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界上最简单的哲理书
21160700000046

第46章 人性的迷思(3)

那时已是5月,天气和煦春意阑珊。

父亲结束了上午的工作,像平时一样习惯地从包里取出饭盒,打开盖一看,父亲倒吸了一口气。装菜的夹层里放着酱汁牛肉、炒香肠、烤蛋,还有莴苣。父亲吃惊地张大嘴愣了老半天。这时有同事在边上走过,他慌忙盖上盖。他总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接着打开装饭的夹层,父亲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米饭上紧紧地铺着一层黑黑的海苔。

难道……父亲喃语着,用筷子抠着饭盒角。“果真!”父亲在心中惊叹着,受宠若惊。这是两层海苔便饭。父亲想起很早以前已经去世的母亲用薄薄的红棕色的海苔替他制作的海苔便饭。那已经是二十多年以前的事了。父亲不由感动得热泪盈眶。

这天,父亲一整天都感到心里暖乎乎的,甚至有些神思恍惚。在回家的路上,他还用私房钱在站前水果店买了四只很贵的甜瓜当作礼物,而且他归心似箭,真想一步跨回到家里。走到大门边时,传来贵之君在发脾气的声音。父亲的心情晴转阴了。走上前时,能清楚地听见贵之君的声音。

“那样的饭能吃吗!”

好像是借口带的饭菜不好在责怪母亲。父亲不由得心头火起。“今天要和贵之君好好谈谈!”他这样想定后,推开大门。这时,传来母亲的声音。

“你和你爸爸的饭搞错了呀!”

父亲听见了。原来是这样。是孩子他妈搞错了父子俩的饭菜,父亲顿感兴味索然。

“我回来了。”他有气无力地说道,打量着两人的脸。母亲一张总是局促不安的脸,一张总是受贵之君责怪的脸。可是,贵之君不同,是一副带愧意的表情,而且显得柔和。父亲不由尴尬地把甜瓜放在那里,走上了二楼。

从此,中村家发生了变化。最大的变化是贵之君。他几乎不向家里要钱了。讲话虽然还是很粗野,但能够感受到话音里饱含着柔情。

父亲和以前一样还是带大马哈鱼,但也有贵之君带剩下的菜。

父亲几次想要对贵之君说,“大马哈鱼也很好吃啊。”但他打消了这样的念头。因为父亲明白,贵之君转变的原因,是那次与父亲换错了饭菜,但无论如何,此事使贵之君变得温柔了。

暖春的阳光,如今也洒满在中村先生的家里。

点滴哲理

父亲总是将最好的留给自己的孩子,而做子女的却总是不满足。孩子什么时候才能长到,才能父母的苦心?

生存的心态

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又都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还没到,不然真掉进了火坑。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人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我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机会。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得到了去上海的票,去上海的得到了去北京的票。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纯净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带路可以赚钱,开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也可以赚钱。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就可以赚钱。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第二年,他在建筑工地装了十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向见不到泥土而又爱花的上海人兜售。当天他在城郊往返六次,净赚了50元钱。一年后,凭“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拥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在常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一个新的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而招牌较黑,一打听才知道是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的结果。他立即抓住这一空当,买了人字梯、水桶和抹布,办起了一个小型清洗公司,专门负责擦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名打工仔,业务也由上海发展到杭州和南京。

前不久,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在北京车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只啤酒瓶,就在递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因为五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票。一个要去生存,一个要去发展,两种观念导致了两种行为,两种行为又导致了两种结果,这样不同的结果,不值得我们思考吗?

点滴哲理

一个要去生存,一个要去发展,两种观念导致了两种行为,两种行为又导致了两种结果。

盲女

有一支乐队每个星期天的下午在鲁姆勒尼公园举行音乐演奏会。如果天气好,演奏会的听众中几乎每次都有我,因为我觉得这实在是消磨时光的好办法,况且他们演奏的很多是我喜爱的曲子,其中有些曲子你还可以和上俏皮的口哨,何乐而不为呢?

