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山姆·沃尔顿:沃尔玛创始人走向世界的扩张神话
21154000000020

第20章 剖析沃尔玛(1)

在沃尔玛的办公室里,你绝对看不到豪华的装修、昂贵的家具或者厚厚的地毯,而是俭朴得不能再俭朴的办公桌。沃尔玛明文规定,职员因工外出时,需两人住一间汽车旅馆;而商店里诸如照明设施、空调设备等出于节约能源和降低成本的考虑,也实行统一管理。

降低成本:低价取胜

山姆·沃尔顿店中的商品价格最低,而且紧随潮流,其中有着许多的新鲜感,让人觉得新奇,从而更多地吸引顾客的光临。

沃尔玛在起初开业时,经营并不顺利,曾一度陷入困境。沃尔顿通过市场调查发现,沃尔玛开始主要经营的是名牌商品,价格定位自然较高,但当时国内经济很不景气,沃尔玛为了避开大城市商业的竞争,又主要选择在小城镇建店,面对的是大量中低档收入水平的顾客群,因此如果价格定位过高,顾客就会跑到城里或其他商店去购买。沃尔顿及时调整了经营策略,仅选择一些对消费者有一定影响的大众化商品,但一定要是优质品牌,通过有利于获得价格折扣的大批量、规模化采购来降低进价,再以明显低于当地的市场价格进行销售,价格一般低于超市的20~40%。这一招果然奏效,沃尔玛很快就在消费者心目中树起了质优价廉的新形象。此后,沃尔玛便打出“天天低价”的口号,始终奉行这一经营宗旨。

沃尔玛是怎样实现其“天天平价”的承诺的呢?它不是通过处理积压商品或质次商品,而是通过不断降低管理成本来实现的:

——尽可能降低产品的进价。在阿肯色州本顿维尔沃尔玛的总部,各个部门的采购人员每天都在与供货商口干舌燥地谈判,艰难地砍价,一分钱一分钱地压低价格,目的只有一个——以最低的进价达成协议。有时,采购员艰苦卓绝的谈判工作,换来的结果只是比竞争对手的定价少了几分钱。但对消费者来说,每一分钱的差价决定了消费者是在沃尔玛购物而不是到其他商店购物。

——降低营业成本,实行“反损耗战”。在沃尔玛的办公室里,你绝对看不到豪华的装修、昂贵的家具或者厚厚的地毯,而是俭朴得不能再俭朴的办公桌。沃尔玛明文规定,职员因工外出时,需两人住一间汽车旅馆;而商店里诸如照明设施、空调设备等出于节约能源和降低成本的考虑,也实行统一管理。为了保持低价位,沃尔玛将损耗降到最低限度。沃尔玛的全体工作人员,自上而下都要为削减成本努力,大型削减成本的措施和上百条削减成本的小技巧相辅相成,使得沃尔玛的经营成本大大低于其他同行业竞争者。

——实现采购本地化。在中国,沃尔玛商店销售的95%的商品都是“中国造”,这样,既节约成本,又适应当地顾客的消费习惯。

——建立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实现高科技、电脑化管理,把物流、商流、信息流通过配送中心实现统一,大幅度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降低广告成本。广告是每个商家、厂家常用的销售手段。但沃尔玛的广告却是在各大企业中“赫赫有名”的。沃尔玛公司与它的零事业同行们不同,在广告花费上显得非常小气,甚至可以说是吝啬。为了减少经营开支,沃尔玛选择了压缩广告费用的策略。因为沃尔玛很少做广告,即使做广告它的投入也不会太久,从广告中节省了大量的费用。

对沃尔玛来说,做广告就要做直接有效的广告。因此,在长期发展中广告是少之又少,有的也只是通过电视和报纸的广告来提醒顾客,沃尔玛的价格一向是采取最低价位的策略,而将始终如此。或者是一些直接的声明:沃尔玛总是以最低的价格供应给你最好的、你最信赖的品牌——一如既往。这样简单直接的广告总能留给顾客很深刻的印象,同时吸引了大批的客源。美国一般大型百货公司每年在电视或报纸上要做到100次广告,而沃尔玛只有12次。面对广告泛滥的美国市场,沃尔玛大胆地采用了这种广告策略,并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对于商家来说,一味地追加广告投入,营业额并非一定成正比例增长。

