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名方妙用
21157600000036

第36章 外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2)

五、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以右下腹疼痛为主要表现,伴有发热恶寒、恶心、呕吐。属中医的肠痈范围。

方一阑尾化瘀汤川楝子25克,延胡索15克,牡丹皮15克,桃仁15克,木香15克,金银花25克,大黄15克(后下)。呕吐甚者加半夏15克,竹茹15克;便秘加冬瓜仁50克。本方适用于瘀滞型阑尾炎(相当于单纯性阑尾炎)。也可用大黄牡丹皮汤。症见上腹或脐周疼痛,逐渐转为右下腹持续性疼痛,拒按并有压痛、反跳痛,轻度发热,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苔多薄腻,脉多滑数。

方二阑尾清化汤金银花50克,蒲公英50克,牡丹皮25克,川楝子25克,赤芍20克,桃仁15克,甘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加减:热重加黄连10克,黄芩15克;疼痛重者加乳香、没药各10克。主治:运用于蕴热型。即较重的阑尾炎,或阑尾脓肿早期合并轻型腹膜炎者。

方三阑尾清解汤金银花100克,蒲公英50克,冬瓜仁50克,大黄40克,牡丹皮25克,木香15克,川楝子15克,甘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加减:①高热者,加生石膏50克,黄连10克,黄柏20克;②口渴甚者,加天花粉25克,石斛20克;③恶心、呕吐者,加竹茹15克,芦根25克。主治:运用于毒热型。此型多属于阑尾穿孔、严重坏疽性阑尾炎或合并腹膜炎。

方四红藤汤红藤60~90克,紫花地丁15~20克,蒲公英15克,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牡丹皮10克,桃仁6~10克,赤芍10克,冬瓜子15克,炙乳没各3克。功能:清热败毒,清痈散结,活血定痛。本病所用活血化瘀药用量不宜过大,因过大易引起病灶扩散。

方五大蒜8头(剥皮)合玄明粉90克,冰片1克,共捣如泥,先将阑尾部位用食醋涂2次,后再敷蒜膏40~50分钟剥去蒜泥,1次可愈。如还留隐痛,再用大黄粉25克与醋调和敷患处,即可治愈。大蒜膏敷后20~30分钟,即有剧烈腹痛,不可怕,痛后症减,得便则愈。主治及疗效:本方除治急、慢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有确切疗效外,对于皮肤疖、痈、软组织感染早期尚未成脓,皮肤未破溃的病例亦有良好疗效。所治15例均获满意效果。

方六在辨证给药内服的同时,配合地胆头、忍冬藤、穿心莲、蒲公英等中药行保留****取得理想疗效。经治556例,除23例转手术治疗外,全部治愈。

方七复方三黄消痈丸生大黄、丹参、枳实、厚朴各50克,黄芩、金银花各60克,黄连30克,芒硝20克,呋喃唑酮0.1×60粒,维生素B10.1×60粒,蒲公英100克。共为细末,以猪胆汁500毫升拌合干燥后再研细过筛装入0号或1号胶囊,每服4粒(2克),每日3次内服,小儿用量酌减。本方如与方五配合应用疗效更佳。

六、直肠脱垂

本病是直肠或直肠黏膜脱出****外的一种疾病,简称脱肛。常见于小儿或老年人,以及妇女产后和生育过多者,多因气血虚衰、中气不足而发本病。

方一升麻15克,柴胡12克。水煎服,每日3次。

方二参术芎归汤人参、白术、川芎、当归、黄芪、山药、白芍、茯苓、升麻各10克,甘草5克,生姜2片,水煎服,若泻痢虚滑甚者,加附子10克,肉豆蔻10克。主治:泻痢、产育气虚而脱者。方三①内服方:黄芪30~50克,防风5克,升麻5克,丹参15克,山楂10克,水煎取汁约300毫升,分2次空腹服。②外用方:荆芥炭、蝉蜕各适量,加冰片少许共研末以香油适量调匀备用,用药前先以淡盐水清洗脱出部位,再以棉签蘸药涂布脱出患部,不拘次数。

方四五倍子、地榆、土黄连各30克,水煎坐浴20分钟,可自行回纳。

方五桑叶、桃叶各1握,煎汤,入白矾末少许,蘸洗患部。

方六老枣树皮、石榴皮各6克,明矾4.5克,加水煎成300毫升,待微温时,用脱脂棉蘸药水洗脱出部位,每日2~3次。

方七五倍子、煅龙骨、煅牡蛎各10克,将各药共研细末,撒于****,缓缓托入效果显著。

方八蝉蜕15克,煅龙骨30克,蛇蜕(可以僵蚕代用),冰片0.5克。将前三药焙干后,入冰片研末过120目筛,装瓶备用,先以盐开水或1∶1000PP溶液蘸洗患处,再取上药粉放于清洁纸上,将脱出直肠缓缓上托,随即压进肛内。或上药加凡士林100克,调成软膏,涂在脱出的直肠周围再压进肛内,用纱布盖好,贴上胶布或以丁字形带固定。所治14例,均获痊愈。

