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刘永好:民营巨匠独占鳌头的成功奇智
21153800000008

第8章 解密大陆首富(2)

长时间以来,刘永好对民营企业的起伏经历十分关注。他的一个理论是要学习失败,只有失败才能教会人不再失败。在民营企业中,确实存在各领风骚三五年的现象,他认为总体上说,这是符合发展规律的。因为市场经济早期,机会很多,一些人抓住机会,短期内崛起很正常,但是由于产业周期性、过渡性,或者产业选择本身出了问题等等原因,造成每隔3~5年一次调整。他对于那些企业的“滑铁卢”有几点反思:“第一没有形成主导产业,也就没有中心竞争能力;其二,有的企业是抓住历史的机遇迅速成长起来的,但当时代给予的机遇不断变化的时候,还试图去按旧有的思维定式去运作;其三,有的企业创业做得很好,但内涵性增长不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动力。”

因而,刘永好对企业家精神的探讨还将把外延继续扩大到以下内容:旺盛的创新意识;崭新的人才观以及切合企业实际的规范的管理等等。同时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即企业家的良好社会形象和社会责任感。由刘永好来演讲这样一个抽象命题,至少不会有文不对题的风险,因为刘永好概念中的企业家精神的几个方面,他都履行得很不错。

他一贯稳健的风格注定他不会是昙花一现的企业家,表现在企业方面,今年他的新希望集团被工商联列为全国民营企业第三位。在企业形象方面,他带头倡导发起的光彩扶贫事业现在已经名声在外。最近,他又联合若干企业家提出信誉宣言,这一连串好的信息似乎提示着“永好有新希望”。

永远领先半步

最近一段时间内,经济界比较热门的话题是企业的产权明晰和国际化战略,提起这些话题,刘永好再一次确证了超前的眼光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个“超前”有一个非常微妙的尺度,对于他意味着“适度超前快半步”。

例如,“别人没有‘下海’,我们‘下海’了;别人没有投资农业时,我们投资了;别人没组建集团时,我们组建集团了;别人没有兼并收购时,我们已经兼并收购了多家企业;别人还没有在金融领域投资时,我们已经成为了民生银行大股东之一……”

希望集团的分家曾经是媒体极其关注、褒贬不一的一个话题。因为它是民营企业发展中一个深具代表性的问题。

刘永好评论道:“家族制对民营企业并没有错,在西方很多相当有实力的大企业就是家族制的,民营企业发展的真正障碍在于是否是家族制管理。当时媒体报道我们分家,而且众说纷纭,用今天的眼光看,不过是最正常的产权明晰行为,只不过我们先行了半步。”

希望集团的产权明晰有两个过程。一是在1992年,共同创业的四兄弟各人股权各1/4,增量部分按照各人兴趣投资不同产业,老大做电子,老三做房地产酒店业,老二永行和刘永好继续在饲料业发展。1995年刘永好和老二又一次调整,就管辖范围做了一个明确划分。在此基础上,希望集团,严格地说是希望产业群包括兄弟四人各自创办的4个集团,老大的大陆希望、老二的强大集团、老三的华西希望和刘永好的新希望集团。分家后,效果比预料的要好,用刘永好的话说就是基本上度过了“分银饷、论荣辱、排座次”的三关。1995年分家时,希望集团的产值是10多个亿,而在1998年仅刘永好自己组建的新希望集团的产值便为32个亿,因此刘永好说:“发展势头不错,调整是件好事,而且现在变得更好了,我们渡过了这个难关,实际上,几个兄弟发展都不错,提高了希望事业整体实力。”

刘永好的判断总是与潮流存在一个时间差。例如多元化的说法甚嚣尘上时,他则专注于把饲料业做大,而最近一段时间,大家开始讲专业化时,刘永好又开始了向房地产、金融甚至高科技领域的渗透。当房地产是暴利行业时,他拒绝加入,而现在房地产进入微利时代时,他又加入战团,而且一出手就是成都最大的房地产项目。这也与他所强调的企业家精神有关。

