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松下幸之助:经营之神铸就百年基业的层层突破
21154100000008

第8章 松下幸之助的经营管理学(4)

这些富翁们被招待到这个地方,心中虽然高兴,但又有些不安,不知税务署的人有什么打算,因为当时的“衙门”和民间还是有距离,所以这些有钱人,都规规矩矩地坐在席上。此时,税务署的署长走出来,但他并未坐在上座,反而坐在末座。他说:“自从明治政府开始统治,国家各种施政事业的推展,需要很多费用,因此官方已经决定向各位征收所得税,希望各位多多协助。”

这个人虽然态度诚恳,带来的却是件坏消息,因为它增加了大家的负担。他把话说完,紧着就是宴会。虽然桌上摆满了各种山珍海味、醇美好酒,但是大家一想到要征收所得税,都感到不安。此时又叫来很多美女来斟酒,大家才逐渐放松心情。

“好吧。一点点税金不算什么,缴给政府好了。”于是有人慢慢会这样想。

这样,税务署的人也就达到了目的,而并没有以压迫的方式强迫老百姓缴纳所得税。如果是以强迫的方法,一定会引起反感,反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以时代而言,当时还是官尊民卑,相当封建的时代,只要一个命令,就可以让百姓去做。但是官员却以求人帮忙的口气来说。

这不是很技巧的作法吗?换句话说,大家都认为,对方是官,一定会乱下命令。事实上,大家都受到很好的款待,都不好意思拒绝。这种做法是充分了解人情的微妙,并能善加应用。对今天的经营者或者是老百姓而言,能够充分了解这种人情的奥妙,推展自己的事情,也是很有必要的。

永不绝望的诚恳和毅力,会改变既定的事实,坚定人的意志。

我们能够说服别人,不过我们也会被别人说服。有些是被巧妙地说服了;有时候虽然一直在回绝,却由于一时难以拒绝,而被说服。像这种被说服的情形,理由很多,不过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对方怀着永不绝望的毅力。

1927年松下电器公司开始和住友银行往来,这也是由于该银行分行职员的热心争取所致。在此以前的松下电器公司,主要和“十五银行”往来,也就不需要和其它银行往来了。

但是,后来在松下电器公司附近,设立了一家叫住友银行的分行,于是开始有职员来争取松下电器公司和该银行往来,他们一次又一次,不知来过多少次了,但是松下公司对于现状不十分满足,也就没有和该银行建立往来的意思。所以即使来过几次,松下幸之助也只是随便应付,礼貌上听听罢了。

可是,这个银行的职员,十分厉害,一直不放弃争取松下电器公司,经过一年之后,还是非常有耐心,就像牛皮糖一样对松下幸之助紧追不舍,每次来松下幸之助都适当地加以拒绝,但他还是照样来。经过几次不断地拜访,松下幸之助仍然毫无与该银行往来之意。

不过松下幸之助觉得老是让他白跑也可怜,所以在下一次来的时候,就断然加以拒绝,叫他以后不必再来,于是,松下幸之助和这个职员,好好地谈了一次。

“你几次热心地来访问,实在不敢当。你这么热心,使我非常感动。而且贵行是信誉最卓著的住友银行,更使我感到荣幸。既然你这样积极地建议敝公司和贵行往来,老实说我们似乎应该答应和贵行往来的。但是,松下电器公司已经和“十五银行”有深入的往来,因此要重新开始和其它银行往来,有一点儿困难。就人情上而言,我们也不想这么做,而且就实际交易的观点看来,反而或许不无吃亏之处,所以虽然承蒙你热心争取,实在感到惶恐,不过因为有这样的背景,请你多多原谅。”松下幸之助当时就想,他不会听不出我是断然拒绝的意思,然而这个银行职员,还是不放弃努力,依然锲而不舍地继续争取松下幸之助公司与他们的往来。

这个职员说:“承蒙您坦诚赐告,非常感谢。你所说的极对,我非常明白。松下电器公司在目前,当然一切都很好。可是,难道长久以后,还是会像现在这样的情况吗?我认为一定不是这样,我想松下电器公司将来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根据我们的调查,已经得到这样的结果。如果今后继续不断成长,比起目前仅以“十五银行”一家为主的往来做法,倒不如以两家银行为主的做法来得可靠。这点由很多实际的例子可以看得出来。因此我倒认为,为了松下电器公司将来的发展,建议您一定要和住友银行也开始往来。这是为了住友银行,同时,对松下电器来说,也是很有利的。当然,您不必立刻作决定。我改天会再来拜访讨教的。所以,请你继续作慎重的考虑。”

