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名方妙用
21157600000015

第15章 证候辨证施治(4)

十、肥胖

正常人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10%,当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时,即称为肥胖。单纯性肥胖的发生可能与遗传、神经、内分泌等因素有关,是一种全身代谢失调的疾病,容易并发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胆结石、月经不调、痛风、增生性骨关节炎等多种疾病,其危害很大,已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病人亦为之而十分苦恼。

方一轻身一方黄芪、防己、白术、川芎、乌药各15克,泽泻、山楂、丹参、茵陈、水牛角各30克,淫羊藿10克,大黄9克。加水煎成100毫升,每次50毫升,1日2次,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5%以上者,可增至每日2剂即200毫升。本方制成片剂名轻身减肥片,每服5片,1日3次。加减:本方可酌加肉桂末3~5克,桂枝10克,牡丹皮10克,以加强温阳利水之功。功效:温肾补脾,祛湿活血。主治:单纯性肥胖症,症见形体肥胖,神疲乏力,胸闷气促,腹胀肢沉,腰背酸痛,便结水肿,或月经不调,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细弱等脾肾阳虚之症。疗效:以此方治单纯性肥胖50例,治后明显好转,体重下降者48例(96%),下降幅度在0.5~13千克不等,平均下降3.72千克,服药4~23周。

方二硫酸镁5克,红糖20克,此为1包量。共包100包,放避光干燥处备用。每日晨起服1包,连服100天,体重下降3千克。硫酸镁又名硫苦,具有分解脂肪的能力,可使体内酸性物质变成碱性,可将体内过多的盐分排出体外,减少脂肪的吸收,排出体内过多的水分,故减肥确切。

方三减肥食物——-奎科减肥酥本食品的成分是从大豆、小麦、奶粉等天然食品中提炼的,它可使肥胖者减少糖类和脂肪的摄入,促进积存体内多余脂肪的分解,并补充维持体力和精力的必要营养。经数百名肥胖者使用,大部分每周可减体重2.5~3.5千克,血脂、血糖明显降低,减肥期没有不适感,体力、精力有所增强。

本食品由北京海淀奎科高技术公司研制生产。

方四醋泡黄豆将黄豆洗净沥干,倒入锅中温火炒20分钟左右,待凉后装入瓶中,装半瓶左右,然后用香醋灌满瓶子密封,避光存放1周后即可服用。食用时分早晚2次,每次服泡黄豆5~6粒,1个月后体重可减轻2千克。

方五降脂减肥片(即大黄醇提片)上海市香山中医院研制的降脂减肥片,对64例肥胖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月经不调等均有较好疗效,疗程需3个月。在一般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的情况下,服用降脂减肥片,每次服5~10片,日服2~3次,于饭前半小时服,服后使大便保持在每日1~2次为宜,可据此调整服药剂量。疗效:①减肥总有效率为92.2%(即体重减轻达2千克以上者);②降压总有效率为88.9%;③在肥胖伴有高血压的54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脂效果;④在本组中有肥胖病伴月经失调10例,服用降脂减肥片后,月经周期均恢复正常,经量中等,按时来潮。

方六赤小豆100克,生山楂15克,大枣5枚。入锅内煮粥顿服。每日1次,4周为1个疗程。本方可减肥,预防高血压及脑血栓形成。

方七白金降脂丸由白矾和郁金组成的降脂减肥药。本丸对高脂血症有降低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作用,并可减肥,体重平均下降3.5千克,还能改善头晕、头痛、心悸胸闷、失眠、肢体麻木等症状。每服6克,1日3次,饭后温开水服。20天为1个疗程,连服2~3个疗程。糖衣水泛丸,每丸0.15克,少数,服药初期有胃部不适感,一般能自行消失。

十一、悬饮

悬饮就是胸腔积液,为痰饮病中的一个类型,一般以结核性胸膜炎为多见。发病急缓不一,多数有发热、胸痛、咳嗽。初患时常有恶寒发热,有汗而热不解,当积液形成后,胸痛逐渐缓解。积液量多时,可有呼吸困难,每见胸部隆起,肋间隙增宽,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治则应根据病情演变,分阶段进行。

(一)干性胸膜炎、渗出性胸膜炎早期

方药柴枳半夏汤加减柴胡10克,黄芩12克,瓜蒌15克,半夏10克,枳壳10克,桔梗10克,赤芍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加减:①咳逆气急,胁痛者,加白芥子6克,桑白皮15克。②热盛寒微,有汗不解,咳嗽气粗者,去柴胡,加麻黄、生石膏、杏仁、甘草等。功效:和解疏利。

