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界上最简单的哲理书
21160700000041

第41章 理智的天空(4)

这个消息让另一位穷朋友听见了,心想:“同是那时候一块儿玩的人,他去了既然有官做,我去当然也不会倒霉的。”和朱元璋一见面,他高兴极了,生怕旧友忘了自己,便指手画脚地说:“我主万岁!还记得吗?从前你我都替人家放牛。有一天我们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把罐子都打破了,撒下一地的豆子,汤都泼在泥地里。你只顾顺手从地下满把抓豆子吃,却不小心连草叶子也送进嘴里,卡住喉咙。还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青菜叶放在手上一拍吞下,才把红草叶子带下肚子里去了……”。

当着百官的面,朱元璋又气又恼,哭笑不得,为顾全风度,他喝令左右:“哪里来的疯子,拿下!重责!”这位君主的穷朋友,因一味讲实话,既不掩饰自己,又不赞美他人,结果落得如此的下场。

点滴哲理

学会赞美别人,会使你成为处处受欢迎的人,甚至能帮助你逢凶化吉。深谙赞美之道,能使你顺利地消除与他人的隔阂,铲平顾忌和疑虑,助你走上成功之路。

一束花

有一个人在拥挤的车潮中驾车缓缓前进,在等红灯时,一个衣服褴褛的小男孩,敲着车窗问他要不要买花,他拿出2美金,由于绿灯已亮,而后面的人正猛按喇叭催着,因此他粗暴地对正问他要什么花的男孩说:“什么颜色都可以,你只要快一点就好。”

那男孩十分礼貌地说:“谢谢你,先生。”

在开了一小段路后,他有些良心不安,他粗暴无礼的态度,却得到对方如此有礼的回应,他把车停在路边,回头走向孩子表示歉意,并且又再给了2美金,要他自己买一束花送给喜欢的人,这个孩子笑了笑并道谢接受。

当他回去发动车子时,发现车子故障了,动也动不了,在一阵忙乱后,他决定步行找拖吊车帮忙,正在思索时,一辆拖吊车已经迎面驶来,他大为惊讶,司机笑着对他说,有一个小孩给了我4美金,要我开过来帮你,并且还写了一张纸条,他打开一看,上面写着:“这代表一束花”。

点滴哲理

立即表达心中的想法,勇于认错才是真正的勇者,你的一份善意往往能得到立即的回报,而内心的释怀正是最好的报答。

爱上圣母玛丽亚

微笑慢慢爬上了他布满皱纹的脸——算得上是个奇迹。

萨姆看了一下手表——四点半。他摘下眼镜,站直僵硬的双腿,走出后店的工作室,透过弧形小橱窗往外看。

嗯——她在那里。一周来每天这个时候他总能看见在铺满鹅卵石的小路上,一个小女孩兴冲冲地跑来,黑发飘逸,肩上的书包摇来晃去。

现在她停在橱窗前,脸紧贴着玻璃,不知道他在注意她。

他看见她眼神中的紧张、焦虑消失了。他几乎读懂了她的心思——还在这里——还没被卖掉。他知道,在他橱窗里的古董中,小女孩感兴趣的只有一件——摆在货架上的圣母玛利亚雕像。这是他两周前在一次大甩卖中买的。

橡木雕像上人物线条十分简洁古朴,而圣母端详手中熟睡孩子的表情更是感人。雕像对小女孩似乎有种神奇的魅力。她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它,双唇微张,露出珍珠似的皓齿,苍白的小脸庞上泛起了淡淡的红晕。

过了—会儿,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慢慢地转过身,沿着街走了。

萨姆叹了叹气,回到工作室。在那里他花很多时间打磨、修复库存的旧银器和旧家具。

他在干活时就下定决心,明天得跟小女孩谈谈。他觉得她特别惹人喜欢,令他想起了自己的女儿在她这个年龄时的一些往事。

对,得跟她谈谈。问问是什么使玛利亚小雕像对她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但是,第二天清早,店门的铃响了,萨姆赶忙出来。他看见圣德雷萨教堂的老牧师站在柜台前,玛利亚小雕像在他粗糙的手上。

萨姆的心一下子沉了。以前没有哪笔生意他不愿做——可现在他不想卖掉小雕像。

奥迈顿牧师笑眯眯地看着他,厚厚的镜片后面双眼闪烁着,他说,玛丽亚小雕像正是新近落成的儿童礼拜堂要找的东西。

牧师注意到,萨姆在犹豫。

“还没卖吧?”他问道,“我真希望还没有。”

