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界上最简单的哲理书
21160700000039

第39章 理智的天空(2)

感谢上帝

“好啦,孩子们,该上床了。”一听到这声音,我和孪生兄弟罗杰就会跑上楼,穿上睡衣。妈妈则夹着书跟上来。做完祈祷后,我们趴在床上,用手托着腮,看着妈妈安详地在床边坐下。她静静地打开书,深深呼吸一下,便开始读起来。

在那些美好的夜晚,我们不晓得将会听到些什么。或许听到史蒂文森诗里神秘的骑手在奔驰;或许听到奇怪的朗姆佩尔斯蒂尔特金;或许听到勇敢的戴维在戈利安斯面前泰然自若;或许听到里维尔为自由而飞奔。

一会儿我们就靠在了妈妈身边。边看着书上的小黑字,边听着妈妈用语言把这些小黑字描绘成生动的图画,我们眼前出现了惠斯克斯与他的“伙伴”黑猫、黄狗从旧金山大地震中脱险的情景;出现了汤姆·索亚刷围墙的聪明神态;出现了霍雷修斯在罗马大桥上挥舞宝剑的英姿。

上小学一年级后,罗杰和我也能阅读了,我们过着双重文化生活。白天,我们读平淡的课本,里面讲的是快乐的孩子在漂亮的园子里玩球、参观奶品农场和与笑容满面的警察聊天的事。晚上——像古代国王洗耳恭听宫廷说书人讲故事一样——我们深深沉醉于妈妈的朗读中。她念爱伦·坡的书,把我们带进惊险的场面,我们随着富·曼查走在伦敦雾蒙蒙的街道上。妈妈给我们渎莎士比亚、狄更斯、欧·亨利的作品。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对妈妈的敬爱之情,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聪明起来。在朗读中,妈妈通过每一次停顿,每一次声调变化,每一次段落转移,都教给我们怎样使文字打动人:让人哭,让人笑,让人捶胸顿足。

在我们八九岁时,妈妈就不再在睡前给我们读书了。晚上我们在饭桌上做作业,直到妈妈走过来——手里拿着书——说:“听这个!”我们就把作业搁在一边,笑闹着给妈妈乱读点想听的书。

一年年过去了。我和罗杰都长大离开了家,上了大学,然后工作。我成了一家报纸的记者,罗杰成了一名英语教授。妈妈只有高中文凭,但与她通过阅读所获得的教育相比,这只不过是个注脚。妈妈当过秘书、洗衣工、化妆品推销员、学校的厨师、自选书店的营业员。最后,她“步我的后尘”踏进了报界。先是校稿员,然后成为一名编辑。

不幸的是,妈妈得了糖尿病,后来又好几次中风。现在,她变成了一个瘦小病弱、白发苍苍、离不开床和椅子的老人。她讲话很慢,哆哆嗦嗦,眼睛最终也瞎了。但她的思维仍然像从前一样敏锐。在经受这些打击的过程中,她表现出的信心和毅力就同她给我们讲过的英雄一样坚定。

现在,给妈妈读书成了我高兴做的事。当我说“妈妈,我明天再来”时,我听到她奋力说出了一句不停顿的话:“太好了,孩子!”

我到妈妈家需要3小时。我每次都把一摞书放在车后座上,有些书是很久前妈妈给我读过的,已经很旧了。我踏进家门,妈妈就坐在床边,与我紧紧握手。我们互致问候,沉默一会儿后,她就断断续续地问我:“你……带的是……什么书?”

有时我给妈妈读她已发表的诗,有时读一段圣经,有时读一些我自己写的文章。我们又一次把自己带入如醉如痴的境界——从米尔顿诗的激情到保罗的书信,从赖利的伤感到马克·吐温的幽默。

当我把40多年前妈妈曾讲过的、令我们快乐的故事讲给她听时,再没有什么比听到妈妈笑声更让我高兴的了。我们又谈到瑟伯和本奇利。妈妈坐在那儿,两眼微闭,双手紧握,听着书中那让人哭、让人笑、让人捶胸顿足的语言,频频点着头。像旅行者在接近岸边时盼望着看到家一样,我们也沿着这些熟悉的小黑字,急切期待着重新再现曾是如此令人感到新奇欢悦的时刻。

在我回家的路上,我常回想起妈妈在普利茅斯晚上下班回家时的情景。她要开30英里的车,虽已很疲倦,但从未停止过给我们读书。而今,我也开着车去给妈妈读书。我感谢上帝创造了文字和书,感谢上帝使我能把妈妈先前给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又赠还给她,感谢上帝使我由此而体验到无穷的欢乐。

点滴哲理

童年的时候,我们从母亲那里得到快乐。当我们长大,母亲日渐衰老,做女儿的更应该给母亲带去同样的快乐!