有一次,观众中多了一个双目失明的女孩,她坐在观众席的最前面,她的面前站的就是乐队指挥。从外表上看,她最多不过14岁。她静静地坐着,直到乐队奏起在这从来没奏过的《蓝色多瑙河》。这支曲子好像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我想。因为刚刚演奏了几小段,那失明的女孩就站了起来,和着音乐的节拍,手臂跟乐队指挥的指挥棒一起挥舞了起来。

一会儿,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从乐队指挥身上转到了失明的女孩身上。显然,指挥也意识到了身边发生的事。他是一个非常明智的人,当我取下帽子向他示意时,他慢慢离开了他的位置,向旁边走去,以便让乐队能更清楚地看到女孩的指挥。当然,乐队队员对曲子很熟,演技也是娴熟的,绝对出不了什么差错。然而失明的女孩指挥得很自然,很流利,掌握音量的高低柔亢一点也不比乐队指挥差。说实话,从那以后,我再也没听到比这演奏得更好的《蓝色多瑙河》。

当音乐结束的时候,听众中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我想,城镇另一边的人也一定听到了。当女孩在我身边坐下的时候,我看见两行泪珠从她的脸上滚了下来。

我敢说,那天,绝不只失明的女孩一人哭了。

点滴哲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也都渴望被社会接受与承认,无论他是一个健康的人、还是一个生理缺陷的人。

没有什么不可以改变

整理旧物,偶然翻出几本过去的日记。

日记本的纸张有些发黄了,字迹透着年少时的稚嫩,我随手拿起一本翻看。“今天,老师公布了期末成绩,我万万没有想到,我竟然考了第五名。这是我入学以来第一次没有考第一,我难过地哭了,晚饭也没有吃,我要惩罚自己,永远记住这一天,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失败和痛苦。”

看到这,我自己忍不住笑了。我已经记不得当时的情景了。也难怪,自离开学校后这十几年所经历的失败与痛苦,哪一个不比当年没有考第一更重呢?

翻过这一页,再继续往下看。

“今天,我非常难过。我不知道妈妈为什么那样做?她究竟是不是我的亲妈妈?我真想离开她,离开这个家。过几天就要续报高考志愿了,我要全都报考外省的大学,离家远远的,我走了以后再不回这个家!”

看到这,我不禁有些惊讶,努力回忆当年,妈妈做了什么事让自己那么伤心难过,但是怎么想也想不起来。又翻了几页,都是些现在看来根本不算什么事可是在当时却感到“非常

难过”、“非常痛苦”或是“非常难忘”的事。看了不觉好笑,我放下这本又拿起另一本,翻开,只见扉页上写道:献给我最爱的人——你的爱,将伴我一生!我的爱,永远不会改变!

看了这一句,我的眼前模模糊糊浮现出那个同桌的他,曾经以为他就是我的全部生命,可是离开校门以后,我们就没有再见面,我不知道他现在在哪儿,在做什么。我只知道他的爱没有伴我一生,我的爱,也早已经改变。经历了许多的人,许多的事,到现在才明白: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可以改变。

曾经以为自己不会读低俗的武侠小说,现在才知道,武侠自有武侠的好,我的枕边每天都放着金庸和古龙的作品。

曾经以为只要好好爱一个人,就不会分手,现在才知道,你对他好,他也一样会爱别人。

曾经以为自己不会再爱上第二个人,可是现在,我正经历着一生中的第二次爱情,和第一次一样甜美,一样折磨人,一样沉迷,一样刻骨。

点滴哲理

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可以改变,美好、快乐的事情会改变,痛苦、烦恼的事情也会改变,曾经以为不可改变的事,许多年后,你就会发现,其实很多事情都改变了。而改变最多的,竟是自己。不变的,只是小孩子美好天真的愿望罢了!

死时的遗憾

朋友是做证券生意的,整天满世界跑,难得见他一面。我们通常的联络方式是打电话。

有一天晚上,他打电话来,我们东南西北地聊。他突然问我:“如果让你花一元钱,可以买到你哪一天会死的信息,你买不买?”

我想了想,摇摇头说:“不买。”

“为什么?”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知道自己哪天死。我认为,最好的死亡方式是:让死亡突然间来临,来不及思考,生命突然终止。”

沉默片刻,电话那端,他轻声说:“可是,我买。”

“为什么?”

“我怕死亡突然来临时,还有许多想做的事没有做。不过,我也不想知道得太早,提前十天让我知道就行。

“你想用这10天做什么?”

