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世界货币大战
21160500000036

第36章 从黄金美元到石油美元(2)

与此同时,帮助美国抓牢了中东石油的伊拉克,由于两伊战争,仅欠科威特的债务就已经高达140亿美元,为了化解巨大的财政危机,同时也是在“泛阿拉伯主义”野心的驱使下,科威特时间1990年8月2日凌晨1时,在空军、海军、两栖作战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的密切支援和配合下,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三个师越过伊科边境,占领了科威特全境。一时间,萨达姆几乎把自己放到了全世界的对立面上,昔日的美国盟友的反应出乎意料之外,“解放伊朗独裁统治的英雄”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成了人类的“公敌”。美国携多国部队69万(美军45万)陈兵波斯湾,1991年1月15日,“沙漠风暴”正式吹向了伊拉克。

美元霸权与海湾战争

在8年的消耗战之后,那部久经战阵的战争机器成了萨达姆唯一的本钱,而海湾战争中,这唯一的脊梁也被美国人打断了——伊军崩溃的速度简直叫人匪夷所思,而在这种情况下,1991年2月28日晨8时多国部队却在巴格达前停止了前进。

从战争爆发到结束,从战略上看,一个意图整合中东的伊拉克和一个怀有同样想法的伊朗一样,都不符合美国的利益,而萨达姆的军事入侵以及后面被打而不死,使得沙特、科威特等国感到了恐惧,这则帮助美国得以直接在中东驻军——那时前苏联已经行将就木,美国这么做完全可以没有顾忌。同时,美式装备在战争期间得以好好地“秀”了一把,倍感压力的中东国家向美国抛出了大笔的军火订单,除了让美国军火商狠赚了一笔之外,无形中也把自己战争机器纳入到了美国的军事体系之下。

另一方面,由于压在美欧矛盾之上的冷战阴云正在散去,欧洲人此时已经开始独自谋划他们的未来,或者说,在美国看来,已经可以明显地感到盟友们“离心离德”,要离开美元体系,但是,他们还离不开中东的原油。总之,帮助美国打“坏蛋萨达姆”的欧洲人、日本人(海湾战争的费用是由日本政府买单的)似乎又被什么人给耍了。

任何一场战争都会使得多方产生利益损益,而在美国政府眼中,关于伊拉克战争他们首先看到的,还应该是铸币权。中东半个世纪的战火,恐怕很难和美元脱离关系,而随着20世纪70年代货币经济体系开始占主导,以及石油美元的出现,战争和美元之间的联系在中东已经越来越直接,当然,在其他区域亦是如此。

从1913年12月23日美联储建立,截至2001年,美国的国债总额达6万亿美元(美联储事实上为私有银行,美国的货币发行是由政府向银行借债,银行再更具国债数额来发行美元),正是在这一年,随着9·11后美国股市泡沫的崩溃,美联储将利率由6%降至1%,这导致美元信贷额暴涨,大量的美元被投资者投入到了房地产(这也是为什么当年房地产业替代股市成为美国吸纳资金的主要场所)、贵金属、和原油等产品上(这也是世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症结所在,国外某些人将这笔账记到了中国头上,完全是无耻的谎言),美元迅速的被从各国储备中挪到了市场上,流通数量激增。2001年之后,美国国债平均每一秒钟增加2万美元,原有的强势美元政策已经没有办法维持美国的偿债能力,国际资本开始流出美国。

按照以往的办法,此时只要宣布美元贬值就可以让那些无法清偿的债务灰飞烟灭,但此时已没这么简单,因为在美元的身旁是正在走向强势的欧元,美元肆无忌惮的贬值将使得在国际市场上人们不得不拒收美元而代之以欧元。因此,必须用什么办法去保障美国的货币霸权,保证美元不被拒收。

目前欧元区贸易额的2/3来自于欧盟内部贸易,而在科索沃战争之后,欧洲已经不再存在这样的空子给美国钻了,那么只有中东的战火可以使欧洲的投资者感到不安了——争夺铸币权的手段无非两种:一种是“我比你好”,在美欧经济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这不太容易做到,时间上也不容许;第二种则是“你比我更差”,显然美国人更青睐这一种,原因就在前一句中。而伊拉克,在海湾战争中早已被打断了脊梁,又被连续的制裁、核查折腾的奄奄一息,是一颗软的不能再软的“柿子”。“更可恨的是”,自2000年起,由于欧元对美元升值,为了获得更高的受益,伊拉克开始以欧元进行石油贸易的结算,而这又引起了多个产油国的注意,直接触及到了石油美元——战后的伊拉克新政府第一个动作就是在石油贸易中以美元取代欧元。

对萨达姆政权的军事打击和政权颠覆,对其他中东国家必然具有威慑的意味,这会进一步迫使欧佩克继续以美元进行石油贸易结算,虽然这样将意味着替美国承担起日益严重的金融风险。总之,那是在华盛顿政府看来,也许没有比伊拉克更合适的减压阀了。

但事情并没有布什政府所预计的那样简单,传统的阿拉伯社会中,对教派、对部族的认同感远要强于对世俗的国家概念,美国对伊拉克的打击因此产生了一连串没有预料到的反应:在没有强势代理人的情况下,这种打击实际是破而不立,过去强有力的统治机器不存在了——这就是为什么巴格达博物馆以及其他设施会被哄抢一空,伊拉克的什叶派和逊尼派******由于历史的原因存在着严重的对立情绪,失去了一个强力的政权等于让这种对立失去约束,美国在扶植伊拉克新政府的时候让过去遭受不公正待遇的什叶派******和库尔德人占了便宜,这似乎是想“借鉴”过去英国殖民者“拉一个压一个”的做法,但在没有强势代理人的情况下这反倒把美国大兵拉入到了直接的冲突中。此外,伊拉克人缺少国家概念但不等于缺少仇恨的基因,对大多数伊拉克民众而言,美国人给了他们每人一张选票,然后毁掉了他们生活中的一切。

