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界上最简单的哲理书
21160700000027

第27章 生命的意义(6)

此后许多年过去了,山河依旧,人事全非。现在我们天各一方。她变得怎么样呢?我又变成什么样了呢?我在寻找过去的自我,寻找一些生命中重要的东西。

“啊,”我不禁叹息,“所有这些似乎都是荒唐的梦,一个秋晨之梦。”我站起身,向山下走去。

点滴哲理

一个人总是要遭受失败的痛苦。但希望和失败总是交织在一起的。希望,失败;再希望,再失败。如此反复不断,成为串联我们生命的链条。是的,这是深秋的清晨,尽管它让人感到萧萧。但秋晨之梦还是值得为之奋斗的。

新的一天已经开始了,我必须面对它。

生命的抉择

1976年7月28日凌晨,对于唐山人来说是一场噩梦。蓝光闪过后的瞬间,一座城市被夷为平地,几十万人葬身其中,无数个家庭支离破碎。这个故事就发生在那场已被淡忘的灾难中。他们是在震后的第三天被救援战士发现的。巨大的房梁横压在他们身上,一头压住了女人的下半身,另一头死死地压在男人的右上身,俩人相隔数米,相互看不见。房梁太长,只能移动一头儿,但另一头下的人就会被房梁上面的废墟再次掩埋。而移走上面所有堆积的废墟,显然不是这几个战士所能办到的。战士们四处查看,希望能找到将俩人同时救出的突破口,结果一无所获,救援被迫停止。压在横梁下的男人和女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空气凝固着,没有人说话。一个战士将水壶送到女人嘴边,女人哭了,满是血污的脸依稀可见往日的眉清目秀。这时,压在横梁下的男人说话了,声音缓慢却非常坚定:“解放军同志,把她救出去吧!她是我们京剧团的台柱子,很多人都喜欢听她唱京剧……”女人听了,急忙打断男人的话:“不,他是我们团的团长,团里的一切还要靠他支撑。救他吧,团里没有他不行。”男人摇摇头,犹豫了一下:“我……我不行了,救出去也活不了多久。况且我已年近半百,她还年轻,路还长着呢。”“你骗人,你说过只要搬走房梁你就会像兔子一样跳起来。”男人笑了,有点不好意思:“我怕你闷,逗你玩的。解放军同志,快去救她吧。”

“团长,我单身一人无牵无挂,你还有嫂子和儿子……你刚才还说,得救后,一定带他们去北戴河旅游压惊呢!”女人哽咽了。男人神色黯然,沉默一会儿说:“不过,去北戴河旅游的确是你嫂子多年的心愿……这样吧,你答应我件事,等你身体恢复了,抽空带她和侄子去一趟,让她们娘儿俩见见大海。”“不,团长,她们娘儿俩不能没有你……”女人有点泣不成声,泪水落了一脸。战士们的眼睛湿润了。这几天,他们曾多次被生离死别的场面所感动,然而跟前的一切却强烈地震撼着他们的心。班长喊了声:“咱们再看一看,能不能把他们俩都救出来。”战士们再一次仔细地搜寻着,然而仍没有任何希望。男人和女人只是不停地说救她(他),他们都想把生的可能留给对方。战士们的心非常沉重,他们无奈地相互看着,然后又一齐把目光射向班长。班长低下头,汗水渗透了整个军衣,看来他也拿不定主意。

一阵余震,使房梁上的碎石瓦块更加摇摇欲坠。男人着急了:“同志们,你们再犹豫,我们俩全都完了。快去救她吧,她是个有前途的姑娘……”“不,救他,他是我们团长……”“同志,我是党员,有责任保护群众的利益和生命,”男人的口气硬得不容商量,“别再拖延了,来,大家快点动手,我唱一段给你们鼓鼓劲。”他用尽平生的气力唱起了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京剧段子《共产党员越是艰险越向前》:“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专拣重担挑在肩……”战士们都哭了,他们恨自己的无能,恨这可恶的房梁,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他们扒着堆在女人身边的废墟,没有了指甲的双手又重新血肉模糊。汗水、泪水、血水交织着滴在废墟上,留下斑斑痕迹。女人早已说不出话来,只任泪水在脸上流淌。女人被救出了,房梁的另一头轰然倒塌,但那铿锵的曲调依然弥漫在整个废墟上空……这是我当兵的堂哥讲给我的故事,他是当时救援战士之一。那年,我16岁。从此,我理解了生命的真正意义。

点滴哲理

当一个人的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时候,意味着他的生命在这场选择中将结束,但是如果在危难之时谁都只想到自己,也许“生”谁都不属于。

