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名中医治病绝招
21157700000041

第41章 外科(9)

病例:李某,男,27岁。初诊:1960年2月19日。主诉:右上腹部阵发性疼痛1年。病史:右上腹部疼痛,每以晚上发作,与饮食无关。当胃痛治疗无效,钡餐胃肠检查,未见上消化道器质性病变。1月前在上海某人民医院门诊,作口服胆囊造影,诊断“胆石症”。医案:脘胀疼痛,腹部作胀。脉弦细,苔薄白。肝气不疏,胆道不利,拟以利胆消石。金钱草60克,炙鸡内金6克,硝矾散3克(分3次饭后服)。疗效:上方服药期间,右胁剧痛时作,肝失条达也,合逍遥散加减;头痛舌红时,肝郁化火也,加石斛、石决明等药。服用至4月18日,作口服胆囊造影,胆囊无不透明之结石得见。金钱草是治疗结石的要药。金钱草与海金沙、鸡内金配合,治疗泌尿系统结石;金钱草与硝矾散、鸡内金配合,治疗肝胆系统结石,甚效。

岳美中:化、移、冲、排四法治胆石

岳老生前,治胆结石有四法,即“化”、“移”、“冲”、“排”,治疗胆囊、胆道结石,是岳氏多年的经验。“化”就是使结石的棱角化圆,由锐变钝,从大化小;“移”就是指诱导结石从静变动,左右摆动,从上移下;“冲”是增加冲击的动力,产生“急流”或“漩涡”使结石摔打摆动,这一冲击的力量在一瞬间,可以用增加尿量来解决输尿管的狭窄和痉挛,达到通利的效果;“排”是在化、移、冲的条件下把结石排出体外。

处方:金钱草100克,海金沙30克,滑石12克,甘草3克,川牛膝10克,石韦60克,车前子12克,云苓20克,泽泻、鸡内金各12克。岳氏说:此方验证20余年,效果确切,具有清热利湿、促进排石的功效,方中鸡内金、金钱草有化石、溶石的作用,车前子、滑石清热利尿,茯苓、泽泻渗湿利尿。诸药合用可迅速加大尿量。川牛膝引导结石下移,石韦扩张输尿管和尿道,利于结石在狭窄处排出。此方经多人验证,确为奇效。

黄一峰:消胆片治胆囊炎、胆石症

中医文献虽无胆囊炎、胆石症的名称,但类似本病的证候有着丰富的记载。如《灵枢·胀论》云:“胆胀者,胁下胀痛,口中苦,善太息。”《金匮要略》云:“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以上论述为近代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炎、胆石症提供了宝贵资料。盖肝与胆相表里,本病的发作同肝、胆、胃三者均有关。《灵枢·经脉篇》云:“足厥阴之脉,……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诱发常与七情有关,因肝主疏泄,伤于七情则肝失疏泄,而致肝气郁结。清代费伯雄云:“肝为将军之官,其体阴而用阳,故为刚脏,一有郁结,气火俱升,上犯胃经,痛达胁肋”,本病亦有伤于饮食炙热而发,则食郁可导致气、湿郁,郁久化热。本病所发黄疸,多为色泽鲜明,当属阳证。右胁下按之作痛,是为实证。因此黄氏认为本病治法,当以疏泄肝胆、清化湿热之主,六腑以通为用,本病在急性发作时,宜用通利攻下之剂。黄氏擅用逍遥散、大柴胡汤加减,并加服经验方消胆片。有黄疸者,酌用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从清湿热而消黄;疼痛甚者,加金铃子散、正气天香散等以利气机,此所谓气行则痛止。此外,郁金、金钱草、蒲公英、虎杖、玉米须等对排结石均有一定作用,亦可随证选用。

消胆片组成,系参考“千金谷疸丸”而拟订,方用龙胆草90克,苦参90克,猪胆汁4克。制成片剂,每日早、中、晚各服4片,此三味药均能泻肝胆实火,有清湿除黄利胆作用。其中猪胆汁,可奏以胆治胆之功,民间亦有单用一味猪胆而见效者。

王文鼎:肺脓肿辨分痈、疽

西医认为肺脓肿是由致病菌所引起的肺部感染,继而形成脓肿。从其临床表现、征兆来看,接近于“肺痈”。中国中医研究院著名医家王文鼎先生,认为本病不能一概视为“肺痈”,属“肺疽”者间亦有之。若在治疗不充分或者支气管的引流不畅,坏死组织留在脓腔内,炎症持续存在,则容易转为慢性,这一阶段有相当部分极似“肺疽”证。肺痈、肺疽虽同属肺部化脓性病变,但两者在成因、病机和临床表现上都有不同,必须细加辨别,不容混淆。首先从病因病机上来看,肺痈和肺疽都是气血为毒邪阻滞而成,但“痈有火毒之滞,疽有寒痰之凝”,肺痈系肺有蓄热,复因外感风热,两热相蒸,肺叶受灼,气壅血瘀,郁结成痈;而肺疽多为病久体虚,肺气耗伤,无力托毒外出,以致热从寒化,阴寒凝阻,邪毒深伏于肺所致。而肺痈久延,元气耗损,亦可转化为肺疽;再就临床表现来看,当从起病之缓急,病程之长短,热势之高低,痰液、脓液以及舌苔、脉象变化等方面,进行辨别。一般来说,肺痈起病急骤,热势较高,痰液黄稠,脓液浓浊,常伴口渴、气粗、胸痛等症,脉多滑数,舌红苔黄腻,表现为阳证、热证;肺疽起病较缓,病程较长,热势不甚,痰不黄稠,脓液清稀,每兼神疲乏力,面色不华,脉多虚细,舌淡红或暗红、苔白,表现为阴证、寒证。临证治病,必须掌握辨证论治的原则,详细研究分析病情,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正确诊断。

