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每天读点理财学(经典珍藏版)
21156800000015

第15章 投资:让钱在你手里长大(5)

收藏优缺点皆有,但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经济实力。一般而言,一个人或家庭将年收入的1/10用于购买收藏品是正常的。收入一般的家庭不妨从名家的中小型原作,中青年艺术家的中型原作,或者新生代有潜力艺术家的大型作品中开始收藏。这些作品价位不至于太高,品质也有相当的水平。

投资要学会“组合”

一个优质的资产投资组合最理想的是具有高流动性、平稳及较高收益、低投资风险等。

投资组合,又名“资产投资组合”,所重视的是资产,例如股票、债券、外币、期权、贵金属、衍生性金融商品、房地产、古董、艺术品等,一个投资组合是一个投资者手上持有的资产性投资组合的成分,其中可分类为进取型、保守型等。

投资组合的目的在于分散风险。一个优质的资产投资组合最理想的是具有高流动性、平稳及较高收益、低投资风险等。那么,投资者常常接触到的投资组合有哪些呢?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

1.投资工具组合

投资者把全部资金投入到一个项目是不明智的,将资金分成若干部分,分别运用不同的投资工具,投资于不同的领域是投资工具组合的要求。

传统的投资工具组合通常采用“投资三分法”,即将全部资金分成三部分,一部分用来进行储蓄、保险;一部分进行股票、债券等投资;还有一部分用于房地产、黄金、珠宝等实物投资。

在相同的环境中,不同种类投资工具的风险程度不同,有的甚至是截然相反。例如:在国家银行利率上调时,储蓄存款收益率高,风险小;而股票投资则会面临股价狂跌的风险,收益率很低,甚至为负数。而当银行利率下调时,储蓄投资的利率风险增大,收益降低,股票投资则会因股价上涨,大幅度提高收益率。

无论选择全部投资储蓄还是股票,若利率下降或上升,其收益会下降,风险很大。而分别投资于储蓄和股票,当利率上升时,储蓄获利会抵消股票投资上的损失;利率下降时,股票投资上的收益又会弥补储蓄上的损失。通过储蓄与股票的组合投资,使得投资风险降低,收益维持在一定水平。

2.投资时间组合

一次性将资金全部投入,若实际情况与预测有所不符,就有可能会因手中无备用金而丧失获取更高收益的机会,也可能会承受该投资环境下无法避免的系统风险。投资风险很大程度在于其不可预知性,所以投资者应该分次分批、有计划地进行。各种投资工具在期限上应是长期、中期、短期相结合。

另外,从资金的时间价值来看,时间越长,收益率越高;从流动性角度考虑,时间越短,变现能力越强。家庭投资组合既要求高收益,又要保持一定变现能力,以应付突然的现金需求,因此,长、中、短期投资应结合起来。

3.投资比例组合

投资比例组合涉及的是各种投资工具在数量、金额上的比例关系。我们说要将投资分散化,并不意味着要将投资资金机械地、完全均等地分配到各种投资工具上。由于各种投资工具的风险和收益水平不同,流动性不同,投资者对收益的期望和对风险的偏好不同,投资组合比例就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风险喜好型的人,追逐较高的投资收益,其投资重点偏向于高风险、高收益的外汇、股票等投资工具;风险厌恶型的人则将大部分资金用于储蓄、债券等收益基本稳定、风险较小的投资工具。

投资组合按粗略的分类有三种不同的模式可供运用,即积极的、中庸的和保守的。决定采用哪一种模式,年龄是很重要的考虑因素。每个人的需要不尽相同,所以,没有一成不变的投资组合。

避开投资的误区

如果说前几年投资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个新生事物的话;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会用“投资”的眼光来审视财富。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的,“投资”这个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投资市场以超常规速度发展的同时,投资也正成为一种全民运动。如果说前几年投资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个新生事物的话,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会用“投资”的眼光来审视财富。买基金、炒股票、投保险、玩收藏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第二职业。不过,正是在这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很多人会发现投入了时间、投入了精力、投入了金钱,却总是不得要领。很多投资者都是抱着美好的意愿开始,但最后可能会落下一身伤痛。究其原因,或是被误导,或是自己有误解,从而走进了投资的误区。一般来说,常见的投资误区有以下几种。

