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跟李嘉诚学投资
21154400000012

第12章 投资谋略之步步为营,稳中取利(4)

在中国大陆信息产业蓬勃发展的时候,长和系这一次对大陆市场的新出击,却显得格外稳重。总的看来,拓展的方向始终没有偏离传统产业的基础业务,其目标主要锁定在五个方面:地产、通信、港口网络、媒体和生物科技。

李嘉诚并不是保守。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长和系作为主角之一,也曾遭遇了2000——2001年间全球网络泡沫经济的破灭所带来的灾难。长和系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在内地投资了,到2002年在内地投资额累积已超过600亿港元,其中长江实业集团是香港在内地最大的投资者之一。

尽管庞大的投资造就了李嘉诚在内地的知名度,但在总体感觉不错的背后,不容忽视的是那些超过15%—20%的投资项目的失败,对于一向业绩稳健的长和系而言,这么高比例的投资失败率是过去所从来没有过的。冒进,是长和系失败根本原因。早期的TOM、电信盈科和数码港曾给企业带来了神话般的光环,造就了李泽楷这样的传奇人物,但是并没有真正给集团带来实际的商业利益。狂热之后,对于李嘉诚领导的长和系来说,TOM和电讯盈科只剩下一个空壳了。基于此,李嘉诚曾经多次在企业内部指出,在一个激进的时代,最重要的是保持清醒的判断能力,不能因为头脑发热而迷失了方向。

早在2001年,在北京出席某会议时,李嘉诚就有所表示,有对于在内地资本市场上融资的打算。

虽然当时国家对外企在内地证券市场上市的问题还没有相关政策出台,但像长和系这样的企业,却是一直在等待和努力。作为国际企业,长和系必然会受全球经济萧条影响,但如果能在中国内地上市,至少可以减缓国外市场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资本市场的融资,也可以增强企业与内地的经济融合。

在那次会议上,李嘉诚还强调说,如果中国内地股市上市的话,不仅可以使内地投资者获益,而且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外商参与中国经济的发展。长和系一直为此准备和等待着。李嘉诚宣布长和系将大量持股中银(香港)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李嘉诚对投资更为谨慎了,虽然在投资内地时也遭遇了不少失败,但他仍然从中获取了大量利润。同时,他也从那些失利的投资中吸取经验,总结出“冒进”的教训。对于李嘉诚这样一个在商场上摸爬滚打了数十年的人来说,教训是最珍贵的。相信在他的带领下,长和系会越走越远。

7.分散投资,化解风险

搞投资不能把钱放在一个地方,如果是这样,赚钱固然可以大赚特赚,可一旦赔了却也要赔个精光。

——李嘉诚投资箴言

对于投资的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最保险的方法就是“鸡蛋分篮”。有生活经验的人知道,装鸡蛋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要把所有鸡蛋装在同一个篮子里。分散投资也是如此,李嘉诚比较善长的,就是多方位、分散性的投资。

如今,稳重的李嘉诚更看重“分散投资”概念牌。多年的内地经营经验,让李嘉诚对内地投资环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不愿涉足政治的李嘉诚,利用众多的慈善活动,建立起高大的社会形象和卓越的社会地位,在赢得了忠诚的合作伙伴的同时,也使企业的政府公关变得更有力。在这样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长和系已经准备好大干一场。

继2001年投资100亿元开发的朝阳区东坝“CBD后花园”之后,长和系又花3.9亿元人民币获得上海古北新区1区14号地块的土地使用权。分析李嘉诚在大陆房地产业的投资路线,可以看出其从“中心”向“边缘”、从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向二线城市(成都、长春、武汉等)逐渐扩散的投资思路。

2006年3月,长和系又完成了对首旅股份的收购,并且李嘉诚很有可能进一步收购首旅集团酒店资产,促进和黄介入内地庞大的酒店和商旅市场,迅速做大其内地酒店及旅游业务。和黄旗下嘉云酒店集团有限公司出资人民币6.576亿元,收购北京首旅69.14%的股权,未来的首旅将以旅游景点资源及旅游地产作为新的主营业务。

另外,就港口网络建设方面,李嘉诚把内地港口业务视为未来投资的重中之重,珠江三角洲是“和黄”内地港口业务的根据地,“和黄”通过扩建厦门海沧港,入股宁波北仑港等,明显把战线北移,形成中国沿海的港口网络。

在通信业方面,电讯盈科宣布与中国电信共组合营公司,合营公司的总投资额约2亿元人民币,合营公司初期会集中拓展内地金融业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但不排除日后会进军其他行业。

在传媒业方面,TOM旗下目前在大中国区拥有多项传媒业务,其中包括杂志、电台、网站、广告业等,在成功收购亚视股份后,李嘉诚的传媒王国更加庞大。

在生物科学方面,李嘉诚在成立长江生命科技的时候就曾表示,生化科技会是集团未来重点发展的新环节。据悉,长江实业已投入长科的金额达4.2亿港元,目前长科已注册专利的项目达40个。而未来几年,预计该项目投入资金将达10亿港元,并且将增至数十亿甚至100亿港元,稍后还将以此为平台,在内地大行收购、投资。

李嘉诚多方面的投资,为他带来了更多的财富。仅2005年,他就净赚了283亿港元。长实2005年物业销售营业额为129.04亿港元,同比虽下降了24%,但物业销售的利润仍达33.06亿港元,上升1.1倍。另外,在物业租赁业务上,长实也获得了9.01亿港元的利润,同比上升5.8%。而和黄2005年地产及酒店部门的收入总额为102.65亿港元,同比上升13%。

2005年,仅是通过出售和记电讯国际19.3%的权益、香港国际货柜码头20%的权益以及中远国际货柜码头10%的权益,和黄就入账251.17亿港元。另外,港口及相关服务部门在2005年,也为和黄带来299.17亿港元的收入。

在能源业务方面,和黄在2005年收入总额达102.45亿加元,同比上升21%,2006年石油等总产量持续增加。像在南海勘探到庞大天然气蕴藏量的消息,一下就刺激了中国海洋石油及李嘉诚旗下加拿大赫斯基能源两家公司的股价急升,李嘉诚的个人财富,在一日之间至少增加逾30亿港元。

李嘉诚私人持有赫斯基能源约36%股权,他控制的上市旗舰之一和黄,亦拥有相当的赫斯基股权。发现新气田的消息公布后,赫斯基15日晚开市后一度急升逾8.4%,高达每股68.54加元,市值增至约2020亿港元,李嘉诚单是其私人持股,账面即升值近57亿港元;尽管升幅其后收窄至约5%,李嘉诚身家仍然多了逾30亿港元。

另外,零售部门也实现收入887.8亿港元,同比上升30%。2005年,和黄零售部门的店铺数目同比增加了49%,目前在36个市场经营着7100多家零售店。

不过,备受市场关注的3G业务还是没能让李嘉诚赚钱。和黄旗下的3G集团在2005年未计利息支出、融资成本及税项前的亏损为268.8亿港元,股东应占亏损达251.57亿港元。目前,3G客户总人数超过1190万名。李嘉诚的目标是在2007年3G业务实现盈利。

对于众多内地银行即将赴港上市,李嘉诚则表示,有合适机会的话,会考虑投资内地金融机构。“因为我们目前的负债率维持在7.7%的低水平,现金及银行存款有83亿港元”。

在投资策略上,李嘉诚充分运用了“鸡蛋分篮”的方法,虽然在某些领域并没有盈利,甚至亏损,但总起来却是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