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你不可不知的80个心理定律
21158100000039

第39章 投射效应

◇如果总是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归属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同样的特征,那么我们不仅无法真正了解别人,也无法真正了解自己。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归属到别人身上,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别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从而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他人。

在人际认知过程中,人们常常假设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特性、爱好或倾向,认为别人理所当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如:自己喜欢说谎,就认为别人也总是在骗自己;自己自我感觉良好,就认为别人也都认为自己很出色……心理学家称这种心理现象为“投射效应”。

宋朝著名才子苏东坡,与一位叫佛印的和尚相识。有一天,东坡突然在路上碰见佛印,见到佛印身上披黄袍袈裟,身材魁伟,东坡灵机一动,笑呵呵地对他说:“佛印啊,你知道你看上去像什么吗?”佛印一下愣住,傻傻地问:“东坡兄,你看我像什么?”东坡哈哈大笑一声,说:“你呀,看上去像一堆大粪。”

佛印微微点头,接着说:“东坡兄,你知道你看上去像什么吗?”东坡闻声,以为佛印要以牙还牙,忙收敛了笑容,很小心地问:“你看我像什么?”只见佛印一字一句道:“东坡兄,你一袭学士长袍,满面红光,活像一尊佛啊!”话毕,深深一鞠躬。东坡听完心理揣摩:“这和尚傻不傻,连我对他的贬损之言都听不明白,还修行个啥啊?”

东坡找来苏小妹“分享战果”,小妹听完直跺脚,连声说:“哥哥,你上当了,你被大和尚‘涮’了!”东坡一惊,忙问:“到底怎么了?”小妹说:“哥哥呀,你真糊涂!难道你不知道佛教里有句话叫‘心中有佛,见人是佛’吗?大和尚在骂你‘心中有大粪,见人是大粪’呀!”东坡顿时满面羞愧,不知所云。

由于投射效应的存在,我们常常可以从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中来推测这个人的真正意图或心理特征。由于人有一定的共同性,有一些相同的欲望和要求,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对别人做出的推测都是比较正确的。但是,人与人之间毕竟有差异,因此推测也会有出错的时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错误地把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投射到别人身上:自己喜欢的人,以为别人也喜欢,总是疑神疑鬼,莫名其妙地吃一些醋;父母总喜欢为子女设计前途选择学校和职业,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到他们身上……我们得记住,人与人之间既有共性,又各有个性,如果投射效应倾向过于严重,总是以己度人,那么我们将既无法了解他人。

投射效应也是一种心理定势的表现,它以评价人自己的心理特征作为认知他人的准备,作为认知他人的标准。由于评价人往往把自己的某种品质、性格、爱好投射到甚至可以说是强加到被评价者身上,以自己为标准去衡量被评价者,从而使评价的客观性打了折扣,最终使评价结果产生误差。这种类型的误差,一般称为相似误差。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一种典型的投射效应。当别人的行为与我们不同时,我们习惯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行为,认为别人的行为违反常规;喜欢嫉妒的人常常将别人行为的动机归纳为嫉妒,如果别人对他稍不恭敬,他便觉得别人在嫉妒自己。

为了克服投射效应的消极作用,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做到严于律己,客观待人,尽量避免以自己的标准去判断他人。

相关链接

企业招聘中的投射效应

著名作家钱钟书说:“自传其实是他传,他传往往却是自转。”要了解某人,看他的自传,不如看他为别人做的传。通过对别人描述,降低了个人压力,借别人的想法表达才能表达出自己真实的内心。

这种方法应用在招聘面试中可以帮助企业洞悉求职者的内心动机。比如,企业要获取求职者真实的应聘目的,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

1.你到我们公司来工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收入高 B.有发展前途 C.公司理念符合个人个性

D.有住房 E.工作轻松

2.你认为跟你一起应聘的人到我们公司来工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收入高 B.有发展前途 C.公司理念符合个人个性

D.有住房 E.工作轻松

显然第一个题目并没有多大意义,大部分求职者都会选择B或C,第二个题目才是重点考察求职者的心理投射。求职者一般会根据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来推测别人,第二个题目的答案才是求职者的内心想法。因为别人到底想什么,自己是不知道的。所以,在平常谈话或者企业招聘过程中,也可以利用第三人称法了解对象的内心态度和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