“实际上十几年来我们一直在做专业,我们在主导行业取得一定成就,新希望集团46家工厂分布在南方各省,每隔100公里左右就有一个工厂。但是饲料业不可能像以前一样快速发展,如果我还在不断投入建新厂,就会造成自己跟自己竞争,就会限制企业发展。”在这个时代,商家最关心的莫过于回报率。“早期饲料业的回报率高达20%~30%,导致了我们的快速发展,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竞争越来越加剧,饲料产业的微利时代真正到来,通常能有3.5%就很不错了,国际上饲料业回报率通常是1%~2%。由于我们规模大,管理成本低,又有品牌效应,构成我们的比较竞争优势,因此在这个行业的回报率不断下降时,我们仍然能赢利,去年我们又建了14家工厂。”

目前中国有13000家饲料企业,刘永好认为将来的发展必须有一个淘汰的过程,这个过程将不断继续,直到10年、20年后也许只剩下1000家,而刘永好的目标就是做这1000家里的老大。

尽管饲料业似乎是个万岁产业,但是刘永好感觉到了适度多元化的紧迫性。负债率低现在再也不是令人鼓舞的事实。“1998年我们几乎有两三个亿沉淀在银行里,再加上我们两亿的股本金,就是将近5亿元,我们在主导行业短期内不可能投入大量资金再建50家工厂,就必须为这5亿元找一个出路,我们就要开始探讨一条专业化和有限多元化结合的新路。”

意识到传统产业的局限性,刘永好开始构筑他的产业第二、第三平台,他的选择仍然谨慎小心。经过两年的论证,他认为自己基本上具备进入房地产业的条件,并与有关公司合作在成都投资10亿元,开发了成都市最大的房地产项目“锦官新城”。尽管取得了三天收款一亿的好纪录,他仍然觉得这是一个他所不熟悉的领域,因此在投入资金时特别小心。另外,他几次扩大对民生银行的投资,目前已达2.4亿元,成为民生银行最大股东之一。金融、房地产构成他的第二个产业平台,现在他正在研究构筑第三个产业平台。他在北京成立了永好科技公司,同时有几个动作,与成都电子科大组建一个公司,准备拓展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业务,同时向网络工程、财务软件方向发展。说到这里,让刘永好最兴奋的是网罗了一批优秀的人才。优秀的专业人才是刘永好把触角伸向未知领域的信心保障。

爆米花理论

爆米花爆炸时体积会骤然增大,一般3到5倍,大的有10多倍。通过研究发现,一些垄断行业逐渐放开时,会产生类似爆米花爆炸时的效应。放开会带来巨大的膨胀,而这里面有超额的利润。这样的机会曾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香港、台湾出现过。现在大陆正在演绎同样的故事。这样的机会不多,一定要好好把握。

在谈起创业感受时,刘永好饶有兴趣地谈到他的“爆米花”理论。

刘永好说,我们发现了一些行业具有上述特征,比如金融业,于是我们果断进入了,分享这些由膨胀带来的巨大收益。

在金融业方面,我们已经成为民生银行第一大股东。我们组建的民生保险,10来个亿的股本金已经到位,我和兄弟作为发起股东,占1个多亿。

在房地产业、高科技领域,我们都在进行尝试,并取得很好的收益。有人说,这样多元化发展会分散精力,但我们主要做战略投资,今后在这些领域主要采取资本运作的模式,我们不一定直接做。

刘永好认为,在国家转型期,短期内可能涌现出许多机会,这和西方发展规范以后的市场不太一样,那里由于发展时间长,不会有这样多的机会,也要求企业很专业。当然我们也会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策略,比如经过一段时间整合,我们把资产在市场上变现,把资金更为集中地使用。这样就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把企业做得更大更强。

WTO不是“狼”

中国加入了WTO,很多企业都惊呼“狼来了”,但是对新希望集团来讲,加入WTO,却不是意味着“狼来了”。刘永好对此解释道:“对新希望不是狼来了,而是机会来了,对饲料行业更是‘大利好’”。

“加入WTO,对行业和企业的影响,我们已经研究了五六年。中国的人力资源是优势,畜牧业就有优势。今后,不大可能大规模地从国外进口鸡鸭鱼肉,因此劳动密集型的畜牧业将迎来大市场和大的发展空间,从而会给饲料业带来大市场和大的发展空间。