选择平稳心态

几年前,我的状态糟透了。当时一个朋友跟我说,高处有月亮,但是假如你的目标是苹果,就不必飞得那么高。因为,如果你的目标是苹果,而你飞到1万米高空,那么你既得不到月亮也看不见苹果。对于月亮来说,1万米和0米没有什么区别,而对于苹果来说,没有那么高的苹果树。正是那时我总结出过好日子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适当地降低飞行高度。我见过很多人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定得非常高,总是实现不了,于是越来越灰心,最终连目标也没有了。

说一个真实的故事吧。一个女人一直“待价而沽”,她有体面的职业、良好的教育背景,而且人也很能于,一段锦绣前程展现在她的眼前。但是她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男朋友,这让她很不满意,她觉得至少应该有男人来爱她——她有那么多的可取之处。她等了很久,以致后来开始抱怨自己“曲高和寡”。一个听她抱怨的人说:“既然你觉得高处不胜寒,为什么不下来一点呢?”于是,这个女人就稍微降低了一点自己的“飞行高度”,也就是说她不再像展翅高飞的雄鹰一般,对男人一律采取“鸟瞰”的态度——于是立刻发现自己有好多选择对象。有的时候,美好生活就在离你很近的地方,但是因为你把目光投向很远的地方,结果错过了。有的时候,只需要降低一点点,生活就会好很多,信不信由你。

点滴哲理

很多人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定得非常高,总是实现不了,于是越来越灰心,最终连目标也没有了。

心灵的绿色

我结识的那位姑娘已经走了。带着瀑布般的秀发,带着特有的深沉、执拗和奉献于人的品格,带着那件绿色的军上衣和甜甜的微笑走了。留给我的只是一缕淡淡的惆怅,难以忘怀的记忆和对生活更炽烈的追求。

那是两年前的一次球赛,我膝关节严重扭伤住进了医院。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身材娇小、面容有些憔悴,却长着一对大眼睛的护士引起了我的注意。她没有像其他护士那样穿着白大褂,长长的头发上扎着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她端着药走到我的床边,轻轻地说:“五号床,请服药。”我接过她递来的药,刚想放进嘴里,突然发觉不对劲:以往不一直服的是黑色的药丸吗?怎么忽然抽象成白色片剂了呢?正在疑惑之际,六号床的大个子嚷起来:“错了,这不是我的药。”蓦地,我看到她面也孔“刷”地红了,鼻尖上沁出了点点细细的汗珠,连声说:“对不起,是我搞错了,瞧我的脑子……”她使劲地捶着头,急得连声音变了。

我们就这样相识了。

后来,一连十多天没有见到她。新来的护理员告诉我,她被调到种植药草的苗圃去了。“从白衣天使变成了绿色的耕耘者,”我打趣地说了一句。就因为发错了药吗?我真有点儿后悔,不该把情况反映给护士长。

一天,我从理疗室回来,站在林****旁的画廊前看画报。忽然,一阵大风,刚刚还好端端的天竟下起了雨,豆大的雨点儿打得两扇铁皮大门“叮当、叮当”直响,我把目光移向大门。突然间,我的目光停住了。那是谁?透过雨幕,我看见一个纤细的身影,担着两只沉重的竹筐,正沿着苗圃的小道,艰难地向前挪动着。

竟是她?!

无情的雨水,鞭子般地抽打在她的面孔上,长长的头发,披散在肩上,雨水顺着头发像山泉般地往下流淌,绿军衣早已湿透了,紧贴在她那并不丰满的胸脯上。

她担着满满两筐带泥的药草秧苗,扁担都压弯了。不是亲眼看见,我简直想象不出她能挑起这副重担。她玩命地干是为了什么,是偿还,还是给予呢?我内心矛盾极了,敬佩之中带有一丝淡淡的内疚。

突然,她“哎呀”一声,连人带筐跌在泥泞的小路上。我几乎忘记了医生嘱咐的不能快跑的警告,猛地冲入大雨中。她坐在泥水里,怀里还紧紧地抱着那装满秧苗的竹筐。我扶起她,想趁机夺过她肩上的担子,没想到竟被她拒绝了。她认出是我,也许是感激抑或是为了解除我的尴尬,她扬起那汗水和雨水交织的面孔,留给我一个甜甜的微笑。

沉重的担子又落到她肩上。

我木然地站在雨中,任冰凉的雨水顺着脖子往下流淌,目送着她那绿色的身影消失在小路尽头,心底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感。

雨中邂逅,她那坚强执拗的性格深深感染了我,也说不清为什么,她那纤细的身影和甜甜的微笑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赶也赶不走,总好像欠下了她什么,却又不知怎么偿还。从那以后,我常常在绿色的林****上徘徊,渴望她能再次出现在我的视线内。

