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界上最简单的哲理书
21160700000020

第20章 品格的力量(6)

陆放翁曾给后人留下两句诗:“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是什么神力化作周总理身千亿,使人人怀念、赞颂他呢?其实,世界上并没有什么神力,真正的原因在于:他没有任何贪心和贪欲,只有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和儒家传统思想的仁义忠信融于一体的崇高美德。

这就是******过去伴我们,现在伴我们,将来还会伴我们直至永远的奥秘!

点滴哲理

淡权者长命,万人景仰;贪权者短命,万人唾骂。这句话看似简单,却深刻,客观存在,已经成为一切贪权者的警语。

真情难舍

王祥是汉末琅邪临沂(今属山东省)人,因遭世乱,扶母携弟在庐江隐居30余年。母卒后,才应召入仕。魏时,曾封关内侯、万岁亭侯、睢陵侯,拜司空、太尉、侍中等职。入晋,拜太保,进爵为公,享年85岁。

原来王祥的生母在他年幼的时候即已去世。他的继母朱氏很不喜欢他,只偏爱自己的儿子,经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不仅失去了母爱,还失去了父爱。但他生性至孝,虽然成天被父母驱使,干各种杂活,却从不叫苦叫累,态度十分恭谨。父母如果有病,他就整天不解衣睡觉,在左右伺候,汤药好了,还必定亲自先尝一尝。

尽管如此,他的继母仍然欺负他,待他很凶。然而,王祥却始终把她当做自己的亲生母亲来孝顺。继母朱氏常常要吃活鱼,王祥总是想办法满足她的要求。有一次,天寒地冻,朱氏又要吃活鱼。但三九时节,哪儿也找不到活鱼。王祥却不死心,来到结了厚冰的河面上,不顾寒风飕飕,脱下衣服,躺在透心凉的冰上,准备开冰块捕鱼。忽然冰块自己裂开,从里面跃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赶忙抓住,高高兴兴地带回家去,做好给他继母吃。乡里人都说:从来也没人能在大冬天结了这么厚的冰河里凿冰捕鱼,王祥这个小孩子却做到了,这是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啊!从此就留下了“卧冰求鱼”的美谈。

王祥平时侍奉继母非常恭敬小心。他们家的庭院中有一株李树。结的果实特别甜美。朱氏常常命令他去守护。有时风雨大作,电闪雷鸣,王祥虽然害怕,但他不离开,抱着李树哭泣。

王祥的弟弟王览,是朱氏所生。他只有几岁的时候,便很懂事。看见母亲鞭打王祥,就抱着哥哥哭,不让朱氏打,还规劝他的母亲对哥哥好些,朱氏才有所收敛。朱氏常常毫无道理地指使王祥干这干那,在这种情况下,王览就跟着王祥一起干。兄弟娶亲后,朱氏又常常虐待王祥的妻子,让她干这干那;王览的妻子也和嫂子一起干。朱氏见王览夫妇总和王祥夫妇同甘共苦,一起干活,无计可使,以后也就不再乱指使王祥夫妇了。

王祥在父亲去世后,在社会上的声誉越来越大。朱氏不但不高兴,反而嫉恨在心。一次,她秘密在酒中下了毒,想把王祥毒死。王览发现了,就径直去取酒。此时,王祥也疑心酒中有毒,争着把酒夺过来,不给王览。朱氏见兄弟俩争酒,怕事情败露,急忙把酒抢过去,不给他们。从此以后,凡是朱氏赐给王祥的食品,王览总是要先尝尝,以防出事。朱氏害怕下毒毒死自己的亲儿子,就止住了在食中下毒的做法。

但是朱氏并没有丢弃杀害王祥的念头。一天王祥因有事独睡在一张床上,朱氏以为机会来了,半夜里悄悄地拿把刀摸进屋,对着被子狠命连着砍了好几下,这时正好王祥出外小解,因此只砍破了被褥,并没有伤着王祥。王祥回来一看,被褥被砍破了,知道是继母恨自己恨得要命,就跑到继母房里跪下,请求继母把他处死。继母起先吓了一跳,后来听了王祥的一番话又羞又愧,深深感动,醒悟过来,真正感受到王祥对自己的一片孝心,甚至愿意为自己的错念去死。于是把王祥扶了起来,流下了悔愧而又感激的眼泪。此后,爱王祥就像爱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一家人日子很和睦。王祥尽心赡养继母朱氏,直到给她送了终,才答应别人的邀请,出去做官。

