过多地渲染贫富确实不好,这是我对这个所谓‘首富’的看法。”

首富对刘永好的影响

刘永好说:“自从‘首富’的评论见报以后,对企业来说形成了很多具体的压力,从一个侧面来讲,这些所谓‘榜上有名’的人,也成为了某种程度的受害者。这些受害者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第一,有很多的人不断地联络,希望能够给一些帮助、支持,去投资。当然了,去一些相对贫困的地区投资是应该的。但是一个企业再大,它的财力还是有限的,国家那么大,我们不太可能到处投,这个时候就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你不做吧人家又非常真切地希望你去,你去做吧我们的财力、精力、人力都不够,这时就形成了投资的压力。”

“另外,也有一些社会方方面面的人对我们的期望值比较高,希望做的事也比较多,最普遍的就是一些朋友呀,或者一些熟人遇到什么事情就说:“你是首富了,支持一下吧,小小一点点的。”凭我们的能力给他们一点帮助也是可以的,问题是当这样的事比较多了以后就形成了压力。毕竟我们企业还在‘迈坎’,什么‘坎’?就是从一个比较小规模,竞争力还不够强大,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要过跟外资企业竞争这个‘关’,在‘关口’还没过的时候,好事还很多,我们争取多做一些,但不可能都去做。”

“例如我们最近在旅游方面的项目,现在太多的媒体来报道这个事,来放大,炒作什么‘首富’之说,让我们的压力很大。在我们正在想做、还没有做一些事的时候,媒体都在批评,都在议论。另外,我也在思考,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另一个人身上,也许媒体不会有那么多的报道和关注,这就是所谓的首富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转载叠加就形成一种放大效应,这不是积极的事,我们现在只能少说话,多做事,但是你做事,人家就会有报道,可能又会形成更多的炒作。”

财富良心

刘永好曾发表过这样一段文字,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中国首富的财富良心。

“近来在街上碰上我的人常常会问,‘你是刘永好,请问一下牛肉吃得吗?’我觉得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涉及到了一个信誉危机问题,非常严重,因为人们不放心你。”

“应该说,在中国的企业里,是有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但真正的大企业不会这么做。为什么呢?这样做成本太高。像我们的企业,“东方”与‘南方’一共130多家饲料厂,假设其中一个厂用了些乱七八糟的饲料?谁还敢吃我们养的鸡和猪?所以我认为规模与企业的生存是相关的,当企业做大以后,他的社会责任感就增强了,他就得有良心。我觉得这两者是有一定关联度的,这是我的一个观点。”

“另一方面,我觉得今天社会对企业家有些过高的要求。企业家就是企业家,他要是能够办好自己的企业,脚踏实地去做,去解决就业、创造税收、把握好自己的产品的质量,为社会生产合格的产品,这就是讲道德,这就是有良心。现在很多人总觉得好像这个企业家不怎样,捐赠社会不多。我们不能简单地看捐赠社会多不多而说他良心好不好,我看牟其中捐赠社会也蛮多的,但是他这边骗钱那边拿来捐,或者说这边贷款那边捐。这种做法究竟是不是有良心?我看不见得,我们办好自己的企业,脚踏实地地做,一步一个脚印做一个守法公民,做一个守法的企业家。我觉得这就是企业家的良心,这就是企业家的财富和良心之间的结合。真正脚踏实地做自己的事,照章纳税、解决就业、创造财富,大多数企业家都这样做的时候,国家就发展了。”

福布斯排名

刘永好认为这个排名本身没有太大的意思:“中国还有一部分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城市里有大量的下岗人员,因此过多的排名比富意思不是太大,我也不赞成。”

“《福布斯》是国际著名的财经杂志,这个排名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在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格局下,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情况,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为民营企业所带来的发展良机。让国外更多的企业和人士了解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对增加国际间贸易、投资、合作是有好处的。但对我来讲,更重要的是脚踏实地,提升企业竞争力,迎接中国加入WTO后的挑战。”

“我们是先富裕起来的一部分,所以先富要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因此我感到担子更重,现在考虑的不仅仅是自身发展,更要注重社会责任感,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回报社会。国际上很多大公司能够持续发展,是因为对社会责任感的注重。”

看待商誉

在看待商誉的问题上刘永好说:“商誉是从两方面来看的。一方面它需要积累,需要你对走过的路的回顾。信誉是需要靠历史来积累的,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还有一种是靠一些媒体短期的广告宣传来获得的,像某些企业,短期内投入巨额的资金来做宣传,可能在短期内营销会有一些好的效果,但也许都长不了,这种在基础不够稳健的情况下,靠媒体广泛的炒作来提升企业的综合能力,包括销售能力,从某种角度讲,可能有一点拔苗助长的感觉。我觉得一个企业是怎么样就怎么样,脚踏实地地去做,这是基础。一个所谓的评‘富’,也许会带来一定社会的关注,还带来一定的影响,大家会因此相信你的实力比较强,做事会容易一些,这些优势还是有。但是,最终这种效应不会长久,在短期内,一年两年可能会有作用。要是你得到一个很高的评价,但实际上你并不高,或者说你所走过的路并不说明这个问题,那么最后的结果是跌得很快的,所以说叫‘拔苗助长’,最终的结果不一定很好。当然,你要是基础很扎实,你的品种本来就很好,你的肥料施得足,杂草除得好,用够了功夫,在阳光、温度、空气的条件都比较好的情况下迅速地成长,那个才会更稳,而不是靠这种拔苗助长的方式。我觉得评‘富’所带来的效益给人感觉有一点‘拔’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