然而,我怎么也没想到,就在我办理出院手续的那天,护士长急匆匆地跑来告诉我,她病危了。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护士长说:前天下午,医院急救室来了一位大出血引起休克的妇女,急需输血抢救,可医院血库储量不足,情况万分急。不少同志闻讯赶来,她也直奔血房,把她那细细的胳膊有力地伸给了医生:“我是O型血,先抽我的!”语调是那样平静,口气却是那样坚决,几乎没有半点儿商量的余地。

鲜血,500毫升殷红的鲜血,流进了一颗濒于衰竭的心脏。而她自己倒下了,倒在了那块刚刚吐出嫩绿的秧苗地里,像孩子熟睡在母亲绿色的怀抱。

她被送进了急救室,手上还沾着尚未来得及擦洗的泥土……

她再也没有站起来。后来大家才知道,疾病已经在她年轻的躯体里埋藏了很久,急性心肌梗塞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

她终于无声地走了,而我却刚刚开始认识她。

踏着她曾走过的小路,我寻觅着她的足迹。哦!我看见了,青青的乙益母草,苍翠的小葡萄,碧绿的野菊花,还有许许多多我叫不出名字的药草。这生机勃勃的绿色,倾注了她多少深情,寄托着她多少希望。我突然明白了,疾病只能摧残人的肉体,却不能摧残人的意志、毅力和无私的品格。

我默默离开了她,离开她曾经耕耘过的苗圃,离开了那条绿色的林****。然而,在我记忆的屏幕上,却刻下了一道深深地痕迹:在我的心灵深处留下了久久不能忘记的一片绿色的记忆……

点滴哲理

一个特殊的天使,在痛苦中仍不忘救人的使命,人的意志真是神奇的力量!

体验心动

平静的日子对我们最残酷的惩罚,莫过于让我们曾经激动、曾经充满种种青春的幻想的内心,一点一点地失去光泽与弹性,一点一点地黯淡下来。第一次听到那首校园民谣《上班族》,我就感受到一种难言的个中滋味。当我们渐渐远离了书生意气的学生时代,当我们的身影被求生存的碌碌人海所吞没,我们还会想起曾经有过的那些飞动的灵思、浪漫的情愫、迷惘的愤怒、流泪的舞蹈吗?当我们日复一日地拷贝着平淡无奇的故事,一度绚烂鲜亮的心灵彩图是否真的会就此褪色成一张模糊的旧照片?想起一位喜欢写诗的女孩子在离开校园之前,在写给我的一封信中说的:“真的担心不能适应未来的日子,我最怕的,不是别的,而是不再拥有激情。”

她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前几天遇到了久违的萧。他少年有成。读小学时就以文成名,大学毕业后在北京一家出版社当编辑,出了不少书。我见到他时,他刚刚分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就在北京现代化的北四环路的边上,而他还没有结婚。我想,他或许正在春风得意呢。没想到他却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觉得活着没劲。他问我究竟干什么有意思,我说:你可以编书。他说早就编腻了。我说:你可以写作。他说没什么可写的。我说:你可以去赚钱。他说他早就应有尽有了。最后我说:也许只有爱情可以拯救你了。他却忍不住大笑起来,然后问道:你还相信这个世界有爱情?!他使我想起电影《本命年》里的那句话:忙吧,没劲,闲吧,也没劲;上班吧,没劲,在家呆着,还没劲;睡觉吧,没劲,不睡觉吧,也没劲;活着吧,没劲,死了吧,更没劲。

心灵静止,不再感动。

曾在一部西方喜剧里看到一位老人找到律师,吵着要和年迈的太太离婚。

那副老顽童的样子令我忍俊不禁,同时又为他对待人生的那份执著而深深感动。当代思想家熊公哲先生,在88岁寿诞之时戏称自己是“二八佳人”。而当人问及晚年的毕加索,谁是画坛新秀时,这位画圣竟回答:“我就是!”大师拈花一笑的风采,心灵中涌动的永不止歇的激情,多么令我辈敬慕。

20岁的人要自杀,而80岁的人则觉得生活才刚刚开始。

而比起孩童,我们亦是逊色的。孩提时的我们能够因为一次反常规地将苹果横切,意外发现里面的果核成为一个五角的星星而兴奋半天,如今我们却已经懒得去发现自然与人生的美丽,不再为之怦然心动了。

不再心动,并非与淡泊宁静同义。后者是超越现实功利的一种可贵的品格,是人生的一种完美境界,而前者则是对人生的无奈与放弃。不再动心,并不应该在青春的舞台上上演。

青春岁月里,我们应像年轻的郭沫若那样,因诗情涌动,激动地把胸膛贴向大地,感受大地母亲的温暖。

感动是诗,是歌,是尘世的火烛,是浇灌爱情之树的雨水,是推动生命之舟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