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每天读点心理学常识(经典珍藏版)
21156900000017

第17章 情绪中的心理学——认识情绪,与情绪共舞(5)

面临升学、就业等激烈的竞争,许多人梦想破灭,导致失望、挫折和丧失信心,直到抑郁。

有过度饮酒、滥用药物和******的行为男性,这可能是抑郁情绪的发泄形式。

时常要面对身体衰弱、亲人丧失的老年人。

慢性病患者,他们会感到悲观暗淡,对病痛无能为力。

生活中,如果你想要对付和预防抑郁症,除了做专业的心理辅导和药物治疗外,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调整心情,让自己快乐起来。以下是帮助你摆脱抑郁阴霾的几种“良方”。

1.树立自信

有抑郁情绪的人往往对自己没有信心,甚至全部否定自己,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失败的。这样一来,难免会让自己陷入低落情绪的泥潭。因而,有抑郁情绪的人要积极回顾以前的成功往事,或去做一些定能成功的小事,努力树立自信。

2.广交良友

抑郁的人普遍没有真心的朋友,出现不良情绪时往往只能自己默默地承受,缺乏排解的渠道,久而久之就会加重病情。而经常和朋友保持交往的人,其精神状态就比孤僻独处的人好。“朋友是良医”,交朋友首先要结交可以倾诉衷肠的知己,还要结交一些饶有风趣、逗人发笑、使人愉快的朋友。养成和朋友经常保持接触的习惯,这样可以避免孤独、离异感,防治抑郁。

3.改变认知

抑郁的人往往对自己不寄予任何希望,对未来不抱任何幻想,消极处世。在他们眼里,一切都是灰色的。这不仅不够客观,也不利于抑郁倾向的改变。因而,抑郁的人要积极、主动地接触一些良性刺激,培养积极认知。

4.走向集体

抑郁的人喜欢独处,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因为他们一方面觉得别人身上的毛病很多,另一方面认为别人会伤害自己。其实任何人和事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但只要人们理智地去寻找,就会发现任何人和事又都是有闪光点的,找到的越多就越会激发出接近集体的兴趣,抑郁情绪就会越少。

5.贴近快乐

抑郁的人往往喜欢听悲伤的歌曲、看悲伤的电影、想悲伤的事情,始终让自己沉浸在悲伤之中。因此,抑郁的人要学会听欢快的歌,看幽默电影,想高兴的事,这样对抑郁情绪有缓解作用。

6.做感兴趣的事

如果你在事业上没有获得成功,你就想办法增进自己的技能,从最感兴趣的事入手,或者再寻找其他成功的机会。有计划地做些能够获得快乐和自信的活动,尤其在周末,譬如打扫房间、听音乐、逛街等,可以让你的心情愉悦。另外,生活正常规律化也很重要,你要尽量按时吃饭,做到起居有规律。

7.多参加体育锻炼

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改善人的精神状态,提高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有益于人的精神健康。在各种运动中,跑步对防治抑郁症疗效最佳。科学研究表明,每天跑步的人,会有一种特殊的欣快感,由此产生一个专门术语“欣快跑”。因为跑步能使人体的脑啡吠含量增加,脑啡吠是大脑分泌的一种生化物质。这种生化物质有类似吗啡的作用,是一种天然的止痛物质,能使人产生一种特殊的欣快感觉。美国精神病专家发现,他们诊治的病人约有70%患有精神抑郁症,而经跑步一个月后,80%~85%的抑郁病人均迅速获益,其效果远远超过药物治疗。

大多数人处于情绪低潮时,总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关心,“同情”和“关怀”在此时就像是漫长寒夜后的曙光。然而,对情绪的调节主要还是要靠自己,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情,让自己的心情尽可能快乐起来,这样,你就会发现,阳光很快回到了你的心中。

战胜倦怠情绪,重拾工作激情

职业倦怠症又称“职业枯竭症”,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于1974年提出。费登伯格认为,职业倦怠症是一种最容易在工作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

工作中,你是否有这样的体验:对工作总提不起兴趣;对于目前的职业状态,充满了厌倦情绪;曾经效率极高,现在的工作绩效却明显降低,而且身体疲惫。其实,这些“症状”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职业倦怠症”。

职业倦怠症又称“职业枯竭症”,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于1974年提出。费登伯格认为,职业倦怠症是一种最容易在工作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有这种症状的人会在工作中产生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而是心理的疲乏所致。

一个人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在日复一日、重复机械的工作中,就会渐渐会产生一种疲惫、困乏,甚至厌倦的心理,在工作中难以提起兴致,打不起精神,只是依仗着一种惯性来工作。因此,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师克丽丝汀·马斯勒将职业倦怠症患者称之为“企业睡人”。

易欣跳槽到了一家新的公司,她很庆幸自己能够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专业对口、收入颇丰还很稳定,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工作伊始,易欣满怀信心地投入工作,可是一年过去了,易欣发现工作永远是那样井然有序,所有的行为都和计划的没有什么差别,没有任何新鲜感。她觉得这份工作不能带给她快乐和满足,尤其当她看到办公室的种种争斗时,更感到厌倦万分。她的情绪开始低落,行为变得古怪,经常发牢骚、发火。

其实,易欣是患上了职业倦怠症。根据国际标准,职业倦怠症包括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三个指标。一份由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主持完成,调查对象涉及4000名在职人士的调查报告显示,分别有70%、39.2%、13%的受访者在上述一项、两项和三项指标出现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一种感觉疲劳或挫折的状态,可表现为生理、心理多种症状。比如:对工作丧失热情,情绪烦躁、易怒,对前途感到无望,对周围的人、事物漠不关心;工作态度消极,对服务或接触的对象越发没耐心、不柔和,如教师厌倦教书,无故体罚学生,或医护人员对工作厌倦而对病人态度恶劣等;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常常迟到早退,开始打算跳槽、转行。

另外,患有职业倦怠症的人在生理上也会出现头疼、胸痛、腹胀、内分泌失调、睡眠障碍等问题,情况严重者,甚至可能发展成抑郁症。

职业倦怠因工作而起,直接影响到工作准备状态,然后又反作用于工作,导致工作状态恶化,职业倦怠进一步加深。它是一种恶性循环的、对工作具有极强破坏力的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地消除职业倦怠,对于提高工作绩效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两方面去做,从而打破职业倦怠的瓶颈。

一方面,要学会认识自我,也就是要认清自我价值,掌握自己的优势与不足,预测自己倦怠的征兆,了解自己的主观情绪是否影响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有了积极的自我认识,我们才能勇于面对各种情况,准确地对待周围环境中的一切人和事,有针对性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控制并尽量与周围环境保持积极的平衡,成为自身行动的主人。因此,只有从自我的阴影中摆脱出来,才能不断接受变化的刺激,从而积极、愉快、主动地迎接生活的挑战,走出职业倦怠的阴霾。

另一方面,要工作娱乐两不误。有很多人只知道拼命工作,一开始在晚上加班1~2个小时,不久便整个星期地加班,最后连周末也成了办公时间,工作霸占他们全部的时间。这类人除了工作,几乎没有任何社交活动,这样时间一旦长了,难免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反感。因此,我们要学会劳逸结合,在工作之余寻找一些娱乐项目,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丝活力。

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治。”在工作中,你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让自己的积极情绪赶走消极情绪,从而告别职业倦怠,找回工作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