可是,松下幸之助并没有被这个人所打动,于是又再三叮咛他说,希望不要再来谈银行往来的事;如果是私人来玩的话就非常欢迎,因为松下幸之助佩服他的热心。

令松下幸之助感到意外的是,过了一些时候,这个银行职员又来了,仍然热心地做说服工作。他说,和住友银行往来,对松下电器公司的发展,将有多么大的贡献,他极其认真地说服松下幸之助,恳求他答应。

于是松下幸之助开始觉得,如果条件对公司有利的话,不妨也开始和住友银行往来。

松下幸之助对于这个银行职员始终诚恳的说服行动,虽然一直抱着拒绝的态度,但最后还是被他说服了。

花了一年心血的说服行动,终于有了结果,这个银行职员听到松下幸之助终于答应与银行往来,高兴极了。他的眼睛发出炯炯的光芒,脸上不觉浮现笑容。但是,松下幸之助会提出什么条件呢?于是他问松下幸之助:“到底是什么条件?请您告诉我,只要我们办得到的事,一定尽量为您服务。”

当时松下幸之助认为,既然银行相信松下电器公司前途看好,并且因为松下电器公司未来的发展,而开始往来,那么,对现在的松下电器公司,也该给予很大的信用才对。惟有这样,对新展开的往来才有意义。

于是松下幸之助提出条件说,住友一开始就应该给松下电器公司3万元以内的贷款,并且要现在就约定。这在当时这是相当优厚的条件。

这个银行职员说:“先决条件是,只要开始往来就可充分地融通。”银行要求先往来,松下幸之助先生则说应该先约定可以贷款。这个银行职员很伤脑筋,他对松下幸之助先生说,他要回去和银行经理好好商量再说,然后他就回去了。为什么松下幸之助希望先有可以贷款的约定呢?松下幸之助认为,这是信用问题。银行要松下幸之助跟他们往来,是基于他们认为松下电器有前途,可以继续成长、发展,所以来劝松下幸之助跟他们往来。四五天之后,这个银行职员又来了。他说:“我们分行经理说他非常明白松下幸之助先生的意思。无论如何,希望松下幸之助公司和住友银行往来,至于贷款这件事情,在开始往来三四个月之后,一定可以实现。”

松下幸之助觉得很奇怪,这跟上次讲的话一样,完全没有进展,难道他们根本没有考虑到信用这一点吗?于是松下幸之助就把自己的意思再详细说明。他在解释的时候,对方一直点头,好像了解了。

但是,松下幸之助一讲完,这个银行职员马上就回答说:“我非常明白。松下幸之助先生所说的一点都没有错。可是,我们银行对于任何再有信用的公司,在还没有往来之前,都很难约定近期内可以贷款。事实上,过去也没有这种例子,至少我没有听说过。所以,我希望你先和我们开始往来。”

松下幸之助觉得对方说得也有道理,尤其银行对信用一向都非常谨慎。站在银行的立场来说,这种做法是理所当然的。松下幸之助认为,如果就这样答应他先开始和他们往来,那么事情就结束了。这样看来,也并不影响松下电器公司的信用。

于是松下幸之助跟这个银行员说:“银行的立场我非常明白,可是现在我觉得完全是信用问题。贵银行要和我们往来,就是说贵银行相信敝公司。既然是因为信用,那么在开始往来之前做贷款约定,或者在开始往来之后贷款给我们,完全是一样的。如果不能接受这个条件,不就等于没有办法真正相信松下电器公司吗?所以我希望贵银行再一次彻底地调查松下电器公司,重新调查之后,如果满意的话,只要约定将来可以贷款就够了。请你跟你们的分行经理好好商量,由我跟你们的经理见一次面也可以。”

这个银行职员回去后,没多久他就打电话来了,说他们的分行经理想跟松下幸之助见一次面。于是松下幸之助就到了这家银行,重新把他的想法告诉这位经理。

“交易这事,不管是大是小,都必须有信用才能达成。就以现在来说,小小的松下电器公司只要客户信用足够的话,一开始就能把5000元或10000元的产品借给客户。住友银行是个大银行,不能约定将来贷款,是不可能的。如果不能约定,等于没有真正信任我。如果真是这样,就没有往来的必要了。”这位经理静静听完松下幸之助的话,点点头说:“我非常明白,但这不是我一个人就能够决定的。我再跟总行商量一下,一定要做到与松下幸之助往来的目标。而且,就如以前你所说的,让我们好好地再调查一次。”

