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情形发生在沃尔玛身上。他说最大的财富在身边25米之内,但人们却舍近求远,永远离开有机会的身边而往外求成功!沃尔玛家族是做零售小生意的,即是做超级市场的日用小生意,但他却是最富有的人;反而那些做大生意的人,却未必有钱!那位记者又跟沃尔玛参观,看到客人在排队付钱,那记者说:“生意真好呀!你真成功!”但沃尔玛却说,如果成功,就不要客户排队了。证明我们还有改良的必要!事实上,成功人士不单要学习,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当沃尔玛送记者走的时候,刚巧碰到路上有一家公司要清盘关门,沃尔玛立即打电话回公司,命令员工马上来开会。那记者不明白沃尔玛为什么要找员工来开会。沃尔玛说:“我要员工学习他们的失败之道。为什么生意这么好做却要关门,肯定有不少教训和经验!”单是这种态度,我们就要好好学习了。
点滴哲理
只要用心去钻研,周围到处都是财富。
海尔曼医生的境界
海尔曼博士是位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大夫。他开的诊所已远近闻名,在布拉沙市里没有人不知道海尔曼和他的诊所的。
海尔曼这个倔老头子,像他那把用最好的钢材做成的手术刀一样坚硬锋利。一天夜里他的诊所被一个小偷给撬开,一点现金和几样珍贵的药物,都被小偷放在提兜里准备带走,不巧,慌忙中撞倒吊瓶支架,又被氧气罐绊倒,摔折了大腿,要跑也爬不起来了。这时,海尔曼和助手从楼上下来,助手说:“打电话让警察把他带走吧!”“不,在我诊所的病人不能这样出去。”海尔曼把小偷抬上手术台,连夜给他做了连肢的手术,并打上了石膏绷带。一直在诊所里把他彻底治好,才把他交给警察。助手说:“他偷了您的财物,您怎么还如此给他治疗呢?”“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小偷自然感激得五体投地,惟在交警察前,他恳求把他放了。他说:“海尔曼博士,您不愧是上帝的儿子。我愿再次得到您的拯救,不到那阴森的牢里去领面包……”海尔曼博士两手一摊说:“先生,对您这个要求,我这把手术刀就无能为力了。”又一天,一个女人护送一位车祸中受重伤的人来诊所。海尔曼一愣:啊,是她?她早已徐娘半老,怎么仍这般漂亮?这是他被人夺去的爱妻。
至今她在他的眼里,仍然具有不可代替的魅力。女人泪流满面地说:“海尔曼,亲爱的海尔曼,你还恨我吗……为了拯救他的生命,我不得不来求你,你是全市惟一能给他做手术的人。”受重伤的人是他原来爱妻的后夫,就是这个人把她夺去了,当时就差点同他进行古老的决斗。“亲爱的海尔曼,我和他都对不起你,可是我们遇了难……但愿你的手术刀不带着往日的仇恨。”海尔曼曾经受过他们的侮辱。现在在这种场合重逢,使他不由得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他始终一言未发。
列夫斯基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待进了手术室才清醒过来,见拿着手术刀的是海尔曼,不由大吃一惊,连忙挣扎着要起来。“老实躺好,这是上帝的安排。你是我永远难以宽恕的情敌,你又是我必须抢救的患者。”一个修补颅骨的手术,让海尔曼站了十多个小时,最后晕倒在手术台旁。
列夫斯基伤愈后,夫妻俩在海尔曼面前愧悔地说:“如果您不嫌弃,我们愿意为服侍您而献出余生。”海尔曼说:“医生在手术室里记住的只是他的天职,忘记的是个人恩怨。”
这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占领了布拉沙。一个盖世太保头目,被波兰地下战士一枪打中了胸部。随军医生没人能给他做这样的大手术,便把他化了装送到海尔曼的诊所。海尔曼一眼就认出这是个最凶残的德国刑警队警官,在这个城市里不知有多少波兰人丧生在这个人的枪口下。他心中猛然一震,暗自喟叹,这也是上帝的旨意啊!海尔曼支走了所有助手和医护人员,他洗手、刮脸,重新穿好上教堂才穿的那套西服,罩上一件最新的白外套。然后拿起他最大的那把手术刀,一下子剖开那个盖世太保的胸膛。他没有去找子弹,而是把手术刀插在这个人的心上……在受审时,德国人说:“你玷污了你的手术刀。”“没有,它用得其所。”“你忘记了医生的天职。”“没有,此时此刻反法西斯就是最高的天职!”他一字一顿,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了。