“5天的时间给我的家人,好好陪他们;5天的时间给我自己,做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和我爱的人在一起,开着车带她穿过大森林。”

我笑了:“这并不难,你为什么不现在就做呢?”

他叹了口气:“现在这么忙,哪有时间啊?”

我也在心里叹了口气,不禁想起另一位朋友。他是一家外贸公司经理,也是满世界地飞,整天忙着谈判、签合同,一年难得回家几次。他觉得很欠妻子和女儿的,就说等公司业务发展好了,陪她们去欧洲度假。公司的业务一直在发展,可是他总觉得还不够好,结果一拖再拖,始终未能成行。后来,他赴日本谈判时,心脏病发作死在途中。

许多时候,我们总把最喜欢做的事情留在最后。可惜,死亡来临之前并不通知我们。尽管我们已经荣幸地迈入21世纪信息时代,信息高速公路已经架到我们家门口,却没有一家公司可以出售死亡的信息。所以绝大多数人把留在最后、最喜欢做的事情,最后都带进坟墓里去了。

点滴哲理

有很多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理由其实是经不住推敲的。为了生计我们四处奔波,好像忙得确实没有时间去做那些压在心底的事情,最终又带着诸多的遗憾离去。真的没有时间和条件吗?

非也,只是我们不懂得放下心里的负担而已。其实,只要我们抽出一点儿时间就可以报答一下我们的家人及自己。

财富的理解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电子户籍卡的国家,在瑞士,婴儿一降生,医院就会立即打开计算机,通过户籍网络查看他(她)是这个国家的第多少位成员,然后以此为编号开始在户籍卡中输入这孩子的姓名、性别、出生时间及家庭住址。由于婴儿和大人一样,用的都是统一规格的户籍卡,因此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都有财产状况这一栏。

1998年,南美的一位黑客通过国际互联网侵入到瑞士的户籍网络,想把自己刚出生的儿子注册为瑞士人,并开始填写有关表格。在填写财产这一栏时,他随便填了一个数——36万瑞士法郎。

这位黑客在确信一切天衣无缝后,关了机。他本以为自己从此就有个瑞士儿子了,谁知不到三天、瑞士当局就发现了这位假居民。

值得一提的是,查出这位假居民的并非是瑞士的户籍管理人员,而是一位家庭主妇。她在为女儿注册户口时,对前一位在财产栏中填36万法郎的人产生了怀疑,因为所有的瑞士人在为孩子填写拥有的财产时,写的都是“时间”二字。他们认为,对一个人,尤其是对一个刚出生的孩子来讲,他们所拥有的财富,除时间之外,再不会有其他的东西。

一个人出生后,到底拥有些什么?说到底,无非是几十年的时间。

点滴哲理

所谓生命,也就是一个逐渐支出时间的过程。有些人需要地位,就用自己的时间去换取权力;有些人需要财富,就把它一点点地换成金钱;有些人需要闲适,于是就在宁静和安谧中从容地度过自己的时日。

在新世纪,瑞士人对财富的理解,对我们或许有所启迪。

对弈的境界

精通下棋之道的人都会明白,对弈者往往全神贯注又彼此互不相让,有时争得脸红脖子粗,甚至掀翻棋盘又和好重来的场景,颇有某种象征意味,其实下棋的过程与形式与婚姻有些相似。

婚姻若棋,对弈的永远是一男一女。两个人从相识到相爱,就是在茫茫人海中寻觅下棋对手的过程。当男女双方在鞭炮的祝福声中步入婚姻的围城,彼此的对弈就已经拉开帷幕。男人的第一步棋就是想如何讨得女人的欢心,而确定自己在社会家庭中的地位;而女人的第一步棋则是,怎样向自己所爱的人展示自己独特的魅力,让自己既美丽又动人。经过多次的反复较量,彼此开始摸透了对方的棋艺,于是,一些男人开始以守为攻,从奴隶晋升到将军,而一些女人则以攻为守,从主人变成仆人。

有一幅漫画,极其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婚后男女心态的变化。婚前,一个男人晴天打着伞去追女人;婚后一个女人雨天抱着孩子追赶着打伞的男人。这就是一盘棋的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