1.把保险当成银行储蓄

有的人到银行办理业务时,保险公司的业务员会向他们推荐一款万能险,称其是一种储蓄型的终生寿险,类似于储蓄并有高额利息。投资者要注意这个陷阱,因为一些保险业务员为了得到业务佣金,常常误导消费者购买不适合自己的险种。因此,我们到银行办理保险业务时,应该清楚以下两点:第一,银行保险产品的经营主体仍是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承担保险责任,银行只是代理销售机构;第二,购买银行保险产品时要着重了解它的保险功能,不宜将银行保险产品与银行存款、国债进行简单、片面的比较,更不能把它作为银行储蓄的替代品。

在购买投资理财产品时还应该做到:首先,投保前应仔细阅读保险责任,了解准备所购买产品的保障范围是否能满足需要。对于期限较长、要分期缴纳保费的产品,需确认有足够、稳定的财力支付保费。其次,银行保险产品都规定有犹豫期(收到并书面签收保险单起的10日内)。在犹豫期内退保,可以取回全部已缴纳保费,保险公司仅扣除少量工本费。一旦错过了犹豫期,保险公司就会收取高额的退保费用,因此,投保者最好不要轻易退保,尤其是两年之内退保是最不合算的。如果在此期间,由于种种原因一时缴不起保费,其投保人可以利用减额缴清。

2.不懂黄金投资的概念

有关通货膨胀的预期会燃起很多人对黄金投资的热情,相比于其他投资理财方式,黄金投资成了时下人们预防通货膨胀风险的“避风港”,于是,“黄金首饰热”“金条脱销”等词汇频频出现。但说起黄金投资,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购买金饰品。事实上,装饰性实物金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黄金投资性质。黄金饰品变现出售时,即使是全新的饰品,也只能按照二手饰品来对待。同时,其加工成本带来的较高溢价以及回购不便而导致的流动性欠佳,投资者购买此类实物金并不能充分享受金价上涨带来的收益。

为了避免这个误区,我们就应该了解到:当前通称的黄金投资是指实金投资和纸黄金。其中,实金投资是指买卖金条、金币等,虽然有时也仅是记账,并不提取实物。纸黄金则以账面记录为主,通常并不和实物打交道。真正作为投资性的金条应当是通过交易所、银行、经纪人等出售按照规定标准制作的金条,其价格和交易所金价直接挂钩,只收取少量的手续费,而且有适当的回购措施,购买者容易变现。相对实物金,纸黄金交易更为方便快捷,交易成本也相对较低,获利空间更大。

3.不清楚投资理财产品的收益标准

按照银行监管部门的要求,除了银行储蓄以外,其他多数投资理财产品均要用“预期收益”来表示。有些产品主要投资于稳妥型产品,所以实际收益基本等于预期收益。但不是所有的预期收益都能实现,很多时候,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不相符。尤其是投资理财市场火暴时,很多银行将QDⅡ、打新股等风险相对较高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比赛似的往上抬,以吸引投资者眼球。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就应该明白: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一般有一个收益区间,比如4%~15%。某些银行在进行产品营销宣传时便直接说“最高收益15%”,以达到吸引客户的目的。其实这种高收益仅是一种可能性而已,要真正达到这一收益水平并不容易,如果产品的运作水平得不到保证,那么“最高收益”就成了空话。比如,在新股发行数量减少、中签率较低的情况下,“打新股”理财产品实现最高收益的可能性极小。所以,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不要只看“最高收益”,还应对投资的方向进行分析,并且要留意“最低收益”是多少。

4.净值恐高

净值恐高是典型的“菜鸟基民”心态。相当多的投资者只有当银行推出新基金时才购买,有些人甚至为了买新基金,把收益良好的基金卖了,这是典型的盲目投资行为。事实上,基金净值的含义与股票价格不同,基金净值代表相应时点上基金资产的总市值扣除负债后的余额,反映了基金资产的市场价值。投资基金收益的高低与买入时基金净值高低并无直接关系,真正影响投资者收益的是该基金管理人的投资管理能力。

为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在相同的情况下,基金净值高说明该基金投资收益高,基金公司管理水平优异,以及基金经理投资能力强。其实,基金不存在净值上限的问题,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表现优异的基金会不断地创造出基金净值的新高,如果因为净值高就不买,投资者就会损失十分宝贵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