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机制与抗衰老(延长寿命)已成为国际基础研究者、临床工作者、流行病学控制及健康管理工作者、老年医学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及热点,也是国际上密切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研究发现,防治自由基损伤,改善免疫功能,限食、养生对衰老干预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衰老是每个人难免经历的人生过程。抗衰老(延长寿命)则是人们的共同愿望。什么是衰老?这是一个古老而又难以定论的定义。人类为什么会衰老?衰老的机制如何?研究发现,自由基、免疫力、微量元素、环境、遗传等与衰老有关。人类究竟能活多久?这个命题,也就是“天年”的问题,“天年”就是天赋予人类的最高寿命,即人类自然寿命的期限(寿限)。那么人类到底能活多久呢?早在《黄帝内经》这部中医经典着作中就作了回答:“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那现代生命科学家研究的结果“天年”又该是多少?本章将从更深层次探讨人类的最高寿命(寿限)。
第一节衰老的定义
生命周期中随着时间进展而表现出形态、功能、结构进行性的退变、恶化,直到死亡的过程称为衰老。就汉语字义来解,“衰”指“衰减”“衰退”,“老”指“老年”“老化”。就其衰老机制而言,我们可以把衰老定义为:在正常状况下,生物发育成熟后,随年龄的增加,自身功能的减退,内环境稳定能力与应急能力下降,结构、组分逐步退行性变,趋向死亡,且呈现不可逆转的现象和过程。在此,值得重视的是疾病或异常因素可引起病理性衰老,使上述现象提前出现。
应该指出的是“衰老”与“老年”不能等同,“衰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老年”则是整个机体的一个年龄阶段,进入老年期阶段的机体才能称为“老年”。早在两千年前《楚辞》之《涉江》中就有“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由此表明:“老”与“衰”是两回事,二者根本不同,故有“年老而不衰”之说。
要明确什么是衰老,首先应了解衰老的特性是什么,就目前研究来看比较公认的有以下特性:
1.累积性
衰老是因生命进程中多种多样的外加损伤,造成一些微量变化并长期积累的表现。简而言之,衰老就是生命被动损伤的积累过程,即“积累成灾”。
今时之人,以酒为浆,醉以入房,不知持满,以妄为常,逆于生乐,起居无常,麻场通宵,夜生活丰富,忙于生计,过度疲劳,下岗、失业、社会竞争压力加大等,都会聚集损伤机体,加速“积累成灾”,从而使衰老不请早到。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过劳死”的白领、骨干、精英们,达60多万人。
2.普遍性
衰老是同种生物在大致相同的时间范围内都可以表现出来的现象。也就是说,衰老是自然界所有生物共有的特性,每一种生物个体都会出现衰老。人类生活在大自然环境中,受到众多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人都会发生衰老,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无一例外。这正是:“不出阴阳界,就在五行中。”
3.渐进性
衰老是一个持续渐进的演变过程,即朝着一个方向的量变过程。衰老生物学研究发现,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基因细胞、组织器官不断地进行性地朝着生命老化这一方向前进。这样的变化就像由蛹化蝶一样,所有的量变都指向质变的方向——死亡。
值得可喜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当对人类衰老过程进行有效的干预,除去某些衰老的危险因素后,如清除体内过剩自由基,提高机体免疫力,平衡膳食,有氧科学运动,戒烟、限酒、限食,积极预防肥胖、心脑血管疾病,不乱用药物;以及采用基因抗衰老技术,抗衰老——延长寿命药物等,可以延缓衰老的速度,使某些衰老的征象减轻或消失,甚至能够使衰老过程有所逆转。这一研究发现,给21世纪进入长寿世纪奠定了科学基础。
4.内生性
衰老是源于生物固有的(禀赋、遗传)之内在因素引起的。机体的衰老与死亡,是内在的遗传因素(基因)起主导决定性作用。