方九枳壳60克,升麻10克,炙甘草1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体虚者加红参10克,生黄芪20克。小儿用量减半。

方十黄芪15克,党参12克(改用人参疗效更佳),防风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主治:小儿脱肛。

七、痔

直肠下端的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形成扩大曲张的静脉团称为痔,又称为痔核,是常见的****疾病之一。根据发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3种。男女均可发生,以成年人多见,其发生率为50%~70%,本病或因饮食失节,过食生冷、辛辣、肥甘致肠胃受损,或因久坐,或因怀孕、慢性腹泻、经常便秘等,致使湿热内生、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瘀血下注****而成本病。

方一地榆止血汤槐花、生地黄、黄芪各15克,地榆炭25克,侧柏炭10克,当归10克,赤小豆30克,牡丹皮6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主治:便血(痔、肛裂等出血)。

方二冬瓜仁、桃仁、牡丹皮各15克,薏苡仁30克,大黄、苍术各10克,槐花20~30克,朴硝10克(后下),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若出血,加荆芥炭、棕榈炭各15克,治痔疮肿痛有效。

方三马齿苋500克,水煎坐浴,每晚睡前1次。

方四槐花50克,洗净;取猪直肠1具,置药于其中,两端扎实,文火炖烂,食猪直肠及服其汤,连服数次。也可用洗必泰栓塞****。

方五大田螺1个,冰片0.15克(可用白矾代之)。以尖刀挑起螺盖,放入冰片,平放片刻,待螺渗出腑水,用鸡毛蘸渗液涂患部,勤勤扫之。其肿痛自消。

方六芒硝150克,明矾15克,以开水2000毫升冲化,趁热熏蒸****,待水温渐降,先洗涤患处,再坐浸药液中,至水凉为止。每日2~3次。

方七苦参60克,鸡蛋2个,红糖60克。将苦参煎浓汁后去其药渣,再入鸡蛋和红糖,待蛋熟后,去蛋壳连同其汤1次服下。每日1剂,4日为1个疗程,轻者1个疗程可愈,重者需2~3个疗程。

方八清凉油少许,在每日早晚烫洗患处后,涂搽少许,轻3~5次即可痊愈。

方九老丝瓜1个,在瓦上炙灰存性,加冰片少许,少加麻油调敷痔上,即愈。

方十当归24克,槐角炭15克,生地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天。

方十一地骨皮60克,槐花15克,韭菜根一把,水煎15分钟,倒入盆中,以热气熏****,待药液稍凉再坐浴,每日1~2次,每剂可用2~3日,本方对局部炎症、疼痛兼出血者效好。

方十二痔炎膏芒硝30克,冰片10克,猪胆汁适量。先将前两味药研细,加适量猪胆汁调成糊状(如痔核表面有溃疡及分泌物者,于方中加白矾10克),外敷痔核部,以消毒纱布覆盖,外以胶布固定,每日早晚各换药1次。注意:若兼有便秘者,结合辨证内服通便药,其效较佳。此外,本方因芒硝有堕胎作用,故孕妇慎用。

方十三硝石熏洗剂芒硝25克,滑石、硼砂各15克,白矾、食盐各10克,冰片2克。加沸水1500毫升冲化上药,趁药液热气熏****,待药液不烫时即坐浴其内15~20分钟,每日大便后及睡觉前各治疗1次。功效:清热除垢,软坚消肿,祛湿杀虫,止痒定痛。主治:本法适用于炎性及血栓性外痔,内痔脱垂或嵌顿肿痛,肛裂,****瘙痒症,****湿疹及****疾病术后等。注意:****瘙痒症及****湿疹坐浴时水温不宜太高。

八、肛裂

方一取白及粉用蒸馏水配成7%~12%的液体,待溶解后稍加温,静置8小时,过滤成为黄白色胶浆,每100毫升胶浆加入石膏粉100克,搅匀,高压消毒便成白及膏。用药前先以温水行****坐浴,然后用无齿镊挟白及膏棉球从****插入约2厘米内,来回涂搽2~4次取出。再用一个白及棉球置于****内2~3厘米,另取1个白及膏棉球放在肛裂创面,将涂有白及膏的纱布块敷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全疗程10~15日。临床报道,治疗11例,无1例失败。

方二局部封闭治肛裂①病人取右侧卧位,治疗前局部用0.15%苯扎溴铵(新洁尔灭)常规消毒。②用10毫升注射器抽1%奴夫卡因10毫升(对其过敏者改用利多卡因),在肛裂创面旁进针均3厘米深,然后边退针边推药,直至肛裂基底部及周围皮下。再在肛裂基底部注射维生素E3毫升(每毫升含维生素E5毫克)。③注射完毕后用消毒棉球在局部封闭部位轻轻按摩2分钟即可。此法具有见效快,治愈率高,操作简单,药源充足等优点,平均治愈日5~6天。