海尔曼牺牲了。可城里到处都张贴着“天职”两个大字,不用再加其他文字,它就成了一条具有巨大号召力量的反法西斯标语。
点滴哲理
一个人的天职是什么,关键看他所做的这件事的意义。
一条永恒的真理
英国细菌学家欧立让,在研制消灭人体内的锥虫、螺旋体病原虫的药物过程中,经常几个晚上彻夜不眠,实在困了,便用书本当起枕头,和衣躺在实验室的长椅上稍睡片刻,然后又投入紧张的工作,最后,终于制出六○六药物。
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在发明各种电器设备的过程中,也是经常彻夜不眠,困了就伏在椅子的扶手上睡一下,醒了又继续进行研究。德国的细菌学家柯赫,在研究细菌的生命代替规律时,往往用劈柴做枕头,日夜不停地进行致密的科学观察。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在“多斯塔之窗”写作时,夜以继日,工作非常紧张。正因为这样,她们赢得了比常人多得多的时间,做出了比常人大得多的贡献。
大科学家牛顿有一次请人吃饭,客人已经到了,仆人把饭菜摆上桌,可迟迟不见主人的踪影:原来牛顿又躲进实验室做他的实验去了。一进入科学的天地,牛顿就忘记了外界的一切。客人只好自己吃完饭告辞走了。他直到得出了满意的实验结果之后才走出实验室,来到餐厅,当他看到客人吃剩的骨头,恍然大悟地说道:“我还以为该吃饭了呢,原来我早已吃过了!”正是这样一种“痴迷”的精神才使他全身心地投入学研究,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经典物理学的奠基人。
点滴哲理
牛顿指出:“非凡的投入才会有非凡的成就,这是一条永恒的真理。”如果你对一项工作用心到了“痴迷”的程度,那这个世界上就再也没有什么事可以阻挡你的成功。
拒贿揭贪官
邹韬奋(1895-1944)。中国现代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1926年,他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
1931年,有位读者写信给《生活》周刊,揭露国民政府交通部部长王伯群贪污腐化,穷奢极侈,吃喝嫖赌,无恶不作。信中还揭露,王伯群利用贪污的金钱和手中的权势,诱逼大夏大学一名女生做他的小老婆,而大办婚礼的奢华不亚于******和宋子文。主编邹韬奋看完信十分气愤,他提笔一口气写了一篇编者按,指出高级官员如此腐败,实为国家的罪人,人民的公敌。
稿子正在排印时,王伯群闻知此事,急忙派了两名心腹,携10万巨款直奔《生活》周刊社。来人见了邹韬奋,假仁假义地说:“王部长一向关心报界诸人,最近拨下巨款,慰劳上海各大小报馆的编辑、记者。王部长说《生活》周刊是份非常好的刊物,他几乎每期必读。所以,专门嘱咐我们,送给《生活》周刊的慰劳经费要特别多些,以补助你们经费不足,请邹先生笑纳。”说毕,捧上10万元。
邹韬奋拒绝道:“我们《生活》周刊一向自力更生,从不接受任何方面的津贴补助,请带回去还给王部长吧!”来人见这招无效,急忙改口道:“这笔钱不算津贴补助。如果邹先生认为名不正的话,我们就将这笔款子作为股金向《生活》周刊投资好了。请邹先生一定收下,我们也好回去交差。”
邹韬奋见他们还要死缠,便冷冷地说:“王部长既然如此慷慨,那就请你们二位将这笔款捐赠给苏北地区几百万饥寒交迫的灾民吧!”两个人见邹韬奋这么一介书生,不为这10万元所动,只好悻悻退出。
点滴哲理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看来这话只有一半是正确的,动物无信仰,无操守,为食而亡,不计利害。人则不同,唯财是贪,唯色是渔,此种人动物性没有脱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不取,那样的人,就脱离了低级的动物性了。
成为富翁的原因
有一次,美国的《财富》杂志采访当时世界排名第三的亿万富翁巴菲特,问他如何走到这一步,成为比上帝还富有的人?