“还没有,还没有。”萨姆闷闷不乐地答道。他想小女孩来到商店,发现玛利亚不见了,一定会满脸失望的。

他觉得卖了小雕像,对小女孩说得上是一种残忍的出卖。但近日生意惨淡,如今心地善良的老牧师又拿着钱等买。

拒绝他吧,萨姆觉得对自己是一种不诚实,对牧师是一种不礼貌,所以他极不情愿地把玛利亚包好。奥迈顿牧师拿着包裹走到街上,心满意足。

萨姆吁了口气,转过身。没有了玛利亚雕像,小商店似乎空荡荡的。

那天下午,他害怕四点半。他发觉他自己隔几分钟就使劲看表。当教堂的钟敲四半点时,他看见她冲上小坡,双眼闪烁,满脸充满希望。

她停在橱窗前,看着货架。

好像有种光消逝了。

她呼吸急促,淡淡红晕不见了,苍白的双颊泛着蜡黄。她失望地把橱窗看来看去,最后长久地盯着货架上的空位子。

萨姆以为她会哭,她却转过身,沿着狭窄的街道慢慢走了,脚步沉重。她再也没有回头看一眼。

几天过去了,他没有再看到她。他想,她肯定走另一条路回家了。他惦记着她那急切而明朗的脸,隐隐约约地感到不安,心头有种犯罪感——虽然他告诫自己说,这多么滑稽,想法摆脱这种感觉。

但几天过去了,萨姆还是感到茫然、迷惑、失落,他忘不掉最后一次看到小女孩的表情。一天下午很晚的时候,他正准备关店门,一个愁容满面的清瘦男子走了进来,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都似写满焦虑。萨姆觉得,他身上有什么地方似曾相识。

“对不起,”陌生人紧张地开口道,“我有一个不寻常的请求”。

他停了一下,像是在措辞。

“我女儿叫霍普。她只有七岁,得了肺炎。她老叫我给她买一件在您商店里看到的东西。她说是一个母亲和婴儿,用木头雕的。其他什么都不说了——我不知道为什么——除非——”他又尴尬地停了一会,接着说:“我,她一年前失去了母亲——婴儿也死了。”

萨姆十分同情她,可又觉得爱莫能助。

“很对不起,”他说,“我上周已把玛利亚卖了。”

陌生人不知所措地望着他。

“哦……嗯,很抱歉打扰你了。我……我现在不知如何是好。”

萨姆看着他走了,踌躇了一会便冲上街,追上了他。

“不必担心,”他急急地说,“我知道谁买了玛利亚。请留下你的地址和姓名,我会设法给你寻来。”

10分钟后,他把故事讲给了教堂里的老牧师。

“牧师,所以你明白,”他最后请求道,“我希望你能让我买回玛利亚”。

老牧师摇摇头。

“孩子,雕像我是不会卖的。”

萨姆沮丧透了。然而老牧师接着又说:“我要亲自把它送给小女孩!”

他把她父亲留的姓名地址给了老牧师,心头顿感如释重负。

第二天一早,就在他取下百叶窗开店门时,他看到了小女孩的父亲:他步履轻盈地走上小坡。萨姆注意到,他不再是焦虑万分,而是信心百倍。

“我来谢谢您,”他话语质朴,“霍普好多了。奥迈顿牧师把玛利亚雕像递到她手中没多久,她就睡着了,她睡了个通宵。她好多了——算得上是个奇迹”。

萨姆看着他沿着街走了。是的,萨姆想着——微笑慢慢爬上了他布满皱纹的脸——算得上是个奇迹。

点滴哲理

爱会使奇迹出现。当别人需要帮助时,我们每个人都伸出一只手,真个世界都会幸福。

面对黑暗

我生下来就双目失明,所以无缘看见自己长得什么样子。我对自己的了解完全依赖于我在别人心目中创造的形象,对此直到目前我还从未满意过。

有那么一些人,他们认为我的眼睛看不见,耳朵也自然听不见。他们和我谈话常常嗓音很大,非常仔细地把每个词的音节都发清楚。相反,也有些人常常小声说话,他们以为我的眼睛瞎,自然我的耳朵也背。

举个例子说吧。当我走进机场,请求售票员帮助我登机时,他(她)总是拿起话筒呼叫女地勤服务员,压低嗓门地说:“喂,简,我这儿一个76号需要帮忙。”我断定他们避而不用“盲人”这个字眼。

当然也有一些人知道我的耳朵不背,可是却以为我不能与人交谈。因此,常常发生这样的情况:当我和妻子一起到外面去吃饭时;男服务员或女服务员会问我的妻子基特:“他是不是要杯饮料?”对这样的问话,我往往很迅速地答道:“是的,他想要杯饮料。”

我们在英国的时候,人们如此对待我的种种言行表现得淋漓尽致。那时,我所在的华盛顿律师事务所允许我用一年时间攻读牛津大学的法律学位。一次我患病需要住院治疗。在办完住院手续后,我被一辆轮椅推向X光室。X光室门口坐着一位老妇人——我是从她的声音中判断她的年纪已经很大了。

“他叫什么名字?”