“为迎接这个‘利好’,我们在五六年时间里做了很多准备,比如成立了贸易公司,取得了进出口权,与国际大公司建立了沟通渠道,与美国芝加哥期货市场保持密切联系,关注国际行情,培养了专门人才,关注国内相关政策的调整及其带来的机会……“机遇总是降临在有准备的人身上。最近两年,我们在国外也建立了一些工厂,把产品和管理输出。我相信,通过这些努力,我们能够从容应对加入WTO可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对于金融领域,国家对此还有三五年的‘渐变期’。金融领域在对外资开放之前,会先向内资开放。成为‘试验田’的那部分内资就优先获得了‘起跳点’,有可能在与外资最终的较量和竞争中获得优势。我们在民生银行的股权,已经有了很大的增值。一些国外的金融机构已经看上了我们这部分股权,我想在外资可以进入的时候,这部分股权应该有6~10倍的增值。”

1/3理论

近年来,刘永好参加了大量的国际国内高层的经济活动,如瑞士的世界经济论坛、西雅图的亚太经济峰会等等,对于他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刘永好曾经对世界500强的老板做过一个调查,发现他们的时间大致如此安排:1/3时间在国际国内走动,参加各种聚会,跟经济、政治等方方面面人士交流一些战略性问题,也就是说寻求对社会、世界的清醒认识;1/3时间研究企业自身发展战略问题;1/3时间跟企业下属研究企业的管理问题。

参加这种高层会谈,经常给他带来一些新的感受,如在瑞士的世界经济论坛,他就深感中国企业家与世界的差距,“一进门,人家有英、法、日文,就是没有中文,很多人可以讲两种语言,这就说明在语言水准上,我们国际化不够。很多通信、商务手段人家运用自如。最重要的是,在看待一些大的经济事件时,我们的观点很不一样,我们的视角相对狭窄,人家却是全球眼光,这就是差异所在。”刘永好强调向差异学习,因此目前他对自己的要求就是争取早日实现这3个1/3。

他认为从整体上说,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企业家精神正在经历一个成熟过程,这个团队很年轻,人数也不多,因此需要时间的历练。一方面可以说面临时代给予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也面对竞争日趋加剧的市场环境,这就是对企业家的综合素质的考验,也是对企业家精神的挑战。因而他觉得不能以财富成量级的增加来作为企业家精神的量化标准,“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心态的富有”。因此他没有给自己定一个死目标。“对于我们来说,进入世界500强为时尚早,不切合实际,这只需要扎扎实实地去做,是水到渠成的事。我觉得做百年老店更扎实,更有说服力,我们从来没有打算进入世界500强,也许经过多少年,我们能做到行业第一就够了。”

最后,他对自己的梦想的总结极似我们所熟知的一句名言:“我要求自己不在竞争中落伍,永远保持激情面对挑战,我们已有16年发展历史,也许再过10年,我可以骄傲地说,我这半辈子没白过。”

成功八原则

刘永好兄弟创业以来的所有行为——也许并非出于自觉意识——正好符合了企业成功战略的八大原则。

第一条,集中原则

无数企业的经营实践证明,多元化在国外鲜有成功的例子,在中国更难以取得成功。刘氏兄弟做事一直很专注——至少在创业阶段如此——养鹌鹑就是养鹌鹑,做饲料就是做饲料,没有一会儿进这个领域,一会儿又进那个领域。

刘氏兄弟在创业初期,一直是朝着这个方向走的。养鹌鹑,成为世界鹌鹑大王;做饲料,又可以做到把当时中国市场的老大给打败。好多小老板,兜里就1000万块钱,便恨不得进10个领域,每个里面投入一点点,结果什么也做不成。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结果很多企业就是在这上面栽了跟头。

第二条,聚焦原则

所谓聚焦就是企业要找准焦点,将力量集中起来,落在什么地方,这很关键。如果聚焦在一堵墙上,那肯定撞得头破血流;但要是将力量集中在一个很容易突破的点上,那一下子就能做起来。具体到刘氏兄弟的成功,他们一开始把力量集中在养鹌鹑上,后来又集中在做饲料上,所选的点很好。为什么说很好?因为在这个行业里面,他们没有太强大的对手。饲料行业里虽然有正大,但是他们找到了正大的弱点——价格。他们在发展的第一阶段,聚焦在成本优势上,把成本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第三条,重强避弱

任何一个强大的企业,都有它的弱点;任何一个小企业,都有它的强处。对于创业者来讲,不要怕自己所谓的没有资金没有资源,关键在于别去太多地考虑自己的弱点,而是要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