(二)渗出性胸膜炎积液量较多者

方一葶苈子10克,白芥子6克,紫苏子10克,桑白皮15克,瓜蒌皮12克,花椒10克,杏仁10克,枳壳10克,茯苓15克,猪苓15克,泽泻10克,冬瓜皮15克,车前子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加减:①胸胁满闷,舌苔浊腻者,加薤白10克,半夏10克。②水饮久延不净,食少气短,苔白滑者,加桂枝10克,白术12克,甘草5克;不宜用十枣汤,控涎丹等功逐之剂。功效:逐水祛饮。

方二控涎丹由大戟、甘逐、白芥子三味等量研末,炼蜜为丸,每丸5克,晨起空服1丸,亦可从小量2.5克递加到5克,服后勿进食饮水,得泻后略进糜粥,一次未瘥,可再服;或减量连续服用3~5日,必要时停服2~3日再服。服药后可有轻度肠鸣,腹痛腹泻,如痛泻剧烈,可减量或停服。控涎丹不及十枣汤峻猛,但疗效优于十枣汤,在用逐水祛饮法时,应注意配合理气和络之品,以求达到气行水行的目的。可参照下列络脉不和证(此外,方一、方二可交替应用)。

(三)干性胸膜炎,或渗出性胸膜炎后期伴胸膜肥厚者

方药香附旋覆花汤旋覆花15克,紫苏子10克,香附10克,枳壳10克,柴胡10克,郁金10克,延胡索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降香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加减:①胸闷、苔腻者,加瓜蒌15克,半夏10克;②久痛不已,或痛势如刺者,配加桃仁10克,红花1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功效:理气和络。

(四)胸膜炎恢复期,或伴活动性肺结核者

方药沙参麦冬汤,泻白散沙参15克,麦冬15克,玉竹10克,天花粉10克,桑白皮15克,地骨皮15克,白芍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日1剂。加减:①潮热明显者,加银柴胡15克,鳖甲20克;②咳嗽者,加百部10克,川贝10克;③胸胁闷痛者,酌加瓜蒌皮15克,枳壳10克,郁金10克;④积液未净者,加牡蛎20克,泽泻15克,葎草50克;⑤气虚神疲,面色白者,酌加党参15克,黄芪20克,五味子5克。功效:滋阴清热。

(五)单方草药

方一鲜苍耳草120~150克,浓煎每日1剂,分3~4次服,适用于结核性脓胸。

方二白毛夏枯草30~60克,或加瘦猪肉煨汤,治结核性胸膜炎。

方三在辨证论治方中加葎草(干品30~60克,鲜品倍量),治渗出性胸膜炎。

方四鲜葎草120克,煎汤代茶饮,连服1个月,治包裹性胸膜炎,神效。

方五葎草配养阴清肺之沙参、麦冬、天冬、百合、黄精、十大功劳叶等,治肺结核之低热,效佳。若配合西药抗结核,建功尤捷。

十二、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为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病情发展至代偿功能不全时而出现的一种综合征,按其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左心衰竭症见夜间阵发性胸闷,气喘,咳嗽,咯血。右心衰竭症见水肿,腹胀,食少纳呆,恶心呕吐,肝大。两者均可出现面唇发绀的缺氧表现。

方一炙甘草汤党参(或人参)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5克,炙甘草10克,柏子仁10克,丹参15克,玉竹10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加减:①气虚者,加黄芪20克;②血虚甚者,加当归15克,熟地黄20克;③阴虚火旺、咳痰带血者,加阿胶15克(烊化冲服),生地黄15克;④心神不宁、心慌者,加枣仁10克,远志10克,茯神10克;⑤脾虚、食少便结,去麦冬、柏仁,加白术12克,木香5克;⑥兼阳虚,汗出怕冷,脉结代者,加炙桂枝10克,生姜10克。功效:益气养阴。主治:气阴两虚,症见心悸,少寐胸闷气短,自汗盗汗、头晕,面颧暗红,或痰中带白。舌质红,苔薄,脉细数或不匀。

方二真武汤加减附子10克,白术12克,干姜10克,桂枝10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大腹皮20克,车前子10克,万年青根10克。加减:①气虚者,加党参20克(或人参10克、研末冲服),黄芪20克;②腹胀恶心,畏食者,加砂仁10克,川椒10克;③肿甚者,加防己15克,牵牛子、蟋蟀、沉香、琥珀粉冲服;④咳喘,痰多而稀者:加紫苏子10克,白芥子10克,葶苈子10克。功效:温阳利水。主治:阳虚水泛(脾肾阳虚)。症见肢体水肿,或伴腹水,脘痞腹胀,心悸气喘,尿少,畏寒肢冷,唇甲发绀。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或结代。