超越生命的障碍

如果在46岁的时候,你在一次很惨的机车意外事故中被烧得不成人形,4年后又在一次坠机事故后腰部以下全部瘫痪,你会怎么办?再来,你能想像自己变成百万富翁、受人爱戴的公共演说家、洋洋得意的新郎倌及成功的企业家吗?你能想像自己去泛舟、玩跳伞、在政坛角逐一席之地吗?

米契尔全做到了,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在经历了两次可怕的意外事故后,他的脸因植皮而变成一块彩色板,手指没有了,双腿特别细小,无法行动,只能瘫在轮椅上。

那次机车意外事故,把他身上65%以上的皮肤都烧坏了,为此他动了16次手术。手术后,他无法拿起叉子,无法拨电话,他无法一个人上厕所,但以前曾是海军陆战队的米契尔从不认为他被打败了。他说:“我完全可以掌握我自己的人生之船,那是我的浮沉,我可以选择把目前的状况看成是倒退或是一个起点。”6个月后,他又能开飞机了!

米契尔为自己在科罗拉多州买了一幢维多利亚式的房子,另外还买了房地产、一架飞机及一家酒吧,后来他和两个朋友合资开了一家公司,专门生产以木材为燃料的炉子,这家公司后来变成佛蒙特州第二大的私人公司。

机车意外发生后4年,米契尔所开的飞机在起飞时又摔回跑道,把他的12条脊椎骨全压得粉碎,腰部以下永远瘫痪!“我不解的是为何这些事老是发生在我身上,我到底是造了什么孽,要遭到这样的报应?”

米契尔仍不屈不挠,日夜努力使自己能达到最高限度的独立。他被选为科罗拉多州孤峰顶镇的镇长,以保护小镇的美景及环境,使之不因矿产的开采而遭受破坏。米契尔后来也曾竞选国会议员,他用一句“不只是另一张小白脸”的口号,将自己难看的脸转化成一项有利的资产。

尽管面貌骇人、行动不便,米契尔却开始泛舟,他坠入爱河且结了婚,也拿到了公共行政硕士学位;并持续他的飞行活动、环保运动及公共演说。

米契尔说:“我瘫痪之前可以做1万种事,现在我只能做9000种,我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我无法再做的1000件事上,或是把目光放在我还能做到的9000件事上,告诉大家我的人生曾遭受过两次重大的挫折,如果我能选择不把挫折拿来当成放弃努力的借口,那么,或许你们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一些一直让你们裹足不前的经历。你可以退一步,想开一点,然后你就有机会说:‘或许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点滴哲理

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发生在你身上的事,而不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派蒂,向前跑

派蒂·威尔森在年幼时就被诊断出患有癫痫。她的父亲吉姆·威尔森习惯每天晨跑。有一天戴着牙套的派蒂兴致勃勃地对父亲说:“爸,我想每天跟你一起慢跑,但我担心中途会病情发作。”

她父亲回答说:“万一你发作,我也知道如何处理。我们明天就开始跑吧。”

于是十几岁的派蒂就这样与跑步结下了不解之缘。和父亲一起晨跑是她一天之中最快乐的时光。跑步期间,派蒂的病一次也没发作。几个礼拜之后,她向父亲表示了自己的心愿:“爸,我想打破女子长距离跑步的世界纪录。”

她父亲替她查吉尼斯世界纪录,发现女子长距离跑步的最高纪录是6500英里。当时读高一的派蒂为自己订立了一个长远的目标:“今年我要从橘县跑到旧金山(400英里);高二时,要到达俄勒冈州的波特兰(1500多英里);高三时的目标在圣路易市(约2000英里);高四则要向白宫前进(约3000英里)。”

虽然派蒂的身体状况与他人不同,但她仍然满怀热情与理想。对她而言,癫痫只是偶尔给她带来不便的小毛病。她不因此消极畏缩,相反地,她更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