王氏治疗阴疽恶核,包括肺疽,主张温阳散寒,补气托毒为主,善于应用阳和汤、犀黄丸,每获良效。阳和汤温补通腠,阳和一转,则阴分凝结之毒自动化解,故阳和汤为治疗外科阴证的主要方剂。方中熟地黄、鹿角胶温补精血,姜炭温中回阳,桂心温通血脉,麻黄宣通阳气,白芥子祛湿化痰,诸药相配,共奏温补和阳,散寒通滞之效。犀黄丸具有活血祛瘀、解毒止痛的作用,临床多用于慢性包块、脓肿。此方用牛黄解毒,配麝香之香窜,乳香、没药之活血祛瘀,以疏通血脉,使深伏之毒邪得以外散,郁结之痰浊瘀血得以消除。

病例:刘某,男,57岁。因发热、咳嗽、吐脓性痰半月之久,于1975年6月11日住北京某医院。1969年曾患肺炎治愈后,经常咳嗽,吐痰。入院时血沉105毫米/1小时,白细胞12.9×109/升,痰培养为葡萄球菌,听诊右下肺可闻湿性啰音。X线摄片报告:右下肺有化脓性病灶,内见液体,诊为肺脓肿。经用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增效剂、雾化吸入、理疗等药物和治疗措施,并配合中药千金苇茎汤加味,共治疗三个半月,病灶稍有吸收,但未见明显好转。肺部有占位性病变,动员手术切除。患者不愿手术,于9月28日要求出院。10月6日来诊,患者形体肥胖,面色无华,呈晦暗色,易倦乏,动则气短无力,早起干咳明显,咳少许白色块状黏痰,夹有紫色血块。舌质暗,苔白腻,脉象除两关较大外,余脉沉细。脉症合参,而无热象之征,此非肺痈,乃脓痰积久,病致气虚,身体抵抗力薄弱,形成邪盛正虚的肺疽证。当前脓血内着,邪毒深伏,气血阻塞,毒邪瘀血不能外出,又有出血倾向。先用益气活血化瘀,佐以止血解毒。

处方:生甘草18克,丹参12克,没药6克,生、熟蒲黄各6克,三七粉6克(分冲)。每晚配用犀黄丸6克,以温黄酒浸服。上方服用25剂后,经原住医院拍片报告病灶较前吸收。患者近感背部恶寒怕冷,气短明显,痰多而带有少许血丝,脉沉细,再拟补气养肺活血止血法。处方:生黄芪24克,北沙参12克,生甘草10克,桔梗6克,没药3克,浙贝母10克,血竭3克,三七粉3克,停服犀黄丸。此方服15剂后,痰中带血已基本消失,病灶已见有吸收.咳嗽吐痰已轻,但背恶寒、气短未有好转,咽喉有异物感,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此瘀散血止,肺虚阴寒之象已突出,当用通滞温补开腠的阳和汤加味。处方:生黄芪24克,熟地黄30克,麻黄3克,桂心3克,炮姜炭1.5克,鹿角胶10克(烊化服),白芥子6克,甘草3克,桔梗6克。此方先后服用50余剂。至12月,患者两次拍片,均报告两肺纹理清晰,右肺脓肿已完全吸收,血沉正常,白细胞8.7×109/升,患者自觉症状基本消失,后用健脾益气之品,调理月余而病告痊愈。