方三参附龙牡汤合参蛤散人参25克,附子15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炙甘草10克。加减:①动则喘甚者,酌加五味子、胡桃肉、脐带、紫石英、芋肉。②喘剧汗多,心阳欲脱者,用参附汤送服蛤蚧粉。③兼有阴伤者,加麦冬、五味子、阴阳并补。④唇口紫暗,爪甲发绀,心胸刺痛,肝大者,可酌加桃仁、红花、丹参、泽兰;肝大较著者,可加水蛭、虻虫,以破血攻瘀。若兼有外感,邪热蕴肺,症见咳嗽气急,痰咳色黄,或有咯血,或有怕冷发热者,宜先治标,宣肃肺气,清化痰热,或采用标本兼治。用药不宜过于疏散,以避免耗伤气阴。功效:温阳益益气固脱。主治:阴气虚衰,即肺不主气,肾不纳气,心阳欲脱之证。症见心悸,胸闷气短,难于平补,动则更甚。舌质淡胖,紫暗,脉细弱。甚则喘促不宁,汗出不止,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

本病应注意预防感冒,防止过劳和情绪激动,妇女应节制生育,已怀孕者应中止妊娠。有水肿者应酌情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合并感染者应及时控制感染,以防止加重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属单纯心阴不振者,参附汤与生脉散合用疗效较好。中医对早期轻症(Ⅰ级或某些Ⅱ级心力衰竭),可单用中药治疗,或用中药加西药的利尿药而获效。对Ⅱ级以上的心力衰竭,多宜配合洋地黄制剂,中西药综合治疗。若心力衰竭反复发作并有继发感染,或有风湿活动,而使病情错综复杂者,则须分清缓急主次,有计划地采用中西药综合治疗。中医扶正养心、调和气血、化痰平喘等方药,对改善病人全身情况和心肺功能,具有一定作用,故中西药物正确配合应用,可相辅相成,提高疗效。有时可减少洋地黄制剂的用量,或缩短其用药时间,有利于减少其毒性反应的发生。对一些洋地黄敏感而易中毒的心力衰竭患者,单用中药也可改善症状。

十三、血证

血证是指血液不循常道,上溢于口鼻,下出于二便或渗于肌肤,包括各个部位的出血性疾病和外伤出血。常见的有咯血、衄血(鼻出血、齿出血)、便血、尿血及皮下出血等,为某些疾病的一个症状,中医对血证的治疗主要有治血、治火、治气3条。

(一)治血

以收敛止血为主,常选用侧柏炭、棕榈炭、茜根炭、藕节炭、血余炭、大蓟、小蓟、白及、仙鹤草、紫珠草等。血热妄行的,当凉血止血;若离经之血瘀滞体内的宜祛瘀止血。

(二)治火

实证宜清热泻火,常选用制大黄、黄连、栀子、牡丹皮、白茅根等,并酌配上述收敛止血药。

咯血,酌加黄芩、知母、桑白皮、地骨皮;齿鼻出血,配生石膏、知母、鲜生地黄;吐血,酌加炙海螵蛸、地榆、鲜生地黄;肝火犯胃者,可加龙胆草、代赭石;便血,酌加槐花、地榆、荆芥炭;血下污浊者;可配苍术炭,黄柏;尿血,酌加黄柏、瞿麦、牛膝炭、琥珀粉;皮下紫癜,配加紫草、赤芍、连翘。

出血而火热炽盛,量多势涌者,当以犀(牛)角地黄汤为主,参合上药。并另用参三七、白及、紫珠草、花蕊石等研粉调服。

虚证当滋阴降火止血。常用药有生地黄、麦冬、玄参、阿胶、旱莲草、白芍、牡丹皮等。并配上述之收敛止血药,火旺酌加栀子、黄芩。

咯血,酌加沙参、天冬、百合、天花粉、川贝母、海蛤粉;衄血,配龟甲、牡蛎、牛膝炭;吐血,酌加海螵蛸、鲜石斛、芦根、藕汁;尿血,酌加龟甲(胶)、山芋肉等;便血,加乌梅、槐花、地榆;皮下紫癜,酌加龙眼肉、花生衣、龟甲、山茱萸。

(三)治气

实证当清气,降气,虚证当补中益气。方用归脾汤加减,常用药有: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山药、大枣、山芋肉、当归、熟地黄等,并酌配上述收敛止血药。

吐血、便血:形寒,脉细舌淡,配姜炭;尿血,配鹿角霜、淡秋石;皮下紫癜,可配鹿角胶、紫河车、红枣;出血量多,气虚欲脱,另配人参浓煎喂服;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冷、脉微细者,再合附子、干姜、炙甘草。

此外,无论任何类型的出血,凡出血紫暗成块,或反复出血不止,伴有疼痛低热,舌质暗等瘀血证候者,均应酌选三七、郁金、蒲黄、桃仁、红花、丹参等祛瘀活血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