而与此同时,巴格达被“解放”了,共和国卫队“蒸发”了,萨达姆“落网”了,冲进来的美军也失去目标了,美国大兵倒是成了伊武装分子的目标,原来打共和国卫队如刀切豆腐一般的先进战争机器对此无能为力。21世纪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所干的活和上世纪60年代越战时期的装备比毫无区别,而除了价格也再没什么高过那时的古董。

在上述对立情况无法消除的情况下这些问题是不可能避免的,美国大兵在挨打,却没有具体的目标,战争也没有终点。很快,这使得这场战争的投入/产出比开始下降,原本保卫货币霸权的战争却反过来开始有可能威胁到美元。正是如此,在最初蛮横的踢开联合国单干之后,美国不得不回过头来要求“盟友”们以及联合国出面,以缓解自己的压力,而后者的介入,使得原本已经几乎彻底失去中东影响力的法、德、俄等国的面前又出现了希望。

从根源说这是美国追求绝对霸权的必然结果,货币经济下,利益早已超越了地缘,各国的利益结构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靠军事打击解决核心以外的问题,稍有不慎就会打成“七伤拳”,所谓“不可马上制天下”的古训到现在仍然成立。对资本主义而言,对绝对利益的追求是必然的,但这最终会损害到其根本利益。

到了这个地步,要么美国开始逐步的收缩货币圈——美元瞬时崩溃对世界也是一个不小的麻烦,所以欧洲和东亚地区也不会眼看着这种事情发生,必然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配合美国的收缩;要么,则再发动新的战争,重新让战争机器开动起来,通过打击外围继续消灭欧元。如今,一面伊朗、叙利亚甚至沙特都战云密布,一面美国则还有要求撤军伊拉克的声音,伊朗核问题还在政治、外交层面进行着博弈,这些说到底,都是前面那种矛盾的体现。

欧元与美元争夺中的中国因素

1988年两伊战争结束之后,萨达姆在全球的瞩目下由盛转败直至身死,而伊朗却毫发无损。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作为产油大国的伊朗同样建立了以欧元为结算货币的石油交易所。

不同的是,在此同时伊朗与俄罗斯达成了建立某种石油价格协调机构的意向,这相当于第二个“欧佩克”,对于同样是产油国又曾在油价上吃过苦头的俄罗斯,这是求之不得的,而对于曾被踢出中东的欧洲国家,无论是从币缘还是地缘说这同样是一件好事,对亚洲的中国乃至日本同样如此——所谓的伊朗利益,并不是买点石油、卖些军火那么简单。

在那位经常“语出惊人”的内贾德总统看来:伊朗的政治架构是中东国家中最接近西方模式的。

由此,围绕美元霸权的又一场“货币战争”在伊朗上演了。俄罗斯和欧盟拜伊朗所赐——更确切地说是拜美国自己所赐,得以重返中东,而此时美国已经很难再像从前那样把他们“赶出去”。而这支力量的进入,则也最大限度的维护了伊朗的国家安全。

从深层次角度看,现在美欧之间的“货币战争”也使中国首次得到了中东地区的话语权。在一些人眼中,还在为西方生产鞋子、衬衫的中国目前还处于世界产业链的较低层面,人民币还没有作为世界货币的资格,但同时还要看到,中国仍是现有美元体系中除美国外最大的受益者。低廉的成本的确使得制造业在向中国集中,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其级别越来越高,但在升级过程中中国并未像其他国家那样放弃低层次的产业,因此,大量的美元被中国所持有,也许用不了多久,中国就可以看到她第二个一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美元本身早已不具备价值,但它们可以在下一轮的国际结算中为中国换来所需的矿物资源、技术和设备。

原本,亚太地区国家货币都挂靠在美元上,而现在,巨大的贸易顺差使得其他国家在调整货币汇率时除了盯住美元还要观察人民币的动向,这就相当于又变相的进一步的放大了中国外汇储备的影响力度。这种近乎垄断的“世界工厂”意味着什么,美国自然清楚,于是美国软硬兼施,开始压迫人民币升值,目的则在于控制中国金融体系,遏制产业体系向中国整合的势头,消灭出现区域性人民币经济圈的可能。而现在,这种压力至少短时期内,被化解掉了。

美国现在同样是这笔外汇储备的受益者,大量的美元在中国国库中沉淀下来,避免了市面美元流通量的进一步激增,也就保住了美国的国家信用,维持了美国的货币霸权。这样一来,在欧元与美元的币缘战争天平上,中国就成了决定性因素。

再具体地说,中国是现在美元霸权的受益者,但从历史的角度看,国家利益在这样的体系下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并不大,而且,追逐绝对利益使美国一步一步的将自己推入到了险境,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这种状态下把核心利益与其捆绑在一起,中国自然也不例外。

在这一框架之下,过去一段时间以及现在发生中东区域的种种事件都不难找到一个靠近实际的解释,事实上在中国凭借“币缘优势”取得了中东话语权之后,在伊朗外交向中国靠近,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领导人纷至到达北京之后,在战略上中国就已经赢了第一步,而无论是巴以局势还是伊朗今后的命运,对此都产生不了颠覆性的影响,只要美、欧币缘战争还在继续,中国的“币缘优势”可以保持,在中东中国就存有活动空间,同样,在其他方向也就存有活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