高一时,派蒂穿着上面写着“我爱癫痫”的衬衫,一路跑到了旧金山。她父亲陪她跑完了全程,做护士的母亲则开着旅行拖车尾随其后,照料父女两人。

高二时,她身后的支持者换成了班上的同学。他们拿着巨幅的海报为她加油打气,海报上写着:“派蒂,跑啊!”(这句话后来也成为她自传的书名)。但在这段前往波特兰的路上,她扭伤了脚踝。医生劝告她立刻中止跑步:“你的脚踝必须上石膏,否则会造成永久的伤害。”她答:“医生,你不了解,跑步不是我一时的兴趣,而是我一辈子的至爱。我跑步不单是为了自己,同时也是要向所有人证明,身有残缺的人照样能跑马拉松。有什么方法能让我跑完这段路?”医生表示可用粘剂先将受损处接合,而不用上石膏;但他警告说,这样会起水泡,到时会疼痛难耐。派蒂二话没说便点头答应。

派蒂终于来到波特兰,俄勒冈州州长还陪她跑完最后一英里。一面写着红字的横幅早在终点等着她:“超级长跑女将,派蒂·威尔森在17岁生日这天创造了辉煌的纪录。”

高中的最后一年,派蒂花了四个月的时间,由西岸长征到东岸,最后抵达华盛顿,并接受总统召见。她告诉总统:“我想让其他人知道,癫痫患者与一般人无异,也能过正常的生活。”

点滴哲理

疾病并不是放弃的借口,只要不懈地坚持,谁都一样能够获得成功。

人定胜天

有一所位于偏远地区的小学校由于设备不足,每到冬季便要利用老式的烧煤锅炉来取暖。有个小男孩每天提早来到学校,将锅炉打开,好让老师同学们一进教室就能享受到暖气。

但有天老师和同学们到达学校时,发现有火舌从教室冒出。他们急忙将这个小男孩救出,但他的下半身已被严重灼伤,整个人完全失去意识,只剩了一口气。

送到医院急救后,小男孩稍微恢复了知觉。他躺在病床上迷迷糊糊地听到医生对妈妈说:“这孩子的下半身被火烧得太厉害了,能活下去的希望实在很渺茫。”

但这勇敢的小男孩不愿这样就被死神带走,他下定决心要活下去。果然,出乎医生的意料,他熬过了最关键的一刻。但等到危险期过后,他又听到医生在跟妈妈窃窃私语:“其实保住性命对这孩子而言不一定是好事。他的下半身遭到严重伤害,就算活下去,下半辈子也注定是个残废。”

这时小男孩心中又暗暗发誓,他不要做个残废,他一定要起身走路,但不幸的是他的下半身毫无行动能力。两只细弱的腿垂在那里,没有任何知觉。

出院之后,他妈妈每天为他按摩双脚,不曾间断,但仍是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即使如此,他要走路的决心也未曾动摇。

平时他都以轮椅代步。有一天天气十分晴朗,妈妈推着他到院子里呼吸新鲜空气。他望着灿烂阳光照耀的草地,心中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他奋力将身体移开轮椅,然后拖着无力的双脚在草地上匍匐前进。

一步一步,他终于爬到篱笆墙边;接着他费尽全身力气,努力地扶着篱笆站了起来。抱着坚定的决心,他每天都扶着篱笆练习走路,一直走到篱笆墙边出现了一条小路。他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努力锻炼双脚。

凭着钢铁般的意志,以及每日持续的按摩,他终于能用自己的双脚站起来,然后走路,甚至能跑步。

他后来不但走路上学,还能和同学们一起享受跑步的乐趣,到了大学时,他还被选入田径队。

一个被火烧伤下半身的孩子,原本一辈子都无法走路跑步,但凭着他坚强的意志,葛林·康宁汉博士,跑出了全世界最好的成绩。

点滴哲理

突如其来的不幸不能摧毁他们的意志,反倒更能促进他们的成功。

驴的哲学

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

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章去把它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井还是得填起来。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

农夫的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当这头驴子了解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哭得很凄惨。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之后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

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

就这样,驴子将大家铲倒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数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很快地,这只驴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快步地跑开了!

点滴哲理

就如驴子的情况,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会被各式各样的“泥沙”倾倒在我们身上,而想要从这些“枯井”脱困的秘诀就是:将“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到上面去!

积累知识才能不断进取

布赖恩·里辛格在一家没有利润的社会服务机构工作,这个服务机构有十二个中心。他取得了商务学士学位。他升迁得很慢但他并不气馁,因为他意识到在这个机构中充当领导地位的人大多只具有社会服务的经历,而没有一个人有商务学习的经历——除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