方三痔漏去管生肌方夏枯草400克,甘草200克,连翘200克。共为细末,用金银花500克,煎浓汤泛丸,如龙眼核大,温盐汤送下15克,初起者半料痊愈,久者一料除根。

[附]肛窦炎方玄明粉50克,黄连20克,黄柏20克,乳香20克,大黄20克。加水1000毫升,文火煎取400毫升。每日早晚2次行保留****,每次30~50毫升,灌后须平卧20~30分钟。治疗期间忌辛辣食物。

九、足跟痛

足跟疼痛,包括跟骨骨刺,好发于40~60岁身体较胖的人,一般无明显外伤史,与年老气血虚衰、经脉阻滞有关。症见足跟疼痛,足跟着地疼痛加剧,步行有功能障碍,在足跟中心偏内侧有明显压痛点,此处有时能摸到筋结。

方一威灵仙、生桃仁、生川乌、生草乌、三棱、莪术、茜草、牛膝、透骨草、凌霄花、羌活、独活、五加皮、秦艽各30克,川芎、血竭各10克,细辛15克。加减:①足跟发热疼痛者,加黄柏、生大黄、玄明粉各15克;②足跟发冷疼痛者,加生马前子、白芥子各15克。上药煎汤,先熏患部出汗,然后用热毛巾蘸药外敷,待不烫足时,伸足于药液内浸泡20分钟。每日睡前1次,渣液改日重煎后仍可使用,每剂药可用4天。疗效:治疗34例,治愈17例,显效16例,无效1例。

方二取仙人掌1块,刮去两面毛刺,用刀剖成两半,用刀切面敷于足跟疼痛处,用胶布或绷带固定,敷12小时后再换另一半。冬天可将剖开面放在热锅上烘热后再敷。一般于晚上贴敷,在治疗期间穿旧布底鞋并适当活动,使气血经脉畅通。疗效:治疗18例,敷贴治疗后症状全部消失。

方三生白芍30克,炙甘草15克,牛膝30克。水煎2次服,每日1剂。

方四熟地黄15克,肉桂5克,牛膝10克,防己10克,木瓜10克,杜仲10克,当归10克,甘草5克。水煎分2次内服,每日1剂。

方五锤击法治跟骨骨刺病人取俯卧位,使足心向上,医者左手握住患肢踝部,右手拇指寻找足跟压痛点,并在该痛点进行揉按,继以右手持一小锤(铁的或擀面杖均可),对准疼痛点锤击3~5下,用力要适当,动作要准确而轻快。然后轻轻敲击其四周,并反复捏揉跟腱及小腿肚,以缓解腓肠肌痉挛和疼痛。每周治疗1次,如双足跟同时患病者,每次只治1足。治疗102例,治愈94例。

方六温骨补阳汤鹿角胶、龟甲各15克,熟地黄、当归、牛膝、茯苓、杜仲、菟丝子、党参各15克,另用硫黄末每次1克,每日3次,水煎服。痛大减后可于上方10倍量,硫黄末20克,研细泛水为丸。每服10克,每日2次。功效:温补肾阳,益精填髓。疗效:所治4例,均获痊愈。

十、肩关节周围炎

肩周炎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年或老年人,亦称“五十“肩,属于中医的肩凝症范畴,一般由于局部组织退行性变化,加上感受风寒或外伤而引起。症见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夜间加剧,舌暗,脉弦等。

方一肩凝汤当归、丹参、透骨草各30克,生地黄30克,桂枝、香附各15克,羌活2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加减:①本方可酌加姜黄,取其横走肢臂,加强止痛之力;②冷甚痛剧者,加制川芎、制草乌各9克;③局部肤热、红肿、苔稍黄,为有热者,加忍冬藤60克,桑枝60克;④局部穿刺痛者,为有血瘀,加乳香,没药各6克;⑤气短、脉弱者,加黄芪30克,人参15克;⑥病史长、反复发作者,为久病入络,加蜈蚣9克,地龙15克,笔者用本方治疗100例,总有效率达99%。

方二熟地黄15克,炙黄芪15克,姜黄12克,海桐皮15克,当归12克,桂枝6克,红花10克,赤芍10克,甘草6克,水煎,日2次分服,每日1剂。治疗期间应适当锻炼,慎避风寒。

方三螃蟹泥治肩周炎取活螃蟹1只,小者取4只捣成肉泥,摊在布上,直径不超过8厘米,贴敷在肩部最痛的区域。晚上8点贴上并固定,次晨8点取掉,疼痛即可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