山姆·沃尔顿每次都将各类促销的费用用于降低价格上,山姆·沃尔顿第一次采取这个策略后,当地居民们蜂拥而至,纷纷抢购便宜货,于是这次的大减价“甩卖”就初告成功,当然这也是山姆·沃尔顿贯彻薄利多销的策略获得的成果。山姆·沃尔顿看到廉价销售的成功,他就把新开的店名叫做沃尔顿廉价商店——尽管当时他仍是本·富兰克林特许的经营店。和其他纽波特店一样,这家店很快就脱颖而出,成为当时同行业的领头羊。

山姆·沃尔顿店中的商品价格最低,而且紧随潮流,其中有着许多的新鲜感,让人觉得新奇,从而更多地吸引顾客的光临。后来,沃尔玛逐渐扩大,在广告上也有所改变。开始在电视上做广告,但是无线电上却很少有沃尔玛的广告出现。沃尔玛公司的各分店经理都非常细致严格地规划自己的广告费用,而且一切都要从有利于竞争的角度来考虑。

据有关方面统计,沃尔玛公司的广告投入,所占的比率是整个营业额的0.5%。而1999年,沃尔玛全年的广告费用为1.69亿美元。而此时的沃尔玛在销售额上已在全行业排名第一。与沃尔玛不同的是排名在第二的凯玛特和排名在第三的西尔斯公司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为自己做广告宣传,估计平均每一美元中,他们要用2.5%和3.8%的资金做广告宣传。沃尔玛就不同了,公司每用一美元的广告费,就可以有192.85美元营业额进账,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沃尔玛要比他的竞争对手的收获多是因为保持了商品的低价。

沃尔玛采取多种措施在广告方面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以压缩广告量来压缩广告成本,同时做到保持商品的低价。在每一家新店开张时,沃尔玛会大做广告,在热潮过后,就立即大幅度削减广告量。或者把广告的重心放在形象宣传上。沃尔玛公司业务经销副总裁保罗·海曼说:“沃尔玛公司在广告上的经费的确有限,但沃尔玛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压低广告,广告费越低,就越能用低价商品回报顾客,使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成为回头客。”同时他也承认,广告是主要的策略,是与未来和潜在的消费者的沟通方式之一,因此并不可能完全不用,只是规模、程度不同罢了。

沃尔玛在贯彻低价原则的同时,一直都在注重自己的“广告”商品。沃尔玛所指的“广告”商品也就是指每个商店的主打商品,也叫做形象商品。在各自不同的经营风格的商店里,会挑选出不同有代表性的主导商品。

选择“广告”商品不是无目的的,所选的商品必须有它自身的特点,并且能有充分的理由让它作为“广告”商品。例如说,这个商品的本身价值不能太高,在按照一定比例的情况下压低价格,而实际上不会有很大的差异,这样商家在减价时也不会有多大的损失。由于这些商品的质量、性质都大同小异,顾客在选购商品时不会太过于去注重品牌,而是侧重于价格。同时这些商品都不具备明显的垄断优势,而且都是一些日常用品,每个商品都可以以最低价出售,人们对它们也是长期需要的,用量也比较大,这就给薄利多销带来了许多可乘之机。这些商品的价格压到低于成本价来销售,以此来吸引顾客,就本身而言沃尔玛是没有什么利润可言了。沃尔玛公司本身就没有准备在这上面有利润出现,而是想通过这些商品的低价起到广告的作用,以此来吸引大量的顾客,这些顾客的到来不只是购买广告商品,同样其他商品也是他们选择的目标。这样其他商品的销售量也会跟着上升。这就是商店里形象商品的作用。

沃尔玛为了不让“广告”商品有过多的损失出现,同时又要保持它的广告作用,商店里想了许多的巧妙方法。周期性地轮换“广告”商品:在一个时期内选择1~2种商品进行大幅度的降价让利,把它们放在店里最显眼的位置,同时做大量的宣传。这样做的结果是在某一时期因为人们会尽量在一种商品降价幅度最大时去购买它,使这种商品成为真正的核心。例如,有一回,沃尔玛决定将防冻剂和牙膏作为该季度的主导商品。所以,他们进了两三卡车的普莱斯通防冻剂和克里斯特牙膏,然后以防冻剂1美元而每支牙膏27美分的特惠价出售。

这样的结果是,顾客从四面八方赶来,而且人数如此之多,以至于不得不出动消防队上门来维持秩序。消防队要求沃尔玛每次先把门打开5分钟,让顾客进去之后再关上门,等一批顾客买完东西之后再开门放入下一批顾客。

