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手风琴教学法
21167400000048

第48章 突出民族特色坚持多元化发展是我国手风琴音乐艺术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根植在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民族音乐。由于审美理念上存在着较大差异,我们的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在调式、旋法、节奏、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而我国手风琴事业发展的快速时期是一个特殊时期,这时出现了大批优秀的手风琴作品。但是手风琴属于西洋键盘和声乐器。此时只有让手风琴“洋为中用”追求民族化即本土化发展才能使更多的人接受它。

综观历史,许多外来文化在中国普及发扬光大的例子,不难看出它们都是溶入了许多民族的东西演变之后即“民族化”的东西才能为我们所接受与发展,手风琴这种外来乐器只有与民族特色相结合烙下“民族化”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化是音乐创作的灵魂。手风琴作为一个年轻的专业,没有代表自身特点的作品,尤其是本民族风格与内涵的作品,这个专业是很难发展和成熟起来的。

中国手风琴艺术创作大胆借鉴西方创作手法,以现实主义为指导思想,根植于民族特色文化之中。从中国手风琴的艺术源泉出发,结合中国手风琴艺术在发展中的特征,积极探索为中国手风琴发展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实际的“民族化”道路。

手风琴教育缺乏民族文化底蕴培养,就会导致演奏者表演无感情。李聪教授曾说过:“中国的音乐院校培养的多是‘比赛型选手’。他们可以在国际比赛上获得好名次,但缺乏文化底蕴,只能昙花一现。”“我们的音乐专业,似乎总是老师教学生,学生拉给老师听,从外国请专家,还是拉给自己听,转来转去,总是在自己的圈子里转,音乐没有拿到社会去检验,自己教自己学,自己听,自己和自己玩。就像在大地上挖了一口井,不论井大井小,都在这口井里折腾。手风琴在中国的发展之所以出现如此瓶颈,归根结底就是在手风琴教育的过程中,缺乏民族文化底蕴的灌输,演奏者无法理解所奏曲目的内在含义,自然无法在演奏中融入自身的情感。演奏者的表演毫无神韵,听众自然会越来越少”。

毋庸置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迅速发展,无论在创作、演奏和教学,还是在与民族音乐文化相结合等方面,中国手风琴艺术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的手风琴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就要不断开拓手风琴民族风格的表现手法,创作出更多符合中国审美风格的手风琴音乐,以中国特色推动中国手风琴作品在民族文化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

以上是众多艺术家们从不同形式上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手风琴演奏艺术,但想表达的主旨就是推动了手风琴艺术的中国化发展。例如艺术成就集大成者李遇秋先生,他创作的《广陵传奇》真正体现了“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手风琴中国化发展。阐释出我国手风琴音乐艺术要走突出民族特色是我国手风琴音乐艺术发展的必然道路。

中国手风琴发展的多元化手风琴音乐艺术的发展应是多元化的:一方面,严肃高雅的音乐还需要继续发展;另一方面,手风琴音乐群众性、平民化的道路也要继续走,这是由手风琴本身的特点决定的。这两方面针对具体的手风琴演奏、教学以及结合个人兴趣来说,既可以独立存在,个性发展,也可以相互结合互补有无,如此一来,无论是严肃高雅的手风琴音乐还是群众性的手风琴音乐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彼此之间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使手风琴音乐艺术“高可成,低可就”。与此同时,群众的音乐欣赏水平也在日益提高,手风琴音乐艺术的发展趋于多元化,全方位的发展与群众音乐欣赏水平的提高相结合,将会使整个手风琴艺术蒸蒸日上,走出带有民族特色的多元化发展新道路。