王祥的孝心可谓感天动地,面对继母几十年的虐待和仇恨仍始终如一,最终,继母也被感动。

这是一种人性的体现,一种真情的付出与回馈,值得天下所有的子女学习。

点滴哲理

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

力行五德

孔子在回答其弟子子张问仁时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孔子自己以温、良、恭、俭、让作为与人打交道时的道德标准,意思即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的德性,因此,孔子到别的地方与人谈话时,总能够获得自己想要了解的东西。而恭、宽、信、敏、惠则是孔子提出的能使天下为仁的5条标准:即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第一是讲对自身要严肃的管制,从内心到外表;第二条是对人要宽容,包容别人的小过失;第三条就是能信任人,也对人守信用;第四条是聪明敏捷勤勉;第五条是对人有真情,真心帮助人。这5条都做到了,也就可以称为仁。

糊涂学所赞许的温柔敦厚,宽以待人,抱朴守拙等修身立命的原则与儒家对“仁”者的要求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不同的地方是,儒家要求他们学说的力行者是学富五车、兼济天下的正人君子,糊涂学的初衷则是普通老百姓能踏踏实实、平平安安地过日子。

点滴哲理

温柔敦厚,宽以待人,抱朴守拙,修身立命。

形圆而不可败

孙子说:“混混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

人际交往中也存在着“形”的问题,运用“形圆”的心术,关键要懂得“形”的作用,外圆而内方。圆,是为了减少阻力,是方法,是立世之本,是实质。

船体,为什么不是方形而总是圆弧形的呢?那是为了减少阻力,更快地驶向彼岸。人生也像大海,交际中处处有风险,时时有阻力。我们是与所有阻力较量,拼个你死我活,还是积极地排除万难,去争取最后的胜利?

生活是这样告诉我们的:事事计较、处处摩擦者,哪怕壮志凌云,聪明绝顶,如果不懂“形圆”,缺乏驾驭感情的意志,往往会碰得焦头烂额,一败涂地。

威名赫赫的蜀国名将关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若说关羽的武功盖世超群,没有人会质疑。“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等等,都是他的英雄写照。但他最终却败在一个被其视为“孺子”的吴国将领之手。究其原因,不懂“形圆”。他虽有万夫不当之勇,但为人心胸狭窄,不识大体。除了刘备、张飞等极个别的铁哥们之外,其他人都不放在眼里。他一开始就排斥诸葛亮,是刘备把他说服;继而排斥黄忠;后来又和部下糜芳、傅士仁不和。他最大的错误是和自己国家的盟友东吴闹翻,破坏了蜀国“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基本国策。在与东吴的多次外交斗争中,凭着一身虎胆、好马快刀,从不把东吴人包括孙权放在眼里,不但公开提出荆州应为蜀国所有,还对孙权等人进行人格污辱,称其子为“犬子”,使吴蜀关系不断激化,最后,东吴一个偷袭,使关羽地失人亡。

《菜根谭》中说:“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意思是建大功立大业的人,大多都是能谦虚圆活的人。

北宋名相富弼年轻时,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有人告诉他:“某某骂你。”富弼说:“恐怕是骂别人吧。”这人又说:“叫着你的名字骂的,怎么是骂别人呢?”富弼说:“恐怕是骂与我同名字的人。”后来,那位骂他的人,听到此事后,自己惭愧得不得了。明明被人骂却认为与自己毫无关系,并使对手自动“投降”,这可说是“形圆”之极至了。富弼后来能当上宰相,恐怕与他这种高超的“形圆”处世艺术很有关系。但富弼又绝不是那种是非不分,明哲保身的人,他出使契丹时,不畏威逼,拒绝割地的要求。在任枢密副使时,与范仲淹等大臣极力主张改革朝政,因此遭谤,一度被摘去了“乌纱帽”。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临许多人际间的矛盾,如何处理呢?

富弼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就是做人既要外形“圆活”,心胸豁达,与人为善;又要内心“方正”,坚持原则,维护自己的独立人格。

点滴哲理

既要外形“圆活”,心胸豁达,与人为善;又要内心“方正”,坚持原则,维护人格。

保护善良的温度

有这样一位年轻的女士,她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死了丈夫,一个弱女子经营着贫困的农场,并且还要养育4个孩子。她得辛苦地从清早忙到半夜,才勉强能够过日子。不知是什么缘故,村人都不愿意和这个女士来往。她的隔壁住着一个老农夫,因为患了癌症卧病在床。但是,除了这位带有4个孩子的年轻母亲之外,没有任何人,甚至老人的亲戚,愿意为照顾他的病抽出一点时间。与之形成对照的是,这位自己生活窘迫的邻居,即使再忙也设法抽空为他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