巴菲特说:“我给你们一个让自己的人生开足马力的建议:选择一个你钦佩的人,把你钦佩他的原因写下来。”
“你不要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里面。然后,再写下一个你最讨厌的人的名字,写下那个人身上让你拒其于千里之外的那些品性。”
“我建议你们思考一下你们所钦佩的人的行为,使这种行为成为你们自己的习惯;同时也要留心一下你讨厌的人身上应受到斥责的东西,并下决心不犯同样的毛病。如果做到了,你也能成为富翁。”
点滴哲理
向崇拜的人学习,以讨厌的人作为警戒,只要能持之以恒地去做,谁都可以成功。
全神贯注锁定你的目标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自获诺贝尔奖之后,受盛名之累,常被官方、民间,包括电视广告商人等等拉着去做这做那。文人难免天真,不擅应酬,心慈面软,不会推托;做事又过于认真,不懂敷衍;于是陷入忙乱的俗事重围,不知如何解脱,终于自杀,了此一生。报载,川端临终前,曾为筹措笔会经费而心力交瘁,心情十分低落,这可能是促使他厌世自杀的原因之一。
固然,对一位作家来说,能获得诺贝尔奖,这口井已经算是凿得够深了。但如果他不被卷入使他烦倦不堪的琐事,而能依然宁静度岁,以他东方式的丰富晶莹的智慧,或可有更具哲理的创作留传于世。
《湖滨散记》的作者梭罗,为了要写一本书,而去森林中度过两年隐士生活。自己种豆和玉蜀黍为食,摆脱了一切剥夺他时间的琐事俗务,专心致志,去体验林间湖上的景色和他心灵所产生的共鸣,从中发现许多道理,而完成了这本名著。
常有人叹息生活忙乱,负担沉重。
当然,人生有许多推不开的负担,但是,在这些负担之中,有许多是不必要的。由于太贪多、太求全或太急切,反而使自己顾此失彼。
许多人在除了自己分内该忙的事情外,更要忙些不该忙的。如忙应酬,忙为了增加物质享用或虚荣而去赚钱,忙着奔走钻营去求地位。对自己已经着手的工作易于失去兴趣,因而时常见异思迁。
“能者多劳”,是对一个有才干的人的赞誉,却也是对他的一种悲悯。
不要因为自己常被人拉去做这做那,就以为这是表现自己才干或拓展事业的大好机会。这不是能干,而是生命和财力的浪费。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时间有限,在有生之年,把握住自己真正的志趣与才能所在,专一地做下去,才可能有所成就。
不但要有魄力,而且要有定力,摆脱其他外务的诱惑,不为一切名利权位等等虚荣而中途改道。这番定力才能促成一个人事业的辉煌。
点滴哲理
一个人,能认清自己的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已经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能抗拒潮流的冲击。许多人仅仅为了某件事情时髦或流行,就跟着别人随波逐流而去。他忘了衡量自己的才干与兴趣,因此把原有的才干也付诸东流。所得只是一时的热闹,而失去了真正成功的机会。对事情专一,并非不求上进,也非懒惰。它是一种锲而不舍、全神贯注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