当然,人类生活在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其衰老进程,健康状况,必然受到众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生活环境,经济的发达,社会制度和谐,医疗保健好,能够延缓机体的衰老速度,减少疾病的发生,延长人类的寿命。反之,则可加速机体衰老,缩短人们的寿命。但这些都属外在因素,是衰老的外因。
5.危害性
衰老对生存不利,使机体免疫力下降,细胞生化代谢紊乱,器官功能下降,应激能力减退,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当衰老发展到一定程度,机体越来越容易患病(积劳成疾),成为通常所说的老年病。故有学者提出:衰老是老年病的“百病之源”。从而就形成了衰老—疾病—衰老这一危害性极大的难以解链的恶性循环。
从以上5个特性来界定,衰老是一个具有累积性、普遍性、渐进性、内生性、危害性的生命过程。其最终结果是生命的终结。
既然衰老是一个生命过程,那么人类在这个过程中,从他诞生之日起,直至生命终结,有无规律?“人之寿百岁而死,何以致之”——《灵枢·天年》。
《黄帝内经》(天年第五十四章)曰:“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已平定,腠理始疏,荣货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簿,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空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译文:人生长到十岁的时候,五脏(心、肝、脾、肺、肾)已发育到一定健全、稳定程度,气血的运行畅通,其生发之气在下,所以喜动而好走(小跑)。人到二十岁,血气开始强盛,肌肉开始长得结实,所以行动更为敏捷,所以好趋(快步走)。人到三十岁,五脏已经发育强健,五脏之气,更加稳定,全身的肌肉坚固,血气充盛,所以好步(稳重行走)。人到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都很健全,到了不能再继续盛长的极点,所以开始走向衰退了。这时皮肤、骨骼开始疏松,颜面的光泽逐渐衰落,鬓发颜色花白,精力已不十分充沛,所以好坐(不喜欢走)。由此可见,从小跑到快步走,然后到平稳的普通行走,至不喜欢走,好坐。整个过程是一个慢慢衰老的过程。人到五十岁,五脏开始衰老,肝气开始衰退,肝叶变薄,胆檱汁减少,所以两眼开始昏花。人到六十岁,心气开始衰弱,心气不足,心里开始经常担忧,悲伤,血气已衰,运行不利,形体惰懈,所以好卧。人到七十岁脾气虚弱,皮肤干枯。人到八十岁,肺气衰弱,不能藏魄,言语时常发生错误。人到九十岁,肾气(元气)也要枯竭了,其他四脏经脉的气血也都空虚了。到了一百岁,五脏的经脉都已空虚,五脏所藏的神气消失,只有形骸存在,故而死亡。
从以上阐述可以看出,我们的先贤通过以十岁为周期的生命现象观察,早已掌握了人类从生长至死亡这一生命过程中的机制、特征和内在规律。并得出科学论断——“人之寿百岁而死”。
第二节人类的最高寿命(寿限)
寿命是指从出生到死亡的存活时间。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寿命有长有短,但大多不会超一个最长的时限,这个时限就是该种生物的最高寿命,或称寿限。不同物种各有其一定的寿限。这是由遗传决定的。
研究衰老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延长人类寿命。那么研究衰老不但对人类寿命要有所了解,还要了解地球上各种动物的寿命。与寿命关系密切并相关联的是衰老。一般来说,衰老速度越快,寿命就越短;衰老速度越慢,寿命就越长。例如:鼠类的寿命两三年,海龟可活几百年。可见不同动物的寿限差异很大。在这里必须指出:一个动物可以活到该种动物的最高寿限,不等于这种动物的所有成员都能活到最高寿命的这个水平。
二、人类的最高寿命(寿限)
衡量人类寿命主要有两个指标:一是平均寿命或预期寿命,它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平均存活年龄。二是最高寿命或寿限,即在不受外因干扰条件下,从遗传的内因基础上,人可能存活的最大年龄。
人类最高能活到多少岁?历史上不乏记录。如英国的托马斯帕是16、17世纪着名的长寿之人,据说活到了152岁,英王曾宴请过他。日本的泉重千代是20世纪着名寿星,享年120岁。我国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活了101岁,广西巴马有一个叫蓝祥的瑶族老人活了142岁。下面是几个实例报道:
1.新华社2002年7月31日报道:印度北部喜马偕尔邦布郎村的居民讲,生活在这里的老太太黛维至少130岁高龄。她是目前被认为世界上最长寿的人。
当今世界最年长的男性老人,印度斋浦尔市的哈比卜·米杨,老人今年125岁。退休金名册上记载着他出生于1878年5月。
2.美联社2002年12月1日报道:美国最年长的老人,爱德华·班克黑德在美国一个疗养院逝世,终年119岁。他有12个婚生子女,52个孙子、孙女,83个曾孙、曾女,39个玄孙、玄孙女和4个第6代子孙。
这位老人活了119岁,而且是男性。
3.《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宣布:尼泊尔最长寿的老人,比尔·纳拉扬·乔达里,享年141岁去世。生前没有患大病,这位寿星去世前2个月曾接受了政府的贺礼:一条围巾和100001卢比现金(折合1610美金)。
4.美联社2006年8月28日报道:全球最长寿者之一,玛丽亚·爱斯特·德卡波维拉,于2006年8月27日凌晨3时患肺炎辞世,享年116岁。她出生于1889年9月14日,卓别林和希特勒与她同年出生。她年轻的时候兴趣广泛,爱绣花,画画,常弹琴,爱好跳舞,她爱吃刚从牛身上挤出来的牛奶,从不吸烟。她二女儿说,保持一份平静的心态,良好的性格是母亲长寿的秘诀。
5.2008年2月12日,日本高知县田野盯113岁零9个月的丰永常代去世。
人类到底能活多大年纪?最高寿命是多少?生命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深层次的探索。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研究、破译、测算出人类的最高寿命(寿限)。目前在生命科学界主要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就是最着名的生命科学家巴风提出的寿命法则:他认为哺乳类动物的寿命应当是其生长期的5~7倍。这个法则是他对一部分哺乳类动物的生长期与其寿命的关系计算出来的。如:牛的生长期为5年,其寿命应为:5×(5~7)=25~35年;马的生长期为5年,其寿命应为:5×(5~7)=25~35年;狗的生长期为2年,其寿命应为:2×(5~7)=10~14年;羊的生长期为2年,其寿命应为:2×(5~7)=10~14年;大象的生长期为25年,其寿命应为:25×(5~7)=125~175年,等等。
按照这个法则,人类的生长期为20~25年,其寿命应为:20×(5~7)=100~140岁,25×(5~7)=125~175岁,去其中间值,那么,人类的寿命(寿限)应该是100~175岁。
第二种说法,就是美国细胞学家海尔·弗利克提出的生物自然寿命法则:海尔·弗利克在研究中发现,各种动物培养的胚胎成纤维细胞分裂次数是有规律的,分裂到一定的次数就要死亡,他提出细胞分裂传代次数与细胞分裂周期的乘积即为生物的自然寿命。如:鸡的细胞分裂传代次数是15~35次,细胞分裂周期为1.2年,其寿命应为:
(15~35)×1.2=14~40年;小鼠的细胞分裂传代次数是12次,细胞分裂周期为0.3年,其寿命应为:12×0.3=3.6年;海龟的细胞分裂传代次数是90~125次,细胞分裂周期为2年,其寿命应该为:(90~125)×2=180~250年。
按海尔·弗利克的生物自然寿命法则,人类的细胞分裂传代次数是50次,细胞的分裂周期为2.4年,那么,人类的寿命(寿限)应该是;50×2.4=120岁。
第三种推测寿命的方法,是按照哺乳类动物的性成熟期来推算的。
根据生物学规律,哺乳类动物的最高寿命(寿限)相当于性成熟期的8~10倍,人类的性成熟期是13~15岁。按此推算:8×(13~15)=104~120岁,10×(13~15)=130~150岁,去其中间值,那么,人类的寿命(寿限)应该是104~150岁。
从以上三种现代科学方法研究、推测来看,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人类的最高寿命(寿限)至少应该是>100岁。就现阶段科学论断,人类的寿限为120岁,已被学术界普遍接受。这与我们《黄帝内经》“天年一百”,《尚书·洪范》“一曰寿,百二十岁也”,是不谋而合的。可见,中国的圣贤们早已推算出人类的寿命(寿限)。同时也说明,千百年来人类的寿命(寿限)没有重大突破。但是可以坚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找到并减少对人体长寿不利因素后,人类的寿限一定会得到更多的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