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五味人生
21166900000057

第57章 附录一

朱氏宗脉索寻

朱氏宗脉之源,据家谱记载,系上古颛顼苗裔。后梁太祖朱晃立国,以为国姓。年延元末,宗室文公大明兴起,治国称帝,洪武为号,始有史文详载细记。朱氏宗祖,枝繁叶茂,经代蔓延,累世发祥。考我近宗,原系陕南紫阳朱氏分支派衍,别立小宗。明万历年间,因贸易商运,支脉朔迁,投寄宁夏中卫前所营落脚,继而转居中卫泉台子,刘氏太太于彼云立祖,据传有刘氏太太的坟墓在那里的说法。然人迁地变,旧貌换新,现已无法寻考。

家谱略载,我祖又由中卫迁至靖远三角城(又名三滩)裴坡寺一带,辛勤耕种,家道渐兴,枝叶又渐繁茂蔓延。丁繁族旺,种地为生,渐难承载。我祖支脉又迁至常生窑马缠嘴,拓荒整地,蓄养家畜,在此又创出了基业。修谱整族,立祖之宗已无考详记,现有伦脉记载为太公——羲——文成——伦——兴周——存——永福——三槐——怀标——成基——万,载至我辈,已11世。我辈之下,已有生——可——积——大——德5辈人丁。近世之宗脉,谱载明细,此不赘述。

民国5年(1917年),九世祖怀标,即我的爷爷又由常生窑迁至锁罕堡(现叫兴泉)。据县志载,锁罕堡汉朝前由匈奴占据。汉武帝时,由大将军卫青收复,从此列入大汉版图。锁罕堡地处寿鹿山和米家山之间的开阔地段,南靠米家山尾段的二层山,山上森林茂盛,灌木丛生,是放牧牲畜的理想林苑;山下有多处自流泉水,浇灌着大面积的肥沃土地。我小时记得就有边渠、杨家渠、半截渠、河深道等几股大泉水,解放后又开挖了解放渠,水源更旺。勤劳的人们在这里自耕自种,自给自足,休养生息,绵延代传。兴泉在喜集水与芦阳之间,喜集水、芦阳曾发掘出史前文化遗址,兴泉应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了。汉代,兴泉有较大发展,大量汉墓群的发掘与出土文物可以证明,兴泉已有两千多年的信史了。西夏、明清,兴泉早已建立锁罕堡,成为军事要冲和北大路的集镇。我的人生经历就是从这里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