严同斌:肺痈为热壅血瘀,总宗清热散血为治

严氏治肺痈,总宗其病机系热壅血瘀。在初期风热未解者,则用辛凉之剂,如桔梗汤加牛蒡子、银翘之属,以清热透邪;气血壅遏不通者,则用苇茎汤加重桃仁、葶苈子、射干、桑皮之类,以泄肺破结;其在中期,咳吐脓血,臭秽不堪者,则以苇茎汤、桔梗汤两方化裁,以排脓为主;体虚脉弱,脓液稀薄者,则重用黄芪以补托,胁下痛剧,少佐乳没以止痛;其在后期,每用苇茎汤去桃仁为主,咳甚有血,加阿胶、紫菀之类,如无血稍有脓液,无秽浊气味,则用白及以敛肺,如病久延虚,阴阳偏伤,随证施治,当随机应变,不可执拘。如治康某,男性,年逾四旬,素善饮,因酒毒伤肺,以及感受风热时邪为诱因,气血壅遏不通,酿成肺痈。前医以感冒法治之,未效。迁延月余,始由余诊治。体温39℃,右肋剧痛,不能转侧,咳唾频频,脓血杂见,咽燥,口干,形瘦不堪,脉细弱,苔光滑,已成脓毒未清,阴阳两伤之危局。方以千金苇茎汤合金匮桔梗汤加减:芦根60克,薏苡仁15克,冬瓜仁15克,桃仁9克,桔梗6克,合欢皮15克,知母9克,牡丹皮6克,川贝母6克,天花粉9克,金银花15克,生黄芪15克,制乳、没各3克,枳实子12克。服3剂后,肋痛减轻,排出臭脓很多,不夹血液。仍照原方去桃仁、牡丹皮、制乳没,再进3剂,呕脓痰一盂,自此肋痛若失,睡卧转侧自如,饮食倍增,体温降至37℃。惟时有燥咳,痰出微有腥气。照前方去知母,加白及15克,紫菀15克,服药数剂,精神渐复,体重增加。尚有微咳,以前方去黄芪、桔梗,加百合15克、五味子6克,以敛肺。另以猪肺合白及末炖服,调理月余而愈。

路志正:用温补法治疗肾结石

近年来对于肾结石的治疗,多以清热利湿、淡渗之排石汤或八正散治之,药如萹蓄、冬葵子、石韦、海金沙、白茅根、芒硝,并重用金钱草等。施于湿热蕴结者,收效固多,而施之年老体弱、脾肾阳虚者,则效果较差,有的不仅难以排出,甚或变证丛生。针对这种情况,路氏临床,认为用温补法治之则可获显效。

病例:王某,男,75岁。1978年9月19日就诊,半月前突然腰部左上缘疼痛,汗出恶心阵作(约10分钟发作1次),因到医院门诊,经用止痛药及针灸未能缓解,至下午腰痛加剧,伴有尿频,尿少,少腹坠胀,恶心,水谷不入,而到某医院急诊,内科检查无异常,遂转外科。经X光拍片,左侧肾盂有块状阴影,因而确诊为肾结石,给予排石汤,药后腹泻数次,腰痛未得缓解,反见胃脘痞满,恶心不欲饮食,头晕,肢倦乏力,而来我院门诊。患者除具有上述见证外,并伴有大便溏薄,形寒怕冷;眼睑有沉重感,舌质淡,苔白水滑,脉来弦滑。四诊合参,显系脾虚气陷,肾阳虚衰所致。治以益气温阳,利水排石,仿仲景黄芪建中汤、真武汤意,药用黄芪、桂枝、白芍、炒术、茴香、乌药、官桂、川断、桑寄生、丹参、土茯苓、金钱草。药后3日,患者来复诊,言进药3剂,胃痛止,腹泻除,纳谷有加,但腰痛延及背部如故,脉沉滑,舌质淡,苔白,为脾阳见复。予以温中回阳、益肾祛湿法,方用附子汤加减治之。第三诊,腰痛已缓解而尿量仍少,下肢浮肿,少腹仍有下坠感,总系肾阳不足,不能化气行水,水湿壅遏之候,但迭进温阳利水,宜防伤阴,故师《金匮》肾气丸意,加入丹参、桃仁等以消瘀排石。到1978年10月,先后共五诊,腰痛止,腹胀平,体征消失,继用肾气丸增减,以资巩固。

朱良春:刘寄奴治前列腺肥大溺癃

所谓溺癃,指小便屡出而短少也,久延可致闭而不通。而前列腺肥大则与瘀阻相关,凡瘀阻而小便不通者,非化瘀则不能畅行。李中梓治“血瘀小便闭”,推“牛膝、桃仁为要药”。

前列腺肥大引起之溺癃,常见于老年患者,其时阴阳惧损,肾气亏虚,气化不行,瘀浊逗留,呈现本虚标实之证。苦一见小便不利,即予大剂淡渗利尿,不仅治不中鹄,且伤阴伤阳,诚为智者所不取。治此证,抓住肾气不足,气虚瘀阻这一主要病机,采用黄芪与刘寄奴相伍,以益气化瘀,配合熟地黄、山药、山萸肉补肾益精;琥珀化瘀通淋,沉香行下焦气滞,王不留行速开膀胱气闭,组成基本方剂,灵活化裁,若瘀阻甚者,加肉桂、牡丹皮和营祛瘀;阳虚加仙灵脾、鹿角霜温补肾阳;下焦湿热加败酱草、赤芍化瘀泄浊,收效极著。

张锡君:双虎通关丸治老年前列腺肥大

前列腺肥大是男性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占老年男性的70%~75%。根据其临床表现本病属于祖国医学的“癃闭”、“淋证”范畴。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采用内外并治的方法进行治疗,临床颇获良效。

凡临床确诊为前列腺肥大者,均予先服“双虎通关丸”2~5天,然后再辨证施治;也可标本兼顾,即双虎通关丸与辨证分型汤药同时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