于是这件事情才逐渐具体化,慢慢有了进展。紧接着做了调查,分行经理也到处奔走,在3万元无条件约定贷款之下,1927年,松下电器公司开始和住友银行往来。

在开始往来之后两个月,银行发生了周转不灵的恐慌,接着蔓延到全国。松下幸之助原来往来的那一家银行开始不兑款了,松下幸之助公司终于陷入困境。但是由于和住友银行有过约定,松下电器公司因此能够突破这次的难关。后来松下电器公司和住友银行一直维持着长久的交往。

松下幸之助先生曾说他几十年来借钱都是“OK”。那么,这个诀窍究竟在哪里呢?

首先,企业要有良好的形象,要有好的信誉。松下幸之助说,借钱的第一要件,就是企业必须是一个令人放心的公司。所以当借钱时,一定要认真反省自己的公司产量是否逐渐增加?有没有偷懒不前的现象?员工们能否为公司拼命努力?对顾客的服务如何?等等。给贷方留下一个良好的印像,借起钱来当然容易。

其次,对自己公司的实力作客观的评价,以此来判定什么数额的借款会被答应。比如自我评价的实力是100万元,你就不应该借100万,因为对方对你的评价总要打折扣;如果你借80万,对方一定会答应借给你,甚至有时还会问你够不够。如果抱着侥幸心理去借100万,不仅会碰钉子,对方对你的信用也会大打折扣,不仅这一次借不到,以后也不好借了。松下幸之助说:“我向银行借款,金额一定比自己的实力低;银行对我有信心,信用也一天比一天好,结果每一次借钱都OK。”

再次,还要看自己现有资本的含金量。同样数额的钱,在别人看来还是有区别的。比如,你的100万元是父兄给的,得来全不费功夫,别人就会认为它含金量不高,对你能否用它很好地经营持有怀疑,而不愿意借钱给你;如果这100万是你辛苦经营积攒而来,别人就认为它的含金量高,认为你一定能用这钱和借来的钱创造新的价值,当然也就觉得借钱给你大可放心。这就是松下幸之助借钱的秘密。

松下幸之助的经营战术

商店刚创业时,服务态度很好,希望大众多多惠顾。然而到了某一阶段,有了知名度以后就不再这么热诚了。这是人之常情。可是如果这时依旧能以刚开店时的谦虚态度,注意服务,那么生意必然更趋顺利。

一把抓稳顾客

谦虚的心情和当初创业的热诚,不应该因时间的推移和组织的扩大而消失。

无论做什么事,刚开始时都很虚心。学习绘画,开始时很热心,有请教的谦虚。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画技渐趋熟练,立即自鸣得意起来,失去谦虚,别人的忠告也听不进去了。

商店刚创业时,服务态度很好,希望大众多多惠顾。然而到了某一阶段,有了知名度以后就不再这么热诚了。这是人之常情。可是如果这时依旧能以刚开店时的谦虚态度,注意服务,那么生意必然更趋顺利。

做生意,免不了剧烈竞争,要燃起斗志去争取业绩,但仍不可忘却谦虚。有了谦虚,便能吸收新知识,从而带来进步。如果没有谦虚这个理念,我们就不可能在同行中脱颖而出。因此希望大家在经营时,共同再来强调这种谦虚的精神。“销售就是服务”是经营者必须应有的认识,而服务就得以“质”为重,并不由“量”取胜。

不论是多好的商品,若缺乏体贴周到的服务,就无法使顾客满意,并且也会因而失掉商品的信用。

“服务”不管在生产或销售上,都应优先考虑。如果对于销售的产品无法做到周全的服务,这时就该考虑是不是应把销售的范围缩小。

换句话说,若有5件工作,而都能提供十分的服务,那自然很好。但是如果没有这个能力,只能提供3件的服务,那就应该只做3件,同时提供最完整的服务。若没这样做,对客户来说,就是没有尽到身为生产者和销售商的责任。

因此,在扩张业务的同时,也应该有这种责任的自觉。如果有能力扩张业务,但在服务方面仍没有信心,那就先不要扩充,免得到最后在服务方面,无法面面俱到,遭到客户的不满,而导致失败。

总之,“服务”是任何一种买卖都不可缺少的。因此不管在任何场合,都应在服务的范围内做买卖。惟有以这种经营姿态,才能带来蓬勃的发展。

如果在走廊上碰见人不打招呼,还谈什么服务?以笑脸相迎,这就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