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杂志青春引航
21165400000028

第28章 关爱学生追求精细

邹惠

我1996年北京大学毕业留校,从事基层学生工作已经15年了,对辅导员工作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下面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几点体会。

找准角色定位,尊重、关爱学生

辅导员的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影响着对学生教育指导的效果。对今天的大学生来说,作为辅导员,只有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平等、真诚地对待学生,关爱和尊重每一个学生,才能赢得学生们的信任和配合。只有关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敏锐地洞察和捕捉学生的特点和问题,及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像园丁一样“浇水施肥,预防虫害”;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以朋友的姿态去陪伴、体味学生的情绪,理解学生的感受,陪伴他们走过心灵的四季;像家人一样去爱护、接纳、帮助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获得足够的勇气和力量去应对成长中的问题,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把握住学生思想成长的航向。

多年来,我坚持带领助理做好半月一次的学生情况排查,保持着一个习惯,就是无论走到哪里,都随身携带学生的通讯录,只要有空,我就给学生打电话。电话的内容不过是一些关心和问候,但时间久了,和学生的感情就加深了。这样,哪个学生碰到了问题、遇到了困难,我都会在第一时间获悉,处理和解决起问题也就容易了许多。

对于辅导员来说,最痛心的就是自己的学生出了问题,但仅仅是痛心还远远不够。我们不但不能嫌弃犯错误的学生,还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几年前,一名研究生因在图书馆盗窃被拘留。当时,他的父亲刚刚动了手术,家人顾不上他。我多次前往拘留所,给他送伙食费、衣物,并在学校的帮助下把他从拘留所接回了学校。他痛哭流涕,表示一定要用行动改正错误、回报社会。在他毕业前夕,我多次鼓励他报考某研究所的博士,还就他偷盗受处分一事与对方单位多次沟通,最终他被录取了。如今,这名学生已经顺利完成学业并留在研究所工作。他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没有老师们的陪伴和关心,他的人生肯定会是另一个样子。

一名患淋巴癌的学生从读本科到硕士毕业的5年时间里,我和我的同事们始终像家人一样关心、鼓励、帮助他,使他一次次闯过难关,战胜了病魔。2010年,这名学生顺利毕业,并在上海的一所科研机构找到了理想的工作。离校后,他托人给我送来了一封信和一幅在妈妈指导下亲手绣的十字绣。他在信中写到:“几年来,您对我细致的关心和热情的帮助,让我感动而难忘。您的教导和劝慰,使身处困境的我感到了阳光般的温暖。”读着他饱含真情的信,看着男子汉千针万线绣的十字绣,我在感动的同时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作为辅导员,我们就要像朋友那样陪伴学生,像亲人那样关爱学生。

主动争取资源,学会构建和运用辅导员工作支持系统

辅导员工作支持系统既包括院(系)负责人、同事、专业课教师、学生、家长和与学生工作相关的专业人士等,也包括辅导员自己的家人。这样的支持系统,一方面可以营造协作、和谐的氛围,传递关注学生成长的理念;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辅导员的综合能力,让辅导员获得和整合人、财、物及专业服务等资源,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也是辅导员能够有效工作的重要保障。

2010年,我们学院有两位学生先后患白血病,在各方的支持帮助下,我们得以为学生筹集了善款,提供了多方面的资助和便利条件,为学生的治疗和康复提供了切实的帮助。

辅导员工作没有点儿,常常没有时间、精力顾及家庭。每当我接到短信或者电话拎上包要离开家时,年幼的女儿总会跑到我跟前,恳求:“妈妈别走,妈妈不加班。”但是,无论我回家多晚,我那满头白发的母亲都会亮着灯、热着饭菜等我回家。每一位努力工作的辅导员背后,都离不开家人的理解、支持与付出。

以精致化为目标,创新工作模式,做好基础性工作

对学生进行切合实际的个体深度辅导与集体成长辅导相结合的模式,不仅能够帮助辅导员最及时地发现学生的问题,而且能够科学、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学生的问题。有人说学生工作是“良心活”,这既道出了辅导员工作的酸甜苦辣,也间接反映出辅导员工作缺少科学性和规范化。这种状态制约了辅导员作用的有效发挥,局限了辅导员的作为。辅导员要摒弃工作中的随意性,改变谁都能做的状态,建立科学的理念,借助先进的手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地、细致地开展辅导员工作。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和同事们在工作中非常注意完善规章制度和创新工作模式,以保证基础性工作规范有序、有章可循。无论是规章制度的制定,还是一张表格的设计,我们都精心思考、用心制作。

在个体深度辅导工作方面,我和我的同事既注重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和需要,运用各自的专业知识和特长为学生提供指导,又注意科学引导学生对自身问题进行探索,帮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还动态跟进和记录学生进一步的发展轨迹。工作中我们既有分工又有协作,通过团队对学生进行辅导。辅导的内容既涉及学生已经遇到的问题,又有意识列出学生将来可能碰到的问题。辅导的方式既有“就事论事”的有针对性的谈话,面对面地引导和帮助,也有“就事不论事”地将学生问题的解决贯穿于各种活动、任务目标的完成之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自觉体验和感悟。

除此之外,我们还进行了集体成长辅导模式的探索,有计划地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需要的学生,借助讲座、座谈、参观、工作坊、文体活动等载体来进行集体辅导。从2002年起,我们就实施了博士生集体成长计划,在辅导员、班主任的指导下通过班级内部班委会、党支部和团支部的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将每一个人作为班级整体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不抛弃、不放弃,促进班集体和谐友爱氛围的形成,推动班级的各项建设发展和所有学生的全面成长。集体成长辅导模式不仅潜移默化地将学生成长所需要的知识和理念,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融入了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而且最有效地预防、发现和解决了学生中的问题。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学院的博士生党员比例达到了50%以上,有的学生还被评为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多个班级被评为学校和北京市的优秀班集体、先进团支部。

在15年的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辅导员的工作虽然平凡、琐碎而辛苦,却光荣、神圣、不可或缺。作为一名辅导员,只有关爱学生,专注工作,在精致化价值追求的指引下用身、用心、用脑、用情,真诚付出,才能在人才培养的伟大事业中彰显价值,完成使命。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