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道家智慧活学活用
21154200000047

第47章 精神回归

人性根本的东西不能丢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老子

人发现了万物存在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存在。道教生命伦理的基本价值取向是“贵生”。这种思想是道教一个鲜明的特质,也是它的生命价值关怀所在。我们要重视开始,没有开始,也就没有过程,有句话说“创业艰难”,还有句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等等,都强调开始的重要。

太强调开始,会不会让人产生依赖性呢?一个人离不开母亲的怀抱,怎么自己去适应生存环境?

人性根本的东西不能丢,丢了根本,人就没有灵魂了。

“复守其母”是自觉地消除物化之心,涤除社会异化带来的人的异质性,因而是超越的创造过程,而不等于简单的生理、心理还原过程。这个过程《庄子·齐物论》叫作“吾丧我”。

人们如果能够主动地堵塞住多欲的通道,关闭上招惹是非的嘴巴,的确是有好处的。心灵的安静无扰,就是一种回到生命本源的状态。现在很多人抱怨活得累,有的是因为工作压力大,应酬太多,没有时间让自己独个儿静静地呆着,什么也不想,让身心完全放松。

老子的平民思想,我是一向推崇的,他没有势利眼,“见小曰明”,虽说是好眼力,见微知著,但却包含着他的谦逊的态度,人做到关注小事和细节是不容易的,但决定成功的往往却是小事和细节。人们平常习惯于观察大的事物,却往往忽视事物中那些细小的组成部分,这种行为使整个人类都处于一种近乎于失明的状态。

老子认为你想变得聪明,并不是难事,那就是“复归”,回到开端,找到事物的根源,这样,你的眼睛就亮起来,什么问题都看得一清二楚。也就是说,找到了原因,就可以知道它的结果;既然明白了结果,就可以反推它的原因。

要达到这一境界,绝对不能封闭自己的思路。写文章的人都有体会,思路没打开,怎么写,都写不好。

老子这种理论,如果非要用现代的词语来定义它,就是根据现象反推道的形成原理,也是我们常说的,由现象到本质,由具象到抽象。值得称道的是,老子的“见小曰明”的研究精神,对于搞科学、经济都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