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谎言与真相∶人类文明惊天骗局与悬疑全破译
21155700000064

第64章 “核酸营养”的商业诈骗

骗局追溯

两个月前回国时,我发现我早在一年前就揭露过的“脑白金”正在热销中,同时又新冒出了一种“灵凡妙药”:核酸营养品。当时有一位记者问我对这种核酸营养品的看法,我不加思索就回答:那比“脑白金”还要荒唐。稍微有点生物化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人体根本不可能直接利用外源核酸。所有的核酸在吃下去后,都将被消化,分解成不带任何信息的核苷酸和核苷,进一步分解为碱基和核糖。核酸存在于几乎所有食物之中,消化分解后产生的核苷酸、核苷只是普通的生物小分子,正常人都不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过量地吸收它们能有任何益处。如果人体能够直接利用外源核酸,那就糟了,那表明你的体内正在随机进行“基因疗法”,非导致空变不可?

我的直觉是,这股风就像“脑白金”一样,是从美国刮过来的。但是回美国后,出乎意料,在健康食品店却极少见到核酸制剂。后来做了一点调查,才知道这在美国早已成了历史陈迹。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有一位叫杰明·弗兰克(Ben-jaminS.Frank)的已故纽约医生出了一本叫《核酸疗法》(Nu-cleic Acid Thera-pyin Agingand Degeneratiue Disease)的书,鼓吹服食核酸制剂能够抗衰老,延年益寿,曾经在美国风行一时,许多健康食品公司都乘机推销核酸制剂牟利。在1981年,美国邮政部多次控告这些健康食品公司邮寄推销核酸制剂的不实广告欺骗消费者,获得胜诉。

从那以后,这股荒唐的核酸营养热在美国就消失了。然而20年后它却在中国沉滓泛起,而且还有科研人员为之推波助澜。《光明日报》在2001年1月5日登载的报道《让生命核酸造福人类—记我国著名基因科学家、大连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崔秀云教授》,显然是一则长篇欺骗性广告,既肉麻吹捧崔秀云教授,又欺骗读者购买核酸营养液,更是为新成立的大连金泉生命核酸生物工程制药有限公司造势。

吴柏林博士发明了一个“基因科学”的新名词,现在又出来了一位“著名基因科学家”、大连医科大学基因工程研究所所长、大连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崔秀云教授,据说“她作为一个基因研究的著名科学家,在国际、国内学术界早已声誉鹊起”。但是我没能查到她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哪怕是一篇论文,国际学术界又如何能知道她?靠参加只要是研究人员、交了钱就能去、送了论文一般就能被收录的国际会议?还是靠莫名其妙的“论文让苏联国家科学院收录”?这种“荣耀”,都只能骗骗外行读者。

崔教授对核酸的介绍,也完全是信口开河,一窍不通。她说:“生命起源,先有DNA,后有RNA,后者直接指导着蛋白质合成。”这应该是崔教授的独得之秘。因为现在一般认为,生命起源是先有RNA,后有DNA。她说:“植物DNA与人体DNA同源性较差,不易被人体所接受。……我们所研究出的生命核酸采取更为科学的提取方法,直接从动物脏器中提取。DNA含量高,纯度高,与人体同源性高。加上产品是口服液,更易被人体肠胃所吸收和利用。”而事实上,不管是植物DNA,还是动物DNA,它们的化学性质都是一模一样的,序列同源性的高低又如何能影响到消化、吸收?怕消化、吸收不了,直接吃核苷、核苷酸不就得了?更可笑的是,她还把DNA吹嘘成了不老仙丹:

“DNA受损,则导致疾病的产生,使细胞分裂受到严重影响;补充DNA,则细胞生长加快,人体机能就充满活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孕妇需要补充DNA,婴儿需要补充DNA,学生需要补充DNA,体弱多病的人需要补充DNA,中年人、特别是老年人更需要补充DNA。DNA旺盛则生命之树常青。补充DNA就是长寿不老的奥秘。DNA,应该是当年秦始皇派徐福东渡寻找的‘不老仙丹’。”

这完全是毫无任何科学依据、江湖骗子的口吻。如果吃DNA真是如此必要、真有如此良效,而DNA吃下去总是要分解成核苷、核苷酸的,何不直接吃核苷、核苷酸?如果DNA能够直接补充,人体细胞中遗传信息岂不要全盘被打乱?