老妇人间推着轮椅的护理员。

“你叫什么名字?”护理员向我转述。

“哈罗德·克伦思。”我回答。“哈罗德·克伦思。”护理员向老妇人转述。“他什么时候出生的?”老妇人又问护理员。“你什么时候出生的?”护理员接着又问我。“1944年11月5日。”我回答。

“1944年11月5日。”护理员拖长声调又重复一遍。

这段转述对话持续了差不多5分钟,最后我忍无可忍,脱口说道:“我说,这实在滑稽。不错,我承认自己看不见,但你们两位总该清楚我用不着一个翻译。”

“他说他用不着一个翻译。”护理员不假思索地对老妇人转述说。

一般说来,人们最为顽固的错误看法是,因为我看不见,所以也就不能工作。尽管我获得过哈佛大学学业优等的学位,在哈佛法学院学习时,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但由于我双目失明,我仍然被40多家法律事务所拒绝。理由并非是我无能,而是因为我的残疾。

幸而,这种偏见以及排斥残疾人的情况正在开始改变。

数年前我住在斯卡代尔。有一件事给我印象极深。

那天我和父亲按照我们制定的规则在自家院里打篮球。篮圈钉在汽车库的墙壁上,父亲站在篮圈下喊一声,我就把球朝着他头上的篮圈投去。这时隔壁邻居家的小女孩和她的一个小伙伴走进院里。“他是一个盲人。”小女孩悄悄地对她的伙伴说。虽然她的声音很轻,但我和父亲都听清楚了。接着父亲投篮未中,我也未投中,父亲的球碰到篮圈的边缘上,我的球连篮圈边也未沾上。父亲接着又投球,球却连车库壁也末碰着。“他俩哪一个是盲人?”小伙伴低声反问。

我听后极为激动。

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在残疾人和健全人共同工作学习的领域内会出现相似的情景。当一个工厂在领班的陪同下巡视工厂时,遇到残疾人和健全人在一起工作,在观看了他们的工作情况之后,厂长会问领班:“他们当中哪一位是残疾人啊?”

点滴哲理

在我们这个社会中,生活着很多的残疾人,他们也需要尊重,也希望得到肯定。

爱的心链

一个冬天的傍晚,乔驾车回家。一路上冷冷清清的,在这个西部的小社区里,要找一份工作是那样的难,他的朋友们大多已经无走他乡,因为他们要养家糊口,要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他留下来了。

这儿毕竟是他父母埋葬的地方,他生于斯,长于斯,熟悉这儿的一草一木,他舍不得离开。

天开始黑下来,还飘起了小雪,他得抓紧赶路。

他差点错过那个在路边搁浅的老太太。他看得出老太太需要帮助。于是,他将车开到老太太的奔驰车前,停下车来。

虽然他面带微笑,但她还是有些担心。一个多小时了,也没有人停下来帮她。他会伤害她吗?他看上去穷困潦倒,饥肠辘辘,不那么让人放心。他看出老太太有些害怕,站在寒风中一动不动。他知道她是怎么想的,只有寒冷和害怕才会让人那样。“我是来帮助你的,老妈妈。你为什么不到车里暖和暖和呢?顺便告诉你,我叫乔。”他说。

她遇到的麻烦不过是车胎瘪了,乔爬到车下面,找了个地方安上千斤顶,又爬下去一两次。结果,他弄得浑身脏兮兮的,还伤了手。当他拧紧最后一个螺母时,她摇下车窗,开始和他聊天。她说,她从圣路易斯来,只是路过这儿,对他的帮助感激不尽。乔只是笑了笑,帮她关上后备箱。

她问该付他多少钱,出多少钱她都愿意。乔却没有想到钱,这对他来说只是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上帝知道过去在他需要帮助时有多少人曾经帮助过他呀。他说,如果她真想答谢他,就请她下次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也给予帮助,并且“想起我”。

他看着老太太发动汽车上路了。天气寒冷且令人抑郁,但他在回家的路上却很高兴。

沿着这条路条了几英里,老太太看到一家小咖啡馆。她想进去吃点东西,驱驱寒气,再继续赶路回家。

侍者走过来,给她一条干净的毛巾擦干她湿漉漉的头发。她面带甜甜的微笑,是那种虽然站了一天却也抹不去的微笑。老太太注意到女侍者已有近8个月的身孕,但她的服务态度没有因为过度的劳累和疼痛而有所改变。

老太太吃完饭,拿出一百美元付账,女付者拿着这一百美元去找零钱。而老太太却悄悄出了门。当女侍者拿着零钱回来时,正奇怪老太太去哪了,这时她注意到餐巾上有字。老太太写的,她眼含热泪。上面写着:“你不欠我什么,我曾经跟你一样。有人曾经帮助我,就像我现在帮助你一样。如果你真想回报我,就请不要让爱之链在你这儿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