沃尔玛的店员们站在收款机后头,个个忙得热火朝天,就连山姆·沃尔顿本人也随手抓起一只工具箱,来充当现金出纳机,以尽快给顾客结账。结果在那些日子里,不仅是牙膏和防冻剂,实际上商店里所有商品的销售量都飞快上升,利润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也有人说,这真正起到了广告的作用。因此,由于有低价销售的吸引,沃尔玛公司就用不着花太多的时间去制定各式各样的促销计划,也不用做太多的宣传广告,沃尔玛在零售业同行中,是广告花费最少的,比凯玛特少,比西尔斯更少,而销售额却是最大的,真正的源泉还是在于它的价格最低,同时服务是最好的。

可以说沃尔玛最好的广告就是顾客自己的嘴巴和耳朵。顾客传递了沃尔玛的信息,而沃尔玛也因此达到了做广告的效果。有低价销售的吸引,沃尔玛公司就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去研究各种各样的销售计划,也不需要去做大量的广告来宣传自己,因而沃尔玛在同行中的广告费用是最少的。当然,它的最低价格也是最吸引人的一个动力,同时也是一种无形的广告。

沃尔玛公司在广告上的费用花费很少还体现在许多的方面。每逢过节等重大时节,沃尔玛会在商店里举行各种活动以表示庆祝,而每次在费用处理上都是精打细算。

就拿沃尔玛设在中国大连的店举个简单的例子:在2002年的五一劳动节后,沃尔玛大连奥林匹克广场的沃尔玛购物广场的开张庆典的活动中,在店里发放的小广告非常漂亮,但是这种彩页小广告却很难拿到。不用说员工拿不到,就连对顾客都是限量发放的。员工们没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概念,对顾客发放也是有条件的,每位顾客只有在购物满百元以上才可以得到一张赠送的广告彩页,这在许多人的感觉上实是太吝啬了。而当人们拿到广告彩页仔细观看时,才发现上面的模特都是一些熟悉的面孔。原来彩页上的面孔不是采购部的,就是财务部的。有几个没见过的小孩,一问别人才知道都是沃尔玛大连分店的员工子女。其实这也不足为怪,用员工子女的照片做个广告难道还要付钱吗?想想也是,沃尔玛公司那么省钱,当然不会花钱去请人拍广告了,这也就乐得员工的子女“近水楼台先得月”过了把模特瘾。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或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任何地方,沃尔玛的广告都做得很少。沃尔玛常用的广告仅仅是黑白两色的纸,而且发放的频率和制作的精美程度远不及家乐福或其他的竞争对手。在沃尔玛的促销部经常会有组织艺术字体的技术培训,所有这些是为了让员工们在活动中都能发挥各自的水平,并让宣传活动能在内部得到解决,沃尔玛有一句:节省人手就是节约成本。

沃尔玛将“天天平价”的销售理念通过开店介绍到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已被广泛地接受。“天天平价”的销售理念是针对零售业最广大的消费群,即中等收入和低收入的阶层,因此,它具有普遍性,也成为连锁业基本经营方针。连锁业只有具备有规模经营,大幅度降低管理成本,坚持微利原则,才能实现向顾客提供低价格、高质量商品的要求,赢得最广大的消费群,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稳扎稳打:逐步扩张

在具体的扩张策略上,沃尔顿主要采取由里向外,步步为营,递进发展,先是以公司总部为轴心,逐步向四周扩散。起初为了不超过自己的配送范围和能力,沃尔玛一直围绕着公司总部本顿维尔周围一天车程,即500公里左右的范围内建店。

正确而独特的经营策略,使沃尔玛的经营逐步走上了正轨,而且出乎意料地红火起来,这更坚定了沃尔顿创业的信心。他决定搞连锁经营,扩张企业规模,逐步将沃尔玛发展成为大型的连锁商业零售企业。在扩张战略的选择上,精明的沃尔顿冷静分析了当时的市场分布情况,没有像其他企业那样重点在大城市布局,而是避开竞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他主要选择在小城镇和城市郊区布点,在这方面沃尔顿有其独到的想法。他认为,小城镇和城市郊区商业之所以缺少竞争,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别人看不到的发财机会,这主要源于农民和小城镇居民的购买习惯,他们一般更愿意在当地购物,而不是长途旅行到大城市去买东西。另外,小城镇还有其他优势,如土地、租金、营运费用等都较低,而且员工稳定,极具献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