为这种江湖骗子抬轿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化研究所的李载平教授,我们也不陌生,不久前他才刚刚在《文汇报》上给吴柏林博士抬过一次轿,已经得心应手了。(按:李院士后来来信澄清,《光明日报》的报道失实。)

真相揭密

为什么说“核酸营养品”不只是商业炒作,而是商业骗局?商业炒作好歹还有点依据,只不过被大大夸大了,比如“脑白金”,至少还能当安眠药用,广告所声称的其他功能则没有确凿的依据。但是核酸营养品则是没有任何依据的赤裸裸的欺诈。任何学过生物化学的人都不难看出这是类似于“水变油”的违背基本科学常识的骗局。那些为“水变油”辩护的专家还可以说是被魔术戏法所蒙骗,而从事生物化学研究的教授公然为核酸营养品做宣传,除了被商家收买,昧着良心帮助欺骗消费者之外,没有其他的解释。

核酸营养品的鼓吹者声称,核酸是人体细胞中的关键物质,补充外源核酸,就能延年益寿,乃至“长寿不老”(崔秀云教授语)。如果外源核酸真的能够进入细胞被人体利用,那才叫糟糕。它们会引发过敏反应,而且核酸作为遗传物质,如果被结合细胞遗传机件中,将会导致遗传信息传递、表达的混乱,人就会生病乃至有生命危险。病毒就是将外源核酸注入了人体细胞中,而危害人体健康的。

幸运的是,外源核酸是不可能被人体直接利用的。食物中的核酸在肠道中先是被核酸酶切割成寡核苷酸,又被磷酸二酯酶进一步水解成单核苷酸。进而,核苷酸被核苷酸酶水解成核苷,被吸收进细胞中。在磷酸化酶的作用下,核苷又分解成了碱基和磷酸核糖。磷酸核糖或者被用于合成核苷酸,或者参与磷酸已糖代谢途径。碱基(包括嘌呤和嘧啶两类)也能被用于合成核苷酸,或者进一步降解而排出体外。其中,嘌呤的降解终产物是尿酸,主要在肝脏中产生,送到肾而排入尿中。

用于合成核苷酸的碱基和磷酸核糖,除了从食物中吸收外,还有一部分来自细胞中原有的核酸水解后重新利用。外源的嘌呤碱基很少被吸收,如果吸收了,大部分也被降解为尿酸排出。如果血液中尿酸过多,会在关节滑液中析出,引起关节炎,即所谓“痛风”;也可能产生肾结石或对肾脏造成伤害。核酸存在于几乎所有食物中,是不用担心食用的核酸不够量的。即使食物中核酸过少,也不用担心会影响到体内核酸的合成,因为核苷酸还有另外一条所谓“从头合成”的产生途径,不是直接利用碱基,而是将磷酸核糖焦磷酸转化成嘌呤核苷酸,和将氨甲酰磷酸转化成嘧啶核苷酸。因此,碱基(嘌呤、嘧啶)以及产生它们的核酸、核苷酸、核苷都不被视为必需营养物。

把上面所说总结一下:

第一,外源核酸不可能直接被人体细胞利用,也幸好不能被利用。人体细胞中的核酸都是自己合成的。

第二,食物中的核酸都将被分解成核苷酸、核苷、磷酸核糖、碱基,然后或者用于合成核苷酸(联起来就成了核酸),或者参与其他代谢途径,或者降解排出体外。

第三,一般人不存在食用核酸太少的问题。即使食用的核酸太少,也不会影响人体细胞中核酸的合成,因为核苷酸有别的合成途径。

第四,服用的核酸太多,反而有可能导致血液、尿中尿酸太多,而对身体造成伤害。

正因为这些原因:所谓核酸营养早在1981年,由于美国邮政部的控告,在美国被认定是骗局,基本上已从美国市场消失。中国却在重演20年前的旧骗局,而且各大媒体都在为之造势。是彻底揭发、制止这个骗局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